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脾肾同调论文-北京中医药大学高思华研究团队,高思华

肝脾肾同调论文-北京中医药大学高思华研究团队,高思华

导读:本文包含了肝脾肾同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降糖消渴颗粒,胰腺组织,研究结果,肝脾肾同调

肝脾肾同调论文文献综述

北京中医药大学高思华研究团队,高思华[1](2019)在《肝脾肾同调法辨证治疗2型糖尿病的生物学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来源于《第十二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内分泌代谢病学术大会暨糖尿病、甲状腺疾病高峰论坛论文资料汇编》期刊2019-09-06)

陈成,姚德蛟[2](2018)在《浅谈肝脾肾同调论治化疗后呕吐》一文中研究指出化疗后呕吐是化疗病人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总体发生率约为70%~80%,严重影响患者治疗耐受性和依从性。中医药治疗化疗后呕吐具有独特优势,众多医家通过辨证施治,结合自身临床经验,收获临床效价颇丰。笔者拟在前人经验基础上,提出从肝、脾、肾着手治疗化疗后呕吐,以期达到肾固、脾运、胃和、木达的生理平衡状态,使化疗呕吐得止。(本文来源于《云南中医中药杂志》期刊2018年08期)

安宏,张毅,穆倩倩,马越,于娜[3](2016)在《肝脾肾同调法在代谢综合征辨治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中医脏腑相关理论,探讨代谢综合征的发生机理。认为代谢综合征人群普遍存在于中医的体质偏颇状态,其形成原因主要在于禀赋、饮食、劳欲和情志四途。肝脾肾叁脏在其发生过程中具有关键作用,其中脾不升清为核心,与肾实、肾虚和肝失疏泄共同影响着气血津液的正常输布,为代谢综合征的发生提供了"体质土壤"。(本文来源于《环球中医药》期刊2016年06期)

张毅,赵丹丹,李小可,莫芳芳,穆倩倩[4](2016)在《肝脾肾同调理论在甲状腺结节诊疗中的运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甲状腺结节是临床常见的一类内分泌代谢疾病,女性患者居多,可由多种原因引起,起病隐匿,不易察觉,多由健康体检发现。根据其所处病位及临床表现,可归属于中医"瘿瘤"的范畴。甲状腺结节临床大多病先起于肝,基本病位在肝、脾、肾,基本病机为气郁、痰凝、血瘀互结于颈前甲状腺部位,治疗应在分清主次,治病求本的基础上肝、脾、肾叁脏同调,扶正祛邪、行气活血、散结消瘿。此外还应注重消除致病因素,畅情志,适饮食,起居有节,顺应自然界四时变化,从而取得最佳治疗效果。(本文来源于《世界中医药》期刊2016年01期)

高思华,赵丹丹,莫芳芳[5](2015)在《立足肝脾肾同调治疗糖尿病的现代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医药立足于调节肝脾肾叁脏功能治疗糖尿病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而且这种治疗思路从中医辨证治疗的角度来看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为从现代生物医学角度探索该疗法的生物学证据,我们利用肝脾肾同调的组方及其有效成分干预不同的DM大小鼠及相关作用靶点的细胞模型,发现肝脾肾叁脏同调的组方能从调节肝脏及骨骼肌AMPK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胰岛细胞凋亡FOX1信号通路,脂肪细胞的增殖分化与褐色化,脂肪细胞PTP1B信号通路,肠道GLP-1及其受体,肾脏JNK信号通路、TGF-β1/Smad3信号通路、骨质疏松Cathepsin K活性等方面发挥调节作用,从而揭示了肝脾肾同调治疗糖尿病的微观作用机制。(本文来源于《2015年国际中西医结合内分泌代谢病学术研讨会暨第八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内分泌代谢病学术年会讲义论文汇编》期刊2015-12-10)

穆倩倩,赵丹丹,方心,于娜,李小可[6](2015)在《从骨骼肌能量代谢浅析肝脾肾同调防治糖尿病》一文中研究指出骨骼肌的能量代谢是目前糖尿病领域的研究热点,在骨骼肌中,线粒体功能缺陷是胰岛素抵抗发生的重要机制。中医的肝脾肾在骨骼肌能量代谢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肝藏血,为罢极之本;脾统血,为仓廪之官;为肾藏精,为作强之官,精血互生,为运动提供能量;肝主筋,脾主肉,肾主骨,筋骨肌肉相连,是运动的组织基础,肝脾肾协调配合,共同改善疲劳、增强肌肉的能量代谢、减轻并逆转胰岛素抵抗。文章分别从机体运动——骨骼肌能量代谢——线粒体的生理病理影响入手,探讨肝脾肾在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与治疗过程中的意义,为进一步研究糖尿病的发病机制,病机演化及预防治疗提供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华中医药杂志》期刊2015年11期)

