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复用系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光通信,相干光,正交频分复用,公共相位噪声
复用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杨国伟,叶玮胜,毕美华,滕旭阳,曾然[1](2019)在《基于二维投影直方图导频辅助的相干光正交频分复用系统公共相位误差噪声补偿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一种用于相干光正交频分复用系统的公共相位噪声补偿算法。该算法采用二维投影直方图的公共相位噪声盲估计方法,并充分结合了基于导频的相位噪声估计方法,实现了对公共相位噪声的有效补偿。利用少量的梳状导频对频域符号的公共相位噪声进行初始估计和补偿;再将初始补偿后的频域符号的星座图映射到二维数字图像,利用二维投影直方图进行更精细的公共相位噪声补偿。为了验证算法性能,搭建了基于MATLAB和OptiSystem的20 Gbit/s仿真系统,并在标准单模光纤中传输50 km。结果表明,该算法能有效解决投影直方图盲估计算法以π/2为周期的偏差问题,而且仅需少量的导频就能实现比传统导频辅助算法更高的误码性能。(本文来源于《光学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孙会楠,丁文飞[2](2019)在《正交频分复用系统中抑制峰均比的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4种峰均比抑制算法并进行仿真分析,分别为限幅-滤波算法、部分序列发送算法、利用循环码和汉明码编码算法以及DFT扩频算法,并对仿真结果进行比较,研究这4种算法对OFDM系统的峰均比性能的改善情况.结果表明,4类抑制峰均比的算法都有各自的优缺点,认为在实际使用中,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和诸多指标进行选择,或将多种技术结合起来.(本文来源于《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黄超,李云霞,石磊,蒙文,杨汝[3](2019)在《非线性效应对量子模分复用系统误码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少模光纤中利用模分复用技术可实现经典信号和量子信号的共纤同传。为了分析量子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因光纤非线性效应而受到经典光信号的影响,研究了非线性效应引起的串扰功率与光纤长度及经典光信号功率的关系,并构建了在非线性效应影响下的量子误码率模型。针对叁模模分系统进行仿真分析,探讨了光纤长度和经典光信号功率对量子误码率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当选用信号光波长1550 nm,经典光信号功率为-10 dBm时,量子安全通信距离可达到155.7 km,其中经典光信号的功率是对安全通信距离的最大影响因素。(本文来源于《量子电子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莫秋燕,吴家隐[4](2019)在《波分复用系统的研究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波分复用技术由于拥有更大容量,组网更灵活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多信道光纤通信系统,是实现大容量传输的主要技术方案之一。本文简单介绍波分复用技术的原理和组成,重点分析波分复用系统的常用指标和评估方式。(本文来源于《信息通信》期刊2019年07期)
丁一[5](2019)在《少模光纤模分复用系统非线性均衡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光通信系统中,利用光纤中多个正交的光波导模式作为独立信道进行传输,即模分复用(Mode Division Multiplexing,MDM)技术,可以实现系统容量的成倍增长。少模光纤与多模光纤相比,具有足够强的抗模式耦合能力,且与单模光纤相比系统容量更大,因此使用少模光纤是一种很好的折中方法。但在实际传输过程中,非线性效应、色散和衰减等链路损伤以及制造工艺缺陷破坏模式间正交性造成的模式耦合都会降低系统的传输性能,其中光纤链路中的线性损伤和模式耦合可以通过数字信号处理及线性均衡算法进行有效补偿,因此,如何进行非线性损伤补偿,实现非线性均衡是少模光纤模分复用系统的研究重点。本文围绕少模光纤模分复用系统的非线性均衡问题展开研究,首先介绍了少模光纤中的链路损伤,之后依据传输理论搭建了模分复用系统传输模型,引入多种非线性均衡算法来补偿非线性损伤从而恢复信号。本文的主要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分析了少模光纤中的链路损伤,包括非线性效应、线性效应和模式耦合。针对2×2 MDM系统,将广义多模非线性薛定谔方程(Generalized Multi-Mode Nonlinear Schrodinger Equation,GMM-NLSE)进行简化得到弱耦合NLSE。