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土壤水热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紫花苜蓿,垄沟集雨,土壤水分,土壤温度
土壤水热论文文献综述
周旭姣,王琦,张登奎,尹鑫卫,李晓玲[1](2019)在《垄沟集雨种植对土壤水热效应及紫花苜蓿产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索和解决半干旱黄土高原区垄沟集雨种植紫花苜蓿的可持续性,采用完全随机设计布置大田试验,以传统平作为对照,研究不同垄覆盖材料(土壤结皮、生物可降解地膜和塑料地膜)和不同沟垄比[沟宽(cm)∶垄宽(cm)分别为60∶30、60∶45和60∶60]对垄沟集雨种植土壤水热效应、紫花苜蓿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影响。结果表明,紫花苜蓿连续种植第4和5年,深度0~3.0 m土壤含水量随紫花苜蓿生育期和生育年限增加而降低,排列次序为塑料膜垄>生物可降膜垄>土垄>传统平作,土壤含水量随集雨垄宽度的增加而增加。垄沟集雨连续种植第4和5年紫花苜蓿全生育期各处理表层(0~1.2 m)土壤处于干旱胁迫状态,随生育期和生育年限延伸,干旱胁迫程度加剧,尤其传统平作。不同处理之间沟中土壤温度差异不明显,垄上土壤温度差异明显,随集雨垄宽度增加而增加。与传统平作相比,MCS_(30)、MCS_(45)、MCS_(60)、BF_(30)、BF_(45)、BF_(60)、PF_(30)、PF_(45)和PF_(60)(MCS、BF和PF分别代表土垄、生物可降解膜垄和塑料膜垄,下标分别表示垄宽为30、45和60 cm)的2年垄上平均土壤温度分别增加0.68、0.99、1.49、2.49、3.05、3.44、3.44、4.03和4.29℃。垄沟集雨种植具有调温保墒的作用,促进紫花苜蓿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与传统平作相比,MCS_(30)、MCS_(45)、MCS_(60)、BF_(30)、BF_(45)、BF_(60)、PF_(30)、PF_(45)和PF_(60)的2年紫花苜蓿全生育期平均实际干草产量分别增加7.77%、7.30%、2.11%、32.23%、29.95%、22.47%、40.88%、38.44%和28.37%,WUE分别增加17.94、26.16、29.57、17.35、19.47、17.85、20.99、22.66和20.63 kg·hm~(-2)·mm~(-1)。多年生深根性豆科牧草紫花苜蓿的根系层土壤干燥化机理需要做进一步研究。(本文来源于《草业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王雯,张雄,白盼盼[2](2019)在《不同覆膜材料对土壤水热状况及马铃薯产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普通地膜覆盖造成的残膜污染问题凸显,迫切需要发展使用新型环保地膜。为筛选出适宜陕北沙区马铃薯节水高产种植的覆膜材料,试验设置普通地膜(PM)、降解地膜(BM)、液态地膜(LM)和裸地(CK)4个处理,系统研究了不同覆膜材料对土壤水热状况以及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马铃薯生育前期,土壤含水量(0-40 cm)和土壤温度(0-20 cm)均表现为PM>BM>LM>CK,BM和PM处理在保蓄土壤水分和提高地温方面效果相似,且显着高于裸地处理(p<0.05)。马铃薯生育中后期,LM和BM处理下的土壤含水量仍高于裸地,但无显着差异,BM处理的蓄水保温能力明显下降,且LM处理下土壤温度低于裸地,避免了高温胁迫对马铃薯的危害,为块茎生长发育提供了适宜的温度条件。不同覆膜材料下,马铃薯商品薯率和产量均表现为LM>BM>PM>CK,LM处理的商品薯率和产量显着高于裸地(p<0.05),但LM与BM之间没有显着差异。综合分析,在陕北沙区马铃薯种植过程中适宜采用液态地膜和降解地膜来逐步替代普通地膜覆盖。(本文来源于《榆林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李寒,郝赛鹏,郭素萍,齐国辉,张雪梅[3](2019)在《地布覆盖对苹果园土壤水热环境及果实品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明地布覆盖对苹果园土壤水热环境及果实品质的影响,2016年,在河北省邢台县浆水镇前南峪村苹果示范基地,以6年生"烟富3号"苹果(Malus pumila Mill.)