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市中心医院南院心内科湖南永州425000
【摘要】目的:研究和观察治疗冠心病患者时使用他汀类药物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冠心病患者共107例,根据患者入院日期的单双号数分为52例对照组和55例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使用他汀类药物,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超敏反应蛋白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超敏反应蛋白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均<0.05。结论:在冠心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使用他汀类药物能够有效提高治疗的效果,改善患者症状,并稳定动脉斑块,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冠心病;他汀类药物;治疗效果
近几年,我国已逐渐进入了老年社会,老年人口的比例正在逐年增大。而在老年人中,冠心病作为常见的疾病其发病率已经呈现出了逐年攀升的趋势,对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1]。冠心病是由于患者的冠状动脉出现了血管管腔变窄、粥样硬化,或者是在血管内膜上出现了斑块破溃,从而导致血栓的形成,使患者的心肌无法得到充足的氧气和血液,造成心绞痛的发生,严重者会引发急性心肌梗死甚至猝死[2]。在本次研究中,对冠心病患者采用了他汀类药物进行治疗,旨在探讨这类药物对于冠心病的干预效果和价值。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共107例,根据患者入院日期的单双号数分为52例对照组和55例观察组,其中,对照组男41例,女11例;年龄在44岁-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2.2±10.5)岁;患者的病程为6个月-14年,平均病程为(6.4±0.7)年。观察组男42例,女14例;年龄在43岁-7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1.9±10.8)岁;患者的病程为5个月-15年,平均病程为(6.2±0.9)年。所有患者均为不稳定型心绞痛,排除需行PCI的患者,排除在病例观察中演变为急性心梗的患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签署了研究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口服阿司匹林100mg、氯吡格雷(泰嘉)75mg双联抗聚,硝酸甘油与50mL氯化钠溶液混合并行静脉微量泵入,美托洛尔及ACEI视病情规范使用。住院5-10天,出院后规律服药。在患者出院后半年内进行跟踪随访,每周通过电话随访了解患者的服药情况,并对其进行运动指导和饮食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使用他汀类药物,睡前口服阿托伐他汀(生产企业:北京嘉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每日剂量为20mg;低分子肝素应用5天-7天。两组患者的治疗时间均为6个月,在治疗期间给予低脂饮食。
1.3评价指标
所有患者在随访半年后进行复查,将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超敏反应蛋白进行统计和对比。显效标准:患者冠心病症状明显改善,心绞痛的发作次数、持续时间以及严重的程度减少超过80%;有效标准:患者的冠心病症状有所改善,心绞痛的发作次数、持续时间以及严重的程度减少超过50%;无效标准:患者的冠心病症状没有改善甚至出现加重,心绞痛的发作次数、持续时间以及严重的程度减少低于50%。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中通过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并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其中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分别用卡方和t值进行检验,差异性用p值进行判定,p值小于0.05表示本次试验数据具有统计学研究意义,p值大于0.05代表无统计学研究意义。
2结果
通过对研究结果进行统计和观察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超敏反应蛋白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均<0.05。见表1、表2。
3讨论
相关的研究发现,肥胖、吸烟、高血压、血脂代谢异常等危险因素都能够通过氧化应激、炎症等机制导致血管内皮出现损伤,改变内皮细胞的功能和结构,为动脉粥样硬化的出现打下“基础”[3]。有研究认为,冠心病的发病率正呈现出逐年升高和不断年轻化的趋势,这与生活方式的改变、巨大的工作生活压力以及不健康的生活习惯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正在对公众的健康造成巨大的威胁[4]。
在本次研究中,对观察组的冠心病患者采用了他汀类药物进行治疗,研究的结果证实,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超敏反应蛋白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均<0.05。高脂血症被认为是冠心病的一个危险因素,因此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已经成为了冠心病预测的新指标;而超敏反应蛋白属于敏感的炎性反应指标,已经有研究发现在冠心病患者机体中存在轻度的慢性的炎性反应,且在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血管和斑块,以及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肌当中均存在超敏反应蛋白,而且主要是和部分降解的低密度脂蛋白结合。相关的研究报道称,他汀类的药物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血管内皮的功能,抑制血管平滑肌的增殖和心脏的纤维化,稳定斑块并减少炎性递质的释放,对血小板的聚集、炎症细胞的浸润以及血栓的形成都能够起到抑制作用[5]。而近年来他汀类的调脂药物研究进展迅速,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氟伐他汀、普伐他汀、血脂康等多种药物都投入到临床的应用中,提高了调脂治疗的准确性和针对性,进一步保证了治疗的效果。研究中所使用的阿托伐他汀能够对肝脏和血管壁当中的胆固醇合成产生抑制作用,并降低甘油三酯,对患者存在的脂质代谢紊乱进行有效调节,从而能够阻止、延缓甚至逆转患者机体中冠状动脉出现粥样硬化的进程,降低患者发生心肌梗死的风险。此外,大量的研究证实阿托伐他汀能够具有调脂、降脂、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并抵抗氧化损伤,降低组织细胞所受到的损伤,减轻炎症细胞向斑块的聚集和趋化,对炎性因子的分泌和合成都能够起到抑制作用,从而发挥出抗炎作用,并对患者的心血管细胞进行保护[6]。另一方面,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氟伐他汀、普伐他汀等他汀类药物已经被证实了能够改善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具有抗血栓形成、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对血管平滑肌的迁移和增殖进行抑制,对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进行因子,对患者的心肌细胞进行保护,且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在冠心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使用他汀类药物能够有效提高治疗的效果,改善患者症状,并稳定动脉斑块,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静,蒋立新,李希等.他汀类药物在中国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现状调查[J].中国循环杂志,2010,25(05):348-351.
[2]王虹,陆红梅,阳文辉等.他汀类药物对冠心病患者循环微小RNA-92a表达的影响[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12,24(04):215-218.
[3]李红娟,刘军,刘静等.他汀类药物在中国极高危冠心病患者二级预防中的应用现况[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0,38(11):1033-1037.
[4]朱剑峰,朱红静,李志辉等.辛伐他汀对绝经期冠心病合并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的影响分析[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4,17(06):158-159,162.
[5]刘红,王冬雪,闫丽荣等.冠心病患者服用他汀类药物后血浆HDL蛋白组分变化的研究[J].中国循环杂志,2013,15(01):163-164.
[6]王小飞,卢成志,陈欣等.应用血管内超声评价他汀类药物对轻度胆固醇升高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2,24(07):517-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