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极限拉伸值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粉煤灰混凝土,极限拉伸,影响因素,试验研究
极限拉伸值论文文献综述
鲍永龙[1](2015)在《粉煤灰混凝土极限拉伸值影响因素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究影响粉煤灰混凝土极限拉伸值的若干因素,采用控制变量法对混凝土试块进行了轴心受拉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水泥品种对粉煤灰混凝土极限拉伸值有一定影响;水胶比和砂率的变化能够影响混凝土极限拉伸值;增加粉煤灰掺量可以提高粉煤灰混凝土极限拉伸值。研究成果对后续工程提高混凝土极限拉伸值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混凝土》期刊2015年10期)
杨富亮,熊祖云[2](2014)在《混凝土极限拉伸值影响因素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水工混凝土要求的技术指标较多,为了防止混凝土产生裂缝,许多坝工等大体积混凝土在设计中提出抗裂要求,以极限拉伸值作为混凝土抗裂能力的评价指标。简述混凝土极限拉伸值的影响因素,以确保混凝土极限拉伸值试验结果准确、可靠。(本文来源于《建筑技术》期刊2014年S1期)
孙荣书,张小刚[3](2007)在《应用断裂力学研究有层面碾压混凝土极限拉伸值》一文中研究指出使用断裂力学理论(双K理论)计算有层面碾压混凝土的极限拉伸值。即双K参数中,起裂韧度对应的荷载为起裂荷载,在荷载—裂缝尖端应变曲线上起裂荷载对应的应变为极限拉伸值。通过计算双K参数,由求得极限拉伸值。并与国内外计算公式进行对比分析。并分析碾压混凝土本体的极限拉伸值与碾压混凝土层面的极限拉伸值关系。(本文来源于《吉林水利》期刊2007年06期)
刘数华,方坤河[4](2007)在《混凝土的极限拉伸值研究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防治混凝土发生裂缝,许多坝工等大体积混凝土在设计中提出抗裂要求,以极限拉伸值作为混凝土抗裂能力的指标。本文讨论了影响混凝土极限拉伸值的测试方法、影响因素及提高措施。可以选用掺掺合料、外加剂、纤维和石粉的方法来提高混凝土的极限拉伸值,从而提高混凝土抗裂性能。为工程实践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福建建材》期刊2007年02期)
刘数华,方坤河[5](2007)在《混凝士的极限拉伸值研究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防治混凝土发生裂缝,许多坝工等大体积混凝土在设计中提出抗裂要求,以极限拉伸值作为混凝土抗裂能力的指标。本文讨论了影响混凝土极限拉伸值的测试方法、影响因素及提高措施。可以选用掺掺合料、外加剂、纤维和石粉的方法来提高混凝土的极限拉伸值,从而提高混凝土抗裂性能,为工程实践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福建建材》期刊2007年01期)
陈文耀,李文伟[6](2002)在《混凝土极限拉伸值问题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比较标准试件与原级配试件极限拉伸值试验结果 ,比较标准试验结果与缓慢拉伸试验结果以及原型观测结果 ,比较极限拉伸变形与干缩变形以及试验误差分析 ,指出将极限拉伸值作为抗裂的设计指标与温控的矛盾 ,特别是对高掺粉煤灰大体积混凝土 ,片面强调混凝土极限拉伸值 ,反而对混凝土的抗裂性不利(本文来源于《中国叁峡建设》期刊2002年03期)
黄达海,梁正平[7](1995)在《混凝土极限拉伸值的理论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混凝土理论极限拉伸值的概念,其计算公式可以表达为ε_(tc(?))=με_(c(?))。为了便于工程应用,根据全级配混凝土与室内二级配混凝土的试验资料,作者进一步地提出了μ与ε_(c(?))的计算方法,导出了由混凝土抗压强度f_c、混凝土砂浆含量(P-G)/P与混凝土客重P直接计算极限拉伸值ε_p的公式。(本文来源于《葛洲坝水电工程学院学报》期刊1995年03期)
黄达海[8](1993)在《全级配混凝土极限拉伸值试验方法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Weibull理论为依据,肯定了轴心拉伸试验在全级配混凝土极限拉伸值测定中的地位,比较了立式轴心受拉与卧式轴心受拉试验的优点及存在的问题。并由10cm×10cm×10cm立方体受压与10cm×10cm×55cm棱柱体轴心受拉的对比试验发现:一级配混凝土的理论极限拉伸值约为其轴心受拉时的极限拉伸应变的0.85~0.95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由全级配混凝土受压试验确定全级配混凝土极限拉伸值的试验方法,可供有关试验单位参考。(本文来源于《叁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1993年01期)
李同春,谢年祥,林毓梅[9](1988)在《应力梯度对混凝土极限拉伸值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轴拉、弯曲以及偏心受拉的对比试验,论证了混凝土的极限拉伸值随应力梯度增大而增大的规律,并用Weibull理论进行了定量分析.通过大试件(弯曲、轴拉)与小试件(弯曲、轴拉)的对比试验和理论分析,对小试件的试验结果能否适用于大体积混凝土进行了肯定的论证.考虑大坝温度应力的实际分布.建议将轴向拉伸试件测得的极限拉伸值乘以系数(1.23~1.35)作为设计采用.(本文来源于《河海大学学报》期刊1988年04期)
极限拉伸值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水工混凝土要求的技术指标较多,为了防止混凝土产生裂缝,许多坝工等大体积混凝土在设计中提出抗裂要求,以极限拉伸值作为混凝土抗裂能力的评价指标。简述混凝土极限拉伸值的影响因素,以确保混凝土极限拉伸值试验结果准确、可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极限拉伸值论文参考文献
[1].鲍永龙.粉煤灰混凝土极限拉伸值影响因素试验研究[J].混凝土.2015
[2].杨富亮,熊祖云.混凝土极限拉伸值影响因素探讨[J].建筑技术.2014
[3].孙荣书,张小刚.应用断裂力学研究有层面碾压混凝土极限拉伸值[J].吉林水利.2007
[4].刘数华,方坤河.混凝土的极限拉伸值研究综述[J].福建建材.2007
[5].刘数华,方坤河.混凝士的极限拉伸值研究综述[J].福建建材.2007
[6].陈文耀,李文伟.混凝土极限拉伸值问题思考[J].中国叁峡建设.2002
[7].黄达海,梁正平.混凝土极限拉伸值的理论分析[J].葛洲坝水电工程学院学报.1995
[8].黄达海.全级配混凝土极限拉伸值试验方法的探讨[J].叁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
[9].李同春,谢年祥,林毓梅.应力梯度对混凝土极限拉伸值的影响[J].河海大学学报.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