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致病性论文-李如梦,梁艳艳,李军,马春喜,何丽红

低致病性论文-李如梦,梁艳艳,李军,马春喜,何丽红

导读:本文包含了低致病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禽流感病毒,H7N9亚型,致病性,鸡

低致病性论文文献综述

李如梦,梁艳艳,李军,马春喜,何丽红[1](2019)在《不同年代的低致病性H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对SPF鸡致病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了解前4个流行波次中低致病性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致病性的特点,选择2013~2016年不同年代的H7N9代表株进行了SPF鸡致病性试验,系统比较了各病毒在排毒、复制、诱导宿主免疫应答及引起鸡肺脏病理变化等方面的差异。致病性结果表明所有的鸡都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也未死亡。肺损伤及排毒结果显示,2016年分离的TZHY22引起的肺损伤最严重且其排毒能力最强、排毒持续时间长。病毒复制能力结果显示,2013年分离的TM24复制能力最强,能在多个脏器中(心、肝、脾、肺、肾、脑)高效复制。然而,2014年分离的JX148虽然复制能力和排毒能力都很弱,但其引起的细胞因子免疫应答最强烈,并对宿主脏器造成了一定的病理损伤。以上结果表明,不同年代的病毒在排毒、复制及致病力等方面各不相同,其强弱并没有随着年代的推移呈现规律性变化。研究为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的致病机理研究和疫苗评价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家禽》期刊2019年14期)

夏道伦[2](2019)在《家禽低致病性禽流感防控方案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每年的冬春季节是家禽禽流感等病毒性疫病的多发季节,随着我国近年来家禽养殖业普遍推行禽流感疫苗的强制免疫以及家禽自身内在抗体的产生,其家禽禽流感疫情的流行则逐渐转向了以低致病性禽流感(又称之为温和型禽流感)的流行为主。而在家禽养殖生产中,绝大多数情况下则可见家禽感染低致病性禽流感之后,发病家禽的病势日趋缓和。病情逐步(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业》期刊2019年08期)

郭艳娜,刘志远,孙彤彤,黄楠,赵锦华[3](2019)在《低致病性A/Anhui/1/2013(H_7N_9)流感病毒感染小鼠肺组织的miRNA表达谱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试验旨在利用基因芯片测序技术分析宿主miRNA在调控流感病毒感染小鼠肺组织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应用低致病性H_7N_9亚型A/Anhui/1/2013流感病毒及PBS感染BALB/c小鼠,感染后3 d取小鼠肺组织分别利用转录组测序技术和miRNA芯片测序技术筛选差异表达mRNA和miRNA,并利用RT-qPCR验证差异miRNA。之后分别采用Targetscan、PITA及microRNAorg软件预测靶基因并结合转录组mRNA信息筛选候选miRNA的假定靶基因,最后利用Gene Ontology(GO)和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 and Genomes(KEGG)分析差异miRNA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可能调控的信号通路。[结果]与PBS组相比,低致病性H_7N_9病毒感染组共筛选到265个差异表达miRNA,其中143个miRNA显着上调,122个miRNA显着下调。差异表达miRNA经RT-qPCR验证,10条候选miRNA的RT-qPCR结果与芯片结果有非常好的一致性。进一步KEGG分析表明,这些差异表达miRNA主要富集在Rap1、PI3K-Akt、Hippo、MAPK、Wnt、黏着斑、自噬等免疫相关信号通路中。结合差异mRNA信息进行miRNA-mRNA调控网络分析,显示主要有15条差异表达miRNA和31个差异靶基因富集到这些信号通路中。[结论]成功筛选到了低致病性H_7N_9感染小鼠肺组织后引起的差异表达miRNA,且RT-qPCR证明其与基因芯片测序结果表达趋势具有很好的一致性,为深入研究宿主miRNA在调控低致病性H_7N_9流感病毒与宿主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张强,宋志勇[4](2019)在《一例大肠杆菌和低致病性禽流感合并感染蛋鸡的诊治》一文中研究指出大肠杆菌是条件性致病菌,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常与其它因素一起表现为混合感染,给疾病诊断与控制带来一定困难,需要采取综合防控措施才能取得较好效果。(本文来源于《广东畜牧兽医科技》期刊2019年02期)

