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血吸虫论文-孔庆明,戴方伟,丁豪杰,卢领群,卓洵辉

抗血吸虫论文-孔庆明,戴方伟,丁豪杰,卢领群,卓洵辉

导读:本文包含了抗血吸虫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青蒿琥酯,血吸虫,肝纤维化,壳多糖酶3样蛋白1

抗血吸虫论文文献综述

孔庆明,戴方伟,丁豪杰,卢领群,卓洵辉[1](2018)在《青蒿琥酯抗血吸虫性肝纤维化的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青蒿琥酯体内抗血吸虫性肝纤维化的作用,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小鼠经腹部剃毛贴片感染血吸虫尾蚴建立肝纤维化动物模型,采用全自动血清生化分析仪检测Ⅳ型胶原(Collagen TypeⅣ),透明质酸(HA)和层黏连蛋白(serum laminin,LN)含量,通过苏木素-伊红和马森染色评估肝脏纤维化状态。感染后16周开始每天给予青蒿琥酯灌胃治疗,剂量为每天25-50 mg/kg体重,连续8周,停药后观察4周。定量PCR检测小鼠肝组织内纤维化形成相关基因与CHI3L1/ERK信号通路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成功建立了血吸虫性肝纤维化小鼠模型。与模型组比较,药物组小鼠血清HA水平呈降低趋势,高剂量药物组小鼠血清HA水平显着性降低。各组小鼠血清IV型胶原和层黏连蛋白水平无显着性变化。与肝脏质量指数比较,脾脏质量指数更能反映肝纤维化进展。病理学指标评分显示ART药物治疗血吸虫性小鼠肝纤维化有效。药物处理后,小鼠肝脏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TIMP1和Ⅲ型胶原蛋白Col3α1基因表达水平显着降低,壳多糖酶3样蛋白CHI3L1和ERK1/2基因表达量的降低也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ART在体内对血吸虫性肝纤维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胶原蛋白合成的抑制以及CHI3L1/ERK信号通路的传导有关。(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寄生虫学青年工作者学术研讨会摘要集》期刊2018-08-10)

叶扬,惠人杰,冯柏年[2](2018)在《新型抗血吸虫杂环化合物UPLC-QTOF-MS分析方法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新型抗血吸虫杂环化合物恶二唑-2-氧化物杂环类似物F-2015-14的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分析方法。方法小鼠血浆及组织样品经乙酸乙酯萃取,以C18色谱柱进行色谱分离,再经流动相为10%乙腈-0.1%(体积分数)甲酸溶液,梯度洗脱分离,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检测F-2015-14。结果小鼠血浆中F-2015-14在12.5~250m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0,检出限为8.8mg/mL;小鼠肝匀浆中F-2015-14在12.5~250m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2,检出限为5.6mg/mL。在加样量为12.5mg/mL的小鼠血浆和肝匀浆样品中,UPLC-QTOF-MS的准确度和基质效应均在80%~120%,日间、日内精密度均<20%;在加样量为100、200mg/mL的小鼠血浆和肝匀浆样品中,UPLC-QTOF-MS的准确度和基质效应均在85%~115%,日间、日内精密度均<15%。结论 UPLC-QTOF-MS检测新型抗血吸虫杂环化合物恶二唑-2-氧化物(F-2015-14)具有较好的灵敏度及重复性,为抗血吸虫新药的研发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期刊2018年03期)

