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应力效应论文-郭彪,陈宙翔,李亚军

复合应力效应论文-郭彪,陈宙翔,李亚军

导读:本文包含了复合应力效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散体材料桩复合地基,固结,变荷载,应力非均布

复合应力效应论文文献综述

郭彪,陈宙翔,李亚军[1](2019)在《考虑应力时空效应及桩体固结变形的复合地基固结解》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新的求解方法及解的表达形式,推导了考虑桩体固结变形、加载过程、附加应力非均布、扰动区土体渗透系数连续线性变换、地基径竖向渗流等复杂因素的一个较全面的散体材料桩复合地基固结解析解,并对解进行了分析、比较、验证.结果表明:本文解可以退化为瞬时加载条件下的解、不考虑应力随深度变换条件下的解以及Terzaghi一维固结解等已有解析解;地基底部附加应力越小,固结越快;不考虑桩体固结变形时地基固结比考虑桩体变形时快,桩径比越小,差异越明显.(本文来源于《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姜瑞忠,原建伟,徐建春,崔永正,黄磊[2](2019)在《考虑应力敏感效应的复合油藏多级压裂水平井压力动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应力敏感效应是影响致密油气藏压力动态分析的重要因素。考虑应力敏感效应、体积压裂改造区(SRV)及水力裂缝的有限导流能力,建立水力裂缝为树状缝网的双重介质复合油藏多级压裂水平井数学模型。运用摄动变换、Duhamel原理、Laplace变换等方法求解模型,得到井底压力线源解,绘制井底压力动态曲线并对相关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多级压裂水平井的渗流过程划分为12个阶段。渗透率应力敏感系数使压力曲线上翘;储容系数影响窜流的时间与强度;窜流系数影响基质向裂缝窜流出现时间;内外区流度比主要影响内区向外区过渡流及晚期径向流阶段;裂缝间距和裂缝长度增大有助于增加泄油面积,减小整体渗流阻力;内区半径主要影响内区向外区过渡时间。该结果对致密油气藏多级压裂水平井渗流规律分析和试井解释具有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东北石油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巢策洲,严鹏,董雷霆[3](2018)在《考虑界面应力效应的交错排布纳米复合材料的等效力学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针对交错排布纳米复合材料的刚度、粘弹性和强度等力学性能预测提出了考虑界面应力效应的二维"拉伸-剪切链"模型。考虑界面应力效应,基于拉剪链模型,建立了考虑/不考虑拉伸区的两种拉剪链模型,分别用来计算了中心交错排布纳米复合材料的等效模量,并进行了对比。接着根据粘弹性的对应性原理,将该模型推广到了线性粘弹性问题,计算了纳米复合材料的动态模量,进而预测了该材料的能量吸收能力。基于所提出的界面模量的等效性和最小余能/势能原理,将适用于中心交错排布纳米复合材料的刚度、粘弹性理论预测模型推广到了适用于均匀交错、"阶梯形"交错、"人字形"交错等不同排布方式,预测了刚度、粘弹性等有效力学性能参数的范围。对于不同排布方式,本文还研究了纳米复合材料的强度预测模型。通过与有限元(FEM)计算结果对比,验证了本文所提出的考虑界面应力效应的拉剪链模型的有效性。模型计算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界面系数可以综合反映增强相厚度和界面-增强相模量比的影响,能够很好地表征界面应力效应对于纳米复合材料有效模量的影响。当增强相尺寸减小时,界面系数的绝对值增加,界面应力效应的影响增加。当达到纳米尺度时,界面应力效应对有效力学性能有重要影响。(本文来源于《2018年全国固体力学学术会议摘要集(下)》期刊2018-11-23)

