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大众化阶段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内涵发展,教学质量,高等教育
大众化阶段论文文献综述
邵典[1](2019)在《内涵式发展: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必然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十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尽管在规模上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仍难以满足人民群众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因此,必须尽快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走内涵发展的道路。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核心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动力是管理体制改革,关键是强化办学特色,重点是弘扬大学文化。(本文来源于《现代职业教育》期刊2019年22期)
罗春连,苏淑贤,吴岸晶[2](2019)在《大众化阶段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标准基本框架与开发路径》一文中研究指出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标准是在特定时期内、为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目标而制定的教育质量规范性文本,是高等职业教育活动的依据和参照。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标准的基本框架包括教育要素标准、教育过程标准、教育结果标准叁部分和基本标准、发展标准两大类。开发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标准可采用职业能力分析法,开发过程可分为开展供需调研、进行职业能力分析、对接教育质量标准、系统设计教育质量标准文本、检验和完善教育质量标准等几个步骤。(本文来源于《高教学刊》期刊2019年13期)
张鹏,徐婉莹[3](2019)在《大众化阶段我国高水平大学的校长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校长是决定一所大学办学方向与水平的关键因素。以115所"211工程"大学为研究对象,通过2002年至2018期间五个时间断面数据的比较分析,试图揭示大众化阶段我国高水平大学的校长特征及其变化趋势,并提出促进我国高水平大学校长管理专业化的政策建议。(本文来源于《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张继明[4](2019)在《构建有质量的普及化高等教育——论从大众化到普及化高等教育过渡阶段的大学治理》一文中研究指出受计划体制与规模化战略思维的影响,我国在高等教育发展中存在着明显的数量化倾向,这影响到高等教育质的发展。在普及化高等教育到来前的较短过渡阶段,我国必须谨防数量化倾向或规模化战略思维可能给未来普及化高等教育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从普及化高等教育的核心特征出发,立足于普及化高等教育建设所需的主要条件,实施有针对性的大学治理,包括深化管办评分离改革、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引导高校分类发展、实施分类管理,释放民间资本活力、推进民办高等教育发展,树立精英高等教育质量观、强化质量治理等,从而优化高等教育结构,构建有质量的普及化高等教育。(本文来源于《高校教育管理》期刊2019年02期)
颜国辉[5](2018)在《后大众化阶段民办高等教育发展中的地方政府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1978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民办高等教育发展进入快速增长期,已经成为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而来的是,精英阶段高等教育逐步向大众化、后大众化阶段转变。2003年以来,我国先后出台或修订民办高等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细则等法律法规,给予民办高等教育法律和制度上的保障。但是,民办高等教育主体与公办主体相比,始终处于弱势地位。在一些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这种状况表现也十分明显。本研究以厦门地区为例,利用政府规制理论分析政府在运用公权力进行民办高等教育资源配置过程中,各主体市场自由博弈过程中,在土地供给、经费支持、人才引进等方面出现政策偏差问题,产生不利于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情况。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博弈论分析民办高等教育始终处于弱势地位的原因,研究认为地方政府对中央政策执行力度偏差、扶持民办高等教育力度不足等是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在剖析该地区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深入探讨后大众化阶段民办高等教育的地方政府行为,提出优化地方政府行为的建议。经过研究,作者认为可以从加强政府联动,做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规划;加强保障体系建立,加强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统筹;建立健全组织机构,提高民办高校服务工作水平;优化资源配置水平,促进高等教育主体协调发展等四个方面提出优化地方政府行为的建议。(本文来源于《华侨大学》期刊2018-12-05)
许翔杰[6](2019)在《大众化阶段学术精英教育的重新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精英是一个历史性概念,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不断演变,蕴藏于各行各业中,推动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大众化阶段精英教育是一种人才培养的模式,是精英理念的传递,是精英意识的唤醒,是精英人格的塑造,是精英才能的培养。大学是精英教育的主体,学术精英产生于大学。改进学术精英教育要重塑通识教育理念,强化大学的教化功能;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改革教学管理体制;遵循学术研究机理,优化学术精英成长环境。(本文来源于《太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张爱玲[7](2018)在《后大众化阶段实现少数民族地区高等教育公平的几点思考——以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的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后期阶段,高等教育在此阶段会面临不同的挑战和变革。那么,少数民族地区的普通本科院校应如何应对这种变革,促进本地区高等教育公平的实现呢?本文从后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的特点入手,分析了少数民族地区普通本科院校在实现高等教育公平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策略。(本文来源于《教师教育论坛》期刊2018年09期)