包永欣,吕冠华,邵丽春,孙希良,曹玺[7](2015)在《肝脾肾同调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腹痛视觉模拟评分及排便情况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肝脾肾同调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BS)患者腹痛及排便情况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0例D-IBS患者进行前瞻性随机、西药治疗平行对照的临床试验。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口服肝脾肾同调方并随证加减,对照组口服匹维溴铵片。疗程为4周。应用腹痛视觉模拟评分及症状评分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4 d、28 d观察并记录腹痛、排便次数及大便性状改变。结果:治疗组腹痛视觉模拟评分、大便次数及大便性状评分治疗14 d及28 d均优于治疗前,统计有显着性差异(P<0.01)。各症状评分治疗组均不同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P<0.01)。两组症状治疗14 d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8 d后腹痛视觉模拟评分及大便性状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肝脾肾同调可有效控制D-IBS患者的腹痛、腹泻症状,临床效果优于匹维溴铵片,并随着疗程的延长中药的优势更明显。(本文来源于《中华中医药学刊》期刊2015年03期)

汤英[8](2014)在《肝脾肾同调辨治病毒性肝炎的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肝脾肾同调辨治病毒性肝炎的效果。方法 2011年8月至2013年12月选择在我院进行诊治的病毒性肝炎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给予肝脾肾同调辨治,治疗1个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7.5%,对照组为82.5%,观察组的总体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的血清ALT与AST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清ALT与AST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肝脾肾同调辨治病毒性肝炎能有效改善肝功能指标,从而提高预后疗效。(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指南》期刊2014年35期)

裴晓华,梁晨[9](2014)在《肝脾肾同调治叁阴乳腺癌》一文中研究指出叁阴乳腺癌指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均阴性的乳腺癌,是一种具有高侵袭性、高转移性、预后差等特点的乳腺癌。治疗中,笔者注意顾护肝脾肾,使叁脏发挥调节、滋养和固护乳房的正常生理作用,以预防和控制乳腺癌的发展。 叁脏为本 扶正祛(本文来源于《健康报》期刊2014-03-19)

赵丹丹,高思华,穆倩倩,秦培洁,莫芳芳[10](2014)在《肝脾肾同调辨治2型糖尿病的理论依据与特色》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中医学和现代医学对糖尿病的认识,提出肝、脾、肾叁脏同调治疗2型糖尿病的理论。认为针对2型糖尿病的肝、脾、肾叁脏同病,正虚与邪实互见的中医病机,应以中西医结合的理念为指导,建立病证结合的诊疗模式,体现出中医理论的整体观和辨证施治的特点,有利于标本兼顾地治疗2型糖尿病,从而能指导临床上组方配伍的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医杂志》期刊2014年03期)

肝脾肾同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化疗后呕吐是化疗病人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总体发生率约为70%~80%,严重影响患者治疗耐受性和依从性。中医药治疗化疗后呕吐具有独特优势,众多医家通过辨证施治,结合自身临床经验,收获临床效价颇丰。笔者拟在前人经验基础上,提出从肝、脾、肾着手治疗化疗后呕吐,以期达到肾固、脾运、胃和、木达的生理平衡状态,使化疗呕吐得止。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肝脾肾同调论文参考文献

[1].北京中医药大学高思华研究团队,高思华.肝脾肾同调法辨证治疗2型糖尿病的生物学机制研究[C].第十二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内分泌代谢病学术大会暨糖尿病、甲状腺疾病高峰论坛论文资料汇编.2019

[2].陈成,姚德蛟.浅谈肝脾肾同调论治化疗后呕吐[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8

[3].安宏,张毅,穆倩倩,马越,于娜.肝脾肾同调法在代谢综合征辨治中的应用[J].环球中医药.2016

[4].张毅,赵丹丹,李小可,莫芳芳,穆倩倩.肝脾肾同调理论在甲状腺结节诊疗中的运用[J].世界中医药.2016

[5].高思华,赵丹丹,莫芳芳.立足肝脾肾同调治疗糖尿病的现代机制研究[C].2015年国际中西医结合内分泌代谢病学术研讨会暨第八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内分泌代谢病学术年会讲义论文汇编.2015

[6].穆倩倩,赵丹丹,方心,于娜,李小可.从骨骼肌能量代谢浅析肝脾肾同调防治糖尿病[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5

[7].包永欣,吕冠华,邵丽春,孙希良,曹玺.肝脾肾同调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腹痛视觉模拟评分及排便情况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5

[8].汤英.肝脾肾同调辨治病毒性肝炎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

[9].裴晓华,梁晨.肝脾肾同调治叁阴乳腺癌[N].健康报.2014

[10].赵丹丹,高思华,穆倩倩,秦培洁,莫芳芳.肝脾肾同调辨治2型糖尿病的理论依据与特色[J].中医杂志.2014

标签:;  ;  ;  ;  

肝脾肾同调论文-北京中医药大学高思华研究团队,高思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