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虚拟匹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虚拟现实,技术接受模型,任务技术匹配
虚拟匹配论文文献综述
林一,兰扬帆[1](2019)在《从任务技术匹配视角探讨虚拟现实在信息化教育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计算机模拟仿真的新兴技术,虚拟现实技术近几年以来被广泛地运用于教育、军事、医学和建筑等领域。信息化教育运用虚拟现实技术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索主动性,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的吸收。现有的应用案例通常基于技术接受模型来探究用户使用虚拟现实技术的意图,对于虚拟现实技术提升学习效率的缘由的研究相对较少。文章从任务技术匹配的视角出发,借鉴技术接受模型和任务技术匹配模型原理的整合,选取适合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和任务技术匹配等因素对该整合模型进行简化,提出了一种引入个人参与因素对整合模型进行进一步优化的新方法,为深入探究虚拟现实如何影响学习效率的研究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教育教学论坛》期刊2019年42期)
王婷,王芝潇,毛德华[2](2019)在《中国主要粮食作物虚拟水——虚拟耕地资源时空匹配格局》一文中研究指出农业水土资源是农业生产的核心要素,水土资源空间匹配关系影响粮食生产安全。为了解区域主要粮食作物生产过程中水土资源利用现状,本文从虚拟水、虚拟耕地角度出发,定义了主要粮食作物虚拟水—虚拟耕地资源匹配系数的概念,对中国3:1个省级行政区(台湾、香港和澳门数据尚未收集)1998、2005、2011和2017年4种主要粮食作物(稻谷、小麦、玉米、大豆)的虚拟水—虚拟耕地资源时空匹配程度进行量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研究期内,全国主要粮食作物总播种面积及粮食总产量在增减交替中有所增加,其中4种粮食作物增减交替变化波动幅度大。东中部地区的虚拟水、虚拟耕地资源的总量高于西部地区,总量变化趋势呈现明显的地域分异特征。②虚拟水、虚拟耕地资源总量高值区和低值区的地区构成特征明显,区域内部虚拟水—虚拟耕地资源匹配系数呈现多样化。北方地区匹配程度总体优于南方地区。同时根据地区匹配系数存在差异性的原因,针对性地提出创新水土资源协调利用管理体制、大力发展节水节地的现代高效农业、健全水土资源协调利用相关法律制度和建立粮食生产水土资源生态补偿机制等提高地区主要粮食作物虚拟水—虚拟耕地资源匹配水平的对策和建议。(本文来源于《世界农业》期刊2019年10期)
韩晓阳,孟相如,康巧燕,苏玉泽[3](2019)在《基于二分图最优匹配的虚拟网络映射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现有虚拟网络映射存在开销较大、资源利用不够合理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二分图最优匹配的虚拟网络映射算法。首先以虚拟节点和物理节点为顶点构建二分图,将节点映射问题转化为二分图最优匹配问题;其次将节点资源评价最高的物理节点与节点需求评价最高的虚拟节点优先匹配,并利用Kuhn-Munkres算法求解二分图最优匹配,依据匹配结果进行节点映射;最后利用k-最短路径算法实现链路映射。实验表明,与以往的映射算法相比,提出的映射算法在保持较高映射成功率的同时,提高了长期收益开销比,且资源利用更加合理。(本文来源于《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期刊2019年12期)
赵晨阳[4](2019)在《M地区应急虚拟众储车货匹配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是受自然灾害影响较大的国家之一。为了更好的应对灾害、降低灾害所带来的生命和财产损失,我国多项法律和应急预案中都明确指出:要建立“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属地应急管理可以做到先期处置和快速响应,在灾害救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M地区位于某省北部,以往自然灾害对其造成的损失严重。通过实地调研发现,目前M地区在应急物资救援上还存在问题,难点集中在社会应急资源方面,具体包括以下几点:(1)社会应急资源利用还不充分,仅与少部分食品类供应企业签署代储协议;(2)缺乏应急资源信息管理平台,平时对社会应急资源的管理难度大,应急时统一调度的难度大;(3)缺乏车货匹配决策分析,灾后常导致社会应急资源响应速度慢,应急物资不能及时送达灾区。