范骏超[3](2018)在《苯并噻嗪酮类化合物和杂唑并嘧啶类化合物抗血吸虫作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血吸虫病是一种不被人们所重视的寄生虫疾病,却在全球影响着超过两亿六千万人。然而目前治疗血吸虫病的唯一药物为吡喹酮,该药便宜,口服方便且副作用小;但已使用了超过四十年的时间,存在耐药的可能。实验室也已诱导出了对吡喹酮有耐药性的曼氏血吸虫。因此研发一种新型药物变得至关重要。我们实验室通过高通量筛选发现苯并噻嗪酮类化合物和杂唑并嘧啶类化合物对日本血吸虫存在杀灭作用。本文从这两个结构出发,对苯并噻嗪酮类化合物和杂唑并嘧啶类化合物进行结构改造,分别设计合成了 32个噻嗪酮类(其中27个为新化合物)与10个杂唑并嘧啶类化合物(其中4个为新化合物),并对这些化合物全部进行体外抗血吸虫活性和部分化合物的体内减虫实验。对苯并噻嗪酮类化合物,先导化合物A1对日本血吸虫童虫的LD50和IC50分别为7.1μM 和6.9μM。且体内减虫效果不佳。在此基础上,对这个化合物进行结构改造,得到效果更好的化合物A18。对日本血吸虫童虫的LD50和IC50分别为14.3μM和12.2μM;对日本血吸虫成虫的LD50和IC50分别为10.8μM和6.8μM,同样,其体内减虫效果不够理想。对于杂环并嘧啶类化合物,对日本血吸虫童虫有效的化合物有一个,化合物B6,其对日本血吸虫童虫的LD50和IC50分别为22.6μM和21.4μM;对日本血吸虫成虫有效的化合物为B3,对日本血吸虫成虫的LD50和IC50分别为22.6μM和20.2μM。(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期刊2018-04-01)

肖敏[4](2018)在《多次吡喹酮应用于抗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治疗效果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多次吡喹酮应用于抗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100例血吸虫病肝纤维化患者,分为研究组(50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行常规的对症及护肝治疗,研究组予以多次吡喹酮治疗,对比2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后血清指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的症状总好转率为70.00%,明显低于研究组的94.00%(P<0.05)。结论抗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应用多次吡喹酮治疗疗效显着。(本文来源于《基层医学论坛》期刊2018年02期)

曾凡胜,罗赛群,熊德慧,俞远京,钱颖骏[5](2017)在《重组逆病毒pRevTRE-ETRE-E77.43转导小鼠后抗血吸虫感染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东方田鼠E77.43基因片段治疗日本血吸虫感染的生物学功能。方法构建pRevTRE-E77.43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转染PA317细胞,用Hygromycin筛选后获得稳定表达的细胞株,并进行重组逆转录病毒的包装、浓缩与纯化。通过静脉或腹腔途径将制备的重组病毒注射到日本血吸虫感染模型小鼠体内,探讨目的基因在小鼠体内的表达以及体内治疗血吸虫感染的作用。结果病毒注射动物机体7 d后目的基因就有表达,且一直能持续表达45 d以上。pRevTRE-E77.43诱导小鼠产生了31.0%的减虫率,高于pRevTRE的1.2%(t=3.524,P<0.01);pRevTRE-E77.43诱导小鼠产生了35.0%的减卵率,高于pRevTRE的0.9%(t=9.485,P<0.01)。结论 pRevTRE-E77.43能对血吸虫感染模型小鼠产生一定程度的治疗效果,说明东方田鼠E77.43基因参与了东方田鼠抗日本血吸虫感染的生物学作用过程。(本文来源于《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期刊2017年06期)

