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土壤侵蚀论文-朱梦阳,杨勤科,王春梅,张晓萍,刘宝元

区域土壤侵蚀论文-朱梦阳,杨勤科,王春梅,张晓萍,刘宝元

导读:本文包含了区域土壤侵蚀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泛第叁极,土地利用,水保措施,遥感抽样调查

区域土壤侵蚀论文文献综述

朱梦阳,杨勤科,王春梅,张晓萍,刘宝元[1](2019)在《区域土壤侵蚀遥感抽样调查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壤侵蚀是全球性环境问题,土壤侵蚀调查是水土保持规划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基础。为了完善土壤侵蚀抽样调查方法,快速、精准地估算土壤侵蚀实际速率,对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进行目视解译,提取高精度土地利用和水土保持措施信息的方法进行了研究。基于现代地理信息科学,充分利用虚拟地球及其提供的公开高分辨率遥感数据资源,考虑土壤侵蚀及其治理的时空特征,采用分层不等概系统空间抽样方法布设抽样单元,通过对公开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目视解译,完成泛第叁极地区土地利用和水保措施的遥感抽样调查。研究实现了2万个抽样调查单元的解译,提取了土地利用和水土保持措施信息;基于CSLE模型完成了典型抽样调查单元的土壤流失速率计算,并对解译结果进行了精度和实用性分析。结果表明:基于公开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利用分层不等概系统空间抽样方法,可快速提取土地利用和水土保持措施信息,完成区域土壤侵蚀抽样调查。(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黄朝海,高华端,付婧,徐永服[2](2019)在《普安县不同岩组类型对区域土壤侵蚀景观格局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普安县白云岩、石灰岩、砂页岩和玄武岩等不同岩组区域的土壤侵蚀景观作为研究对象,基于ArcGIS软件中Spatial Analysis拓展模块空间分析技术及景观生态学中的景观格局空间分析方法,从宏观空间尺度上研究了不同岩组类型对区域土壤侵蚀景观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普安县岩组分布特征是以白云岩为主,其次是石灰岩,砂页岩和玄武岩面积较少;石灰岩区总体侵蚀程度不高,但是局部侵蚀较为严重。普安县土壤侵蚀景观格局特征表现为:微度侵蚀是4种地层岩组土壤侵蚀景观的景观基质,微度侵蚀景观斑块在空间分布上集中连片、异质性低、均匀度指数高,极强度侵蚀与剧烈侵蚀最大面积比例与斑块面积都是最小,斑块在空间分布上距离都较远且及其破碎,连通性较低。普安县不同岩组土壤侵蚀景观格局存在差异,白云岩区景观最为破碎,具有较高的异质性;石灰岩区侵蚀斑块分布较为集中;玄武岩区具有最高的多样性,斑块间的信息交流最为频繁。(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研究》期刊2019年02期)

徐春,段倩,刘霞,卢刚,邹维[3](2019)在《天山北坡阜康市土壤侵蚀区域分异特征及防治重点》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壤侵蚀具有显着的区域分异性,研究土壤侵蚀分异特征对指导区域水土流失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文中以天山北坡阜康市为对象,通过综合评判法、空间迭置及地统计等方法,分析土壤侵蚀及主要影响因子空间分异特征,开展水土保持区域布局,划定重点防治范围与对象。结果如下:(1)土壤侵蚀及其影响因子空间分异明显,自然因素是产生土壤侵蚀区域分异的先决条件,人为活动的差异进一步加剧了土壤侵蚀区域分异。(2)区域内土壤侵蚀强度以中度-轻度为主,北部沙漠区以中度风蚀为主,中部平原区为轻度风水复合侵蚀,南部山丘区以中度水蚀为主;土壤侵蚀面积占土地总面积75.35%。(3)划分了北部沙漠防风固沙-生态维护区、中部平原农田防护-人居环境维护区、南部山地水源涵养-生态维护区3个水土保持分区;确定了7片重点防治范围、2448.71km~2的重点防治面积。研究成果可为天山北坡水土流失防治提供技术支撑,为新疆区域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干旱区资源与环境》期刊2019年06期)

高青峰,郭胜,宋思铭,阙志夏,李天霄[4](2018)在《基于RUSLE模型的区域土壤侵蚀定量估算及空间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哈尔滨市主城区水土流失问题,以土壤侵蚀估算与评价为目标,采用RUSLE模型,依托GIS和遥感技术,分析了影响区域尺度土壤侵蚀因子,包括降雨侵蚀力、土壤可蚀性、地形、植被覆盖度和水土保持特性等,定量估算了哈尔滨市主城区8个流域的土壤侵蚀大小。在此基础上参考黑土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技术标准,并结合流域自身侵蚀状况,分析了哈尔滨市主城区土壤侵蚀特性的空间格局。结果表明:哈尔滨市八个流域土壤侵蚀模数范围为0~1 272.61 t·km-2·年-1,各流域以微度和轻度侵蚀为主,局部地区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土壤侵蚀;区域土壤侵蚀空间分异特征明显,是气候、土壤、植被、地形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哈尔滨市八大流域以微度侵蚀为主,轻度侵蚀次之,强烈侵蚀及极强烈侵蚀区很少,仅在运粮河流域存在极少的剧烈侵蚀区。研究成果可为哈尔滨市水土流失治理提供技术支撑和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水利水电技术》期刊2018年06期)

