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文化哲学论文-李美霖

马克思文化哲学论文-李美霖

导读:本文包含了马克思文化哲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文化哲学,马克思主义,传播历程

马克思文化哲学论文文献综述

李美霖[1](2019)在《文化哲学视域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历程》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经济时代的快速发展,社会文化领域得到了更加深入的发展,社会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也越来越重视。马克思主义作为近现代中国发展进步的重要指导理论,其与中国的实际国情进行了结合,不是随意套用的理论,更不是强制人民大众接受的理论。文章从文化哲学的角度对马克思主义进行简析,从而分析其在中国的传播历程。(本文来源于《现代经济信息》期刊2019年20期)

史苗苗[2](2019)在《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中的文化哲学研究——评《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化哲学在过去20年成为我国哲学研究的重点和热点领域之一。与此相适应,文化理论在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关于文化的理解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一直是每一时期的马克思主义者都高度关注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深入研究和阐发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丰富内涵、重要思想和价值追求,并在新的历(本文来源于《林产工业》期刊2019年08期)

张晶盈[3](2019)在《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视角下的海外华人文化认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化认同是文化理论的重要问题,是一个具有现代性意义的哲学问题。文化认同也是全球化进程中各国、各民族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海外华人是一个拥有六千万之众、遍布全球近200个国家和地区的移民群体,在全球化进程中同样面临着文化身份和文化认同问题。全球化进程既加剧了华人文化归属感的危机,也强化了华人文化认同的意识。各个国家、各个地区华人生存实践展开的具体形式不同,华人文化的具体呈现各有特殊性,华人文化认同的具体方式也有差异性。但是,作为一个与母国和原乡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文化群体,海外华人在族群属性上同属中华儿女;在文化属性上,都具有浓厚的中华文化基因;在文化认同上,都面临着共同的挑战,都表现出共同的文化自觉。本文以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为总体理念和方法论,从认识论、实践论和价值观等叁个维度对海外华人文化认同内在的共同性、普遍性和规律性进行系统的论析。在认识论维度,对华人文化和华人文化认同的涵义进行界定和解析。提出了华人文化是由华人移民根据生存实践的需要,在与居住地社会文化邂逅、接触和交融过程中,重新诠释和建构的文化复合体;华人文化认同的实质是作为认同主体的华人对华人个体之间和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共同文化的理解、承认和接受。并从居住国和祖籍国的角度对华人文化认同的对象进行分析;从个人主体、社群主体和族群主体等叁个层次对华人文化认同的主体向度进行分析;从生存认同、身份认同和价值认同等方面对华人文化认同的目的向度进行分析。在实践论维度,阐述了华人文化认同的实践意蕴:实践是文化认同形成的客观基础和前提;实践是文化认同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实践是文化认同目的实现与否的检验尺度。梳理了华人文化认同实践历程的过程性和阶段性,指出了海外华人的文化认同是一个从中华民族文化认同到华侨文化认同再到华人文化认同的转变过程。分析了华人文化认同的实践特征主要表现在网络化、跨国化和交往性等方面,并指出这些特征深刻地影响了华人族群认同意识的形成和华人文化认同的建构。在价值观维度,对华人文化价值观的基本涵义和主要构成要素进行概括和梳理,分析了华人文化价值观认同具有建构性、中华文化主导性和相对独立性等特性;并从个体、群体和社会叁个层面分析了华人文化价值观认同的社会意义:对个体的思想和行为具有塑造和范导的作用;对华人族群意识和行为具有凝聚和规制的作用;对华人社会的形成、发展具有维系、整合和稳定的作用。在现实层面上,对华人文化认同的实施机制进行阐述,指出华人文化认同的实施机制是以华人文化价值观为核心的,由华人社团、华文教育、华文媒体和华人传统信仰等构成的一个有机系统。分析了华人文化认同的现实困惑和影响华人文化认同的因素,提出了重构华人文化认同的策略性思路。进而对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现实困境以及现实重构的原则进行了初步探析。(本文来源于《华侨大学》期刊2019-05-30)

韩阿晓[4](2019)在《文化哲学视域下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学者开始走向哲学的领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正视了当前我国人民精神上的问题,它主要是为了通过马克思主义精神文明的传播,使我国人民将其内化成为自己的精神支柱,并且成为我国人民的精神向导。但是,目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中国的发展遇到了很多的文化阻碍,比如中国传统农业的保守思想和我国大众固有的文化思维,中西方文化融合的碰撞与分歧,市场经济影响下我国大众对"文化"认识的片面等等。从哲学角度来看,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融入我国基本国情,需要从根本上理解发扬马克思主义的精神,从整体上要结合现实我国民众的基本情况,从方式方法上要建成马克思主义体系和架构。本文从文化哲学的视角出发探索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文化哲学之间的联系,直击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如何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消化成适合我国国情的精神指导。(本文来源于《农家参谋》期刊2019年07期)