树为试材,以清耕为对照,采用了田间调查、室内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地布覆盖后,土壤水热环境的变化及其对苹果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地布覆盖处理较不覆盖处理1年减少用工60%;用工成本减少222元/667 m~2,省工效果显着。地布覆盖处理起到了在高温时降温,低温时保温,温差变化不剧烈的作用,稳定了土壤热环境。地布覆盖处理的土壤质量含水量均极显着高于不覆盖处理,显着改善了土壤水环境。地布覆盖和不覆盖处理的平均单果质量分别为287.54 g、256.08 g,果实单株产量分别为43.12 kg、40.95 k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为15.53%、14.36%,地布覆盖处理的平均单果质量、单株产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显着高于不覆盖处理。(本文来源于《林业科技通讯》期刊2019年10期)
郑海峰,米俊珍,周永利,刘景辉[4](2019)在《不同植被复垦对露天矿土壤水热环境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黑岱沟煤矿不同植被复垦地为基础,研究黑岱沟露天煤矿排土场不同植被复垦条件下土壤水热变化情况,旨在为该区域选择合理的复垦植被类型奠定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含水量随着土层深度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不同植被均提高了土壤贮水量,以杨树、松树、山杏、苜蓿及柠条混交模式总贮水量最高,较对照增加了1.91倍。不同植被复垦在30 cm深度范围内土壤温度均低于对照(裸地),在10 cm处不同植被间差异最大,且以松树、披肩草和苜蓿混作模式温度最低。说明乔灌牧草混作模式复垦后土壤具有较好的水热环境。(本文来源于《露天采矿技术》期刊2019年05期)
李开宇,肖继兵,杨宁,冯良山,张哲[5](2019)在《不同可降解地膜对土壤水热变化和玉米产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长期地膜覆盖造成的"白色污染"问题,进行了生物降解地膜、液体地膜和普通地膜膜下滴灌种植试验,探讨不同地膜覆盖降解情况及对土壤水热变化及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降解地膜间以EBP(氧化-生物双降解生态塑料)为主要成分的生物降解地膜增温保墒效果较好,虽低于普通地膜处理,但明显高于裸地处理。不同地膜覆盖处理间以EBP为主要成分的生物降解地膜产量最高,其次是液体地膜,以聚已酸丁二酯(PBSA)为主要成分的生物降解地膜产量最低。膜下滴灌玉米田使用以EBP为主要成分的生物降解地膜,可有效减少"白色污染",而且产量显着高于普通地膜覆盖处理,可在辽西地区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土壤与肥料》期刊2019年05期)
王子龙,柳春先,姜秋香,付强,陈伟杰[6](2019)在《基于COUPMODEL的松嫩平原黑土区土壤水热过程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松嫩平原黑土区不同积雪覆盖条件下冻融土壤水热耦合过程。文章基于物理过程COUPMODEL模型,运用普适似然不确定方法(GLUE)估计积雪、土壤水热运移有关参数,模拟裸地、自然积雪、压实积雪、加厚积雪状态下各层土壤温度与土壤液态含水率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模型对自然、压实、加厚积雪覆盖条件下雪深模拟较理想;模型可较好模拟裸地、自然积雪、加厚积雪覆盖条件下20~140 cm土层土壤温度,其中裸地最佳,自然次之,自然略优于加厚,模型对压实积雪状态下20~100 cm土层土壤温度模拟效果仍较好,但对140 cm土层模拟效果略差;此外,模型可模拟各状态下20~60 cm土层土壤液态含水率,模拟效果优劣排序依次为自然、裸地、加厚、压实。