黄牛木论文-韦彩丽,孔令华,何晓慧,邓丽婷,谢正生

黄牛木论文-韦彩丽,孔令华,何晓慧,邓丽婷,谢正生

导读:本文包含了黄牛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黄牛木,传播方式,种群扩散,扩散速率

黄牛木论文文献综述

韦彩丽,孔令华,何晓慧,邓丽婷,谢正生[1](2019)在《黄牛木种群扩散动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黄牛木Cratoxylum cochinchinens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的形成机制和扩散规律,旨在促进黄牛木天然林的保护管理,推动其在珠叁角地区生态脆弱地带绿化改造中的应用和推广。【方法】采用样方调查法,选取广州市茶山和白云山以及台山市石花山的黄牛木典型样地,通过ArcGIS信息平台进行数字化处理,绘制种群空间分布点图和种群扩散动态分布图,分析黄牛木的种子传播方式和扩散动态,构建黄牛木种群的扩散速率(y)-胸径(x)的函数模型,预测种群扩散规律。【结果】样地中的黄牛木总是在当地风向的下风向呈现聚集分布,并呈现扩散趋势;各样地种群冠层投影面积的增长量总是先增大后减小,不同样地的冠层扩散速率与平均胸径的函数模型均可为一元二次方程;单株黄牛木的冠幅增长量先增大后减小,其冠层扩散速率(y_0)与胸径(x_0)的函数模型为:y_0=-0.013 5x_0~2+0.310 6x_0+b 0.111 3 (R~2=0.999,P=0.000)。【结论】1)黄牛木种群靠风力扩散;2)种群冠层扩散速率先增大后减小,当种群扩散速率达到最大值时,冠层投影面积的增长量亦达到最大,当扩散速率为0时,冠层投影面积的增长量为0,此时种群的生长受到限制;3)在人工经营下,当黄牛木的胸径为11.5 cm时,种群处于第6径阶,其冠幅扩散速率达到最大值1.90 m~2/cm,此时应对种群进行适当间伐,以保证其最大效益;当黄牛木胸径达到23.4 cm时,种群处于第12径阶,种群的扩散受到阻碍,此时应进行疏伐以促进种群的更新生长。(本文来源于《华南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王岸[2](2018)在《黄牛木治疗湿热蕴结型湿疹的临床疗效》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黄牛木治疗湿热蕴结型湿疹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7年8月广东省阳春市中医院门诊和住院部收治湿热蕴结型湿疹患者7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黄牛木治疗,37例)和对照组(氯雷他定口服+地塞米松软膏外用治疗,37例),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患者疗效显着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头晕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恶心呕吐、腹泻、嗜睡、肝功能损伤、肾功能损伤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牛木治疗湿热蕴结型湿疹可提高患者临床疗效,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显着治疗效果和较高用药安全性。(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医学》期刊2018年09期)

王岸[3](2018)在《黄牛木治疗湿热蕴结型湿疹患者临床疗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黄牛木治疗湿热蕴结型湿疹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8月在我院门诊和住院部诊治的湿热蕴结型湿疹患者7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7例。观察组患者使用黄牛木(口服、外洗)治疗,对照组患者口服氯雷他定和使用地塞米松软膏外涂患处治疗,疗程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显着于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7.30%)显着高于对照组(78.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10.81%)明显低于对照组(37.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湿热蕴结型湿疹患者给予黄牛木根内服和黄牛木叶外洗综合治疗的临床效果优于常规抗炎、抗过敏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治疗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内科》期刊2018年02期)

严子军,鲁昆明,林玲,刘永,韦寿莲[4](2014)在《微波辅助提取黄牛木叶中咖啡因的工艺》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微波辅助提取法提取黄牛木叶中的咖啡因,利用邻苯二胺分光光度法测定咖啡因的含量,探索微波功率、提取时间、料液比对提取率的影响,用正交实验寻找最佳工艺条件.结果显示最优条件如下:微波功率为500 W,提取时间为20 min,料液比为1:10.在此条件下,咖啡因的提取率为0.194%.(本文来源于《肇庆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02期)