针对M地区应急物资救援中的难点问题,本文以社会应急资源为对象,以虚拟众储平台为依托,重点研究后方应急资源未到达之前,M地区如何匹配应急物资与应急车辆才有利于实现快速响应和达到整体应急救援效果最好。本文首先对属地应急管理、虚拟众储、车货匹配叁个关键概念进行界定。从M地区车货匹配业务场景、车货匹配原则及主体、车货匹配影响因素、车货匹配模式与流程这几个方面对M地区应急车货匹配运作过程进行定性分析。针对灾害发生后,设施损毁、道路中断等属地恶劣情况,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以应急响应时间最短和车货匹配满意度最大为目标函数,综合考虑出救点车辆数量、应急车辆类型、速度、载重、容积、应急订单重量、体积、灾区最低保障率、运输网络状况等多个影响因素,构建了车货匹配模型,对其进行定量研究。利用遗传算法设计求解思路,使用Matlab R2017b对模型进行求解。最后以M地区为例,验证了车货匹配模型的有效性。总体来看,本文对M地区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在其基础上定性研究了 M地区应急车货匹配的运作过程,并构建出车货匹配模型对其进行定量研究。这有利于在恶劣环境下实现资源快速精准匹配,减少应急救援时间和降低灾区的损失。最后,本文还指出未来可深入扩展的方向。(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9-06-09)
张云荣,张志利,李向阳,徐卫昌,韩奎侠[5](2019)在《虚拟维修人员与工步等级匹配调解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在处理维修工步的并发冲突上不能充分发挥每名维修人员作用的问题,提出了维修工步与维修人员按照权限等级的相互匹配机制,对维修人员的状态信息阐述并对维修工步的难度等级进行划分,给出了维修人员与维修工步相互匹配的过程。采取着色petri网及CPN Tools对匹配过程进行建模及仿真,得到仿真结果表明该匹配机制可以很好解决针对维修工步并发冲突中维修人员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的问题。(本文来源于《系统仿真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袁正,范康宁,那景新,冯慧,芦帅[6](2019)在《一种基于虚拟材料参数的车身刚度匹配设计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的承载式客车车身普遍存在着左右两侧车身严重不对称,而车身载荷近似对称分布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本文结合车身左右侧性能互补的设计思想,初步提出一种基于虚拟材料参数的车身刚度匹配设计方法.以某待开发车型为载体展开研究,首先对整车结构进行了左右两侧的模块化分组,并通过调整材料参数给出车身单侧弯曲刚度的计算方法;然后通过对车身左右两侧杆件的结构布置与尺寸参数进行优化调整,对车身左右两侧结构进行性能互补的刚度匹配设计;最后通过分析对比匹配前后的车身各项性能,检验了此设计方法的正确性,并总结了该设计方法的具体流程.(本文来源于《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期刊2019年01期)
封啸,何金鑫,高溪,戴磊[7](2019)在《基于改进匹配区域的虚拟化图像修复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图像修复领域中的Criminal算法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介绍,提出了对匹配区域与匹配块的改进方法。对邻域相关性模块中存在的优先级问题进行了改动,并在修复过程中,根据领域信息使样本快能自动调整大小,以适应不同结构不同纹理的图像。在模块相似性计算中融入颜色直方图,提高匹配的准确性。经过实践表明,改进后的纹理合成算法比Criminisi算法有更好的修复效果,更符合人物视觉系统的特征。(本文来源于《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期刊2019年02期)
马丽萍[8](2018)在《供需匹配 事半功倍 这样的养老虚拟体验中心你试过吗?》一文中研究指出"来这儿之前,我们考察了好几家养老院。远的去过河北燕郊,京郊的昌平也去看过好几家,最终选择了这里。"历时数月,78岁的李奶奶和老伴孙爷爷终于在北京市房山区选中康怡养生山庄这家还算心仪的养老院,总算石头落地,如释重负。(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工作》期刊2018年35期)
