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中小高技术企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高技术企业,信贷,投资,银行
中小高技术企业论文文献综述
郭中堂[1](2010)在《中小高技术企业融资途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集约化发展道路战略思想的逐步实施,中国经济健步迈入了21世纪。21世纪以来,我国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谐社会"等战略思想,给中小高技术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舞台。目前,作为国家自主创业的重要支持对象的中小高技术企业已经成为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本文来源于《河南科技》期刊2010年23期)
古保金[2](2010)在《中小高技术企业国际营销战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中小高技术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国际营销战略至关重要。要做好中小高技术企业的国际营销,就必须了解我国中小高技术企业的定义及特点,认清我国中小高技术企业国际营销现状,这样才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国际营销战略,中小高技术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本文来源于《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0年05期)
王杰芳[3](2009)在《中小高技术企业融资渠道优化路径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小高技术企业是资金、知识、智力密集型企业,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且伴随有高收益和高风险,其所依托的高新技术更新快、生命周期短且一般呈现高速增长态势。资金短缺是制约我国中小高技术企业成长的主要不利因素。因此,优化我国中小高技术企业的融资渠道,解决其融资瓶颈,对加快我国中小高技术企业成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科技管理研究》期刊2009年10期)
向静,王苏生,孔昭昆,李文虎[4](2009)在《我国中小高技术企业隐性筹资成本的形成机理及其诱发性危害》一文中研究指出筹资成本是决定企业资本结构"无形的手",它导向企业根据不同内因和外因以最小综合成本选择最优的筹资方式。为此,在定义了企业的隐性筹资成本后,从资金供给者行为引致的隐性筹资成本、政府行为引致的隐性筹资成本和企业及其成员行为引致的隐性筹资成本等叁个方面研究了我国中小高技术企业隐性筹资成本的形成机理。最后归纳了隐性筹资成本的六种诱发性危害,并针对中小高科技企业和政府提出了对策建议。(本文来源于《科技管理研究》期刊2009年07期)
温国明[5](2008)在《新高技术企业认定办法对中小企业的影响及应对措施——以洛阳高新区创业中心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对高新技术企业的历史贡献和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的分析结论,阐明了《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颁布的必要性和时效性,指出了对高新技术企业界定范围、申报条件等的相关影响,提出了以洛阳高新区创业中心为例的应对措施。(本文来源于《中国科技论坛》期刊2008年10期)
李建明[6](2008)在《我国中小高技术企业知识联盟中的知识转移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绪论中提出了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后,西方由工业经济全面转向知识经济,同一时期“中国制造”成了国际分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的腾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我们要清醒地看到,我国是制造业大国,但还不是制造业强国,在产业经济结构、生产技术水平、研发投入水平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与发达国家有着很大的差距。随着人民币汇率上升和要素价格持续上涨等因素,我国原来倚重的成本优势逐步削弱,竞争力明显下降。