冯奇,肖飞,杜耘,王立辉[5](2018)在《丹江口典型区域土壤侵蚀年内季节性分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实施以来,水土流失依然是作为水源地的丹江口库区面临的重要问题。该文以位于库区核心区域的丹江口市西部开发区及城郊结合区为研究对象,利用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模型与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结合的方法对区域土壤侵蚀进行2014年度分季节的模拟评估。结果表明:整个区域土壤侵蚀强度以中度和轻度为主,占面积的60%以上,但是占面积约30%的地区产生的土壤侵蚀量超过40%,其结果和已有研究有可比性。从空间分布上来看,研究区东部、中部、南部要比北部和西部严重,主要原因还是人类活动如坡面农业耕作和城郊的城市化扩张、临时裸露地迅速增加有关。从2014年内的季节分布来看,夏秋产生的土壤侵蚀比春季和冬季要高,主要原因之一还是和区域年内降雨有关。针对以上结论,研究区域的水土保持工作应针对城郊结合部的重点地区,尤其是亟待加强雨季的水土保持工作。(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与技术》期刊2018年06期)

雷章,岳德鹏,YANG,Di,罗志东,许永利[6](2018)在《基于Hadoop的区域土壤侵蚀强度计算GIS设计与实验》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开源分布式计算框架Hadoop的基础上,选择大凌河流域为研究区,构建降雨侵蚀力、土壤可侵蚀性、坡长等土壤侵蚀因子栅格数据分布式存储策略,利用MapReduce编程模式设计实现通用水土流失方程RUSLE的算法程序进行土壤侵蚀强度计算,并扩展Geoserver的栅格文件读取功能,增大对HDFS栅格文件的读取支持,实现土壤侵蚀强度计算结果的快速发布。结果表明,该系统可实现大数据量、高分辨率土壤侵蚀因子栅格数据的区域土壤侵蚀强度快速计算,可较好满足区域土壤侵蚀预测预报的时效性要求;程序运行过程中计算任务本地化效果明显,显着降低了计算过程中的网络传输压力,网络使用率约22%,且系统性能可通过增加计算节点进一步提升。本研究可为大数据量、高分辨率栅格数据下区域土壤侵蚀强度计算及发布GIS设计开发提供指导,为大凌河流域土壤侵蚀监测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农业机械学报》期刊2018年09期)

赵斯琦,王晓红,舒天竹,唐睿[7](2018)在《喀斯特地区区域尺度土壤侵蚀地形因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中以典型的喀斯特地区-罗甸县为研究区,分析地形因子与土壤侵蚀模数的相关性,及其与土壤侵蚀的关系。结果表明:选用地表粗糙度作为喀斯特地区区域尺度土壤侵蚀的最佳地形评价指标,地表切割深度和地形起伏度作为备选指标;地表粗糙度与土壤侵蚀强度呈正相关关系,地表切割深度、地形起伏度对土壤侵蚀的影响都存在一个突变区间,地表切割深度为90-120m处,地形起伏度为200-300m处,超过该值土壤侵蚀反而减少。(本文来源于《干旱区资源与环境》期刊2018年05期)

王略,屈创,赵国栋[8](2018)在《基于中国土壤流失方程模型的区域土壤侵蚀定量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用中国土壤流失方程(CSLE模型)对区域土壤侵蚀定量计算的方法进行初步探索,以期提高土壤侵蚀监测精度,有效、客观地反映水土流失治理效果。[方法]采用CSLE模型、遥感解译与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准格尔旗境内的皇甫川流域进行土壤侵蚀定量评价。[结果]研究区2015年侵蚀总量1.38×10~7 t,年均侵蚀模数4 920.23t/(km~2·a)。土壤侵蚀强度以中度为主,轻度和强烈次之。[结论]用CSLE模型进行土壤侵蚀定量分析,综合考虑了降雨、土壤、植被、地形、措施等多项因子,可用于区域土壤侵蚀定量研究。(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通报》期刊2018年01期)