曾冠杰[6](2017)在《活化法制备的生物质多孔炭用于抗血吸虫尾蚴药物吸附缓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血吸虫尾蚴是血吸虫感染人类的唯一阶段。以水面漂浮的血吸虫尾蚴作为防治对象,可以有效地切断吸血病的传播途径。现有的灭血吸虫尾蚴药效时间短,需要制备灭血吸虫尾蚴的长效型缓释制剂。从经济环保的角度考虑,可以选择生物质多孔炭材料作为药物缓释载体。直接炭化制备的生物质炭材料比表面积和孔容较小,不利于高效地吸附抗血吸虫药物。因此,本论文利用化学活化法制备高比表面积和不同孔径类型的炭材料,进一步将炭材料用于灭尾蚴药物吸附和缓释研究,主要研究内容为:1.化学活化法制备生物质多孔炭材料和结构表征选用生物质(竹粉、杨树屑、槐树屑和桐树屑)为原料,从表面形貌、官能团、表面元素和孔结构研究不同温度和活化试剂(氢氧化钾、碳酸钠、硝酸)对生物质炭化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化学活化制备法会使炭材料的炭得率减少,且随着活化剂用量增加炭得率依次降低。活化试剂制备的炭材料均含有羟基、醚键、羰基和芳香环官能团。硝酸活化会增加炭材料表面氮元素含量,氢氧化钾活化会增加竹炭表面的氧元素含量,氧元素含量随着氢氧化钾比例的增加而增加。氢氧化钾和硝酸活化均会降低杨树炭材料的氧含量。孔结构表征数据可得,活化制备法均能增加生物质炭材料的比表面积,氢氧化钾活化可以制备出高表面积的微孔型炭材料,碳酸钠可以制备出介孔型的炭材料。活化法制备竹炭材料的适宜温度为600℃,而制备杨和槐炭材料的适宜温度为800℃。2.生物质炭材料的抗血吸虫药物吸附和缓释研究研究了不同孔结构炭材料(Zk1、Yk1、Zn2和Zh2)对药物吸附和缓释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炭材料的高比表面积有利提高药物的吸附量。炭材料的介孔含量多,可以缩短吸附药物的平衡时间。升高吸附温度,可以促进炭材料对药物的吸附。通过吸附动力学研究,炭材料对药物的吸附符合准二级反应动力学,即存在化学吸附。通过吸附等温线的拟合,表明四种材料对药物的吸附是非均相吸附。从缓释实验可以得出,微孔数量多的Zk1炭材料缓释体系药物释放时间较长,但释放率低。介孔数量多的Zn2炭材料缓释体系药物缓释时间短,但缓释率高。药物缓释灭尾蚴实验结果表明,四种炭材料载药缓释体系在水中缓释30分钟的溶液即可有效杀灭血吸虫尾蚴。3.生物质炭材料的疏水改性与漂浮性能研究针对血吸虫尾蚴的水面漂浮习性,研究了炭材料(Zk1、Yk1、Zn2和Zh2)的漂浮能力。实验结果表明,氢氧化钾和碳酸钠活化制备的炭材料呈强亲水性,硝酸活化制备的炭材料呈疏水性。进一步,利用石蜡疏水修饰的方法增加炭材料的疏水性。结果表明四种炭材料经石蜡修饰后漂浮性能均有所提高,1 mg/mL石蜡溶液修饰的炭材料Zh2,3 mg/mL石蜡溶液修饰的炭材料Zk1、Zn2和Yk1,其水面漂浮时间可达30天以上。(本文来源于《赣南师范大学》期刊2017-06-01)

杨菲菲[7](2017)在《棉酚及其衍生物的制备及抗血吸虫病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血吸虫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唯一有效的治疗药物是吡喹酮,大规模单一用药产生的耐药性血吸虫的出现,使开发新型抗血吸虫病药物的工作显得非常迫切。老药新用的策略可以提高抗血吸虫病药物的研发速度。文献报道,拥有广泛生物活性的棉酚具有抑制重组日本血吸虫的乳酸脱氢酶的活性,棉酚很有可能像青蒿素一样,具有抗日本血吸虫的杀虫活性。本文研究的基本思路是,通过提取棉仁中的棉酚,验证棉酚抗日本血吸虫的杀虫活性;通过化学合成获得多样性的棉酚衍生物化合物库,获得结构新颖、活性优越的抗日本血吸虫药物先导物。具体实施过程分以下两部分:1)以棉仁为原料,分别运用丙酮提取-苯胺沉淀法和碱液提取-苯胺沉淀法,通过评价两种提取方法获得的棉酚产率以及棉酚的纯度数据,获得新的棉酚提取工艺,提高棉酚的产量与质量;2)围绕棉酚的结构骨架,基于分子中的醛基,合成一系列棉酚衍生物,将得到的棉酚和棉酚衍生物进行体外抗血吸虫活性评价,获得构效关系信息,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棉酚衍生物,进一步进行体内抗血吸虫活性研究,获得初步的体内治疗血吸虫的活性数据。研究结果显示,棉仁(20 g)经过丙酮提取得到棉酚粗提物(1 g,产率5%),获得的棉酚粗提物(1 g)利用苯胺沉淀法得到精制醋酸棉酚(400 mg,产率40%),纯度达到98%,提取到的棉酚质量占了棉仁总质量的2.0%,提取效果明显高于碱液提取-苯胺沉淀法。体外抗血吸虫活性结果显示,棉酚的杀虫活性优于药物吡喹酮,对雌虫的杀虫效果优于雄虫。合成的9个棉酚衍生物对血吸虫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杀虫活性,构效关系结果显示,当R为取代苯环时,苯环上的氯原子取代不利于杀虫活性的提高,当R为苯环时,棉酚衍生物26的杀虫活性明显优于棉酚及其它取代苯环衍生物,当R为苄基或者环己基甲基时,杀虫活性明显低于苯基衍生物26,当苯丙氨酸甲酯与棉酚缩合产生衍生物29时,体外杀虫活性最高,在浓度10?M下,在48小时后,杀虫率达到100%,并且化合物29体外杀死雄虫的效果好于雌虫。进一步抗血吸虫童虫实验显示,棉酚衍生物29在浓度仅为2?M时,24小时、48小时及72小时,分别对童虫就显示了71.7%、75.0%以及81.7%的杀虫率,杀虫活性远远高于阳性对照青蒿甲酯和棉酚。最后,小鼠体内活性评价显示,通过腹腔给药,棉酚衍生物29对成虫的减虫率达到72.3%,对雌虫的减虫率达到76.8%,对虫卵的减卵率达到43.3%,棉酚衍生物29的体内杀虫活性和减卵率明显高于棉酚;通过灌胃给药,棉酚衍生物29的减虫率达到57.4%,减雌率达到53.5%,减卵率达到22.2%,体内杀虫效果高于棉酚。本研究发现新型抗日本血吸虫病药物并做出了全新的尝试,为发现新型抗血吸虫病药物提供新的研究思路。(本文来源于《江南大学》期刊2017-06-01)

