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系特异性论文-张蓉,王玉生,杨丽梅,万方浩,张桂芬

品系特异性论文-张蓉,王玉生,杨丽梅,万方浩,张桂芬

导读:本文包含了品系特异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西花蓟马温室品系,西花蓟马羽扇豆品系,一步双重PCR,SS-COI标记

品系特异性论文文献综述

张蓉,王玉生,杨丽梅,万方浩,张桂芬[1](2019)在《基于种特异性COI标记的西花蓟马温室品系和羽扇豆品系一步双重快速鉴定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是世界性农业和园艺作物害虫,也是我国重要的对外对内检疫对象。西花蓟马具有两个品系,即温室品系(greenhouse race,GR)和羽扇豆品系(lupin race,LR),二者在寄主范围、抗药性、生存环境等方面均具有明显差异,但外部形态相似,无法准确鉴别。【目的】以西花蓟马温室品系和羽扇豆品系为靶标,以田间常见的其他14种蓟马为参照,采用基于线粒体DNA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I(mitochondrial DNA cytochrome c oxidase subunit I,mtDNA COI)基因的种特异性(species-specific COI,SS-COI)PCR法,研究一步双重品系快速检测技术。【方法】采用mtDNA COI基因通用引物获得西花蓟马温室品系和羽扇豆品系以及其他常见蓟马的COI序列,根据测序结果以及数据库已公开数据,设计筛选获得可同时扩增两个品系的特异性组合引物(TF6/GR32/LR12),其中TF6为品系通用上游引物,GR32为温室品系特异性下游引物,LR12为羽扇豆品系特异性下游引物,其扩增片段大小分别为温室品系362 bp、羽扇豆品系541 bp;对组合引物比例和退火温度进行优化;同时,对组合引物的种/品系特异性和灵敏性/检测阈值进行检验。【结果】当组合引物TF6/GR32/LR12比例为1.0/0.2/0.8、退火温度为44℃时,扩增效果最好。种/品系特异性检测结果证实,该检测技术仅对西花蓟马温室品系和羽扇豆品系具有扩增能力,对田间常见的其他14种蓟马包括花蓟马(Frankliniella intonsa)、禾花蓟马(Frankliniella tenuicornis)、黄胸蓟马(Thrips hawaiiensis)、大蓟马(Thrips major)、棕榈蓟马(Thrips palmi)、烟蓟马(Thrips tabaci)、普通大蓟马(Megalurothrips usitatus)、豆喙蓟马(Mycterothrips glycines)、草木樨近绢蓟马(Sussericothrips melilotus)、蔗腹齿蓟马(Fulmekiola serrata)、稻简管蓟马(Haplothrips aculeatus)、榕端宽管蓟马(Mesothrips jordani)、榕母管蓟马(Gynaikothrips ficorum)和横纹蓟马(Aeolothrips fasciatus)等不具有扩增能力。灵敏性检测结果显示,该组合引物不仅对单一品系或混合品系的成虫具有良好的扩增效果,对单粒卵、1龄和2龄幼虫以及预蛹和蛹均具有同样的扩增效能;对温室品系的最低检测阈值为35.90 pg·μL-1,相当于1/10 240头雌成虫,对羽扇豆品系的最低检测阈值为146.95 pg·μL-1,相当于1/2 560头雌成虫;同时,对来自不同地域的同一品系不同单倍型的成虫亦具有良好的扩增效能。【结论】建立的技术体系完全可以用于西花蓟马品系的快速鉴定及检疫监管,对有效阻截其进一步传播扩散及靶向防控措施制定意义重大。(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6期)

雷水娟,刘二龙,卢丽,吕英姿,蒋湘[2](2019)在《转基因棉花MON88701品系特异性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转基因棉花MON88701品系特异性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方法。【方法】利用实时荧光PCR技术,根据转基因棉花MON88701品系特异性序列设计引物和探针,建立转基因棉花MON88701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并测定本方法的灵敏度、特异性及可重复性。【结果】建立的检测方法特异于转基因棉花MON88701成分的检测,灵敏度测试表明其定量下限为34拷贝;重复性试验显示其相对标准偏差在可接受范围内。【结论】本研究建立的转基因棉花MON88701品系特异性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高灵敏度,适合对转基因棉花MON88701品系进行检测。(本文来源于《生物安全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刘慧芳,高翔,赵会娟,陈胜德,孟明[3](2018)在《3种品系小鼠iNKT细胞组织特异性分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3种品系小鼠外周血、胸腺、脾脏和肝脏中iNKT细胞频率及胸腺、脾脏、肝脏iNKT细胞中iNKT1、iNKT2亚群比例的差异。方法分别以DBA/1、NOD/Lt J及C57BL/6J 3种品系小鼠为研究对象,分离健康小鼠外周血、胸腺、脾脏和肝脏的淋巴细胞,采用FCM检测各组织器官中TCRβ和CD1d四聚体双阳性的iNKT细胞频率,并根据核内PLZF和T-bet的表达水平确定iNKT1和iNKT2亚群。结果 (1) 3种品系小鼠外周血中iNKT细胞频率最低,肝脏中iNKT细胞频率最高,脾脏和胸腺iNKT细胞频率介于两者之间。其中,C57BL/6J小鼠胸腺iNKT细胞频率显着低于DBA/1及NOD/Lt J小鼠,肝脏iNKT细胞频率显着高于其他2品系小鼠; NOD/Lt J小鼠脾脏、肝脏iNKT细胞频率显着低于C57BL/6J及DBA/1小鼠。(2) 3种品系小鼠胸腺iNKT细胞中iNKT2亚群占比较高,脾脏、肝脏中iNKT细胞以iNKT1亚群为主。其中,C57BL/6J小鼠胸腺iNKT2亚群比例最低; NOD/Lt J小鼠胸腺iNKT2亚群比例最高,脾脏、肝脏iNKT1亚群比例较高。结论 DBA/1、NOD/Lt J及C57BL/6J 3种品系小鼠,同一品系小鼠不同组织器官iNKT细胞频率及亚群比例,不同品系小鼠同一组织器官iNKT细胞频率及亚群比例存在很大差异。(本文来源于《医学研究与教育》期刊2018年06期)