结合GLUE方法 COUPMODEL模型可用于不同积雪覆盖条件下土壤水热变化规律研究。(本文来源于《东北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陈晓冰,朱彦光,李帅,韦灵,陈廷速[7](2019)在《不同耕作和覆盖方式对广西地区甘蔗地土壤水热状况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不同耕作和覆盖方式对甘蔗种植地土壤水热状况的影响,探究适宜的耕作管理方式,为广西地区甘蔗种植和农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广西农业科学院里建科学研究基地典型甘蔗种植区内,设置粉垄耕作+无秸秆覆盖处理(T0)、免耕+无秸秆覆盖处理(NT0)、粉垄耕作+秸秆覆盖处理(TS)和免耕+秸秆覆盖处理(NTS)等4个处理,原位监测其5、20和40 cm土层土壤温度和土壤含水量,分析其在不同时期内的土壤水热状况的变化及原因。[结果]秸秆覆盖处理(TS和NTS)相比于无覆盖处理(T0和NT0)显着降低了土壤温度(P<0.05,下同)且土温日变幅变幅较小,保持了土壤温度的稳定。粉垄耕作相比于免耕更有利于土壤热能的传导,升温迅速,在气温降低后具有增温效应。粉垄耕作和秸秆覆盖均能明显改善土壤水分状况,T0处理在试验期土壤含水量比试验开始前提高31.3%,差异显着。整个研究期内5~4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同一耕作处理下,TS比T0、NTS比NT0分别高出15.4%和5.7%;同一覆盖处理下,TS比NTS、T0比NT0分别高出11.3%和2.0%,差异均显着。同时,经粉垄耕作后下层土壤水分可供给上层。[结论]粉垄耕作和秸秆覆盖均能有效调节土壤温度,提高土壤含水量,粉垄耕作+秸秆覆盖的耕作管理方式可作为广西地区甘蔗种植的参考。(本文来源于《西南农业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哈斯格日乐,屈忠义,王凡[8](2019)在《粉垄耕作下施加脱硫石膏和生物炭对盐渍土壤水热盐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明粉垄耕作下施加脱硫石膏和生物炭对河套灌区盐渍土壤水热盐的效应以及对作物产量的影响,选用合理改良措施,2018年在内蒙古河套灌区开展了田间定位试验,试验设置共设4个处理:常规耕作(CK)、粉垄耕作(F0)、脱硫石膏+粉垄耕作(F1)、生物炭+粉垄耕作(F2),分析不同处理对土壤的持水能力、土壤温度、电导率以及对向日葵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F0、F1、F2处理均能降低土壤的容重,应用VG模型拟合分析,参数θ_s、θ_r、a和容重呈负相关且F1、F2处理的持水能力均高于CK;F0、F1和F2处理均能降低土壤电导率,与CK比较平均降低了23.85%、28.80%、32.11%,同时均能显着提高向日葵产量(p<0. 05),F0、F1、F2处理籽粒产量较CK分别提高了130%、266%、311%。综合分析,土壤粉垄耕作条件下施加脱硫石膏和生物炭可提高土壤保墒抑盐能力,促进作物增产,而且比单一粉垄效果显着,其中施加生物炭(施用量为22.5 t/hm~2)效果最佳。(本文来源于《节水灌溉》期刊2019年09期)
丑亚玲,李永娥,王莉杰,曹伟,盛煜[9](2019)在《渭河流域西部季节冻融对浅层非饱和土壤水热变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黄土高原渭河流域西部黄土丘陵沟壑区为研究区域,建立了野外观测场地,对该区域浅层非饱和土体冻融过程及水热运移规律对气候作用的响应过程进行了研究与分析。结果表明:气温对地温及地温变幅的影响随深度增加而迅速衰减,地温振幅随深度增加按指数规律衰减且温度波的相位随深度的增加而滞后,地表下200cm深度以内地温振幅受气温影响较大。该区域裸露地表土壤的最大冻结深度在20~50cm之间。在土壤冻结过程中,深层土壤未冻水逐渐向冻结层运移,导致深层含水量逐渐减少。不同深度土壤冻结系数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小,融化系数则相反。地表下50cm深度以内的土体含水量受降水影响波动显着。土壤含水量与温度呈相似变化,地温峰值出现的时间总滞后于土壤水分,其变异程度均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小。(本文来源于《冰川冻土》期刊2019年04期)