高倩[8](2017)在《湖北钉螺髓样分化因子88的鉴定及其在抗血吸虫感染中的地位》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髓样分化因子 88(myeloid differentiation factor 88,MyD88)是连接 Toll样受体(Toll like receptor,TLR)与蛋白激酶的一种关键蛋白,接受TLR3外所有TLRs的传导信号,进而激活细胞核内多种转录因子,生成免疫活性物质,以抵御外来病原体的入侵。MyD88在抗机体抵抗病原体感染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已在多个物种中被证实,然而对软体类动物湖北钉螺(Oncomelania hupensis)MyD88的研究未见报道。日本血吸虫感染中间宿主湖北钉螺后,毛蚴与螺体之间与固有免疫相关的相互作用仍不清楚,研究钉螺固有免疫TLR信号通路中的关键接头分子MyD88,有助于探索并完善感染早期钉螺体内发生的抗血吸虫固有免疫防御机制。目的克隆、鉴定湖北钉螺髓样分化因子88-1(O.HupensisMyD88-1)基因,通过观察感染日本血吸虫前后,钉螺各组织中MyD88-1 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探讨其在抗血吸虫感染中的地位。方法在前期获得部分MyD88-1片段的基础上,使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RACE)获取湖北钉螺 MyD88-1 全长 cDNA序列,预测其蛋白结构以及保守区域,并与多物种MyD88氨基酸序列进行比对,构建系统进化树。在RNA水平上,利用实时荧光定量(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RT-qPCR)和原位杂交(In Situ Hybridization,ISH)试验检测感染血吸虫前后,钉螺各组织中MyD88-1 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湖北钉螺MyD88-1全长cDNA的开放阅读框为1406 bp,编码468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N端和C端分别存在死亡结构域和TIR结构域。与其他软体类MyD88氨基酸序列相比,相似性为38%-52%。氨基酸进化树提示,钉螺MyD88-1和光滑双脐螺MyD88起源于共同的祖先基因。qPCR结果显示,在所检测的钉螺组织中均有MyD88-1 mRNA的表达,于血淋巴细胞中表达最为丰富。被日本血吸虫感染后,除头足外,钉螺MyD88-1 mRNA在肝脏、生殖腺、血淋巴细胞中均上调表达,以血淋巴细胞中上调表达最明显,高出对照组的4.4×10~4倍。原位杂交试验检测显示,正常螺体MyD88-1 mRNA主要在肝脏、生殖腺的腺体细胞质内表达,血吸虫感染6h、12h、96h后腺体细胞内MyD88-1mRNA表达增多;正常螺体与感染螺体头足部肌肉细胞内均未检测到MyD88-1 mRNA的表达。结论湖北钉螺体内存在依赖MyD88的TLRs信号通路,该信号通路在血吸虫感染早期主要通过血淋巴细胞发挥抗感染作用。(本文来源于《武汉大学》期刊2017-04-01)