曹阳,刘荣[8](2018)在《大众化阶段化工原理课程体系及教学方式改革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为适应正进入大众化高等教育的新形式,各高等院校纷纷也踏入了各种对院校人才培养和课程体系进行全方位的改革浪潮中以适应这种变革。正是基于此本文结合贵州大学化工原理课程教学实际情况,力图从建立一个适合本校化工原理课程教学的新体系,具体实施在教学方法、课程考核、实践教学及优化师资结构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探索,并对实施后的改革进行成果分析,同时针对现阶段的不足也对下一步的工作提出了要求。(本文来源于《山东化工》期刊2018年13期)
保静沂[9](2018)在《日本后大众化阶段大学开放教育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1973年由美国教育社会学家马丁·特罗提出的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对于全世界各个国家的高等教育发展都有着极大的影响力,然而紧随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特罗的大众化理论与日本及欧洲的多个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现实情况并不相符,大众化理论的局限性也越发明显。日本的有本章教授对其本国的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过程进行了详细的考察,发现处在大众化后期的日本高等教育受到了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说由于政治、社会以及经济发展等原因导致其在管理制度、发展策略以及经济支持等诸多方面出现了非常大的转变,尤其是毛入学率停滞在一定的高度上就不再增长,但社会中又有很多成人希望能够通过再教育去实现工作与生活中的相关需求,不断地进入高等院校进行继续教育学习。因此,有本章教授对日本所具有的高等教育发展阶段的特殊状况和马丁·特罗的理论特点进行了区分,并进一步称其为“后大众化”阶段。本论文基于高等教育后大众化阶段背景,进而探究日本大学的开放教育的理论和实践。自日本进入高等教育后大众化阶段以来,其大学面临着生源不稳定、教育质量不断降低、教育机会不平等、发展道路的局限与瓶颈等问题,日本政府及其高等教育各界开始探索构建适应日本后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发展的理论与政策。其大学开放教育作为日本推进高等教育发展的一种重要教育实践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笔者利用了两次赴日本交换留学的机会,运用文献法、历史研究法、考察与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日本大学开放教育进行了研究。本文从日本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历史演变开始,通过高等教育后大众化背景的剖析对日本大学开放教育的形成与发展进行梳理,对日本后大众化阶段大学开放教育的改革措施进行总结,系统地把握日本高等教育后大众化阶段大学开放教育的发展现状和特点。通过从不同维度对日本大学开放教育的探析,笔者认为日本的大学开放教育有不少的成功经验(如其推进机制等方面),同时也存在着相应的一些问题(如其缺乏系统性等)。我国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成熟阶段,也面临着和日本相似的问题,近些年中日高等教育比较的视角也越来越多的收到中日两国高等教育界的关注,本文在全面的认识和把握这个与中国具有相近文化传统和背景的国家在高等教育改革方面的特点、经验与问题的基础上,为我国大学面对高等教育后大众化发展大学面临的困境与挑战提出可操作性的方向建议。(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期刊2018-05-01)
袁浪华[10](2018)在《高等教育后大众化阶段质量提升的壁垒及应对》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了后大众化阶段,后大众化阶段相对于大众化阶段是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新时期。高等教育在每个阶段都面临着质量提升的问题,后大众化阶段质量提升的壁垒为:区域发展失衡、东西差距明显,层次结构不清、自身定位模糊,系统体系封闭、沟通效率低下,整体水平不高、服务能力不强。而打破这些壁垒的关键是:内涵发展走向质量提升,实行开放走向交流合作,合理定位走向特色发展,提升水平走向服务社会。(本文来源于《山东高等教育》期刊2018年02期)
大众化阶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标准是在特定时期内、为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目标而制定的教育质量规范性文本,是高等职业教育活动的依据和参照。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标准的基本框架包括教育要素标准、教育过程标准、教育结果标准叁部分和基本标准、发展标准两大类。开发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标准可采用职业能力分析法,开发过程可分为开展供需调研、进行职业能力分析、对接教育质量标准、系统设计教育质量标准文本、检验和完善教育质量标准等几个步骤。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大众化阶段论文参考文献
[1].邵典.内涵式发展: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必然选择[J].现代职业教育.2019
[2].罗春连,苏淑贤,吴岸晶.大众化阶段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标准基本框架与开发路径[J].高教学刊.2019
[3].张鹏,徐婉莹.大众化阶段我国高水平大学的校长特征分析[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4].张继明.构建有质量的普及化高等教育——论从大众化到普及化高等教育过渡阶段的大学治理[J].高校教育管理.2019
[5].颜国辉.后大众化阶段民办高等教育发展中的地方政府行为研究[D].华侨大学.2018
[6].许翔杰.大众化阶段学术精英教育的重新思考[J].太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7].张爱玲.后大众化阶段实现少数民族地区高等教育公平的几点思考——以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为例[J].教师教育论坛.2018
[8].曹阳,刘荣.大众化阶段化工原理课程体系及教学方式改革的思考[J].山东化工.2018
[9].保静沂.日本后大众化阶段大学开放教育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8
[10].袁浪华.高等教育后大众化阶段质量提升的壁垒及应对[J].山东高等教育.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