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频率聚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无线超密集网,可靠传输,频率正交时间反演,虚拟覆盖
频率聚焦论文文献综述
聂益芳,李方伟[1](2019)在《基于频率正交时间反演的空间聚焦虚拟覆盖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超密集无线网中的信息泄露和传输覆盖效率问题,提出了基于频率正交时间反演的虚拟覆盖方法。首先,以正交子载波区分各信道,降低相关度;其次,进行时间反演,让各目标信号在目的用户附近空间聚焦;然后,研究推导出覆盖范围与信号干扰噪声比理论表达式并进行论证;最后,在确保用户覆盖需求的基础上,无关用户的覆盖范围缩小,形成了虚拟覆盖。仿真表明,在不增加功率和天线情况下,虚拟覆盖增加了接收信号难度,提升了可靠传输的安全速率和系统容量。(本文来源于《通信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衣晓锋,彭大勇,曾娟,马力[2](2019)在《浅海低频相控阵多模声场聚焦的频率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低频相控阵通过控置发射权系数,将声场能量集中在前3阶模态中,可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实现多模声场聚焦。针对浅海波导的频散效应导致多模聚焦声场能量随频率起伏的问题,基于简正波理论分析了聚焦声场能量出现峰值时的频率位置。当聚焦距离改变时,可由先前的参数对新的聚焦位置的峰值频率进行估计,仿真结果表明,估计的峰值频率的最大误差为8 Hz,在可接受的误差范围之内。(本文来源于《中国声学学会水声学分会2019年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19-05-25)
赵琼[3](2018)在《新闻频率“叁新”专栏聚焦民生领域——《云广早新闻》强化对民生新闻策划报道体现编辑思路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贯彻落实《关于规范省级领导出席会议调研活动新闻报道的实施细则》的文件精神,新闻媒体提高了对民生新闻的关注度,推动了编辑思路的转变。基于此,本文结合云南广播电视台新闻频率《云广早新闻》"叁新"专栏的建设与实践情况,阐述了新闻稿件采集角度更加亲民、权威性与服务性并存的民生新闻策划报道中编辑思路变化的体现。(本文来源于《新闻研究导刊》期刊2018年24期)
王中旺,汪帮富,曹洋,殷振,丁雯钰[4](2018)在《聚焦超声雾化栽培喷头设计及工作频率对雾化效果的影响研究(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气雾培是当下解决植物根系水气矛盾的一种优化栽培模式,为了克服已有的雾化栽培中高频超声雾化器存在雾化量小、雾滴分布不均、雾化可靠性差等缺点,研究了一种新型的聚焦球壳超声雾化栽培喷头,通过理论分析、公式推导设计了聚焦球壳超声雾培喷头的主要结构尺寸,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雾培喷头的结构参数进行模态分析和验证,研究其在不同的工作频率下对雾培效果的影响。试验表明该雾化器的雾化效果比较好,基本满足雾化栽培的需要,并且发现超声频率对雾化喷头的雾化效果产生一定影响。(本文来源于《机床与液压》期刊2018年18期)
吴花花,张敬会,柯有城,杨莘[5](2016)在《一种基于Ncut分割与空间频率的多聚焦图像融合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图像融合是对来自同一场景的多幅源图像信息进行互补结合的一项技术,合成更适合人眼视觉感知的图像。传统基于空间频率的融合方法对图像进行固定的矩形分区,得到的融合图像会产生很明显的方块效应,本文在此基础上设计和实现了一种改进的融合方法。该方法先对多幅源图像进行初始融合,然后对初始融合图像进行Ncut分割,再分别计算和比较源图像中对应的每个分区的空间频域,得到最终融合图像。而且通过调整Ncut分割区域数目,可得到最佳的融合结果。实验结果表明,和传统方法相比,本文提出的算法很好地消除了方块效应,并取得了更融合效果。(本文来源于《电子制作》期刊2016年09期)