沈校亮,厉洋军[9](2018)在《虚拟品牌社区知识贡献意愿研究:基于动机和匹配的整合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价值共创理念在企业实践中的普及,基于用户自生成内容的价值共创行为推动着虚拟品牌社区的快速发展。为了深入理解虚拟品牌社区用户知识贡献意愿的驱动因素,本文通过引入个人-环境匹配理论和动机理论的整合视角,识别了互补性匹配和一致性匹配两个理论维度,构建了基于虚拟品牌社区用户自我决定动机的中介作用模型,并进一步论证了用户亲社会动机的调节效应。基于480份问卷调查数据,本文研究结果表明互补性匹配和一致性匹配正向影响用户参与知识贡献的内部和外部动机,并进而显着作用于虚拟品牌社区用户知识贡献意愿。对中介和调节作用的进一步检验发现,互补性匹配和一致性匹配对用户知识贡献意愿的影响均受到内部动机的中介,并且两种类型的匹配与内部动机的关系均被用户的亲社会动机所削弱。本文的研究工作拓展了当前虚拟品牌社区用户知识贡献研究的理论视角,指出了个人-环境匹配在提升用户贡献、推动价值共创中的重要作用,并揭示了个人-环境匹配对于用户价值共创行为的作用过程和边界条件,为虚拟品牌社区管理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指导。(本文来源于《管理评论》期刊2018年10期)
潘碧琰,李明,韦庆玥,朱志颖,姜通通[10](2018)在《PolyWorks二次开发在虚拟匹配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论述了以Poly Works为开发平台,利用C#编程语言在Visual Studio 2012上实现对零件虚拟匹配的二次开发以实现部分Poly Works没有的功能及相关模块的自动化,并结合开发实例和C#的编译环境详细介绍了Poly Works二次开发的过程。该程序可有效避免人工操作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并能极大的减少工作人员的人力和时间,从而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本文来源于《计量与测试技术》期刊2018年06期)
虚拟匹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农业水土资源是农业生产的核心要素,水土资源空间匹配关系影响粮食生产安全。为了解区域主要粮食作物生产过程中水土资源利用现状,本文从虚拟水、虚拟耕地角度出发,定义了主要粮食作物虚拟水—虚拟耕地资源匹配系数的概念,对中国3:1个省级行政区(台湾、香港和澳门数据尚未收集)1998、2005、2011和2017年4种主要粮食作物(稻谷、小麦、玉米、大豆)的虚拟水—虚拟耕地资源时空匹配程度进行量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研究期内,全国主要粮食作物总播种面积及粮食总产量在增减交替中有所增加,其中4种粮食作物增减交替变化波动幅度大。东中部地区的虚拟水、虚拟耕地资源的总量高于西部地区,总量变化趋势呈现明显的地域分异特征。②虚拟水、虚拟耕地资源总量高值区和低值区的地区构成特征明显,区域内部虚拟水—虚拟耕地资源匹配系数呈现多样化。北方地区匹配程度总体优于南方地区。同时根据地区匹配系数存在差异性的原因,针对性地提出创新水土资源协调利用管理体制、大力发展节水节地的现代高效农业、健全水土资源协调利用相关法律制度和建立粮食生产水土资源生态补偿机制等提高地区主要粮食作物虚拟水—虚拟耕地资源匹配水平的对策和建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虚拟匹配论文参考文献
[1].林一,兰扬帆.从任务技术匹配视角探讨虚拟现实在信息化教育中的作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9
[2].王婷,王芝潇,毛德华.中国主要粮食作物虚拟水——虚拟耕地资源时空匹配格局[J].世界农业.2019
[3].韩晓阳,孟相如,康巧燕,苏玉泽.基于二分图最优匹配的虚拟网络映射算法[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19
[4].赵晨阳.M地区应急虚拟众储车货匹配问题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9
[5].张云荣,张志利,李向阳,徐卫昌,韩奎侠.虚拟维修人员与工步等级匹配调解方法研究[J].系统仿真学报.2019
[6].袁正,范康宁,那景新,冯慧,芦帅.一种基于虚拟材料参数的车身刚度匹配设计方法[J].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2019
[7].封啸,何金鑫,高溪,戴磊.基于改进匹配区域的虚拟化图像修复算法[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9
[8].马丽萍.供需匹配事半功倍这样的养老虚拟体验中心你试过吗?[J].中国社会工作.2018
[9].沈校亮,厉洋军.虚拟品牌社区知识贡献意愿研究:基于动机和匹配的整合视角[J].管理评论.2018
[10].潘碧琰,李明,韦庆玥,朱志颖,姜通通.PolyWorks二次开发在虚拟匹配中的应用[J].计量与测试技术.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