夏道伦[5](2019)在《家禽低致病性禽流感的流行及其防控方案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每年的秋冬季节及其春季,均是家禽禽流感等病毒性疫病的多发季节,随着我国近年来家禽养殖业普遍推行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的强制免疫以及家禽自身内在抗体的产生,其家禽禽流感疫情的流行则逐渐转向了以低致病性禽流感(又称之为温和型禽流感)的流行为主,而在家禽养殖生产中,绝大多数情况下则可见家禽感染低致病性禽流感之后,其发病家禽的病势日趋缓和,且病情也逐步发展、蔓延,往往总(本文来源于《养禽与禽病防治》期刊2019年02期)

夏道伦[6](2018)在《家禽低致病性禽流感的流行及其防控》一文中研究指出每年的秋冬季节及其春季,均是家禽禽流感等病毒性疫病的多发季节,随着我国近年来家禽养殖业普遍推行禽流感疫苗的强制免疫以及家禽自身内在抗体的产生,家禽禽流感疫情的流行逐渐转向了以低致病性禽流感(又称之为温和型禽流感)的流行为主。在家禽养殖生产中,大多数情况下家禽感染低致病性禽流感之后,发病家禽的病势会日趋(本文来源于《兽医导刊》期刊2018年23期)

秦久国[7](2018)在《鸡低致病性禽流感的防控》一文中研究指出一、诊断要点(一)流行情况禽流感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禽类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临床症状复杂,对肉鸡生产危害大,且人禽共患,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列入A类传染病,我国将此病列入一类传染病。禽流感病毒属于正黏病毒科流感病毒属的成员,有A、B、C叁个血清型,禽流感病毒属于A型。根据流感病毒的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抗原的差异,将其分(本文来源于《兽医导刊》期刊2018年23期)

何世成,彭志,王卫国,唐小明,鲁杏华[8](2018)在《湖南省2015~2017年主要活禽批发市场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监测情况》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湖南省主要活禽批发市场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流行情况,将采集的拭子样品接种鸡胚培养后,进行病毒分离,并结合血凝抑制试验和RT-PCR鉴定禽流感病毒的亚型。结果显示:在2015~2017年采样的3 208份拭子中分离出397株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总分离率为12.37%,其中环境拭子中的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分离率最高,达22.22%,其次是鸭拭子为11.62%,鸡拭子为10.70%。本试验共分离出H1、H3、H4、H6、H9、H10和H11共7种亚型的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其中H9、H6和H3亚型分离率分别达到6.51%、2.21%和1.96%。监测表明:湖南省活禽批发市场中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隐性感染情况普遍存在。(本文来源于《中国家禽》期刊2018年23期)