姜瑞忠,黄磊,崔永正,范海军,刘亚楠[4](2018)在《考虑应力敏感效应的裂缝性复合油藏水平井压力动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裂缝性油藏的非均质性和天然裂缝的应力敏感效应影响裂缝性复合油藏开发效果。考虑平面非均质性和裂缝应力敏感效应,建立水平井非线性渗流数学模型;运用有限Fourier余弦变换、摄动原理、Laplace变换、Duhamel原理及点源迭加等方法求解模型,得到拉式空间线源解。采用Stehfest数值反演方法,编程绘制典型试井曲线,划分9个流动阶段。分析渗透率模量、裂缝储容系数、窜流系数、内区半径、水平井垂向位置和内外区流度比对压力及压力导数曲线的影响。结果表明:渗透率模量导致压力和压力导数曲线上翘;裂缝储容系数决定窜流的强度;窜流系数影响窜流出现时间;内外区流度比越大,内区向外区的过渡阶段持续越久;水平井垂向位置和内区半径分别影响早期径向流和中期径向流的持续时间。该结果为裂缝性油藏的有效开发提供指导。(本文来源于《东北石油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刘荣桂,平舒,谢桂华,刘聃,席宜超[5](2017)在《基于应力物理模型的碳纤维复合材料温阻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FRP)既具有承载能力又具有一定的智能特性。开发其智能特性,研发具有相关功能的传感元件运用于结构健康监测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应用价值。基于应力模型,建立了CFRP温阻效应预测模型,在室温(18.5、20℃)~高温(100℃)温度条件下,分别对有无掺入碳粉/SiO_2混合颗粒的CFRP传感元件进行温阻试验,并验证CFRP温阻效应预测模型。试验结果表明:第1次升温中两种传感元件均表现为正温度系数(PTC)效应;第2、3次温度循环试验中,掺入碳粉/SiO_2颗粒的CFRP传感元件负温度系数(NTC)效应/PTC效应之间的转变温度为45.20℃,重复性和规律性更好,CFRP温阻效应预测模型相关系数均大于0.85。研究结果对研发CFRP传感元件运用于结构健康监测的温度检测方面具有实际工程意义。(本文来源于《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7年05期)

张星星,肖伯律,马宗义[6](2016)在《金属基复合材料搅拌摩擦焊宏观和微观残余应力尺寸效应的多尺度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金属基复合材料(MMC)的残余应力分为宏观和多种微观(弹性错配、热错配和塑性错配)残余应力,它们会严重影响MMC的各项性能,因此对其进行表征十分重要。基于合金材料的研究表明,残余应力具有明显的尺寸效应。因MMC残余应力构成十分复杂,研究十分困难,其尺寸效应鲜有研究。残余应力的可靠测量需采用中子衍射或同步辐射X射线,但这些方法依赖于大科学装置,设备昂贵,且很难用于大尺寸工程件的测量。本研究率先建立了预测MMC搅拌摩擦焊接头的宏观和微观残余应力的多尺度有限元模型,并系统研究了板材长宽高叁个方向的尺寸变化对宏观和多种微观残余应力的影响。该项工作为推广MMC的工程应用奠定了重要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第十九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6-10-14)

郎瑞卿,孙立强,闫澍旺,林澍,陈浩[7](2015)在《PTC管桩复合地基应力扩散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预应力混凝土薄壁(PTC)管桩复合地基作为常见的基础型式在软土地区具有良好的实用价值和应用前景。在实际工程中,复合地基下卧层附加应力的确定一直是重点和难点,因此对PTC管桩复合地基应力扩散效应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针对天津软土地区进行了3组不同垫层厚度的复合地基现场静载试验,基于现场试验建立并验证了数值模拟方法,对比研究了该型式复合地基的承载特性;通过已建立的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不同工况下PTC管桩复合地基的应力扩散现象,结合复合地基应力扩散理论确定了扩散角的取值范围,分析了土质、加固深度和外荷载对扩散角的影响规律。计算结果可为工程设计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岩土力学》期刊2015年S2期)

张旭群,杨光华,陈锐,温勇,张玉成[8](2015)在《CM桩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及垫层效应现场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现场4桩大压板静载试验,布置土压力盒,测定并分析C桩(刚性桩)桩顶、M桩(亚刚性桩)桩顶和桩间土体应力,计算桩(C桩+M桩)土荷载分担比,分析CM桩复合地基静载试验过程中桩、土的受力特性。通过设置不同垫层厚度,对比大压板试验P-S曲线,结合单桩静载试验,分析CM桩复合地基垫层的破坏模式及垫层效应。试验结果表明,CM桩复合地基工作时C桩桩顶应力集中现象明显,C桩桩土应力比大于10,M桩桩土应力比小于10;随着试验加载,桩土应力比逐渐增大,C桩桩土应力比增大幅度大于M桩;在复合地基设计荷载条件下,桩土荷载分担比接近6:3:1;将M桩和桩间土体视为一整体,即地基处理后相对于C桩的"桩间土",则桩土荷载分担比为6:4,设计较为合理;随着垫层厚度增大,CM桩复合地基沉降值增大;当C桩成桩质量较好时,垫层破坏模式为C桩桩顶刺入破坏,试验时应合理选取褥垫层的材料和厚度。(本文来源于《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二届全国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5-07-17)

