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长治学院附属和济医院急诊科山西长治046011)
【摘要】目的:研究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采用谷氨酰胺联合益生菌治疗效果。方法:选112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56例。对照组采用谷氨酰胺治疗;治疗组采用谷氨酰胺联合益生菌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药物治疗前后肠道微生物菌落数水平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总有效率达到91.1%,高于对照组的69.6%;药物不良反应仅有3例,少于对照组的11例;腹泻症状消失时间和用药总时间短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采用谷氨酰胺联合益生菌治疗,可以使肠道微生物结构保持理想状态,在短时间内控制腹泻症状,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缩短用药时间,使药物治疗效果得到显著性提升。
【关键词】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谷氨酰胺;益生菌
【中图分类号】R45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8)24-0229-03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指的是以腹泻、腹痛、腹部不适为主要临床症状表现的一种疾病,该病患者的临床发病率水平相对较高,患者人数占消化门诊患者宗人术的1/4以上[1]。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病情通常情况下会持续或反复发作,对广大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都会造成较为严重的不利影响[2]。导致该病发生主要机制目前还不是十分的清楚,对该病进行治疗的方法虽然很多,个体化的治疗效果仍然存在较大的差异,特效药物还有待于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研究[3]。本文研究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采用谷氨酰胺联合益生菌进行治疗对肠道微生物结构所产生的影响情况。现研究的过程和结果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1月—2017年11月在我院接受药物治疗112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以随机分组法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56例。对照组患者病史1~9年,平均3.4±0.8年;本次发病时间1~10天,平均4.6±1.2天;男性33例,女性23例;患者年龄21~76岁,平均47.2±5.9岁;每天腹泻次数3~11次,平均5.4±0.8次;治疗组患者病史1~11年,平均3.7±0.5年;本次发病时间1~12天,平均4.3±1.7天;男性35例,女性21例;患者年龄23~78岁,平均47.5±5.2岁;每天腹泻次数3~10次,平均5.1±0.5次。上述自然资料数据,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得数据可以进行科学比较分析。
1.2方法
两组患者在入院且病情被确诊之后,均接受包括健康宣教、饮食和心理指导、止泻药、肠道动力感觉调节药、解痉药使用在内的常规干预性治疗。
对照组:在上述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谷氨酰胺颗粒,每次10g,每天用药三次,连续治疗四个星期。
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口服金双歧,每次1.0g,每天用药三次,连续治疗四个星期。
1.3观察指标
(1)药物治疗前后肠道微生物菌落数水平;(2)药物治疗总有效率;(3)药物不良反应情况;(4)腹泻症状消失时间和用药总时间。
1.4治疗效果评价标准
(1)显效:腹泻、腹痛、腹部不适等肠易激综合征症状表现用药后完全消失,每天大便的次数可以控制在1~2次之间,大便中没有黏液,且能够保持便软、成形状态,停药半年病情没有再次复发;(2)有效:腹泻、腹痛、腹部不适等肠易激综合征症状表现用药后明显减轻,每天大便次数的减少程度达到甚至超过50%,大便中没有黏液,且能够保持便软、成形状态,停药半年病情没有再次复发;(3)无效:腹泻、腹痛、腹部不适等肠易激综合征症状表现用药后没有减轻,每天大便次数的减少程度没有达到50%,大便中存在粘液,且没有达到便软、成形状态,或停药半年病情再次复发,或病情加重发展,或改用其他方式进行治疗[4]。
1.5数据处理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18.0软件,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并以(x-±s)表示,P<0.05认定为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药物治疗前后肠道微生物菌落数水平
对照组患者在药物治疗前乳杆菌属菌落数达到(8.46±1.27)cfu/cm2,肠球菌属菌落数达到(9.62±2.51)cfu/cm2,酵母样真菌菌落数达到(4.38±0.54)cfu/cm2,在药物治疗后三项指标水平分别为(9.06±1.40)cfu/cm2、(10.52±2.06)cfu/cm2、(3.99±1.24)cfu/cm2,用药前后数据组内对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在药物治疗前乳杆菌属菌落数达到(8.40±1.38)cfu/cm2,肠球菌属菌落数达到(9.56±2.17)cfu/cm2,酵母样真菌菌落数达到(4.29±0.52)cfu/cm2,在药物治疗后三项指标水平分别为(9.82±1.44)cfu/cm2、(11.35±2.19)cfu/cm2、(3.43±0.95)cfu/cm2,用药前后数据组内对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上述指标数据在用药前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用药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药物治疗总有效率