刘东[9](2018)在《我国鸡群中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的遗传进化及PA-X蛋白在高、低致病性毒株感染中的作用和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自2013年首次报道以来,已导致我国人群中形成了五波流行高峰。截至2018年9月5日,实验室共确诊1567例人感染H7N9的病例,死亡率接近40%。其中2016~2017年的第五波流行高峰感染人数最多、波及范围最广,在此期间还分离到了对鸡呈高致病性的(Highly pathogenic,HP)的H7N9AIV。与在我国流行20多年的亚洲HP H5N1病毒相比,H7N9亚型AIV在短短5年时间内造成的人类感染数量已经远远超过H5N1亚型AIV。人群中的H7N9散发病例均直接来自家禽感染。HP毒株和低致病性(Low pathogenic,LP)毒株并存的复杂状况给我国养禽业和公共卫生构成了重大威胁,因此,研究我国家禽中H7N9亚型AIV的遗传进化特点和毒株的生物学特性并掌握其流行趋势十分必要。因为人类感染的H7N9AIV主要来自家禽,所以家禽中H7N9病毒的监测和防控是控制和减少人类感染的最有效措施,因此,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免疫原性良好的禽用疫苗储备就显得刻不容缓。同时,研究H7N9亚型AIV对家禽的致病机制可以为更有效的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家禽中同时存在的HP和LPH7N9病毒给新发现的PA-X蛋白功能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病毒模型。目前还没有针对H7N9亚型AIV PA-X蛋白作用的研究,因此探索PA-X对H7N9病毒致病性及宿主抗病毒免疫的影响不仅能够揭示PA-X蛋白在新型流感病毒感染中的关键作用,也能够推进H7N9病毒致病和制的研究。本研究在对我国鸡群中H7N9亚型AIV进行流行病学监测的基础上,对本实验室2013-2017年分离到的H7N9亚型AIVs进行了遗传进化分析,并对部分HP H7N9进行了生物学特性的鉴定。针对当前H7N9流行现状,成功构建了免疫效力良好RGW疫苗候选株并建立了灵敏度高的且能区别H7N9强弱毒的MGB RRT-PCR检测方法;同时研究了PA-X在高、低致病性H7N9病毒中调节复制能力和致病性的作用机理。1.2013年以来我国鸡群中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遗传进化及生物学特性分析根据2013年以来本实验室在我国部分鸡场和活禽市场(Live poultry market,LPM)进行的禽流感病原学监测,我们对2013~2017年分离到的116株H7N9亚型AIVs进行了流行病学及遗传进化分析。研究表明,禽源H7N9病毒已经在我国获得常在性地方流行,家禽中H7N9的流行高峰时间和流行区域与人源H7N9类似,进一步证实了人源H7N9与禽源H7N9病毒高度同源。遗传进化树显示,监测期间H7N9亚型AIV的HA基因和NA基因均按照分离年份进行聚类。但是第五波流行高峰期间(2016年10月~2017年3月)分离到的HP H7N9毒株却独立于2015年的进化分支内而与2016~2017年的分离株相距较远,提示我们HP H7N9分离株可能来源于2015年的毒株。内部基因进化总体相对保守,大部分毒株的内部基因均来源于优势S基因型的H9N2病毒,即PB2和M基因属于Gl-like谱系而其他内部基因为F98-like谱系。但值得注意的是,分离株PB2基因分成了两个明显的进化分支且2015年部分毒株出现了 F98-like谱系的M基因,提示我们H7N9在进化过程中仍然可能进行着基因的重配。关键氨基酸位点的分析显示,在第五波流行高峰期间我们分离到了 7株裂解位点具有4个氨基酸插入的HP H7N9,这些病毒裂解位点的氨基酸序列存在两种模式(PEVPKGKRTAR↓GLF和PEVPKRKRTAR↓GLF)。在重要的受体结合位点处,HA蛋白G186V及Q226L的变化意味着大部分禽源H7N9亚型AIV已经具有结合人类和禽类的双受体结合特性。HA抗原A区R140K突变比例逐年增多,提示我们H7N9,在进化的过程中有可能已经产生了抗原漂移。同时,H7N9分离株PB2-K526R、PB1-1368V、PA-K356R、NS1-P42S的位点发生了普遍的或者逐年的变异,提示我们禽源H7N9已经获得了在小鼠中增殖和毒力增强的潜力,这些病毒如果一旦获得在哺乳动物体内的适应将会对公共卫生构成巨大威胁。HPH7N9的生物学特性和动物实验结果显示,分离株在对鸡呈高致病性的同时,对小鼠的毒力却各不相同,GD15株在小鼠和鸡中均呈现出了比GD4株更强的复制能力和毒力,这是否和其不同的裂解位点模式有关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同时SPF鸡感染传播实验提示我们H7N9亚型AIV的传播方式虽局限于接触传播,但传播效率非常高。2.高致病性H7N9禽流感病毒疫苗候选株的构建及基于Taqman-MGB探针R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为了有效防控H7N9亚型AIV在家禽中流行与传播,本研究根据当前H7N9流行情况和遗传进化特点,有针对性地构建了免疫效力良好的RGW疫苗候选株并建立了鉴别诊断不同毒力H7N9病毒的Taqman-MGB探针RRT-PCR检测方法。我们利用突变及反向遗传手段成功构建了重组致弱的疫苗株RGW,该疫苗株选择了GD15的裂解位点致弱的HA和NA作为供体外部基因,内部基因来源于同为S基因型的H9N2亚型疫苗株WJ57,还原性突变策略不仅使强毒株的毒力变弱,同时也能保证其良好的免疫原性,使疫苗株RGW能同时预防高致病性H7N9和低致病性H7N9病毒的感染。RGW株保持了母本毒株良好的繁殖特性和免疫原性,经10次传代后依然具有l1 log2的高效价,在免疫鸡后四个月后仍保持81og2的高滴度抗体。RGW不仅能对高致病性H7N9亚型流感病毒产生高滴度的HI抗体,对当前流行的低致病性H7N9也有很好的交叉反应性,交叉保护滴度均≥91og2。同时,RGW疫苗株在具有100%临床保护(死亡保护)的前提下,其排毒保护也能高达80%~100%,可以有效控制H7N9病毒在鸡群中流行及传播,从而也可以减少人类与禽类接触而感染病毒。当前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存在着高致病性毒株和低致病性毒株共同流行的现状,快速区分强弱毒H7N9检测方法的建立极为必要。因此我们基于Taqman-MGB探针技术建立了一种可以鉴别诊断不同毒力H7N9的双通道RRT-PCR方法,该方法首次将MGB探针技术用于H7N9病毒的检测。Taqman-MGB探针相比于普通RRT-PCR方法有着更高的灵敏度,本方法针对不同毒力H7N9的不同模式裂解位点序列设计了探针,在双通道条件下能够高效地特异性检测HP-H7N9及LP-H7N9并达到区分的效果,灵敏度达50拷贝。相比于传统的鸡胚分离和RT-PCR方法,该方法总符合率达92.7%且敏感性更好,临床操作更加简便快速,同时又避免了传统方法中可能存在的交叉污染。3.PA-X蛋白在高、低致病性H7N9禽流感病毒感染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为了探索PA-X蛋白在不同致病性H7N9病毒感染过程中的作用,我们以高致病性毒株A/chicken/Guangdong/GD15/2016(GD15)及其裂解位点致弱的低致病性毒株r15为研究对象,通过对PA基因核糖体移码区的改造,成功构建了 PA-X表达量下降的高致病性突变病毒GD15-PAX3、GD15-PAX5和低致病性突变病毒r15-PAX3、r15-PAX5。本研究系统地比较了母本病毒和突变毒株在病毒感染过程中的差异。当以高致病性毒株为骨架时,与母本病毒GD15比,突变病毒GD15-PAX3、GD15-PAX5对SPF鸡胚的毒力增强,在MDCK和DF-1细胞和SPF鸡体内的复制能力增强;在哺乳动物和禽类细胞中的聚合酶活性增强;同时在病毒诱导的细胞凋亡能力方面也增强;然而,鸡的肺脏差异转录组学分析结果显示,GD15-PAX3所诱导的宿主先天性免疫应答能力却低于母本病毒,主要表现在GD15-PAX3诱导的显着差异表达的基因个数要低于母本病毒GD15,并且刺激宿主IL-6、IL-18、INF-β等重要炎性细胞因子应答水平也显著低于母本病毒。因此,当以高致病性毒株为骨架时,PA-X能显着抑制病毒的复制能力和病毒诱导的细胞凋亡,增强了宿主的先天性免疫应答能力。然而,当以低致病性毒株为骨架时,大部分结果与以高致病性毒株为骨架的结果相反,主要体现在,与母本病毒r15相比,突变病毒rl5-PAX3、r15-PAX5在体内和体外的复制能力、在哺乳动物和禽类细胞中的聚合酶活性、在病毒诱导,的细胞凋亡能力方面均显着降低。但是,鸡的肺脏差异转录组学分析结果显示,r15-PAX3所诱导的宿主先天性免疫应答差异基因的个数要低于母本病毒r15,但是IL-6、IL-18、TNF-α等重要的炎性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却显著提升。因此,当以低致病性毒株为骨架时,PA-X能显着增强病毒的复制能力和病毒诱导的细胞凋亡,抑制宿主的先天性免疫应答能力。因此,本章的研究结果首次发现PA-X蛋白在HP/LP H7N9病毒中起到调节复制能力和病毒毒力的作用,并且发现H7N9病毒PA-X蛋白无法诱导鸡肺脏显着的“Host shutoff'活性,推测PA-X蛋白抑制宿主蛋白表达的能力可能存在宿主或亚型特异性。同时我们的结果也表明PA-X可能通过调节炎性细胞因子的应答水平和不同程度的细胞凋亡来调节高/低致病性H7N9病毒的复制能力和致病性。因此,本研究推进了我们对HP/LP H7N9病毒致病机制的了解。(本文来源于《扬州大学》期刊2018-12-01)