武淑娜,杨树青,李文娟,杨水源,孙云岭[10](2019)在《覆盖耕作对岭南旱作大豆土壤水热及产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旱作条件下不同耕作覆盖措施对大豆的增产机制及其对土壤水热环境的影响,在试验区设传统耕作(T)、免耕(NT)、传统耕作加秸秆覆盖(TS)、传统耕作加覆盖地膜(TP) 4个处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整个生育期内,较T处理而言TP处理具有土壤增温效果,而NT和TS处理则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土壤降温效果,NT处理保墒效果不明显。TP处理前期增温保墒,后期降温抑蒸,这有利于改善土壤水热环境,符合大豆生长发育对环境的需求。不同措施下大豆产量由高到低为TP>TS>NT>T,TP、TS、NT处理比T处理产量分别高出249.9、548.85、760.5 kg/hm2,以TP处理增产幅度最高,各处理大豆增产率在9.02%~27.45%。土壤温度与产量的相关性表现为TP>TS>NT>T,且TP处理下土壤温度和产量呈显着相关,说明土壤温度会对产量造成影响,且主要是以TP处理影响最大。(本文来源于《节水灌溉》期刊2019年08期)
土壤水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由于普通地膜覆盖造成的残膜污染问题凸显,迫切需要发展使用新型环保地膜。为筛选出适宜陕北沙区马铃薯节水高产种植的覆膜材料,试验设置普通地膜(PM)、降解地膜(BM)、液态地膜(LM)和裸地(CK)4个处理,系统研究了不同覆膜材料对土壤水热状况以及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马铃薯生育前期,土壤含水量(0-40 cm)和土壤温度(0-20 cm)均表现为PM>BM>LM>CK,BM和PM处理在保蓄土壤水分和提高地温方面效果相似,且显着高于裸地处理(p<0.05)。马铃薯生育中后期,LM和BM处理下的土壤含水量仍高于裸地,但无显着差异,BM处理的蓄水保温能力明显下降,且LM处理下土壤温度低于裸地,避免了高温胁迫对马铃薯的危害,为块茎生长发育提供了适宜的温度条件。不同覆膜材料下,马铃薯商品薯率和产量均表现为LM>BM>PM>CK,LM处理的商品薯率和产量显着高于裸地(p<0.05),但LM与BM之间没有显着差异。综合分析,在陕北沙区马铃薯种植过程中适宜采用液态地膜和降解地膜来逐步替代普通地膜覆盖。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土壤水热论文参考文献
[1].周旭姣,王琦,张登奎,尹鑫卫,李晓玲.垄沟集雨种植对土壤水热效应及紫花苜蓿产量的影响[J].草业学报.2019
[2].王雯,张雄,白盼盼.不同覆膜材料对土壤水热状况及马铃薯产量的影响[J].榆林学院学报.2019
[3].李寒,郝赛鹏,郭素萍,齐国辉,张雪梅.地布覆盖对苹果园土壤水热环境及果实品质的影响[J].林业科技通讯.2019
[4].郑海峰,米俊珍,周永利,刘景辉.不同植被复垦对露天矿土壤水热环境的影响[J].露天采矿技术.2019
[5].李开宇,肖继兵,杨宁,冯良山,张哲.不同可降解地膜对土壤水热变化和玉米产量的影响[J].中国土壤与肥料.2019
[6].王子龙,柳春先,姜秋香,付强,陈伟杰.基于COUPMODEL的松嫩平原黑土区土壤水热过程模拟[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9
[7].陈晓冰,朱彦光,李帅,韦灵,陈廷速.不同耕作和覆盖方式对广西地区甘蔗地土壤水热状况的影响[J].西南农业学报.2019
[8].哈斯格日乐,屈忠义,王凡.粉垄耕作下施加脱硫石膏和生物炭对盐渍土壤水热盐的影响研究[J].节水灌溉.2019
[9].丑亚玲,李永娥,王莉杰,曹伟,盛煜.渭河流域西部季节冻融对浅层非饱和土壤水热变化的影响[J].冰川冻土.2019
[10].武淑娜,杨树青,李文娟,杨水源,孙云岭.覆盖耕作对岭南旱作大豆土壤水热及产量的影响[J].节水灌溉.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