郭同[9](2016)在《吡喹胺—硝酸酯和氧化呋咱合成与抗血吸虫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生物体内的活性氧(ROS)具有双重作用,既可以在维持机体正常生存中扮演着重要作用,也可以引起机体氧化性损伤。相对宿主,血吸虫更加容易受损于ROS水平的提高。这提供了一种基于提高血吸虫体内ROS水平策略设计新型抗血吸虫药物,即使用外源性ROS产生试剂杀灭血吸虫。一氧化氮(NO)作为ROS明星分子,具有抗血吸虫作用。因此,本文设计、合成了能够外源性释放NO的吡喹胺-硝酸酯和氧化呋咱两类分子,评价了其体外释放NO能力和抗日本血吸虫作用,并采用荧光探针技术初步探讨了氧化呋咱的抗血吸虫作用方式。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吡喹酮作为现阶段治疗血吸虫病的唯一药物,主要药效团为吡喹胺。因此,我们以吡喹胺为先导分子,设计合成了一系列具有不同酰胺链长度的外源性NO供体吡喹胺-硝酸酯。采用Griess法评价吡喹胺-硝酸酯在PBS(p H 7.4)体系中释放NO能力,发现化合物具有良好的释放NO能力,而且随酰胺链长度的延长,化合物释放NO能力逐渐降低。进一步,评价了吡喹胺-硝酸酯杀灭成虫活性,发现它们可以抑制成虫活力并表现出一定的杀虫活性,其抗成虫活性与NO含量呈一定的相关性,其中化合物4a的活性最好,但总体效果低于吡喹酮。此外,还评价了化合物杀灭尾蚴活性。(2)选择合成了氧化呋咱类NO供体,评价了它们在PBS(p H 7.4)体系中释放NO能力和抗血吸虫(成虫和尾蚴)活性。结果表明,氧化呋咱抗血吸虫活性与其释放NO能力有关,具有高的释放NO能力的化合物8和9,其抗血吸虫(成虫和尾蚴)相对较好。此外,含有醛基取代基的化合物6也具有较高的抗血吸虫(成虫和尾蚴)活性,这可能与其亲电能力有关。进一步形态学观察发现,氧化呋咱抗成虫方式可能与吡喹酮不同。(3)基于氧化呋咱高的抗血吸虫活性,我们以氧化呋咱9为母体,采用萘酰亚胺为荧光报告基团,设计合成了其荧光探针,研究了其在成虫中的荧光成像。结果表明,氧化呋咱9荧光探针保留了母体化合物的抗血吸虫活性,其在成虫中的荧光信号主要集中于血吸虫体膜,表明药物主要被表皮吸收,未进入成虫体内。由此说明,氧化呋咱主要是是通过在虫体表层发生抗血吸虫作用。(本文来源于《赣南师范大学》期刊2016-06-01)