赵冉,陈琼,蔡振鸿,杨涛,张丹英[10](2019)在《厦门地区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厦门地区家禽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流行情况。方法本研究选取禽流感病毒检出率最高的冬春季节,从厦门市几家主要活禽交易市场采集家禽棉拭子及环境样品,用荧光定量PCR方法进行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检测和分型鉴定。结果从534份样品中,检测出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阳性216份,检出率为40.4%。本地低致病禽流感病毒的HA亚型至少6种,检出率由高到低依次为H9、H6、H11、H12、H1、H3;NA亚型至少5种,检出率由高到低依次为N2、N6、N3、N8、N9。结论活禽交易市场家禽中存在不同亚型混合感染情况,尤其以水禽最明显,可同时检出多种亚型。提示今后厦门的疫病防控须加大对水禽的监测及交易市场的管理和消毒。(本文来源于《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低致病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每年的冬春季节是家禽禽流感等病毒性疫病的多发季节,随着我国近年来家禽养殖业普遍推行禽流感疫苗的强制免疫以及家禽自身内在抗体的产生,其家禽禽流感疫情的流行则逐渐转向了以低致病性禽流感(又称之为温和型禽流感)的流行为主。而在家禽养殖生产中,绝大多数情况下则可见家禽感染低致病性禽流感之后,发病家禽的病势日趋缓和。病情逐步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低致病性论文参考文献

