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类合成论文-蔡爱芳,陆一帆

脂类合成论文-蔡爱芳,陆一帆

导读:本文包含了脂类合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运动,二英,脂肪合成相关酶,肝

脂类合成论文文献综述

蔡爱芳,陆一帆[1](2018)在《长期规律运动对二英染毒大鼠肝脏脂类合成相关酶基因表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不同周期运动对二英染毒大鼠肝脏脂肪合成相关酶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8只健康成年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对照(玉米油)组、二英染毒组和运动干预组,每组16只。二英染毒组、运动干预组大鼠于第1周周日早晨以6.4μg/kg剂量腹腔注射染毒二英,后续每周日早晨以1.344μg/kg继续染毒;运动干预组大鼠于每周一至周五进行尾部负重游泳运动1次,每次30 min,连续实验8周。分别于实验第4、8周时,检测大鼠肝脏中甘油叁酯的水平及乙酰辅酶A羧化酶1(ACC1)、脂肪酸合成酶(FAS)、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1(SCD1)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在实验第4、8周时,与对照组相比,二英染毒组大鼠肝脏甘油叁酯的水平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仅在实验第8周时,与二英染毒组相比,运动干预组大鼠肝脏甘油叁酯的水平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实验第4周时,与对照组相比,二英染毒组大鼠肝组织ACC1、FAS mRNA的表达水平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运动干预组大鼠肝组织ACC1、FAS、SCD1 mRNA的表达水平均无明显改变。在实验第8周时,大鼠肝组织ACC1、FAS、SCD1 mRNA的表达水平依次为二英染毒组>运动干预组>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在实验第8周时,二英染毒组和运动干预组大鼠肝组织ACC1、FAS、SCD1 mRNA的表达水平均高于实验第4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二英染毒可使大鼠肝脏中ACC1、FAS、SCD1 mRNA表达水平上升,促进肝脏脂质合成代谢,出现肝脏脂质沉积。长时间规律运动可以降低肝脏甘油叁酯的水平及下调ACC1、FAS、SCD1mRNA表达水平,改善二英污染物造成的肝脏脂质沉积。(本文来源于《环境与健康杂志》期刊2018年07期)

董庆霖,王瑜琴,邢向英,郜海娇,李彤彤[2](2018)在《共生真菌Simplicillium lanosoniveum促进衣藻生长和脂类合成》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藻类是生产生物柴油的主要原料,而一些真菌和细菌能够与藻类共生并提高生物柴油产量,因此藻-菌共生培养技术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目的】研究共生真菌Simplicilliumlanosoniveum对衣藻Chlamydomonas reinhardtii细胞生长和脂类合成的影响。【方法】将分离的蓝藻共生真菌和衣藻混合(共生)培养。【结果】与衣藻单独培养相比,混合培养衣藻的比生长速率(0.20 d-1)、细胞产率[0.17 g/(L·d)]和生物量(2.85 g/L)分别提高了10.3%、51.3%和55.7%;脂类比合成速率[0.68 mg/(g·d)]、合成速率[1.95 mg/(L·d)]和含量(220.4 mg/g)分别提高了33.3%、107.5%和32.0%,并且脂类中的饱和脂肪酸以及单不饱和脂肪酸C18-1和C18-2的比例上升,有利于生物柴油的加工。【结论】真菌Simplicilliumlanosoniveum能够促进衣藻的生长和脂类合成,因此藻-菌混合培养可用于生物柴油原料的生产。(本文来源于《微生物学通报》期刊2018年12期)