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谷氨酰胺治疗后显效16例,有效23例,17无效例,总有效率达到69.6%;治疗组患者采用谷氨酰胺联合益生菌治疗后显效22例,有效29例,5无效例,总有效率达到91.1%。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药物不良反应情况
治疗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仅有3例,发生率为5.4%,少于对照组的11例,发生率为19.6%,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腹泻症状消失时间和用药总时间
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谷氨酰胺治疗后(5.16±0.54)d腹泻症状完全消失,该组共用药治疗(12.67±2.50)d;治疗组患者采用谷氨酰胺联合益生菌治疗后(3.11±0.85)d腹泻症状完全消失,该组共用药治疗(9.37±1.52)d。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导致肠易激综合征发病的具体机制相对较为复杂,目前临床上对其还没有完全的掌握,大多数专家在经过研究后认为,该疾病的发病与患者肠道动力水平出现异常、炎症反应、肠道菌群发生紊乱、家族遗传因素等多种因素具有密切的关系[5,6]。益生菌制剂在该疾病治疗过程中应用,可以对患者肠道内的有益菌进行适当的补充,使肠道微生态平衡状态在短时间内得以恢复,多项临床及相关领域近年来所进行研究结果均证实,益生菌制剂在肠易激综合征病情控制方面的效果值得肯定。其主要是通过对肠道微生态进行调节,对肠道的生物学屏障功能的改善起到一定的帮助,使致病菌的入侵与定植速度明显减慢,并对有害菌的生长进行有效的控制,使患者肠道内部所产生的毒素量明显减少,从而充分维持人体肠道生理功能,使由于致病菌释放内毒素而导致出现的腹痛、腹泻等症状表现得到有效的控制。同时,该药物还能够对机体吸收和利用营养物的过程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使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合成量增加,使免疫功能得到显著提升,使胃肠运动能力在短时间内恢复正常,进而达到对肠易激综合征进行治疗的目的[7]。
谷氨酰胺属于正常生理状态下人体必需氨基酸的一种,主要在肠道内部进行代谢,是为胃肠黏膜细胞提供能源的一种重要物质。可以对肠粘膜的萎缩起到有效的预防作用,使胃肠激素的分泌速度加快,从而进一步提高肠道黏膜免疫球蛋白水平,对受到损伤的肠道黏膜进行迅速的修复,使肠粘膜组织结构和屏障功能能够得到充分的维持,使肠道细菌对黏膜所产生的附着和定植减少,进而对肠内细菌及毒素的移位进行控制,使炎性反应程度明显减轻,对患者的肠黏膜进行有效的保护[8]。
益生菌制剂和谷氨酰胺在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进行治疗方面可以产生积极有效的协同作用效果,共同对肠道菌群状态进行调节,并充分保护肠粘膜屏障的生理功能,最终达到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进行有效治疗的目的。总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采用谷氨酰胺联合益生菌进行治疗,可以使肠道微生物结构保持理想状态,在短时间内控制腹泻症状,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缩短用药时间,使药物治疗效果得到显著性提升。
【参考文献】
[1]王宏志,何仁胜,方春华.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3,21(5):270-272.
[2]胡玥,陶丽媛,吕宾.益生菌制剂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Meta分析[J].中华内科杂志,2015,54(5):445-451.
[3]陈丽娜,沈丽,王敏莉,等.益生菌对肠易激综合征和炎症性肠病的作用[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4,23(5):584-587.
[4]赵敏,刘亮,姚树坤,等.益生菌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可能机制[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13,16(12):994-997.
[5]周慧茹,王增平,张方信.复方谷氨酰胺联合复方嗜酸乳杆菌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观察[J].甘肃医药,2015,34(11):805-807.
[6]刘慧平.复方谷氨酰胺联合益生菌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12):2379-2382.
[7]林诚.复方谷氨酰胺联合三联活菌胶囊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分析[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4,34(5):149-151.
[8]刘思濛,于泳,黄煌,等.益生菌对肠易激综合征小鼠肠道黏膜CRF-R1表达及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4,26(9):993-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