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华侨学校广西南宁530007
摘要:语文是职业学校的一门文化基础课,语文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决定着学校培养目标的实现。目前职业学校的学生素质令人堪忧,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当前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提高教学质量,充分发挥语文的基础工具作用,为专业课服务。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改进方法
培养专业技能型人才是中职教育的宗旨和基本要求。传统的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完全沿用普通高中的教育方法,而没有考虑两者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学生对课程不感兴趣,课堂教学效果不显著。语文课程本身比较枯燥,授课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果教师讲课比较古板,讲台下很容易出现“鼾声一片”的现象,长久下去,学生对语文逐渐失去兴趣,潜意识放弃这门课程。总体来说,中职教育的教学方法没有进行改革和创新,是中职语文教学效果得不到显著提升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中职语文教学方法的改进是首要解决的问题。
一、中职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从教学主体来看,中职教师对语文教育的理解严重不足
很多人或许都觉得中职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适应于生产建设的专门型人才,只要其掌握了一门专业或技能,就可以在社会中立足。学校领导或者教师也认为学生学好了专门的理论知识,掌握了某一项专业技能,那么学校就完成了育人的任务,该生也必将是社会的合格型人才。其实不然,社会需要专才,但每个人在工作生活中都需要与人交流和沟通,而语文的学习就是为这种沟通打基础做准备的。若是连一句话都说不清楚或者意思表达不明白,那么即使他专业技能再丰富也将不适应社会。在职业学校的教学过程中,语文应该是必修课而非选修课,语文是一个人提高自身基本素质的关键学科,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
2.从教学定位来看,中职语文教学定位出现严重偏差
既然中职的主要教学重点是偏向于实践的,那么在中职的语文教学中更应该将教学定位在对于“语言”的学习上。如何恰当地运用好祖国的语言,在与人交流和沟通的同时感受语言的魅力,积极思考,勤动脑筋,善于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最终提高语言的感知能力,这些都该成为中职语文教学的主要教学任务和教学定位。
3.从教学受体来看,中职语文教学要重视学生的需求
很多教师都有比较丰富的知识水平和教学经验,一方面能够给学生提供准确的学习信息,另一方面却也对教师自身的教学发挥产生了一定的阻碍作用。由于自身经验丰富,在课堂上就容易形成以自己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用自己认为比较好、比较有用的知识无私地传递给学生,但是在这其中有一个矛盾,就是教师所教的不一定是学生想要的。新课改要求学生应该成为学习的主体,学生主动学习,而教师则起着引导、协助和调控的作用。中职语文需要增加的是学生的人文素养,在通过对作品的美感等各方面把握的同时也积累了自身的经验。中职语文教师需要重视学生的需求,以学生的诉求为切入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而又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改进中职语文教学的对策
1.强调语文与专业课的联系,实现语文与职业技能培养的双赢
无论我们再怎么强调语文的地位,都改变不了中职教育以技能培养为重心的现状,那么,我们能不能通过强调语文与专业课的联系,实现两者教育上的双赢呢?答案当然是肯定的。第一,语文,尤其是优美的文字,可以对学生的情操进行陶冶,培养出高尚的职业道德,而且,为了深化语文在职业道德培养中的作用,教材编写组也颇下了一番功夫,不少课文能够被选入课本的根本理由,就是其能够培养学生分辨是非黑白美丑的能力,因此在相关课文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我们进行合理的引导。例如,在讲授课文《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可以通过模仿与总结,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竞争与合作、一时忍让与长远目标等问题之间的关系,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促进学生在进行语文知识学习的同时,提升其道德修养。第二,专业素养虽然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虚拟东西,但语文能力却能使其演变为文字,换句话说,语文能力和专业素养的培养可以说是相辅相成的。试想,如果在对美工专业教授《荷塘月色》一文时,引导学生用色彩来诠释这篇文章,能不能同时培养学生的美术感觉呢?又如,《离太阳最近的树》又不失为旅游专业的一个极好的延伸课程。
2.互动式的教学方式调动课堂气氛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以师为尊的思想观点比较严重,教师往往采用“填鸭式”、“满堂灌”的方法,学生其实很少学到有用的知识。现在的教学模式应该在互动式教学方面有所突破,以学生为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站上讲台成为教学的主导者;加强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的互动,通过思想上的沟通与交流,最大程度地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动手能力和团队意识,用活跃与热情取代语文课堂一如既往的枯燥无味,促进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与理解,本质上能够有效提高语文教学的课堂效率。互动式教学方法可以突破教材中设定的教学内容,告别传统教学中照本宣科的模式,注重知识的延伸与拓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意识,让学生爱上学习语文,以轻松愉快的心情投入到知识的探索过程中。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实现语文教学同专业技能训练的有效结合,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保证语文教学的课堂质量。例如,《罗密欧与朱丽叶》一课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扮演教材课文中的角色,为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教师也可以参与活动中,容易同学生产生思想上的共鸣,增强对课文的理解,形成一个良性的课堂互动,教师对表现好的学生给予鼓励和支持,还可以和学生共同讨论表演中所遇到的问题,一起想办法解决困难,及时消化课堂中所学习到的知识。