赵伟强[3](2018)在《Sporosarcina sp. DSK25在不同生长压力条件下在脂类化合物生物合成中的氢同位素分馏》一文中研究指出生物地球化学工具对于研究海洋有机物循环、转运,海洋古环境重建等具有重要意义。海洋作为地球上最大的碳库,在调节全球气候,控制海洋有机物和能量转化,影响人类生活等方面产生巨大影响,而微生物,尤其是嗜高压微生物在海洋生物化学循环过程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对嗜高压微生物影响海洋有机物循环过程的特点和方式研究较少。因此,本文利用一定的生物地球化学手段,通过分析海洋中不同深度下微生物细胞膜磷脂脂肪酸的氢同位素特征,以及不同种类脂肪酸的氢同位素差异,来揭示海洋有机物在垂向上的氢同位素分布规律和生物合成过程所导致的不同脂肪酸之间的氢同位素分馏差异。本文旨在从定量和定性方面探索微生物的同位素指标与生长压力的关系,从而对海洋有机质循环、转运以及物源示踪带来重要的科学理论依据。同时,本文研究也将与革兰氏阴性细菌Moritella japonica DSK1形成鲜明对比,从而填补前人在革兰氏阳性细菌的深海生物地球化学研究领域的空白。本项研究以分离自日本海沟(40'06.8"N,144'11.0"E)6500米深的沉积物中的一株革兰氏阳性细菌Sporosarcina sp.Strain DSK25为对象,利用特制的高压培养釜和适当的培养袋,分别在0.1,10,20,30,40,50 MPa下对细菌进行培养。根据预实验中细菌的生长曲线,在稳定期取出培养袋,进行磷脂提取。根据DSK25细胞中不同化合物极性的差异,将干物质在固相萃取柱上分别用二氯甲烷,甲醇,正己烷洗脱,从而可分别提取出细菌中的中性脂,磷脂和碳氢化合物组分。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衍生化后的脂肪酸甲酯进行定性和定量,接着利用MAT253进行氢同位素分析,即可完成本项研究的实验部分。本文所采用的定制便携式高压培养釜,保压性能良好,为实验提供了仪器上的可行性,通过借鉴前人磷脂提取和甲酯衍生化程序,确保了上机测试的准确性。总体来说,本文通过严谨的实验步骤和合理的理论支撑,确保了实验数据的可靠性和科学性,为后续的分析提供了坚实的基础。Sporosarcina sp.Strain DSK25的脂肪酸GC-MS测试结果表明,反异支链脂肪酸a15和单不饱和脂肪酸C18:1以及饱和脂肪酸C16:0百分含量在压力增加的过程中,变化最为显着。其中,a15在30 MPa后的百分含量急剧上升,而C18:1在0.1至20 MPa时增长明显,20 MPa后轻微下降,C16:0在0.1 MPa至20 MPa之间急剧下降,20 MPa后基本保持不变。支链脂肪酸i15和17br在整个压力变化过程中基本保持不变,其中,17br在30 MPa后出现一定的增加。将a15与i15的百分含量进行一定处理,得到的AI index在30MPa后与压力之间具有一定的正相关性。因此,反异支链脂肪酸a15含量的增加可能是DSK25适应高压(30 MPa以上)的一种表达方式,即细菌通过增加a15,减少C16:0,从而减少脂链的致密度,增加流动性,而在较低压(20 MPa以下)下单不饱和脂肪酸(C18:1,C19:1)的增加保持了细胞膜的流动性。氢同位素检测结果表明,DSK25的支链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的氢同位素随着生长压力(海水深度)的增加而减小,即,氢同位素变重。其中,a15,17br,i15的同位素分馏与压力的R~2值分别达到0.952,0.994,0.790。因此,本次实验结果定量的揭示了DSK25脂类氢同位素分馏与生长压力之间的密切关系,氢同位素与压力的这种关系可能与高压下的氢隧道效应有关。高压增强了隧道效应,使更多NADPH中的H流向脂肪酸,因而氢同位素分馏在NADPH和脂肪酸之间的分馏效应减弱,即,氢同位素正偏。支链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的平均氢同位素分馏分别为-214.61‰,-66.8041‰,-160.303‰,叁者之间较大的差异可能与化合物自身的同位素效应有关。因为以上叁种脂肪酸在细菌的生物合成过程中,除了引物和酶存在差异之外,都经历了相同的生物化学反应过程,因此,同位素热力学效应可能是不同脂肪酸的氢同位素分馏存在差异的重要因素。综上,本文的研究结果很好的揭示了DSK25脂类氢同位素特征与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密切关系,指示了生物合成过程对于细菌氢同位素分馏特征的影响。基本达到了研究目的,从定性和定量方面解决了海洋生物地球化学方面的相关科学问题。因而,本文对于探索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海洋有机质垂直分布及其与压力之间的关系,海洋有机物的来源、转运、沉降过程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上海海洋大学》期刊2018-05-25)

