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需钠弧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微生物腐蚀,需钠弧菌,电化学噪声
需钠弧菌论文文献综述
范春华,李国祥,刘伯洋,吴钱林,钟宁[1](2016)在《船用钢需钠弧菌附着腐蚀电化学噪声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选取船用钢板DH34为研究对象,将试验钢板浸泡于需钠弧菌培养液中和无菌培养液中进行腐蚀试验,对比分析了该材料在需钠弧菌培养液中的腐蚀特征。采用扫描电镜观察腐蚀形貌,结果表明在需钠弧菌培养液中试样发生局部点蚀,而在无菌培养液中则为全面腐蚀。对腐蚀过程进行了噪声电压和噪声电流的采集,时域和频域分析表明:在有需钠弧菌的培养液中,电压噪声功率谱的高频斜率高于-20dB/dec,截止频率大于0.2 Hz,起始两天噪声的点蚀指数接近于1;而在无菌的培养液中,电压噪声功率谱的高频斜率小于-20dB/dec,截止频率低于0.2Hz。需钠弧菌的培养液中噪声电阻值高于无菌培养液中噪声电阻值。点蚀指数、噪声功率谱密度的高频斜率和截止频率可用于判断需钠弧菌附着时船用钢板DH34的腐蚀行为。(本文来源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01期)
陈丽,白雪松,张晓君,毕可然,秦蕾[2](2012)在《日本对虾(Penaeus japonicus)病原需钠弧菌(Vibrio natriegens)表型与分子特征及LAMP检测方法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常规表观生物学特性及16S rRNA、gyrB及rpoA基因同源性检索与系统发育学分析等方法,对分离自江苏连云港某育苗场的大批死亡日本对虾蚤状幼体的优势生长菌进行了综合鉴定。结果表明,其形态和生理生化特征与弧菌属的需钠弧菌相近;16S rRNA、gyrB及rpoA基因同源性检索也均与需钠弧菌相似性最高,分别为98%、89%和95%,且叁种基因的NJ系统发育树也均与需钠弧菌聚为一个分支;分离菌的致病性试验表明其半数致死量LD50为1.8×106CFU/ml。综合分离菌的致病性、形态与生理生化特征及基因同源性与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认为引起日本对虾蚤状幼体大批死亡的病原为需钠弧菌。基于gyrB基因序列设计1套LAMP特异性引物,建立了需钠弧菌的快速特异性检测方法,可用于由需钠弧菌引起的水产动物疾病的诊断及分子流行病学的调查研究。(本文来源于《海洋与湖沼》期刊2012年06期)
李国,闫茂仓,孙杰,林志华,马爱敏[3](2009)在《文蛤病原菌——需钠弧菌的鉴定和生物学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从患病文蛤Meretrix meretrix体内分离出一优势菌株WT01,回归感染试验证明是文蛤的致病菌。对该菌形态、生理生化特征、盐度、温度和pH值生长条件以及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菌为革兰氏阴性菌,发酵葡萄糖产酸不产气,氧化酶阳性,生长需NaCl,无色素,不发光,在TCBS平板上形成圆形黄色菌落,对弧菌抑制剂O/129敏感,具有弧菌属的典型特征。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表明,该菌与需钠弧菌Vibrio natriegen的亲缘关系最为接近,其同源性达99%以上。因此,将该菌鉴定为需钠弧菌。实验显示其半数致死量为5.5×106CFU/g。19种抗菌药物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菌对氟哌酸、复方新诺明、菌必治、先锋必、链霉素、氯霉素和庆大霉素等抗生素较为敏感。并对其胞外产物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分析。(本文来源于《渔业科学进展》期刊2009年06期)
李国[4](2009)在《文蛤病原菌(需钠弧菌)的分离鉴定与免疫防治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弧菌(vibrio)是海洋环境中最常见的细菌类群之一,广泛分布于近岸、河口海区的海水和生物体中,其致病性受宿主的生理状态及水质环境条件等综合因素的影响较大,是海水养殖动物的主要病原菌之一。危害的对象包括鱼类、甲壳类和贝类动物,给我国的海水养殖事业带来了很大的损失。预防与控制海水养殖动物弧菌病的发生,加强弧菌病的研究,对海水养殖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文蛤(Meretrix meretrix Linnaeus)是我国沿海常见的一种重要经济贝类,是出口创汇的重要水产品之一。近年来,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由于养殖水域水质环境恶化和各种疾病的流行而引发的养殖文蛤的大规模死亡已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预防与控制养殖文蛤病害的发生,加强文蛤疾病的研究,已经成为保障文蛤养殖业健康发展的当务之急。本实验从患病文蛤体内分离出一优势菌株WT01,回归感染试验证明是文蛤的致病菌,对该菌形态、生理生化特征、盐度、温度和pH值生长条件以及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菌为革兰氏阴性菌,发酵葡萄糖产酸不产气,氧化酶阳性,生长需NaCl,无色素,不发光,在TCBS平板上形成圆形黄色菌落,对弧菌抑制剂O/129敏感,具有弧菌属的典型特征。