设计可解复用的弱耦合少模光纤,以此为基础搭建2×2 MDM系统模型。(2)对模分复用系统的非线性均衡技术进行了研究。首先介绍并仿真了经典的反向传输(Back Propagation,BP)算法。针对该算法计算复杂度高导致信号实时性差的问题,本文采用基于机器学习的最邻近(Nearest Neighbor)算法,包括K最邻近(K-Nearest Neighbor,KNN)算法和基于权重的KNN(Distance-Weighted KNN,DW-KNN)算法以及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ANN)算法进行非线性均衡,详细介绍了这叁种算法的基本原理和算法流程。(3)对基于包含LP001模和LP11模两个模式的2×2模分复用系统进行仿真,从误码率、均衡后星座图以及非线性容忍度叁方面对进算法性能行对比。仿真验证,在2×2 56Gb/s 16QAM模分复用系统中,KNN、DW-KNN和ANN算法均能达到降低误码率的目的,ANN算法Q因子较DW-KNN算法提升0.5dB,较KNN算法提升0.8dB。当光信噪比(Optical Signal Noise Ratio,OSNR)为 18dB,误码率为10-3时,ANN算法非线性容忍度较DW-KNN高1.4dB,较KNN算法高2.1dB。因此,ANN算法的非线性均衡性能更好。(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9-06-03)
陈嘉轲[6](2019)在《基于光子灯笼的模分复用系统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通信行业向5 G时代高速发展的步伐,VR、在线直播、云手机、网络云盘等新型数据服务业务层出不穷,人们对网络带宽的需求只增不减。目前,常用的光网络扩容技术主要包括波分复用、偏振复用、码分复用以及正交频分复用以及高阶调制技术等,但这些技术均是以单模光纤为传输介质。而受单模光纤的非线性效应影响,光通信系统的容量愈来愈接近理论极限。在这样的背景下,基于空间维度的空分复用技术迅速成为了研究的热点,尤其是基于少模光纤的模分复用技术,利用多个独立正交的模式或模式群作为理想信道来实现复用传输,被认为是最具可行性的光扩容技术。本文对模分复用传输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搭建了基于模式选择性光子灯笼的3×3与6×6模分复用实验传输系统,分别在强度调制-直接探测和相位调制-相干探测两种通信模式下对实验系统的通信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本文的主要工作如下:首先,对模式传输的基本理论进行了介绍和分析。利用波动方程组,对线性偏振模的产生、模式的正交传输特性等方面进行了推导,为模分复用系统实现复用传输提供了理论支撑。然后分析了模式传输过程中的损伤因素,重点对模式耦合引起的模式串扰进行了研究。其次,对多种模式复用器/解复用器,尤其是对光子灯笼型模式复用器的结构、工作原理以及性能特点进行了分析。实验测试光子灯笼的工作性能,测得器件的模态图,并给出了光子灯笼的插入损耗值以及光子灯笼间的模式串扰量等参数,为模分复用系统的搭建提供了基础。然后,将模式选择性光子灯笼作为模式复用器,搭建了基于强度调制的模分复用实验系统。在传输速率为5Gb/s的条件下,分别实现了3×3与6×6模分复用系统不同传输距离下的模分复用传输实验。实验测试了接收信号的波形、眼图和误码特性。实验结果表示,当接收功率分别高于-19.4dBm、-18.5dBm、-18.8dBm、-18.2dBm、-17.9dBm、-16.8dBm时,六路信号的误码率均低于10~(-3)。接着,通过IQ调制器与相干接收机,搭建了基于QPSK调制格式的模分复用实验系统。实验分别测量了3×3与6×6模分复用系统在5Gb/s和10Gb/s传输速率下的信号波形。通过对采集到的信号进行离线处理,得到了各路信号的星座图与误码特性曲线,并在此基础上对系统的通信性能进行了分析。以6×6模分复用系统为例,当LP_(01)、LP_(11a)、LP_(11b)、LP_(21a)、LP_(21b)以及LP_(02)模信道的接收功率均大于-15.5dBm时,该系统能实现6×10Gb/s QPSK信号在10km少模光纤上的良好传输。最后,对全文的主要工作进行了总结,分析了模式选择性光子灯笼作为模式复用器使用的可行性,对实验系统的通信性能进行了评价,并对模分复用系统的性能优化、更高速率的实现等方面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6-01)
黄冕[7](2019)在《四川广播电视台编码复用系统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四川广播电视台总控标清节目编码复用系统已经服役多年,核心设备已经逼近合理使用年限,设备使用和维护上的各种隐患严重威胁着节目传输安全,因此对该系统的优化势在必行。通过优化系统架构以及信号码流应急切换、设备冗余备份等功能,实现节目传输系统独立,增强系统的适用性和可靠性,保证播出信号最末级传输的安全与稳定。(本文来源于《西部广播电视》期刊2019年10期)