李彦利[4](2017)在《妊娠后期营养限制对蒙古绵羊肝脏脂类代谢、抗氧化能力和急性期蛋白合成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试验旨在研究妊娠后期营养限制对蒙古绵羊肝脏脂类代谢、抗氧化能力及急性期蛋白合成的影响。选择2~3胎次,体况中等,体重相近,经同期发情受孕,健康的苏尼特蒙古绵羊24只进行试验。在妊娠90d时,选择6只接近总体均重的母羊进行屠宰,其余的羊只采取随机原则分配到叁个营养水平处理组,即CG组(自由采食组)、RG2组(限制组2)(0.33MJME.kgw-0.75.d-1),RG1组(限制组1)(0.175 MJME.kgw-0.75.d-1),饲养至妊娠140d进行屠宰。结果表明:1.妊娠后期随着营养水平的降低,RG1、RG2组母羊净重(P<0.01)、肝脏重(P<0.05)、蛋白质含量(P<0.05)显着低于CG组;RG1组母羊肝脏干物质量、脂肪含量显着高于CG、RG2组(P<0.01),且RG2组母羊肝脏干物质量显着低于CG组(P<0.05),RG2组母羊肝脏脂肪含量低于CG组,但两组间没有显着差异;母羊肝脏粗灰分含量呈下降趋势,但叁组间没有显着差异;RG1组母羊肝脏NO含量和NOS活性显着高于CG组(P<0.05);CG组母羊肝脏CHE(胆碱酯酶)和AKP(碱性磷酸酶)的活性显着高于RG1组(P<0.05)。2.妊娠后期随着营养水平的降低,RG1组母羊肝脏TG(甘油叁酯)含量显着高于CG、RG2组(P<0.01);RG1组母羊肝脏TC(总胆固醇)含量显着低于CG、RG2组(P<0.01),但CG、RG2组间没有显着差异;RG2、RG1组母羊血液中NEFA(游离脂肪酸)含量显着高于CG组(P<0.01);RG1组母羊血液BHBA(β-羟丁酸)含量显着高于RG2、CG组(P<0.01);RG1组母羊肝脏LPL(脂蛋白酯酶)和HL(肝脂酶)活性显着低于CG组(P<0.01),RG2组母羊肝脏LPL(脂蛋白酯酶)(P<0.01)和HL(肝脂酶)(P<0.05)活性显着低于CG组。3.妊娠后期随着营养水平的降低,母羊肝脏T-AOC(总抗氧化能力),SOD(超氧化物歧化酶),GSH-PX(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MDA(丙二醛)含量呈升高趋势,RG1 组 T-AOC(P<0.05)、SOD(P<0.01)、GSH-PX(P<0.01)、MDA(P<0.01)显着高于RG2、CG组。4.妊娠后期随着营养水平的降低,母羊肝脏HPT(结合珠蛋白)和CP(铜蓝蛋白)的含量逐渐升高,但叁组间差异不显着:母羊肝脏CRP(C反应蛋白)含量逐渐降低,RG1组母羊肝脏CRP(C反应蛋白)的含量显着低于CG组(P<0.05),RG2组母羊肝脏CRP(C反应蛋白)含量与CG、RG1组均没有显着差异;母羊血液CG组HPT(结合珠蛋白)、CP(铜蓝蛋白)含量显着高于RG2、RG1组(P<0.05),CRP(C反应蛋白)各组间差异不显着,但RG2组母羊血液CRP(C反应蛋白)含量高于CG组,低于RG1组。从以上结果可知,由于妊娠后期营养限制RG1组母羊动员体脂,母羊肝脏发生了脂肪肝和妊娠毒血症,发生氧化应激,导致肝功能受损,改变了肝细胞合成急性期蛋白的能力;而RG2组营养限制水平,母羊虽然动员了体脂,但没有超出母羊肝脏的适应性调节能力范围,母羊没有发生脂肪肝和妊娠毒血症,肝功能也没有显着受损。(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农业大学》期刊2017-06-01)