杨丽丽,文仕知,邢元军[9](2018)在《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区域土壤侵蚀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为典型研究区域,利用GIS技术对遥感图像解译,并结合2015年实地调查资料,对该地区土壤侵蚀现状进行分析,为控制当地水土流失提供科学依据。研究表明:湖南省长株潭绿心地区总面积为52 287 hm~2,土壤侵蚀面积为3 617.56 hm~2,占区域总面积的6.92%;株洲市的侵蚀率最高,长沙次之,湘潭最低;禁止开发区仍有7.19%的土壤侵蚀,其中47%以工程建设为主,以湘潭尤为突出;不同强度土壤侵蚀面积以中度和强度侵蚀为主,占土壤侵蚀面积的74%,其次为轻度、极强度和剧烈侵蚀;不同地类土壤侵蚀面积(hm~2)为工程建设用地(1 920.24)>非耕地(1 489.99)>坡耕地(207.33);随着覆盖度的增加,土壤侵蚀面积减小。土壤侵蚀主要由工程建设导致,建议加强工程建设区域植被恢复和监控,科学规划土地利用,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本文来源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毛晶晶,汪光胜[10](2017)在《2000—2015江淮分水岭区域土壤侵蚀动态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GIS和RS技术,利用江淮分水岭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4期遥感影像数据,计算并对比该区域4期的土壤侵蚀量,达到对江淮分水岭土壤侵蚀时空动态监测。结果表明:1)江淮分水岭区域土壤侵蚀空间分布主要为皖西山地丘陵区,皖东环滁低山丘陵地带,微度和轻度侵蚀的土壤面积占总面积的99%以上。2)江淮分水岭区域15a间土壤侵蚀模数总体下降14.21t/(km2·a),各等级土壤侵蚀面积向微度侵蚀转移,土壤侵蚀状况总体发生好转。3)15a间江淮分水岭区域土地利用类型转变明显,耕地面积减少2 208.17km2(7.23%),林地、水体面积分别增加133.76km2(2.80%)、552.34km2(15.71%)。植被覆盖度的提高和水域面积的增加是土壤侵蚀改善的根本因素。(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6期)

区域土壤侵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普安县白云岩、石灰岩、砂页岩和玄武岩等不同岩组区域的土壤侵蚀景观作为研究对象,基于ArcGIS软件中Spatial Analysis拓展模块空间分析技术及景观生态学中的景观格局空间分析方法,从宏观空间尺度上研究了不同岩组类型对区域土壤侵蚀景观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普安县岩组分布特征是以白云岩为主,其次是石灰岩,砂页岩和玄武岩面积较少;石灰岩区总体侵蚀程度不高,但是局部侵蚀较为严重。普安县土壤侵蚀景观格局特征表现为:微度侵蚀是4种地层岩组土壤侵蚀景观的景观基质,微度侵蚀景观斑块在空间分布上集中连片、异质性低、均匀度指数高,极强度侵蚀与剧烈侵蚀最大面积比例与斑块面积都是最小,斑块在空间分布上距离都较远且及其破碎,连通性较低。普安县不同岩组土壤侵蚀景观格局存在差异,白云岩区景观最为破碎,具有较高的异质性;石灰岩区侵蚀斑块分布较为集中;玄武岩区具有最高的多样性,斑块间的信息交流最为频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区域土壤侵蚀论文参考文献

[1].朱梦阳,杨勤科,王春梅,张晓萍,刘宝元.区域土壤侵蚀遥感抽样调查方法[J].水土保持学报.2019

[2].黄朝海,高华端,付婧,徐永服.普安县不同岩组类型对区域土壤侵蚀景观格局的影响[J].水土保持研究.2019

[3].徐春,段倩,刘霞,卢刚,邹维.天山北坡阜康市土壤侵蚀区域分异特征及防治重点[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9

[4].高青峰,郭胜,宋思铭,阙志夏,李天霄.基于RUSLE模型的区域土壤侵蚀定量估算及空间特征研究[J].水利水电技术.2018

[5].冯奇,肖飞,杜耘,王立辉.丹江口典型区域土壤侵蚀年内季节性分布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8

[6].雷章,岳德鹏,YANG,Di,罗志东,许永利.基于Hadoop的区域土壤侵蚀强度计算GIS设计与实验[J].农业机械学报.2018

[7].赵斯琦,王晓红,舒天竹,唐睿.喀斯特地区区域尺度土壤侵蚀地形因子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8

[8].王略,屈创,赵国栋.基于中国土壤流失方程模型的区域土壤侵蚀定量评价[J].水土保持通报.2018

[9].杨丽丽,文仕知,邢元军.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区域土壤侵蚀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8

[10].毛晶晶,汪光胜.2000—2015江淮分水岭区域土壤侵蚀动态变化[J].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2017

标签:;  ;  ;  ;  

区域土壤侵蚀论文-朱梦阳,杨勤科,王春梅,张晓萍,刘宝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