刘东蔚,王海军,陈勇,孙延军,程华荣[5](2014)在《深圳羊台山黄牛木群落学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羊台山位于深圳西北部,最高海拔587.1 m,是深圳城区北部的生态屏障,尚存较好的南亚热带次生阔叶林。自2006年,在羊台山等布设2个面积为1200 m2的固定样地,定位研究深圳羊台山次生林典型群落黄牛木群落的物种组成、群落结构特征和物种多样性,旨在为深圳地区乡土植被的恢复与重建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样地内黄牛木群落有维管植物132种,隶属48科70属,样地1以黄牛木为单优势种,样地2以银柴为单优势种;(2)生活型谱分析可见:高位芽植物占物种数的60%以上,与我国云南东南和浙江典型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较为接近,略低于广东鼎湖山典型南亚热带次生阔叶林;(3)群落垂直结构方面,样地1有较明显的分层,黄牛木主要分布于乔木层14—9 m高度级,样地2整体分层不明显,黄牛木多处在14—5 m的高度级;(4)黄牛木群落的主要种群处于稳定发展阶段,样地1中黄牛木属稳定型种群,银柴属增长型种群,水蒲桃属发展型种群,样地2银柴、杉木、水杨梅以及黄牛木均属稳定型种群;(5)物种多样性指数与均匀度指数分析结果表明,样地1属演替中期群落,样地2属演替中前期群落。(本文来源于《生态科学》期刊2014年02期)

李晓霞,王茂媛,王建荣,杨虎彪,王祝年[6](2010)在《黄牛木茎脂溶性成分的GC-MS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黄牛木的脂溶性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从乙醇粗提物中鉴定出12种化合物,占其总量的79.830%;从石油醚萃取物中鉴定出31种化合物,占其总量的58.751%。在已鉴定的化学成分中,含量较高的成分依次为乙基α-D-葡萄糖苷(50.950%)、5-甲氧基糠醛(14.941%)、棕榈酸(8.850%)、油酸(8.145%)、亚油酸(6.268%)、穿贝海绵甾醇(6.135%)、软木叁萜酮(4.437%)、对羟基苯甲酸(4.173%)、豆甾醇(3.187%)、亚油酸乙酯(3.151%)等。结论:为有效开发黄牛木资源、寻找生物活性成分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中成药》期刊2010年12期)

韦志英,梁臣燕,陆海琳,曹学欢,杨志丽[7](2010)在《壮药黄牛木的生药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壮药黄牛木的生药鉴定特征。方法:利用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紫外-可见光谱鉴别的方法对黄牛木进行鉴定研究。结果:详细描述了黄牛木的药材性状、显微鉴别特征及紫外-可见光谱吸收特征。结论:本研究可为壮药黄牛木的鉴别提供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药房》期刊2010年47期)

王祝年,李晓霞,王建荣,王茂媛[8](2010)在《黄牛木果实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黄牛木[Cratoxylum cochinchinense (Lour.) Blume]果实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共鉴定出46种化合物,占其总量的95.361%。在已鉴定的46种化学成分中,含量较高的成分依次为β-石竹烯(24.060%)、油酸(14.629%)、反式-β-罗勒烯(11.572%)、石竹烯氧化物(11.447%)、α-蒎烯(7.540%)。(本文来源于《热带作物学报》期刊2010年06期)

李晓霞,王祝年,王茂媛,王建荣[9](2010)在《黄牛木根脂溶性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黄牛木根脂溶性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利用乙醇提取石油醚萃取黄牛木根中的脂溶性成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所得的脂溶性成分进行分析。结果共鉴定出30个成分,占脂溶性成分总量的53.139%,其中含量大于1%的是:汉地醇(30.687%),油酸(2.596%),棕榈酸(2.476%),β-豆甾醇(2.335%),棕榈酸乙酯(2.204%),角鲨烯(1.728%),维生素E(1.708%),油酸乙酯(1.490%),亚油酸(1.474%),亚油酸乙酯(1.417%),豆甾醇(1.208%),β-丁香烯(1.025%)。结论黄牛木根的脂溶性成分中,以醇类、倍半萜和酯类成分为主。(本文来源于《时珍国医国药》期刊2010年06期)