郭强强[5](2017)在《海洋球石藻病毒参与宿主新型鞘脂类合成途径关键酶基因的克隆及其功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鞘脂类是目前脂类研究的热点之一,作为食物中的一种天然成分,鞘脂可以归为食物中的“功能成分”。海洋球石藻(Emiliania huxleyi)是一种海洋真核浮游植物,能够产生丰富的次级代谢生物活性物质。特别是该藻被特异性病毒(E.huxleyi virus:EhV)感染后能够合成一系列具有特殊结构的新型鞘脂类活性物质,这些鞘脂类有望开发为新型的天然食品和医药资源。EhV86及其宿主EhCCMP1516全基因组测序注释结果显示,EhV86基因组中存在7个预测编码鞘脂类合成途径(SBP)关键催化酶的基因,包括丝氨酸棕榈酰转移酶(SPT)、长寿保障基因类蛋白(LAG1)、脂肪酸去饱和酶(FAD)、酯类磷酸酶(LPP)、甾醇去饱和酶(SD)、糖基转移酶(GT)及跨膜脂肪酸伸长蛋白(TFAE)。正是病毒基因组编码的这些酶在一定程度上掌控着宿主藻细胞鞘脂类的代谢,从而合成并积累宿主新型的鞘脂类物质。到目前为止,上述几种酶中只有SPT功能和生化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其他几种鞘脂类代谢途径中酶的功能和确切位置还有待确定。本论文选择其中两种关键酶,即SD和FAD为研究对象,从海洋球石藻病毒EhV99B1基因组中克隆获得该两种酶基因,对其结构特点进行了系统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然后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初步分析这两种酶在酵母细胞鞘脂类代谢途径中可能的作用;对本实验室已建立的海洋球石藻遗传转化系统进行了优化改进。为进一步构建海洋球石藻生物反应器、合成积累新型鞘脂类资源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应用PCR技术从球石藻病毒EhV99B1基因组中扩增获得上述两种酶基因。其中甾醇去饱和酶SD基因全长987bp,编码328个氨基酸,该蛋白的理论等电点为8.31,分子量为37.83kDa,为疏水性、不稳定蛋白,存在6个跨膜结构域,不存在信号肽;其二级结构中螺旋含量最多。脂肪酸去饱和酶FAD基因全长963bp,编码320个氨基酸,该蛋白的理论等电点为7.26,分子量为37.67kDa,属于亲水性、稳定蛋白,存在4个跨膜结构域,不存在信号肽;其二级结构中也是螺旋结构含量最多。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病毒这两种基因与宿主球石藻及金色藻属亲缘关系较近。(2)构建了酿酒酵母重组表达载体pYES2/CT-SD和pYES2/CT-FAD,通过醋酸锂的方法转化酿酒酵母菌株INVSc1,对筛选获得的阳性菌株用D-半乳糖诱导目的基因表达,SDS-PAGE检测到目的蛋白的表达,其分子量分别为甾醇去饱和酶SD为37.8 kDa,脂肪酸去饱和酶FAD为37.6 kDa。重组酵母细胞与原始酵母细胞的总脂薄层层析结果有较大的差别,表明病毒甾醇去饱和酶SD和脂肪酸去饱和酶FAD能够改变酵母细胞中脂类组成及含量变化,具有一定的催化活性。(3)利用基因工程技术从pBar、pGFP质粒和E.huxleyi BOF92基因组中成功克隆了海洋球石藻内源性启动子FCP-P基因,终止子FCP-T基因、草铵膦抗生素抗性基因Bar、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以psp73作为基础载体,利用不同酶切位点成功构建了pEhux-I(psp73-FAP-Bar-FAT1-FBP-FAT2)载体和pEhux-II(psp73-FAP-GFP-FAT2)载体;采用PEG介导的方法将两个载体共转化海洋球石藻BOF92细胞,荧光显微镜观察到部分转化细胞中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表达,通过草铵膦筛选获得成功转化的藻细胞株;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ing检测进一步验证转化细胞中Bar基因的稳定表达。以上研究结果初步确定了病毒两种酶基因表达产物具有一定的催化活性,优化后的球石藻遗传转化系统能够诱导目的基因的稳定表达,为进一步构建含有病毒SD和FAD基因的球石藻工程藻株奠定了基础,也为实现海洋球石藻新型鞘脂类的产业化生产及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集美大学》期刊2017-05-03)

