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真空失效遮断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真空失效遮断,波纹膜片,数学模型,位移动态响应
真空失效遮断论文文献综述
侍海静[1](2008)在《基于节流—遮断功能分离的真空失效遮断器结构及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气动自动化系统中,气动真空吸取系统通常都采用真空发生器作为局部真空产生装置。在系统结构上,如果一个真空发生器配备多个真空吸盘,当一个或者几个吸盘在接触表面出现漏气,就会使整个真空吸取系统失效。目前,针对此问题正在研发膜片型真空失效遮断器的原型装置。但是,目前该装置在结构上还存在若干问题,同时膜片的动态位移难以实测,不能认识结构参数与膜片动态响应的关系,这些问题影响了结构的进一步改善和实际产品化。针对这些问题,在论文中从节流孔道和流动遮断功能的分离、膜片形状改进并采用非接触式位移测量技术等方面入手致力于解决上述问题。研究所完成的主要工作和取得的成果有:(1)针对原真空失效遮断器膜片既要实现节流又要实现遮断这两种功能,从而导致膜片结构参数难以匹配和由于开孔使膜片容易疲劳损坏的问题,提出了节流、遮断功能分离的基座孔节流-膜片遮断结构,可以分别设计节流孔和膜片的功能参数,也使膜片不易疲劳损坏;(2)针对原结构中平膜片在刚度和灵敏度上难以兼顾而影响动态响应特性的问题,提出采用波纹膜片代替平膜片的技术方案;为此采用有限元法并通过试验深入研究了波纹膜片的结构参数对膜片性能的影响,设计了灵敏度和刚度特性均较好的波纹膜片;(3)为了进行系统性能分析和结构参数的优化,建立了真空失效吸取系统的数学模型,并通过仿真分析了系统的工作特性,为真空失效遮断器结构参数的优选和后续的试验打下了基础;(4)针对真空失效遮断器膜片位移动态响应难以直接测量而导致的对结构参数与动态响应的关系认识不清的问题,提出采用激光非接触式测量方法来实现膜片动态位移响应测量。为此,设计了透明玻璃作盖子的模拟容器,通过激光位移传感器实现了膜片位移动态测量,为进一步改进和参数优化提供了试验基础。总体性能试验结果表明,使用波纹膜片的真空失效遮断器可以可靠地遮断泄漏支路,遮断极限真空度可达95kPa,比ISV原理性样机的91~93kPa有所提高;遮断时间小于0.62s,比ISV原理性样机的1.8s减小了65.6%;响应时间延迟率小于10.45%,比ISV原理性样机的17.3%减小了6.85%;临界遮断流量小于6.42L/min,比ISV原理性样机的21.5L/min减小了70.1%;这说明所做研究和改进的成效是明显的。(本文来源于《南京理工大学》期刊2008-05-01)
杨敏[2](2006)在《单真空发生器吸取系统多吸头间失效遮断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工业自动化生产中,气动真空吸取技术作为吸盘机械手得以广泛应用。有的时候,生产中采用的是一个真空发生器带多个吸头形式的单真空发生器吸取系统。由于各吸头气路的相互连通,单吸头泄漏失效就会导致系统真空度达不到设定值而失效,致使被吸取物不能被及时吸起,造成工序紊乱;或者被吸取物跌落,造成财产损失,甚至人身伤亡,酿成安全事故。为此,有必要研究一种技术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 为此,本课题提出了一种流动压差失效遮断的解决方法。它能迅速检测出失效的吸头,并及时将其遮断,这样就可以维持其它未失效吸头的正常真空度,消除失效的吸头对系统的影响,提升系统的安全性。完成的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在对单真空发生器吸取系统中单吸头泄漏特点进行实验分析以及失效遮断阀功能需求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流动压差失效遮断技术方案,并对失效遮断阀样机的总体结构进行了研究;(2)建立了失效遮断阀的数学模型并进行了动态仿真,为试验提供了参考;(3)构建试验系统对样机进行了性能测试。 研究表明,所设计的样机可以方便地获得不同的最小遮断流量,也就是说,可以在不同的真空度时进行遮断,并且试验中所获得的遮断时间均小于2s,证明了所提出的流动压差失效遮断技术在原理、结构上都是可行的。(本文来源于《南京理工大学》期刊2006-05-01)
真空失效遮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工业自动化生产中,气动真空吸取技术作为吸盘机械手得以广泛应用。有的时候,生产中采用的是一个真空发生器带多个吸头形式的单真空发生器吸取系统。由于各吸头气路的相互连通,单吸头泄漏失效就会导致系统真空度达不到设定值而失效,致使被吸取物不能被及时吸起,造成工序紊乱;或者被吸取物跌落,造成财产损失,甚至人身伤亡,酿成安全事故。为此,有必要研究一种技术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 为此,本课题提出了一种流动压差失效遮断的解决方法。它能迅速检测出失效的吸头,并及时将其遮断,这样就可以维持其它未失效吸头的正常真空度,消除失效的吸头对系统的影响,提升系统的安全性。完成的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在对单真空发生器吸取系统中单吸头泄漏特点进行实验分析以及失效遮断阀功能需求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流动压差失效遮断技术方案,并对失效遮断阀样机的总体结构进行了研究;(2)建立了失效遮断阀的数学模型并进行了动态仿真,为试验提供了参考;(3)构建试验系统对样机进行了性能测试。 研究表明,所设计的样机可以方便地获得不同的最小遮断流量,也就是说,可以在不同的真空度时进行遮断,并且试验中所获得的遮断时间均小于2s,证明了所提出的流动压差失效遮断技术在原理、结构上都是可行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真空失效遮断论文参考文献
[1].侍海静.基于节流—遮断功能分离的真空失效遮断器结构及试验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8
[2].杨敏.单真空发生器吸取系统多吸头间失效遮断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