殷越,郑兴,苏江涛,孙玲玲,唐建明[8](2019)在《降低双带光正交频分复用系统中IFFT/FFT复杂度的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降低双带光正交频分复用(OOFDM)系统中最核心的算法模块-快速傅里叶逆变换/快速傅里叶变换(IFFT/FFT)的复杂度,提出在基于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的双带OOFDM系统中,在发射端2路数据进入IFFT前进行共轭变换的算法。仿真结果表明:在不影响OOFDM收发机性能的情况下,该算法能大幅降低FPGA的逻辑资源利用率和IFFT/FFT的复杂度。(本文来源于《光通信技术》期刊2019年06期)
吴雪琪,刘剑飞,曾祥烨,卢嘉,许彦朋[9](2019)在《基于伪随机噪声序列相干光正交频分复用系统的定时同步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传统定时同步算法的副峰干扰和低信噪比(SNR)下定时不稳定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伪随机噪声(PN)序列的定时同步算法。根据PN序列良好的延迟相关性和对称相关性,重新设计了训练序列的结构,并优化了定时度量函数的计算方法。仿真结果表明,改进算法的定时度量估计曲线只存在一个峰值,消除了副峰干扰。在循环前缀为四分之一符号长度与低SNR的情况下,仍可实现准确和稳定的定时。(本文来源于《光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王潇,郑宏军,黎昕,刘阳,于如愿[10](2019)在《模分复用系统中的少模光纤研究新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在模分复用(MDM)光通信领域中采用少模光纤(FMF)来增加传输容量的方法已经得到高度关注和深入研究,该方法可以突破单模光纤(SMF)非线性香农极限.结合本课题组开展的模分复用方面的部分工作,比较系统、深入地分析讨论了模分复用研究过程中相对突出、经典的部分研究工作和最新进展,涉及少模光纤结构设计、特性及应用.分析讨论了折射率阶跃分布和折射率渐变分布单芯少模光纤、用于无MIMO数据传输的椭圆芯少模光纤、用于光学参量放大的椭圆芯少模光纤、由中心圆孔和椭圆环芯组成的保偏少模光纤、具有10种保偏模式的PANDA环芯光纤、用于模分复用传输的低损耗少模环形光纤以及超模光纤的结构设计、特性及应用.最后,给出了本课题组近期提出的新颖的叁环芯FMF以及FMF研究发展趋势,为模分复用光纤前传等系统应用提供有效支持.今后的较长一段时间,少模光纤研究中的采用特殊材料和光纤结构设计来实现大有效折射率差、低衰减、低色散、大有效模场面积和低非线性系数等指标仍然是通信领域需要继续探索的研究热点.(本文来源于《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复用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研究了4种峰均比抑制算法并进行仿真分析,分别为限幅-滤波算法、部分序列发送算法、利用循环码和汉明码编码算法以及DFT扩频算法,并对仿真结果进行比较,研究这4种算法对OFDM系统的峰均比性能的改善情况.结果表明,4类抑制峰均比的算法都有各自的优缺点,认为在实际使用中,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和诸多指标进行选择,或将多种技术结合起来.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复用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1].杨国伟,叶玮胜,毕美华,滕旭阳,曾然.基于二维投影直方图导频辅助的相干光正交频分复用系统公共相位误差噪声补偿算法[J].光学学报.2019
[2].孙会楠,丁文飞.正交频分复用系统中抑制峰均比的算法[J].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3].黄超,李云霞,石磊,蒙文,杨汝.非线性效应对量子模分复用系统误码率的影响[J].量子电子学报.2019
[4].莫秋燕,吴家隐.波分复用系统的研究综述[J].信息通信.2019
[5].丁一.少模光纤模分复用系统非线性均衡技术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9
[6].陈嘉轲.基于光子灯笼的模分复用系统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19
[7].黄冕.四川广播电视台编码复用系统优化设计[J].西部广播电视.2019
[8].殷越,郑兴,苏江涛,孙玲玲,唐建明.降低双带光正交频分复用系统中IFFT/FFT复杂度的方法[J].光通信技术.2019
[9].吴雪琪,刘剑飞,曾祥烨,卢嘉,许彦朋.基于伪随机噪声序列相干光正交频分复用系统的定时同步算法[J].光学学报.2019
[10].王潇,郑宏军,黎昕,刘阳,于如愿.模分复用系统中的少模光纤研究新进展[J].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