王亚柏[6](2017)在《合成蒽脂类化合物和手性3-取代苯酞化合物的串联反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过去的一百多年中,有机合成化学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十分重要的贡献,为我们提供了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药物、材料、日用品等。然而在合成化学不断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对环境的严重污染、对资源和能源的巨大浪费等。因此发展高效、绿色、原子经济性的合成化学十分重要,符合当今时代所倡导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毫无疑问,串联反应是解决目前有机合成过程中步骤繁琐、产率低下、费时耗力问题非常有效的方法。所谓的串联反应是指当第一步反应结束后不需要分离纯化,直接以第一步所形成的产物作为反应物再与第二个反应物继续进行下一步反应,重复上面步骤直至得到目标产物。本文研究新型的有机串联反应:1.以邻苄基苯甲酸及其衍生物为原料经过叁步串联反应高效合成蒽酯类化合物,该串联反应包含分子间Friedel-Crafts酰基化、烯醇化以及酯化叁步反应,解决了前人合成蒽类衍生物需以蒽为原料的禁锢。2.系统研究了手性磷酰胺配体催化的芳基锌试剂对醛的不对称加成反应,发现手性配体35d可以高效催化各类芳基锌试剂与不同芳香醛的不对称加成,得到收率高达98%和ee值高达94%的二芳基甲醇类化合物,且35d廉价易得并且可回收重复使用。在此基础上发展了以手性配体42d为催化剂的1,2-加成/内酯化串联反应,不仅可以高效获得3-芳基取代的苯酞类化合物,而且对3-烷基取代的苯酞类化合物也有很好的适用性。在最优反应条件下,3-取代苯酞的收率最高可达95%,ee值最高可达87%。(本文来源于《福州大学》期刊2017-05-01)

郭雪娇[7](2016)在《丹参素脂类前药的合成、表征及其口服生物利用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丹参素(Danshensu,DSS)是由唇形科植物丹参根中提取出来的水溶性活性成分,具有保护心肌、抗动脉粥样硬化、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抗氧化、抗肝纤维化及抗癌等多种药理活性。但是丹参素口服生物利用度较低,体循环时间短,极大地影响了丹参素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本文合成了两种丹参素衍生物:乙酰丹参素、棕榈酸丹参素,通过一系列体外实验评价其理化性质及稳定性,选择了较为合适的棕榈酸丹参素作为前药。虽然棕榈酸丹参素在水中溶解度只有0.055 mg/mL,但其在模拟肠液(FaSSIF、Fe SSIF)中溶解度分别为4.68和9.08 mg/mL;棕榈酸丹参素的油/水分配系数为1.90,在pH 5.6~7.4的水溶液中较为稳定。棕榈酸丹参素大鼠口服后的药代动力学参数表明:与丹参素相比,棕榈酸丹参素的AUC0→∞及t1/2分别增加至9.8、2.2倍,Cmax由0.81±0.06μg/mL增加至1.67±0.11μg/mL。结果表明:与母体药物丹参素相比,棕榈酸丹参素具有更高的口服生物利用度及更长的体循环时间。通过血浆蛋白结合率实验发现,丹参素、棕榈酸丹参素的蛋白结合率分别为37~41%和56~62%。荧光光谱分析发现丹参素对人血清白蛋白具有荧光促进作用,而棕榈酸丹参素则具有荧光淬灭作用,且棕榈酸丹参素的蛋白结合常数高于丹参素的蛋白结合常数。圆二色光谱法分析发现丹参素、棕榈酸丹参素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不会影响蛋白的基本结构。(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6-05-01)