3.进行“差异化”教学
每位学生的基础知识是有差异的,理解能力不尽相同,如果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无差别对待,反而不会取得理想效果。改革后的教学理念要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情况及个性特点,并以这些信息为基础进行“差异化”教学。
例如,在讲授《沁园春·雪》这篇诗词时,可以采用这种方法,如果学生擅长朗诵,教师就在课堂中让这些学生站起来大声朗诵这篇文章;如果学生不擅长朗诵,但是对文字有较强的分析能力,就鼓励这些学生分析诗中经典的字词和句子;如果学生擅长总结和领会,就鼓励他说一说从这篇文章中感受到了什么,毛主席用雪景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感情。布置作业时可以体现出差异性,对于基础不太好的同学,要求其掌握文章中的生字、生词;对于基础较好的同学,除了基础知识外,还要让他们收集一些关于雪景的句子,并分析好在哪里;对于基础知识非常好、理解能力很强的同学,可以要求其课后查找关于本篇诗词的历史背景,并将背景与诗词联系起来,谈谈自己有没有新的感受。这种方法使每位学生都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树立学习语文的信心,并且在课堂上和课后都有所收获,逐渐进步。
4.合作式教学,培养学生集体意识
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尤为重要。中职语文教学中,必须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式教学以小组为单位,以任务驱动为先导,力求全员参与。这种教学方法最大的优势在于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协同合作,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任务,也有需要小组共同完成的任务,学生既要很好地完成任务,又要与集体成员之间建立和谐的关系。另外,合作式教学方法利于学生多渠道获得信息,合作式教学通常让学生围绕一个主题进行小组活动,学生利用网络、图书等多渠道获取资料,然后进行信息的收集和处理,在这个过程中无疑锻炼了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同时又降低了学生对教材、教师的依赖;合作式教学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小组内有合作,小组间有竞争,语文课堂开展合作式教学,更加利于竞争意识的培养和形成。
例如:教师讲解《应用文写作——借条》一课,采用小组合作式开展课堂活动,上课伊始,教师告诉同学自己要打一场官司,希望借助同学之力,打赢这场官司,学生热情响应,其中课代表作为审判长,一组同学担任记录员,二组为被告方,三组担任原告方,四组、五组同学分别充当两队的听众,整个过程围绕一张“借条”开展,原告、被告双方唇枪舌战,势均力敌,而作为听众席上的四、五组也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地想发表自己的观点。此时的课堂一改往日的沉寂,教师不再是简单的串讲,学生不再被动的接受,而是以一场当庭审判为依托,展开了一场精彩的辩论赛,有合作,有竞争,有理论的提出,也有生活实际作证,语文课堂在这样的教学方法下妙趣横生。
5.学习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语言,这点应充分地体现在其学习过程中,为此,应适当延伸语文课堂教学,使其与学生社会生活联系在一起,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学会运用语文知识。叶圣陶先生曾说:“语言文字的学习,出发点在‘知’,而终结点在‘行’,到能够‘行’的地步,才算具有这种生活能力”。对于毕业后,可能直接步入社会的中等职业学生来说,在校学习对其适应社会、学会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是十分重要的。具体到语文教学之中,应增进语文课程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等之间的联系,并通过延伸课堂教学,使学生在课外也能锻炼其语文能力。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与应用脱节,对学生语文学习积极性的影响很大,也造成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误解,甚至学生之间产生了“语文无用论”。为此,教师可将学习与社会实践相联系,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认识社会、认识自我,从而更好地规划人生。针对中职学生语文学习缺乏动力和兴趣的问题,也可通过课外活动解决。传统的语文学习中,学生认为语文学习超脱于时尚生活,仿佛是十分神秘和难懂的学科,于是学习兴趣下降。课外生活中,蕴藏着很多供语文教学使用的资源,而这些资源是学生司空见惯的,生活素材到教学资源的转变,使学生认识到原来生活中蕴含着语文知识,从而激发起学生探索的积极性,使语文学习更加富有活力。教师可以在班级内开展“学语文、用语文”等一系列语文专题实践活动,也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语文活动,营造浓厚的语文学习氛围。为了使语文教学活动组织活起来,教师要广泛开展课外语文实践活动。应使语文教学与校园文化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使原本枯燥的语文学习也可以展现出色彩斑斓的一面。充分利用校园内的信息载体,如校园网站、板报、广播、校刊等;给予学生锻炼语文能力的机会,如联欢会、竞选活动、古诗词比赛、演讲竞赛、诗歌朗诵等。教师要将这些锻炼学生语文能力的机会有效地利用起来,实现课堂知识到能力的转化,巩固课堂学习的知识,增强语文运用能力,进而提升教学效果。若学生表现优异,教师要给予积极的评价。
总之,中职语文教学必须走出传统教学的“死胡同”,转变教学思想,研究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注重学生语文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让语文学习与专业能力相融合,突出中职教育特色,培养优秀人才,相信在不远的未来,中职语文就能走出尴尬的境地,开创一片属于自己的蔚蓝天空。
参考文献
[1]秦凌辉如何提升中职语文课堂教学质量[J].新课程(下),2015,9,(11)。
[2]吴峥嵘浅谈如何提升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当代教研论丛,2014,12,(14)。
[3]林素娟浅谈提升中职语文有效教学的策略[J].课外语文,2014,11,(13)。
[4]钟伟芬新课改下中职语文探究式教学方法之我见[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