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课程改革提出了生活化教学的理念,将现实生活引入课堂,加强思想品德课教学与学生生活的联系。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探索实践
传统的思想道德课堂教学以课堂为基础,以教材为中心,这种教学模式只注重德育的未来,而忽视了现在,割断了思想品德课与学生生活的联系。这样的教学不符合学生的特点,不利于学生综合素养与教学质量的提高,不符合素质教育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初中思想品德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阵地。但就目前的教学现状而言,初中思想品德课存在知行严重脱节的现象,也就是说,学生所学到的知识只处于认识阶段,没有上升到实践层次,其所学没有很好地指导实践,为我们的生活服务。产生知行脱节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教学没有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联系。针对这样的教学弊端,新课程改革提出了生活化教学的理念,将现实生活引入课堂,加强思想品德课教学与学生生活的联系。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对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浅谈如下几点见解。
1以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导入新课
课堂教学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何将思想品德课中抽象的问题形象化,难懂的知识具体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使学生以愉悦的心态积极地来学习呢?毫无疑问,联系生活导入新课是一条重要途径。我们要以学生所熟悉的现实生活中的人或事,或以社会热点话题、国内外重大事件等为契机,引发学生的主动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新知。如教学《我爱我家》这一内容时,我先让学生介绍自己名字中所包含的深层含义,这样学生就会深切体会到家长对自己寄予的殷切希望与深沉的爱。然后,我再让学生列举一些家长爱护自己的实例。学生说完后,我因势导入:“这一切都融入了家人对我们的爱与期望,我们被家的温暖所包围,生活在幸福中。那么究竟什么是家?怎样才能让我们的家充满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相关的内容,让爱永住我家。”这样学生就会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愉悦地参与到新课的学习中来,教学效果会事半功倍。
2联系学生生活创设课堂问题情境
陶行知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问题是学习的动力、探索的源泉,是引发学生好奇心的指明灯,是贯穿教学的主线。提问既是一门技术又是一门艺术,教师作为提出问题的主体,要深入挖掘教材,找准生活与教材的切合点,精心设计出一系列层次清晰、目的明确,具有启发性与趣味性的问题,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增强学生对思想品德知识的亲切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来,激活学生思维,主动探究、解决心中的疑问,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由“要我学”到“我要学”,有效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美国教育家布鲁巴克指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教师在精心设疑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质疑问难,要鼓励学生敢于挑战权威,挑战教材,挑战教师,敢于提问,善于提问,学会提问。生活化教学为学生的质疑问难提供了机会,在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将教材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这样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知识,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实践证明,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可使枯燥抽象的理论知识与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相联系,避免了空洞的说教,从而使知识更加形象化、生动化、具体化,激起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浓厚兴趣。
3开展生活化的课堂合作探究活动
新课程标准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注重开展生活化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突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以实现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转变。在探究活动中,我们要形成有效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学生在探究中体会探究的乐趣,掌握探究的方法,提高探究的能力,调动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在探究性学习中,我们要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引导方法,鼓励学生敢于提问与发言。
例如在学习《享受健康网络》这一内容时,我提出这样一个探究性问题:一位同学通过QQ聊天认识了一位朋友,这位朋友邀请他见面。这位同学要不要接受网友的邀请呢?这样的情景学生非常熟悉,每个学生都可以就此问题发表个人见解。学生发言的积极性非常高,发表了许多个人见解,也出现了不同的意见,引起了学生之间的争论。此时,我引导学生展开积极的讨论与交流,最终学生达成了共识。这样在教师积极引导下开展的生活化的探究活动,学生较为熟悉,都可以有感而发、有话可说,看待问题的角度更全面,考虑问题更周到。这样既拉近了学生与教材的距离,同时也帮助学生学会了用所学来指导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生活服务,让学生切实感受到了知识的实用性。
4课堂教学中让教学评价贴近生活化
进行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并表现在具体的行为上,使学生成为具有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心理素质的人才,成为一个有益于社会与国家的人。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其评价的成功与否对学生的发展与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思想品德课的有效评价不是单一的评价,而是多元评价,既注重学习结果,又注重学习过程;既关注学生的书面成绩,又重视学生的道德教育。评价要基于学生的生活,体现生活化的特点,让评价为学生所接受,真正成为学生不断上进的动力。在教学中,我将学生日常生活与学习中的表现也融入到了评价中。例如在学习了《与人为善》后,我对学生的评价不只是局限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层面上,还让学生相互列举他们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的实例,然后我对表现突出的学生予以必要的表扬。这样评价的好处在于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这是一种正确的行为,真正了解了如何将所学表现在具体的行为实践中。
生活是学生学习的基础,是构成学生主观认识的主要素材。对于思想品德课而言,脱离生活的教育不是成功的教育。正所谓教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又回归生活。因此,构建生活化的思想品德课堂是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
作者单位: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飞云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