[8](2016)在《宇航级品质——宇航龙A800脂类全合成机油试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车主一:蒋秋林车型:YAMAHA WR450(排量450mL)多年来我使用过很多种油品,长久的野外探险的经验告诉我,品质良好的机油是你走出严酷条件的保障。记得有一次探险途中加上冒牌机油,第二天清晨检查油位,惊讶地发现曲轴箱内油几乎烧干,才短短的200多公里路程。2014年环塔拉力赛前期一位朋友介绍我使用宇(本文来源于《摩托车》期刊2016年04期)

卫科科,饶敏,靳旭,戈梅,魏维[9](2016)在《小链霉菌HCCB10043中鸟氨酰脂类物质的鉴定及其生物合成基因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首次从达托霉素产生菌小链霉菌(Streptomyces parvus)HCCB10043发酵液中分离得到的2个同系物,并进行结构鉴定,并研究其生物合成基因lyw A的功能。方法利用制备型液相色谱仪制备化合物1和化合物2,经质谱比对分析鉴定2个化合物的结构;采用同源重组方法敲除lyw A基因,并进行发酵验证。结果鉴定化合物1和化合物2为2个鸟氨酰脂类物质的前体,分别为N-α-3-hydroxy palmitoyl ornithine和N-α-3-hydroxy heptadecanealkanoyl ornithine;而缺失突变株的发酵液中不含化合物1和化合物2。结论 lyw A基因为小链霉菌中鸟氨酰脂类物质的合成基因。(本文来源于《沈阳药科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02期)

裴杨莉[10](2015)在《Rab32通过促进脂类合成提高小鼠iPSCs的诱导效率》一文中研究指出体细胞中过表达特定转录因子,如Oct4 (O)、Sox2 (S)、Klf4 (K)及c-Myc (M)等,可被诱导为具有多能性的细胞,即诱导多能性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 iPSCs)。iPSCs诱导技术的成功,是干细胞领域的重大突破,它可以使多能性干细胞的获得不依赖于卵子和胚胎,从而避免伦理问题,因此, iPSCs在人类医学上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然而,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科学家发现iPSCs不同细胞系存在质量上的差异,而且其分子机制尚不清楚。针对这一问题,我们选择不同质量(具有生殖系嵌合能力的细胞定义为高质量细胞,不能形成嵌合体的细胞定义为低质量细胞)的iPSCs细胞系及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s, ESCs)系,利用芯片技术检测这些细胞内mRNA的表达谱,选择可能与iPSCs质量或重编程效率相关的基因,作为候选基因。进一步将这些基因分别与O、s、K这叁个转录因子构成四因子组合来诱导小鼠胎儿成纤维细胞(mouse embryonic fibroblast, MEF)形成iPSCs,统计其诱导效率,选择其中能提高重编程效率的基因进行深入机制研究。结果显示,Rab32可以促进OG2(内源性Oct4启动子驱动GFP表达)小鼠胎儿成纤维细胞的重编程效率;进一步利用可诱导系统进行验证,即在TF4 (OSKM可在Dox存在条件下可诱导表达)小鼠胎儿成纤维细胞上过表达Rab32同样可以提高重编程效率,而敲降Rab32会降低重编程效率。用OSKR (O、S、K及Rab32)四因子诱导得到的iPSCs表达ESCs特有的多能性标记基因及主要的核心转录因子,在体内外能分化成叁胚层的各种类型细胞,且能得到嵌合体小鼠。进一步机制研究发现,在小鼠胎儿成纤维细胞中过表达Rab32会增加细胞内的自噬体及脂滴的数量。因此,本人重点研究了Rab32在重编程过程中调控自噬和脂类代谢的机制研究,首先,建立了一个特异性检测体系,该体系可以检测重编程过程中形态发生改变的细胞中细胞器的形态变化;其次,用该体系检测OSK、OSKR和OSKM (O、S、K及c-Myc)诱导重编程过程中变形细胞内自噬体及脂滴的变化;最后,检测调控自噬及脂类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实验结果显示,重编程早、中期需要消耗大量的脂滴以供重编程需要;而Rab32可以提高重编程早、中期脂类的合成;而且,Rab32还可以促进重编程中期自噬体的形成。在重编程过程中加入自噬和脂类合成抑制剂(分别为SP600125和TOFA)均会抑制iPSCs的形成,但是Rab32仅能缓解TOFA造成的抑制作用。这说明脂类代谢在重编程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Rab32可以通过调控脂类代谢,从而提高细胞重编程的效率。另外,重编程过程中,多能性基因逐步表达,并建立相互调控网络,从而形成稳定的iPSCs细胞系。继续检测重编程过程中多能性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显示Rab32在重编程过程中可以上调c-Myc、Tbx3、Klf2、Nr5a2等维持ESCs多能性的关键基因。在过表达Rab32的ESCs中c-Myc、Tbx3、Klf2及Nr5a2同样会上调,这进一步解释了Rab32促进重编程的机制。综上所述,本研究验证了重编程过程中,自噬及脂类代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Rab32可以通过调控脂类代谢及多能性基因的表达来提高重编程的效率。(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大学》期刊2015-11-01)