杨洋,刘赵淼[6](2016)在《通道深度对流动聚焦生成微液滴频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微流控技术是指在微米量级结构尺寸中处理流体体积为纳升到皮升之间的科学技术[1]。利用微流控设备来制备液滴是一种全新的离散微液滴的技术,而微通道是微流体装置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微通道中,互不相溶的两相流体分别作为分散相和连续相,在剪切力、粘性力和界面张力的共同作用下,将分散相分散于连续相中,生成高度单分散、精确可控并且具有可控体积和组成的液滴,这些小液滴可以作为一个个独立的反应器,也可以用来进行传递、混合、反应和分析等等[2]。其中,流动聚焦(flow focusing)是一种毛细流动现象,它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制备微纳米量级颗粒的新方法。该技术自1998年由Ga?án-Calvo[3]首次提出以来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其具体过程可描述为:从毛细管流出的流体被另一种高速流动的流体驱动,经小孔聚焦后在管口形成稳定锥形,在锥的顶端形成一股微射流,该射流在小孔外一定距离处破碎成单分散性微滴[4]。在这种流动中,射流中的黏性剪切力要比同类的制备微液滴的机械方法(如直接的压力驱动射流)小得多,而且无需其他附加作用力(如经典的电雾化(electrospray))依赖于电场力作用)。另外,该技术稳定、易操作、适用范围广泛、没有苛刻的环境条件,因此更有利于制备微纳米量级的液滴、气泡、颗粒和胶囊等微粒子,而且在科技领域和工程实际中都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目前,国内外学者关于利用流动聚焦技术制备具有微纳米量级的液滴、气泡、颗粒和胶囊等微粒子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其中,Martín-Banderas等人[5,6]介绍了流动聚焦在制备微颗粒和微胶囊方面的应用。与传统的制备方法相比,利用流动聚焦技术可以一步到位制备出分布均匀、形态相同的微颗粒和微胶囊。此外,在利用流动聚焦技术制备荧光粒子时可通过改变荧光素的成分、类型和大小得到不同粒径、大小均匀的球形微粒以满足不同需求。Holgado等人[7]比较了流动聚焦与传统的溶剂蒸发方法在合成麻醉剂微颗粒方面的应用,发现流动聚焦制备的微粒有更窄的粒径分布,更高的药物装载量和更慢的药物失效速率。Ga?án-Calvo等人[8]通过流动聚焦技术成功用一定配比的水、甘油、表面活性剂制备出直径在50~80μm之间的稳定均匀气泡,该技术在制备新型轻质材料、新食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应用价值。另外,Karnik等[9]利用水动力流动聚焦(hydrodynamic flow focusing)合成10~50nm范围的共聚物纳米粒子——聚乳酸-co-乙醇酸-b-聚乙二醇(PLGA-b-PEG),并成功将其应用于药物包裹及控释。同期,Zhang等[10]利用类似的流动聚焦结构(主通道长2.8cm、宽360μm、深200μm,两侧通道长2cm、宽590μm、深200μm),合成出直径在100~200nm范围的固态脂质纳米粒子(solid lipid nanoparticles,SLNs)。综上所述,利用流动聚焦法能够便捷、高效地获得均一度好且粒径微小可控的液滴、气泡、颗粒和胶囊等微粒子。然而,在微流控技术的众多应用领域中,液滴/气泡等的尺寸及生成频率是决定能否稳定、快速、高效实现其价值的关键因素[11]。现阶段大部分科研工作者将研究焦点集中于对微流控芯片应用的研究,而对如何依托微通道结构优化设计制备出单分散度高、体积及其组成精确可控的微液滴的报道还相对较少。已有研究表明:微通道几何构型、两相流体粘度、界面张力、壁面润湿性等因素对微液滴的生成能力均有重要影响,其中以微通道的几何结构和尺寸对其影响最为显着[12]。