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贵华1王宇珍2侯杰2
(1辽宁省盘锦市辽河油田总医院妇婴医院儿科124010)
(2辽宁省盘锦市辽河油田总医院妇婴医院妇产科124010)
【摘要】目的探讨母乳性黄疸的发病特点,诊断及治疗措施。方法分析260例母乳性黄疸患者的发病特点,诊断及治疗用药情况。结果196例总胆红素<220μmol/L的患者,暂停母乳3~5天,总胆红素值明显下降,继喂母乳后黄疸可稍加重,但血清胆红素峰值较原水平下降。30例总胆红素≥220μmol/L的患者,随机选择15例患者做为研究对象,除停母乳外,同时配合口服茵栀黄口服液退黄治疗,临床取得明显疗效(p<0.001);34例总胆红素≥342μmol/L患者均收住院光疗,光疗同时,停母乳与继喂母乳对胆红素下降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母乳性黄疸大多数情况下可采用暂停母乳的方法得到有效诊治,配合使用茵栀黄口服液更能有效治疗和控制黄疸,对于总胆红素≥342μmol/L患者,光疗同时,是否需停母乳尚无明显差异,所有患者无黄疸发生。
【关键词】母乳性黄疸总胆红素诊断治疗
【中图分类号】R722.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7-0095-02
新生儿黄疸为新生儿时期常见病,临床上约有50~60%的足月儿和80%左右的早产儿可有黄疸发生,绝大部分新生儿黄疸经过良好,不需要住院治疗,母乳性黄疸便是如此,本文对我院儿科2010~2012年诊治的260例母乳性黄疸患者进行回顾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260例患者均为近两年本院出生的健康足月儿,完全母乳喂养,符合以下母乳性黄疸诊断标准:(1)完全母乳喂养,生后2~8天内出现黄疸,并持续不退大于2周(2)血清胆红素增高,以未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3)发育正常,精神食欲好,排除感染、溶血、缺氧、头颅血肿、肝功能障碍及遗传代谢病等所致黄疸。(4)停喂母乳3~5天,黄疸迅速减轻,再喂母乳后黄疸偶有加重。260例患者中,男孩136例,女孩124例,孕周平均39.2周,第一产241例,第二产15例,第三产4例。1分钟Apgar评分平均9.6分,出生体重平均3.42kg,顺产80例,手术产160例,催产素引产14例,母亲平均年龄26.7岁,母患糖尿病20例。母乳充足。
1.2辅助检查血、尿、便常规检查正常,肝功能正常,血清胆红素均为未结合胆红素增高,网织红细胞计数均在正常范围内,TORCH阴性。
1.3胆红素监测情况黄疸出现时间为生后2~4天的185例,5~8天的75例,黄疸高峰时间,1周达高峰80例,2~3周的153例,3~4周的27例,高峰时血清胆红素浓度小于220.0μmol/L196例,220.0~341.0μmol/L者30例,大于等于342.0μmol/L者34例。
2结果
260例患者,除黄疸外,无其他阳性体征,196例总胆红素小于220.0μmol/L患者,暂停母乳3~5天,采用新生儿经皮胆红素测试仪监测,3天胆红素下降(39.3±27.3)μmol/L,5天胆红素下降(78.6±63)μmol/L,继喂母乳后黄疸可稍加重,但血清胆红素峰值较原水平明显下降;30例总胆红素>220.0μmol/L患者,除均暂停母乳外,随机选择15例配合口服使用茵栀黄口服液治疗,发现配合口服药物组胆红素日均下降值为(30.5±12.8)μmol/L,未口服药物组胆红素日均下降值(19.2±13.2)μmol/L,(p<0.001),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34例总胆红素≥342.0μmol/L者均收入院光疗,光疗同时停母乳20例,胆红素日均下降值(61.5±39.5)μmol/L,未停母乳者14例,胆红素日均下降值(63±32.5)μmol/L,(p>0.05)差异无显著性。
3讨论
黄疸是新生儿常见临床症状,它既可以是一种生理现象,也可能为患者患有其他相关性疾病的重要症状之一,比如败血症等。近几年来,随着母婴同室,母乳喂养率的提高,母乳性黄疸也已成为高胆红素血症的重要原因[1],因此,如何早期干预和治疗黄疸一直是儿科医生正在研究的课题。
本文对260例母乳性黄疸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发现绝大部分母乳性黄疸患者,只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完全不需要住院治疗的,母乳性黄疸分为早发性和迟发性,早发性母乳性黄疸临床上多发生于生后3~4天,总胆红素常大于220.0μmol/L,暂停母乳喂养3天后,胆红素下降50%可确诊[2],预后良好。迟发性母乳性黄疸一般生后7天黄疸较严重,总胆红素常大于342.0μmol/L,2~4周达高峰,约3~12周正常,暂停母乳喂养3~5天后,胆红素明显下降可再恢复母乳,本组资料260例,均符合母乳性黄疸诊断,其中185例2~4天出现黄疸,考虑为生理性黄疸的出现时间。
目前,因新生儿黄疸持续不退而就诊的患者逐年增加,基于疾病考虑或因预防接种的需要,按照目前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治疗指南的标准,过度干预和治疗的现象是在所难免的[3],这与高胆红素血症的并发症有关。早产儿比足月儿更易于发生胆红素脑病,因此,即使未达到高胆红素血症程度也需积极采取干预措施,而不能只依据胆红素浓度衡量高胆红素血症的危害性[4],也是导致临床上过度干预的原因,值得关注的是如何干预问题,本文对胆红素≥220.0μmol/L的患者15例,除停母乳外,还配合使用中药茵栀黄口服液取得明显疗效,值得推广,另外,对于胆红素≥342.0μmol/L光疗患者,是否需停母乳也进行了对比分析,提示对重症黄疸进行光疗,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但与停母乳关联不大。母乳性黄疸确诊后,一般不需住院治疗,预后良好,无发生核黄疸及后遗症病例。对于出院前或出院后前来就诊的胆红素水平处AAP指南低危区的黄疸患儿,应尽早给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5]。
参考文献
[1]花少栋,封志纯,新生儿黄疸的研究进展,中国儿科急救医学,2011,18(1):74~75.
[2]张小雯,樊小燕,母乳性黄疸65例临床治疗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11(20):2516
[3]WalshSA,MurphyJF,Neonataljaundice-areWeover-treating?IrMed[J],2010,103(1):28~29.
[4]GalbraithR,DrummondG,KappasA.SuppressionofbilirubinproductionintheGrigler-NajjarIsyndro:studywiththehemeoxygenaseinhibitorTin-Mesoporphyrin.Pediatrics,1999,89(2):180~189.
[5]茵栀黄口服液临床研究协作组,中华儿科杂志,2011,43(9):663~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