中国的发展方向应该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为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就必须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对宏观经济的带动作用相当明显,各国都优先将高技术产业的发展作为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拥有一大批健康发展的高技术企业,尤其是中小高技术企业。高技术企业是近几十年才发展起来的新兴企业群体,具有与传统企业不同的许多特点,企业规模普遍偏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都需要依赖外界的知识来源,而知识联盟就是一种有效获取外部知识的手段。因此,深入研究我国中小高技术企业利用知识联盟进行知识转移,研究影响转移有效性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就有着很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研究,将有助于建设一批水平高、效益好、管理科学、发展后劲强的高技术企业群,并使其成为我国未来经济的支柱。第二章是文献综述,对知识的定义、知识管理、知识转移、知识联盟和企业资源理论进行了全面的回顾。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往研究的不足,并由此提出了自己的研究构思和总体框架。本文是基于知识管理理论、战略联盟理论、博弈论和统计学等理论对我国中小高技术企业的非股权式知识联盟(不含合资企业)中的知识转移影响因素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证调查,力图发现在这种转移行为中的内在模式和关键影响因素。第叁章对是从知识管理的角度对我国中小高技术企业进行了分析。首先对我国中小高技术企业和大型高技术企业的特点进行了对比,归纳了七个不同特征;随后对这些企业的市场优势的根源进行了分析,认为知识优势是其能力优势、产品优势乃至市场优势的根本;再对高技术企业的知识资源和知识结构进行了阐述,认为企业的知识结构是一种过程,不断地转变、融合和合并,企业需要从内部和外部两方面建立知识流通的渠道,企业知识的来源和演化具有网络性。中小高技术企业从本质上需要从外界吸取知识资源,知识联盟就是又能保持企业独立又十分有效的吸收知识的方式。知识联盟是企业以知识为媒介的合作,相互交换互补资源,以实现各自的战略目标并获取长久竞争优势。文中提出了知识联盟选择矩阵,企业可根据知识资源的战略重要性和自身的能力水平适当地选择是否进行联盟。该章还对高技术企业知识联盟的成因进行了讨论,认为其具有比较优势效应、资源互补效应、降低知识成本效应和协同创新效应,知识联盟符合中小高技术企业的特点,与企业的成长具有内在的一致性。根据我国中小高技术企业的实践,本文列举了五种最常见的联盟行为:联合研发、技术许可、知识型外包、战略供应链和咨询顾问,并分别对每种形式进行了具体阐述。中小高技术企业从外部获得知识技能主要有叁种模式:直接购买、知识联盟和建立合资企业,本文基于知识转移成本的角度对这叁种模式进行了比较,综合考虑了知识转移成本、知识保护成本、合作运营成本和未来收益等因素,绘制了合作成本曲线,反映了各种模式的有效区间。该章的最后对企业在联盟中是否采取协作行为的动机采用博弈论方法进行了分析。第四章对我国中小高技术企业知识联盟中的知识转移概念开展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知识转移的概念,并提出了四种知识转移类型:相似性转移、差别性转移、战略转移和专家转移,根据各种类型的特点,构建了一个决策树对各种类型的知识转移的应用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对知识转移的概念和类型进行讨论后,针对联盟中知识转移过程进行了划分,分成交往、表达、组合和吸收阶段,其中交往阶段中主要是联盟隐性知识的社会化过程,而表达阶段中是联盟隐性知识的外部化过程,组合阶段是联盟显性知识的组合化过程,吸收阶段是联盟显性知识的内部化过程。将联盟中的知识转移按照两个维度进行划分,一个是知识资源的水平或者垂直互补关系,另一个是企业间的关系导向或者任务导向,按照这两个维度将联盟知识转移具体分成四种模式:水平互补—关系导向模式、水平互补—任务导向模式、垂直互补—关系导向模式、垂直互补—任务导向模式,并将前文归纳的联合研发等五种联盟行为按照这四种模式分别予以讨论。第五章对我国中小高技术企业知识联盟中的知识转移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首先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我国中小高技术企业在知识联盟中的知识转移影响因素模型,认为有九个因素影响知识转移的效果:知识性质、知识输出方的战略动机、输出方的知识输出能力、知识接收方的战略动机、接收方的吸收能力、知识距离、文化距离、组织距离和信任距离。首先讨论的影响因素是转移的知识的性质,提出联盟中转移的知识有叁个特性:内隐性、复杂性和专属性。