[1].李如梦,梁艳艳,李军,马春喜,何丽红.不同年代的低致病性H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对SPF鸡致病性的研究[J].中国家禽.2019

[2].夏道伦.家禽低致病性禽流感防控方案设计[J].中国畜牧业.2019

[3].郭艳娜,刘志远,孙彤彤,黄楠,赵锦华.低致病性A/Anhui/1/2013(H_7N_9)流感病毒感染小鼠肺组织的miRNA表达谱分析[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19

[4].张强,宋志勇.一例大肠杆菌和低致病性禽流感合并感染蛋鸡的诊治[J].广东畜牧兽医科技.2019

[5].夏道伦.家禽低致病性禽流感的流行及其防控方案设计[J].养禽与禽病防治.2019

[6].夏道伦.家禽低致病性禽流感的流行及其防控[J].兽医导刊.2018

[7].秦久国.鸡低致病性禽流感的防控[J].兽医导刊.2018

[8].何世成,彭志,王卫国,唐小明,鲁杏华.湖南省2015~2017年主要活禽批发市场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监测情况[J].中国家禽.2018

[9].刘东.我国鸡群中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的遗传进化及PA-X蛋白在高、低致病性毒株感染中的作用和机制研究[D].扬州大学.2018

[10].赵冉,陈琼,蔡振鸿,杨涛,张丹英.厦门地区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J].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19

标签:;  ;  ;  ;  

低致病性论文-李如梦,梁艳艳,李军,马春喜,何丽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