吴任苗[10](2016)在《生物质炭材料的制备及其抗血吸虫尾蚴药物吸附缓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血吸虫病传播途径中血吸虫尾蚴是唯一感染人类的阶段也是最脆弱的阶段,现有的灭血吸虫尾蚴药物存在药效作用时间短等缺点,因此需要制备长效型灭尾蚴缓释药剂。生物质材料是一种来源广泛的固体废弃物,炭化后的生物质材料具有多孔结构,是良好的药物缓释载体。本论文选用竹粉等生物质为材料来源,利用热解技术将其炭化制备出具有多孔结构的生物质炭。同时,将生物质炭材料用于抗血吸虫尾蚴药物的吸附缓释研究,主要研究内容为:1.生物质炭材料的制备和表征选用竹粉、锯末(杨树、桐树和槐树)和浮萍作为生物质原料,从表面形貌、官能团和比表面积等方面探索热解温度、热解时间和升温速率对生物质炭化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炭化温度的升高使得竹粉、杨树、桐树、槐树和浮萍生物质的炭化得率降低。五种生物质炭材料所含官能团以羟基、芳香环和醚键为主。从炭材料的氮气吸附脱附等温测试数据可知,炭化后的材料具有微孔和介孔结构。通过比表面积数据分析,炭化温度为600℃,升温速率为5 oC/min的热解条件下的竹炭材料比表面积最大。2.生物质炭材料的抗血吸虫尾蚴药物吸附和缓释研究为了研究生物质炭材料对灭尾蚴药物聚醚苯酰胺的吸附性能,我们通过改变初始浓度和温度两个要素进行探索。实验结果表明,随着聚醚苯酰胺初始浓度的增大,生物质竹炭材料对聚醚苯酰胺的饱和吸附量呈现增加的趋势,吸附平衡所需时间为5小时左右,温度升高有利于吸附的进行。通过吸附动力学模拟可得,该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且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模型。其次,从药物缓释动力学曲线可以得出,具有高比表面积的竹炭材料作为缓释载体其药物缓释时间较长,可达6天左右。3.生物质炭材料的漂浮性能及其疏水改性研究针对血吸虫尾蚴的水面漂浮性,需要生物质炭材料能够在水面漂浮。所以我们利用固体石蜡对生物质炭材料进行改性,增大其疏水性从而延长漂浮时间。实验结果表明,石蜡能增大生物质炭材料的疏水性,有效地延长炭材料在水面的漂浮时间。生物质炭材料用0.001 mg·mL-1的石蜡溶液浸渍6小时后,竹粉、杨树、桐树和槐树炭材料都能在水面上漂浮60天以上。(本文来源于《赣南师范大学》期刊2016-06-01)

抗血吸虫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建立新型抗血吸虫杂环化合物恶二唑-2-氧化物杂环类似物F-2015-14的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分析方法。方法小鼠血浆及组织样品经乙酸乙酯萃取,以C18色谱柱进行色谱分离,再经流动相为10%乙腈-0.1%(体积分数)甲酸溶液,梯度洗脱分离,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检测F-2015-14。结果小鼠血浆中F-2015-14在12.5~250m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0,检出限为8.8mg/mL;小鼠肝匀浆中F-2015-14在12.5~250m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2,检出限为5.6mg/mL。在加样量为12.5mg/mL的小鼠血浆和肝匀浆样品中,UPLC-QTOF-MS的准确度和基质效应均在80%~120%,日间、日内精密度均<20%;在加样量为100、200mg/mL的小鼠血浆和肝匀浆样品中,UPLC-QTOF-MS的准确度和基质效应均在85%~115%,日间、日内精密度均<15%。结论 UPLC-QTOF-MS检测新型抗血吸虫杂环化合物恶二唑-2-氧化物(F-2015-14)具有较好的灵敏度及重复性,为抗血吸虫新药的研发奠定了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抗血吸虫论文参考文献

[1].孔庆明,戴方伟,丁豪杰,卢领群,卓洵辉.青蒿琥酯抗血吸虫性肝纤维化的作用研究[C].第十一届全国寄生虫学青年工作者学术研讨会摘要集.2018

[2].叶扬,惠人杰,冯柏年.新型抗血吸虫杂环化合物UPLC-QTOF-MS分析方法的建立[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18

[3].范骏超.苯并噻嗪酮类化合物和杂唑并嘧啶类化合物抗血吸虫作用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8

[4].肖敏.多次吡喹酮应用于抗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治疗效果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8

[5].曾凡胜,罗赛群,熊德慧,俞远京,钱颖骏.重组逆病毒pRevTRE-ETRE-E77.43转导小鼠后抗血吸虫感染作用[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17

[6].曾冠杰.活化法制备的生物质多孔炭用于抗血吸虫尾蚴药物吸附缓释研究[D].赣南师范大学.2017

[7].杨菲菲.棉酚及其衍生物的制备及抗血吸虫病活性研究[D].江南大学.2017

[8].高倩.湖北钉螺髓样分化因子88的鉴定及其在抗血吸虫感染中的地位[D].武汉大学.2017

[9].郭同.吡喹胺—硝酸酯和氧化呋咱合成与抗血吸虫作用[D].赣南师范大学.2016

[10].吴任苗.生物质炭材料的制备及其抗血吸虫尾蚴药物吸附缓释研究[D].赣南师范大学.2016

标签:;  ;  ;  ;  

抗血吸虫论文-孔庆明,戴方伟,丁豪杰,卢领群,卓洵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