影响因素还有知识输出方和知识接收方的因素。除了双方参与战略联盟的战略动机外,知识输出方还要具备知识输出能力,善于将转移的知识表达清楚,这和叁个因素有关:输出方的知识存量、输出方对要转移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输出方的联盟经验。知识接收方应具备较强的吸收能力,善于从外部消化和复制新知识,善于将隐性知识进行编码。影响知识转移的因素还有知识距离、文化距离、组织距离和信任距离。知识距离指的是联盟双方在知识技能上的差距,具体包含叁方面的内容:知识结构的互补性、知识技能的类似性和知识差距的匹配性;文化距离是指联盟伙伴企业之间的文化差异,影响到其思维和行为模式的不同;组织距离是指伙伴企业之间的地理距离、组织结构差异和行业差异;信任距离就是指伙伴之间的信任程度,互相之间相信对方不会用欺骗手段获取利益的程度。该章在每个影响因素的论述中提出了相关的九个假设。论文的第六章是实证研究的介绍,针对问卷设计、样本选择和效度信度检验进行了解释,实证调查的对象主要是上海市的中小高技术企业,主要来源是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服务中心和上海市诸多创业投资公司的投资对象。该章最后根据问卷的结果对九个假设是否成立给出了结论,而SPSS主因子分析的结果将放在7.2节中详细展开。第七章是结论和讨论部分。根据实际调查中得到的事实,将中小高技术企业与大型企业在知识联盟中的行为进行了对比,在获取关键技术的首选方法、参与联盟的动机、偏好的联盟方式和联盟伙伴的选择等四个方面进行了比较。实证表明,目前中小高技术企业在五种联盟方式中,最为常见的是联合研发,相对最少的是技术许可;在这五种联盟形式中,技术许可对吸收管理知识没有很大的帮助;企业考虑采用知识联盟时,最优先考虑的因素是能否增强产品竞争力和提升整体竞争力,而是否能吸收管理知识并不属于重点考虑范围。问卷中要求访问对象列举叁个联盟知识转移的最主要的障碍,提到最多的是联盟双方的目的,特别是经济利益和利益分配问题,其次是企业文化、员工的观念和学习热情,排在第叁的是双方的信任程度。第二节中使用SPSS软件对知识转移的九个影响因素进行主因子分析,在对3因子到6因子模型进行综合比较后,确定采用5因子模型,5个因子是信任因子、文化因子、知识因子、知识输出方战略动机因子和知识接收方战略动机因子,我们把知识输出方和知识接收方的战略动机因子合为一体,成为战略动机因子,这样就成为4因子模型。该章接着对这四个因子逐一展开论述,并对我国中小高技术企业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文中提出信任是知识转移中的最为关键的影响因素之一,尤其在我国这样一个重视“人治”和人际关系、目前法律制度还不十分健全的社会中,信任有着超乎寻常的意义,在实际合作中,建议企业应充分重视契约合同的履行,并在各个层面进行高效的沟通,保证双方奠定良好的信任关系。文化因子也是影响知识转移的重要因素,文化类型一致固然可以促进合作,但有文化差异也并不是一件坏事,双方要在信任的基础上,认识到文化差异对创新的促进作用,并采用折中、融合等跨文化管理办法,特别是应建立一支跨文化团队负责联盟合作的推进。知识因子方面,我们认为知识的显性化对知识转移十分重要,而实践中信息技术(IT)对此大有帮助,在转移的四个阶段都推荐了各类IT技术或软件,借助这些工具可以使要转移的知识较好地显性化并被组合和吸收:战略动机因子方面,文中归纳了中小高技术企业的战略动机的类型,在战略层面上分成四类,在具体操作层面上有六种目的,但归根结底是将经济利益放在首要位置,这是和企业的规模密切相关,因为中小企业的生存危机感特别强,将短期获利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文中建议企业高管层除了重视利益外应对本身未来的“知识地图”有个清醒的认识,使知识联盟为此服务。该章的最后总结了本文的不足和今后的进一步研究方向。(本文来源于《复旦大学》期刊2008-05-28)
黄瑛[7](2008)在《基于自主创新的中小高技术企业创业与成长战略》一文中研究指出论文从我国自主创新型中小高技术企业发展的角度,以我国自主创新型中小高技术企业创业与成长阶段如何制定战略为研究内容,结合自主创新型中小高技术企业在不同阶段的不同特点对企业创业和成长战略进行了一定探讨,对我国自主创新型中小高技术企业发展特点、内外部环境、战略管理等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解决我国自主创新型中小高技术企业在创业与成长阶段的战略制定问题在理论上是必要的,在实践中是具有现实意义的。文中对我国中小高技术企业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我国高技术产业已进入一个蓬勃发展的阶段,但我国自主创新型中小高技术企业的成活率、成长速度和成长质量都有待提高。在对企业生命周期和企业战略管理的关系分析中,指出自主创新型中小高技术企业在创业期应注重利基市场的开发与商业模式的选择;而成长期根据企业的内外部环境,则要利用机会与优势,制定以市场战略为战略重点,规范和提高管理水平,持续技术创新的综合成长战略。在理论与实证等分析的基础上,认为:自主创新型中小高技术企业在创业阶段成功的战略重点在于市场战略;利基市场战略是符合自主创新型中小高技术企业的创业战略;自主创新型中小高技术企业的初始业务(指成立1年内的主营业务)选择主要受到EP(近期可得业务利益)的影响;市场战略仍是自主创新型中小高技术企业在成长阶段最为重要的战略;规范、提高管理和运营水平对自主创新型中小高技术企业的成长成功也非常关键;持续不断的技术创新对自主创新型中小高技术企业的成长成功也十分必要。(本文来源于《北方工业大学》期刊2008-05-10)