例如从十字交叉型结构到T型结构再到Y型结构,随着连续相对分散相的挤压力及剪切力的减弱,生成液滴的能力逐渐降低[13-14]。因此,本文采用ICEM软件进行六面体网格划分,以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为平台,主要就通道深度对流动聚焦中微液滴生成能力的影响展开了深入研究。介于液滴生成频率的大小是评价微流控法制备微液滴效率及其质量优劣的重要参数,故本文选取其作为表征通道深度对流动聚焦生成微液滴影响的重要指标。本文采用流动聚焦型微通道作为液滴发生装置,以硅油为连续相(ρo=935kg·m-3,μo=10mP a·s),去离子水为分散相(ρw=998.2 kg·m-3,μw=1.005 mP a·s),两相界面张力σ=15.21 mN/m。分散相速度范围为0.01~0.025 m/s,连续相速度范围为0.01~0.025m/s。在流动聚焦生成微液滴的数值模拟中我们假设边界条件为壁面无滑移、微通道内部液体为不可压缩定常流动,采用速度入口边界条件。同时,控制出口为压力出口,壁面接触角为140°,假定分散相不浸润通道壁,以保证液滴生成,计算模型选用VOF标准模型。结果表明:流动聚焦生成微液滴的频率随通道深度的增加呈现相对复杂的变化规律。当通道深宽比<0.5时,液滴生成频率随通道深度的增加而陡增;当通道深宽比介于0.5~1.5之间时,液滴生成频率随通道深度的增加呈先减后增的变化趋势;通道深宽比>1.5及以上时,液滴通道深度不再是影响液滴生成频率的主要因素。本文通过以上研究旨在为通过微通道结构优化来提高液滴制备过程的均一性和精确性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北京力学会第二十二届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期刊2016-01-09)
陈凯[7](2015)在《美国5G频率管制聚焦五举措》一文中研究指出美国在4G部署方面处于全球领先水平,2014年,美国完成了65 MHz的拍卖,2015年,美国将成为全球第一个采用刺激性拍卖600 MHz频段的国家。最近,FCC阐述了其应对5G的频率管制考虑,或许对我们有借鉴意义。 采用激励性频率政策推动商业(本文来源于《通信信息报》期刊2015-06-24)
李兴[8](2015)在《频率对高强度聚焦超声在层状生物组织中形成损伤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 HIFU)是一种非侵入式的新型治疗技术,目前己应用于多种肿瘤以及非肿瘤疾病的治疗。HIFU治疗依赖于组织对超声能量的吸收,但更大的组织声吸收也意味着更快的衰减和有限的组织穿透距离。因此,在临床治疗深部的肿瘤时,选择合适的超声频率以平衡组织热吸收效率和超声穿透距离这两个因素,从而达到最大的组织热损伤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本文基于KZK方程和分层介质模型计算了超声在层状生物组织中的非线性传播,利用HIFU换能器声场扫描实验来验证计算结果。基于Pennes生物热传导方程求解了组织中的温度分布,并考虑组织声速和衰减系数随温度的变化;利用等效热剂量模型计算组织中的热剂量,并选择30EM作为产生热损伤的阈值。利用HIFU辐照离体牛肝组织形成凝固性坏死的实验来验证数值计算热损伤范围的方法。本文计算模型中使用开口外径22 cm内径8 cm焦距16 cm的球壳式自聚焦换能器,在声输出总功率为400 W条件下,声束透过皮肤、脂肪、肌肉叁层组织后聚焦于靶区肝组织中。选取了不同的靶区深度即焦点到皮肤表面深度(5,7,10,15 cm),不同的超声频率(0.4,0.6,0.8,1.0,1.2,1.4,1.6MHz),计算了每个靶区深度条件下不同的超声频率对于焦域尺寸、最大声强、最大热吸收率和损伤体积的影响,分析了这些量随频率变化的原因。同时还计算了焦点处谐波滋生系数和机械指数随频率的变化,分析了机械效应对于组织损伤的影响。声场扫描实验结果与仿真计算结果吻合较好;离体牛肝实验中,在靶区声强较低的情况下,实验结果与仿真计算吻合较好,在靶区声强较高的情况下,实验结果大于仿真计算,这是由于本文仿真计算模型未考虑空化和微泡对于组织机械及热损伤的贡献。对于同一靶区深度,随着超声频率的增加,焦域-6dB尺寸剧烈减小;对于同一超声频率,随着靶区深度的增加,焦域-6dB尺寸几乎不变。