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表明,该菌与需钠弧菌(Vibrio natriegen)的亲缘关系最为接近,其同源性达99%以上,因此将该菌鉴定为需钠弧菌,病原菌对文蛤的半数致死量为5.5×106CFU/mL,在温度10℃-42℃、PH值5-11、盐度5‰-80‰的环境条件下都能生长。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菌对氟哌酸、复方新诺明、菌必治、先锋必、链霉素、氯霉素、庆大霉素等抗生素较为敏感。微生态制剂(microecologics)具有防治疾病、促进生长、增加体重等多种功能,且无污染、无残留、不产生抗药性。不仅可以改善养殖水域环境,还可以提高养殖对象的机体免疫力,减少病害的发生,因此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研究在实验生态条件下,观察浓度分别为1×105cfu/L、1×106cfu/L和1×107cfu/L的微生态制剂(主要成分为芽孢杆菌)对文蛤暴露后第1d、3d、7d、21d、28d和恢复14d后对文蛤消化腺中的抗菌活力、溶菌活力、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SOD活力)和过氧化氢酶活力(CAT活力)的影响,确定微生态制剂对文蛤非特异性免疫力的影响;用需钠弧菌对诱导28d后的文蛤进行攻毒实验,测定相对免疫保护率,以确定微生态制剂对文蛤抗病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浓度组的微生态制剂均能显着提高文蛤非特异性免疫因子的活力,对消化腺抗菌活力和SOD活力的促进作用尤为显着,且不同浓度试验组之间的免疫因子活力也有显着差异。与对照组相比,溶菌活力和CAT活力在第7d就出现显着性增高,抗菌活力和SOD活力在第14d与对照组出现显着性差异;恢复14d后,溶菌活力和SOD活力恢复到对照组相当的水平,抗菌活力和CAT活力仍明显高于对照组。攻毒试验结果显示,试验组的免疫保护率分别达到22.2%、27.8%和44.4%。表明所用微生态制剂可以促进文蛤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通过对水质的测定,证实使用微生态制剂对降低水中的氨氮含量、亚硝酸盐含量和化学耗氧量的效果显着。(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大学》期刊2009-06-10)
刘双江[5](2002)在《需钠弧菌(Vibrio natriegens)合成聚羟基丁酸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结果表明 ,V .natriegens可以利用葡萄糖、果糖、以及糖蜜为碳源合成聚羟基丁酸 [Poly(3HB) ];当以糖蜜为碳源时 ,积累的Poly(3HB)达到细胞干重的 2 8.4%。实验结果还表明 ,Poly(3HB)的积累滞后于细胞生长 ,在培养前加入过量的碳源 ,不仅没有Poly(3HB)积累 ,还抑制细胞的生长。测定了与Poly(3HB)合成相关的PHA聚合酶、β 酮硫解酶和乙酰乙酰CoA还原酶的活性。结果表明 ,伴随Poly(3HB)合成 ,PHA聚合酶活性从无到有 ,β 酮硫解酶活性提高了 10倍以上。进一步通过利用脂肪酸合成代谢抑制物———浅蓝菌素 (cerulenin) ,研究了脂肪酸从头合成途径与Poly(3HB)合成途径的关系 ,发现浅蓝菌素能够明显降低细胞Poly(3HB)的累积。根据以上结果 ,推测在V .natriegens中可能存在有两条代谢途径参与Poly(3HB)的合成(本文来源于《生物工程学报》期刊2002年05期)
需钠弧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常规表观生物学特性及16S rRNA、gyrB及rpoA基因同源性检索与系统发育学分析等方法,对分离自江苏连云港某育苗场的大批死亡日本对虾蚤状幼体的优势生长菌进行了综合鉴定。结果表明,其形态和生理生化特征与弧菌属的需钠弧菌相近;16S rRNA、gyrB及rpoA基因同源性检索也均与需钠弧菌相似性最高,分别为98%、89%和95%,且叁种基因的NJ系统发育树也均与需钠弧菌聚为一个分支;分离菌的致病性试验表明其半数致死量LD50为1.8×106CFU/ml。综合分离菌的致病性、形态与生理生化特征及基因同源性与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认为引起日本对虾蚤状幼体大批死亡的病原为需钠弧菌。基于gyrB基因序列设计1套LAMP特异性引物,建立了需钠弧菌的快速特异性检测方法,可用于由需钠弧菌引起的水产动物疾病的诊断及分子流行病学的调查研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需钠弧菌论文参考文献
[1].范春华,李国祥,刘伯洋,吴钱林,钟宁.船用钢需钠弧菌附着腐蚀电化学噪声特征分析[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6
[2].陈丽,白雪松,张晓君,毕可然,秦蕾.日本对虾(Penaeusjaponicus)病原需钠弧菌(Vibrionatriegens)表型与分子特征及LAMP检测方法的建立[J].海洋与湖沼.2012
[3].李国,闫茂仓,孙杰,林志华,马爱敏.文蛤病原菌——需钠弧菌的鉴定和生物学特性分析[J].渔业科学进展.2009
[4].李国.文蛤病原菌(需钠弧菌)的分离鉴定与免疫防治技术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9
[5].刘双江.需钠弧菌(Vibrionatriegens)合成聚羟基丁酸的研究[J].生物工程学报.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