脂类合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背景】藻类是生产生物柴油的主要原料,而一些真菌和细菌能够与藻类共生并提高生物柴油产量,因此藻-菌共生培养技术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目的】研究共生真菌Simplicilliumlanosoniveum对衣藻Chlamydomonas reinhardtii细胞生长和脂类合成的影响。【方法】将分离的蓝藻共生真菌和衣藻混合(共生)培养。【结果】与衣藻单独培养相比,混合培养衣藻的比生长速率(0.20 d-1)、细胞产率[0.17 g/(L·d)]和生物量(2.85 g/L)分别提高了10.3%、51.3%和55.7%;脂类比合成速率[0.68 mg/(g·d)]、合成速率[1.95 mg/(L·d)]和含量(220.4 mg/g)分别提高了33.3%、107.5%和32.0%,并且脂类中的饱和脂肪酸以及单不饱和脂肪酸C18-1和C18-2的比例上升,有利于生物柴油的加工。【结论】真菌Simplicilliumlanosoniveum能够促进衣藻的生长和脂类合成,因此藻-菌混合培养可用于生物柴油原料的生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脂类合成论文参考文献

[1].蔡爱芳,陆一帆.长期规律运动对二英染毒大鼠肝脏脂类合成相关酶基因表达的影响[J].环境与健康杂志.2018

[2].董庆霖,王瑜琴,邢向英,郜海娇,李彤彤.共生真菌Simplicilliumlanosoniveum促进衣藻生长和脂类合成[J].微生物学通报.2018

[3].赵伟强.Sporosarcinasp.DSK25在不同生长压力条件下在脂类化合物生物合成中的氢同位素分馏[D].上海海洋大学.2018

[4].李彦利.妊娠后期营养限制对蒙古绵羊肝脏脂类代谢、抗氧化能力和急性期蛋白合成的影响[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7

[5].郭强强.海洋球石藻病毒参与宿主新型鞘脂类合成途径关键酶基因的克隆及其功能分析[D].集美大学.2017

[6].王亚柏.合成蒽脂类化合物和手性3-取代苯酞化合物的串联反应研究[D].福州大学.2017

[7].郭雪娇.丹参素脂类前药的合成、表征及其口服生物利用度研究[D].天津大学.2016

[8]..宇航级品质——宇航龙A800脂类全合成机油试用[J].摩托车.2016

[9].卫科科,饶敏,靳旭,戈梅,魏维.小链霉菌HCCB10043中鸟氨酰脂类物质的鉴定及其生物合成基因的研究[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16

[10].裴杨莉.Rab32通过促进脂类合成提高小鼠iPSCs的诱导效率[D].中国农业大学.2015

标签:;  ;  ;  ;  

脂类合成论文-蔡爱芳,陆一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