随着超声频率的增加,焦域处最大声强、最大热吸收率、损伤体积均出现了先增大后减小;对于不同靶区深度,达到各个量最大值的最优频率均不一样。在不同靶区深度(5,7,10,15 cm)达到最大的热吸收的最佳频率分别为1.5 MHz、1.3 MHz.1.1 MHz和0.9MHz,达到最大损伤体积的最佳频率分别为0.8 MHz、0.7 MHz.0.7 MHz和0.6 MHz。随着超声频率的增加,谐波滋生系数先增大后减小,在某一频率取得最大值;机械指数线性下降,发生空化的几率减小。综合考虑靶区组织的热吸收效率、组织热损伤体积和机械指数等因素,在治疗深部肿瘤时,需要选择较低的超声频率,以获得较大的热损伤和机械作用,且这个超声频率可以使用仿真模型计算得到。(本文来源于《重庆医科大学》期刊2015-05-01)
陈建生[9](2014)在《聚焦频率分布直方图》一文中研究指出频率分布反映了样本数据(或一组数据)落在各个小范围内的比的大小。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每个人必须学会收集信息和数据,并且利用统计的方法,整理处理数据,利用频率分布直方图综合分析,就能得出正确的结论,所以学好数据的收集与处理是非常有用的。由于这方面的知识与现实社会联系非常紧密,中考题中频频出现。下面以中考试题为例介绍频率分布直方图在中考中的考查。(本文来源于《中学生数理化(尝试创新版)》期刊2014年06期)
吴必忠[10](2014)在《聚焦频率分布直方图》一文中研究指出频率分布反映了样本数据(或一组数据)落在各个小范围内的比的大小。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每个人必须学会收集信息和数据,并且利用统计的方法,整理处理数据,利用频率分布直方图综合分析,就能得出正确的结论,所以学好数据的收集与处理是非常有用的。由于这方面的知识与现实社会联系非常紧密,中考题中频频出现。下面以中考试题为例介绍频率分布直方图在中考中(本文来源于《中学生数理化(尝试创新版)》期刊2014年05期)
频率聚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低频相控阵通过控置发射权系数,将声场能量集中在前3阶模态中,可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实现多模声场聚焦。针对浅海波导的频散效应导致多模聚焦声场能量随频率起伏的问题,基于简正波理论分析了聚焦声场能量出现峰值时的频率位置。当聚焦距离改变时,可由先前的参数对新的聚焦位置的峰值频率进行估计,仿真结果表明,估计的峰值频率的最大误差为8 Hz,在可接受的误差范围之内。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频率聚焦论文参考文献
[1].聂益芳,李方伟.基于频率正交时间反演的空间聚焦虚拟覆盖方法研究[J].通信学报.2019
[2].衣晓锋,彭大勇,曾娟,马力.浅海低频相控阵多模声场聚焦的频率选择[C].中国声学学会水声学分会2019年学术会议论文集.2019
[3].赵琼.新闻频率“叁新”专栏聚焦民生领域——《云广早新闻》强化对民生新闻策划报道体现编辑思路变化[J].新闻研究导刊.2018
[4].王中旺,汪帮富,曹洋,殷振,丁雯钰.聚焦超声雾化栽培喷头设计及工作频率对雾化效果的影响研究(英文)[J].机床与液压.2018
[5].吴花花,张敬会,柯有城,杨莘.一种基于Ncut分割与空间频率的多聚焦图像融合方法[J].电子制作.2016
[6].杨洋,刘赵淼.通道深度对流动聚焦生成微液滴频率的影响[C].北京力学会第二十二届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2016
[7].陈凯.美国5G频率管制聚焦五举措[N].通信信息报.2015
[8].李兴.频率对高强度聚焦超声在层状生物组织中形成损伤的影响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5
[9].陈建生.聚焦频率分布直方图[J].中学生数理化(尝试创新版).2014
[10].吴必忠.聚焦频率分布直方图[J].中学生数理化(尝试创新版).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