郝菲菲,龚小聪[5](2019)在《文化哲学视域下的青年马克思实践观》一文中研究指出纵观马克思一生的哲学历程,"实践"是马克思哲学历程核心关键词,是解读马克思深邃的哲学思想的着力点。本文主要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下简称《形态》)叁部着作出发分别从人的类特性、人化自然;实践的价值理想性及实践的社会历史性等方面诠释了马克思的实践思想,并分析马克思实践观中所映射的文化哲学意蕴。在哲学发展进程中,文化与实践是有着天然联系的,这就使得在文化哲学的视域下探讨马克思的实践观,不仅有益于丰富马克思的实践范畴,同时也是对马克思实践观在当代社会下人的生存状态的一种反思。(本文来源于《世纪桥》期刊2019年01期)

谢园园[6](2018)在《文化自信视域下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探索——基于综合创新派文化哲学的阐发》一文中研究指出回顾中国文化发展史,可以看出我国历史上曾经存在文化"四自"现象(即文化自负、文化自卑、文化自觉、文化自信),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展开了探索,其中以张申府、张岱年、方克立、刘仲林为代表的综合创新派,在继承前人思想合理内核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关于文化哲学的独到见解,既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借鉴国外先进文化,对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学理论》期刊2018年09期)

刘然[7](2018)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中的文化哲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化哲学已经成为当代哲学显学之一,研究成果很多,但关于文化哲学的元问题研究,诸如学科定位、基本范畴和理论框架,历时态的历史文化哲学研究、共时态的比较文化哲学研究,文化哲学研究的视角和核心问题,都还没有定论,对于这种困境的思索,将我们引向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理论、唯物史观、世界历史理论、中介理论、批判理论等集体浮现在文化哲学中,使得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呼之欲出。(本文来源于《思想教育研究》期刊2018年07期)

姜华,郑帅[8](2018)在《文化哲学视域下马克思主义与传统儒学的内在文化逻辑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儒学在近代遭逢西方现代文化的挑战与冲击,逐被马克思主义思想所取代,这与传统儒学自身存在的理论局限性有着内在的关联。本文在具体分析传统儒学自身的局限性及其导致的消极文化后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马克思主义对传统儒学的超越和发展,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客观需要。(本文来源于《广东社会科学》期刊2018年04期)

孙民[9](2018)在《马克思文化哲学的创新及其当代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马克思的经典着作中虽没有关于文化哲学概念的直接论述,但是这些经典着作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哲学思想。相比较于传统的文化哲学,马克思的文化哲学具有理论的创新性。应当指出,马克思文化哲学的创新是建立在哲学思维变革的基础上的,并最终确立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视野。正是在这个层面上,马克思文化哲学创新具有多重维度:历史超越性维度、历史主体性维度、意识形态功能维度、超经济性维度。对马克思文化哲学创新性的深刻阐释,有助于推动当今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的创新与发展,指导中国构建科学的文化理论体系,进而实现文化强国的梦想。(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辑刊》期刊2018年04期)

冉新月[10](2018)在《马克思文化哲学的全球化思想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全球化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全球化文化的发展,而马克思在其多部作品中都对全球化文化的未来发展做出了分析,从文化的发展本质来看其往往会受到国际环境的影响。本文将主要针对国际环境本身在文化发展方面的实际影响进行分析与探讨。(本文来源于《法制与社会》期刊2018年13期)

马克思文化哲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文化哲学在过去20年成为我国哲学研究的重点和热点领域之一。与此相适应,文化理论在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关于文化的理解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一直是每一时期的马克思主义者都高度关注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深入研究和阐发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丰富内涵、重要思想和价值追求,并在新的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马克思文化哲学论文参考文献

[1].李美霖.文化哲学视域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历程[J].现代经济信息.2019

[2].史苗苗.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中的文化哲学研究——评《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研究》[J].林产工业.2019

[3].张晶盈.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视角下的海外华人文化认同研究[D].华侨大学.2019

[4].韩阿晓.文化哲学视域下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J].农家参谋.2019

[5].郝菲菲,龚小聪.文化哲学视域下的青年马克思实践观[J].世纪桥.2019

[6].谢园园.文化自信视域下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探索——基于综合创新派文化哲学的阐发[J].学理论.2018

[7].刘然.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中的文化哲学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8

[8].姜华,郑帅.文化哲学视域下马克思主义与传统儒学的内在文化逻辑研究[J].广东社会科学.2018

[9].孙民.马克思文化哲学的创新及其当代启示[J].社会科学辑刊.2018

[10].冉新月.马克思文化哲学的全球化思想探讨[J].法制与社会.2018

标签:;  ;  ;  

马克思文化哲学论文-李美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