徐涛,张昭华[8](2007)在《中小高技术企业网络治理交易环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企业网络是对传统企业的扬弃,企业网络治理是以企业间制度安排为核心的参与者之间的关系安排。本文从需求不确定性、任务复杂性、人力资产专用性与交易频率等四个方面对中小高技术企业网络治理的交易环境进行了分析,认为与传统企业网络相比较,中小高技术企业网络具有动态变迁特征。(本文来源于《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7年04期)
[9](2007)在《中小高技术企业在资本市场融资将大为便捷》一文中研究指出国家发改委日前下发《高技术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通知》,要求支持有条件的高技术企业在国内主板和中小企业板上市。大力推进中小企业板制度创新,缩短公开上市辅导期,简化核(本文来源于《中国科技产业》期刊2007年06期)
王燕燕,李冰[10](2007)在《基于集群化中小高技术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小高技术企业作为一类特殊的企业群体,是国家创新的主体之一,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乃至综合国力的增强,有着极大的促进使用。为此,当前世界各国都在竞相扶植中小高技术企业,努力营造有利于中小高技术企业发展的政策和空间环境。然而同其他企业一样,中小高技术企业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探讨中小高技术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既有利于企业自身的发展,又有利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全面贯彻实施。可持续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可持续发展系统主要由经济、资源、生态和人口四大子系统组成,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就是要协调好这四大子系统之间的关系,保持经济持续、资源持续、生态持续和人口持续。对于中小高技术企业来讲,集群化不失为一条可行之路。(本文来源于《理论学习》期刊2007年02期)
中小高技术企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中小高技术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国际营销战略至关重要。要做好中小高技术企业的国际营销,就必须了解我国中小高技术企业的定义及特点,认清我国中小高技术企业国际营销现状,这样才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国际营销战略,中小高技术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小高技术企业论文参考文献
[1].郭中堂.中小高技术企业融资途径研究[J].河南科技.2010
[2].古保金.中小高技术企业国际营销战略研究[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
[3].王杰芳.中小高技术企业融资渠道优化路径选择[J].科技管理研究.2009
[4].向静,王苏生,孔昭昆,李文虎.我国中小高技术企业隐性筹资成本的形成机理及其诱发性危害[J].科技管理研究.2009
[5].温国明.新高技术企业认定办法对中小企业的影响及应对措施——以洛阳高新区创业中心为例[J].中国科技论坛.2008
[6].李建明.我国中小高技术企业知识联盟中的知识转移影响因素研究[D].复旦大学.2008
[7].黄瑛.基于自主创新的中小高技术企业创业与成长战略[D].北方工业大学.2008
[8].徐涛,张昭华.中小高技术企业网络治理交易环境研究[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
[9]..中小高技术企业在资本市场融资将大为便捷[J].中国科技产业.2007
[10].王燕燕,李冰.基于集群化中小高技术企业的可持续发展[J].理论学习.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