张旭群,杨光华,陈锐,温勇,张玉成[9](2015)在《CM桩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及垫层效应现场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现场4桩大压板静载试验,布置土压力盒,测定并分析C桩(刚性桩)桩顶、M桩(亚刚性桩)桩顶和桩间土体应力,计算桩(C桩+M桩)土荷载分担比,分析CM桩复合地基静载试验过程中桩、土的受力特性。通过设置不同垫层厚度,对比大压板试验P-S曲线,结合单桩静载试验,分析CM桩复合地基垫层的破坏模式及垫层效应。试验结果表明,CM桩复合地基工作时C桩桩顶应力集中现象明显,C桩桩土应力比大于10,M桩桩土应力比小于10;随着试验加载,桩土应力比逐渐增大,C桩桩土应力比增大幅度大于M桩;在复合地基设计荷载条件下,桩土荷载分担比接近6:3:1;将M桩和桩间土体视为一整体,即地基处理后相对于C桩的"桩间土",则桩土荷载分担比为6:4,设计较为合理;随着垫层厚度增大,CM桩复合地基沉降值增大;当C桩成桩质量较好时,垫层破坏模式为C桩桩顶刺入破坏,试验时应合理选取褥垫层的材料和厚度。(本文来源于《岩土力学》期刊2015年S1期)

武崇福,郭维超[10](2015)在《刚性桩复合地基桩间土拱效应分析及桩土应力比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分析刚性桩复合地基桩土相互作用机理,对桩间土拱效应及中性面上桩土应力比进行了研究。刚性桩复合地基工作时,桩间土满足竖向成拱的条件,在桩体中性面上形成竖向叁维土拱,其承担的部分荷载通过叁维土拱传递至桩体,桩土应力比在中性面上达到最大。通过对桩间叁维土拱进行力学分析和计算,得到桩间土通过土拱传递至桩体的荷载表达式,并推导出刚性桩中性面上桩土应力比的计算公式。研究表明,中性面上桩土应力比与土体内摩擦角、黏聚力、桩土摩擦角、桩径、桩长、桩侧摩阻力等参数成正比,与桩间距成反比。计算公式经工程实例验证,有较好的吻合性。(本文来源于《施工技术》期刊2015年01期)

复合应力效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应力敏感效应是影响致密油气藏压力动态分析的重要因素。考虑应力敏感效应、体积压裂改造区(SRV)及水力裂缝的有限导流能力,建立水力裂缝为树状缝网的双重介质复合油藏多级压裂水平井数学模型。运用摄动变换、Duhamel原理、Laplace变换等方法求解模型,得到井底压力线源解,绘制井底压力动态曲线并对相关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多级压裂水平井的渗流过程划分为12个阶段。渗透率应力敏感系数使压力曲线上翘;储容系数影响窜流的时间与强度;窜流系数影响基质向裂缝窜流出现时间;内外区流度比主要影响内区向外区过渡流及晚期径向流阶段;裂缝间距和裂缝长度增大有助于增加泄油面积,减小整体渗流阻力;内区半径主要影响内区向外区过渡时间。该结果对致密油气藏多级压裂水平井渗流规律分析和试井解释具有指导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复合应力效应论文参考文献

[1].郭彪,陈宙翔,李亚军.考虑应力时空效应及桩体固结变形的复合地基固结解[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姜瑞忠,原建伟,徐建春,崔永正,黄磊.考虑应力敏感效应的复合油藏多级压裂水平井压力动态分析[J].东北石油大学学报.2019

[3].巢策洲,严鹏,董雷霆.考虑界面应力效应的交错排布纳米复合材料的等效力学性能研究[C].2018年全国固体力学学术会议摘要集(下).2018

[4].姜瑞忠,黄磊,崔永正,范海军,刘亚楠.考虑应力敏感效应的裂缝性复合油藏水平井压力动态分析[J].东北石油大学学报.2018

[5].刘荣桂,平舒,谢桂华,刘聃,席宜超.基于应力物理模型的碳纤维复合材料温阻效应[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

[6].张星星,肖伯律,马宗义.金属基复合材料搅拌摩擦焊宏观和微观残余应力尺寸效应的多尺度模拟[C].第十九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摘要集.2016

[7].郎瑞卿,孙立强,闫澍旺,林澍,陈浩.PTC管桩复合地基应力扩散效应研究[J].岩土力学.2015

[8].张旭群,杨光华,陈锐,温勇,张玉成.CM桩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及垫层效应现场试验研究[C].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二届全国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2015

[9].张旭群,杨光华,陈锐,温勇,张玉成.CM桩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及垫层效应现场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2015

[10].武崇福,郭维超.刚性桩复合地基桩间土拱效应分析及桩土应力比计算[J].施工技术.2015

标签:;  ;  ;  ;  

复合应力效应论文-郭彪,陈宙翔,李亚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