李晓霞[10](2010)在《黄牛木的化学成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抗氧化活性(DPPH法)筛选指导下,综合运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多种色谱学分离手段,对黄牛木(Cratoxylum cochinchinense)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共分离得到18个化合物,通过分析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利用现代波谱学手段鉴定了其中的10个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Cochinchinone C (1)、a-Mangostin(2)、1,3,7-Trihydroxyxanthone(3)、β-Sitosterol (4)、Stigmasterol (5)、Stigmast-4-en-3-one (6)、β-Mangostin (7)、Pruniflorone G (8)、Clionasterol (9)、Friedelin(10)。其中化合物(4)、(5)、(6)和(9)为首次在该植物中发现。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黄牛木根、茎石油醚萃取部分中的脂溶性成分以及黄牛木果实的挥发油进行了分析。从黄牛木根石油醚萃取部分中共鉴定了30种化合物,占总量的53.139%;黄牛木茎石油醚萃取部分中共鉴定出31种化合物,占总量的58.751%;从黄牛木果实挥发油中鉴定了46种化合物,占总量的95.361%,其中主要成分之一倍半萜类共26种,相对含量达到61.404%。采用DPPH法对黄牛木根、茎各部分粗提物和部分单体化合物进行抗氧化活性筛选,结果表明各部分粗提物均具有抗氧化活性,化合物2的抗氧化活性优于化合物7。对黄牛木根、茎各部分粗提物的抗肿瘤活性(MTT法)测试结果显示,黄牛木根乙醇粗提物和石油醚萃取部分对人慢性髓原白血病细胞(K562),人肝癌细胞(SMMC),人胃癌细胞(SGC-7901)具有细胞毒活性;黄牛木根乙酸乙酯萃取部分、黄牛木茎石油醚萃取部分对人肝癌细胞(SMMC)有活性。本文在总结民间传统制作茶叶经验基础上得到一套完整的制作黄牛茶茶叶工艺方法;同时还采用了DPPH法对黄牛茶的水提取物进行了抗氧化活性测试,其IC50值为75.47μg/mL。(本文来源于《海南大学》期刊2010-06-01)

黄牛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黄牛木治疗湿热蕴结型湿疹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7年8月广东省阳春市中医院门诊和住院部收治湿热蕴结型湿疹患者7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黄牛木治疗,37例)和对照组(氯雷他定口服+地塞米松软膏外用治疗,37例),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患者疗效显着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头晕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恶心呕吐、腹泻、嗜睡、肝功能损伤、肾功能损伤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牛木治疗湿热蕴结型湿疹可提高患者临床疗效,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显着治疗效果和较高用药安全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黄牛木论文参考文献

[1].韦彩丽,孔令华,何晓慧,邓丽婷,谢正生.黄牛木种群扩散动态研究[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19

[2].王岸.黄牛木治疗湿热蕴结型湿疹的临床疗效[J].黑龙江医学.2018

[3].王岸.黄牛木治疗湿热蕴结型湿疹患者临床疗效分析[J].内科.2018

[4].严子军,鲁昆明,林玲,刘永,韦寿莲.微波辅助提取黄牛木叶中咖啡因的工艺[J].肇庆学院学报.2014

[5].刘东蔚,王海军,陈勇,孙延军,程华荣.深圳羊台山黄牛木群落学特征研究[J].生态科学.2014

[6].李晓霞,王茂媛,王建荣,杨虎彪,王祝年.黄牛木茎脂溶性成分的GC-MS分析[J].中成药.2010

[7].韦志英,梁臣燕,陆海琳,曹学欢,杨志丽.壮药黄牛木的生药学研究[J].中国药房.2010

[8].王祝年,李晓霞,王建荣,王茂媛.黄牛木果实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研究[J].热带作物学报.2010

[9].李晓霞,王祝年,王茂媛,王建荣.黄牛木根脂溶性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J].时珍国医国药.2010

[10].李晓霞.黄牛木的化学成分研究[D].海南大学.2010

标签:;  ;  ;  ;  

黄牛木论文-韦彩丽,孔令华,何晓慧,邓丽婷,谢正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