金永梅,马瑞,于志晶,林秀峰[4](2019)在《转cry1C基因抗虫水稻吉生粳3号外源基因整合分析与品系特异性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染色体步移方法分离获得转cry1C基因抗虫水稻吉生粳3号外源基因旁侧序列及其水稻基因组中的插入位点,并建立了吉生粳3号品系特异性PCR检测方法。通过对吉生粳3号外源基因左、右边界旁侧序列分别与水稻基因组序列和T-DNA序列的比对分析确定其插入位点,发现T-DNA在水稻基因组(日本晴)2号染色体上的基因间区2790685-2790589位点(GenBank登记号:NC_029257.1)。根据T-DNA插入位点,在插入位点两侧基因组区域和T-DNA左边界设计特异性引物,建立了吉生粳3号事件特异性PCR检测方法,为吉生粳3号的身份识别提供了准确、快速的检测技术手段。(本文来源于《生物技术通报》期刊2019年03期)

王亚楠[5](2018)在《转基因水稻PA110-15品系特异性检测方法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全球转基因产品的日益增多,以及越来越多的转基因作物品系获得商品化生产,品系特异性检测己成为国际上转基因成分检测的重要方法。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转基因食品的检测技术也在向着快速、精确、高通量的检测方向发展。基于核酸特异性检测,现已有四种方法,分别是通用元件的筛选检测、外源特异性基因检测、构建特异性检测和品系特异性检测,其特异性强度依次增加,品系特异性检测的特异性最高。目前检测转基因品系特异性的主要方法有普通PCR、实时荧光定量PCR和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法,他们各有优缺点。转基因水稻PA110-15是通过农杆菌转化获得的含有高赖氨酸储藏蛋白基因的水稻品种,目前尚未获得我国农业部颁发的安全证书。为更好地监测转基因水稻PA110-15品系的存在,我们有必要建立品系特异性的检测方法来满足转基因标识管理的要求。从长远角度看,建立转基因水稻PA110-15品系特异性检测方法可以有效防止该转基因事件流失到市场,并对我国水稻及其制品的安全管理,特别是对我国未通过安全评价转基因植物品系的筛查和监控方面具有重大意义。本研究根据转基因水稻PA110-15的5'端外源插入片段旁侧序列建立了普通PCR、实时荧光定量PCR和LAMP的检测方法。用这3种方法对转基因水稻PA110-15的品系特异性进行检测,并做比较。实验一是用定性PCR方法检测转基因水稻PA110-15品系特异性,实验二是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转基因水稻PA110-15品系特异性,实验叁是用LAMP技术检测转基因水稻PA110-15的品系特异性。关于DNA提取方面,普通PCR和LAMP均使用SDS法,而实时荧光PCR是用的磁珠吸附法提取的DNA,因为该方法可以提取出高浓度模板,并且DNA质量良好。实验结果表明,这3种方法的特异性和稳定性都很高,LAMP的灵敏度最高,达到了 1拷贝/μL,普通PCR的灵敏度最低,为20拷贝/μL,定量PCR的灵敏度居中,为5拷贝/μL。但是,假阳性率与灵敏度成正比,LAMP最容易污染。这3种方法都满足对转基因水稻PA110-15的日常检测要求,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具体方法。(本文来源于《扬州大学》期刊2018-05-15)

贾玄,李凯,董美,金芜军,李亮[6](2017)在《转基因水稻PA110-15基于RPA等温扩增及DNA试纸条联检的品系特异性检测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水稻作为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转基因安全性一直受到各国政府和人民的广泛关注。为了保障和引导公众对转基因水稻的正确而全面的认识,转基因生物安全检测工作必不可少。在目前的转基因检测工作中,核酸扩增技术是最为常用的检测方法。PCR技术是最成熟、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核酸扩增技术。然而,PCR技术对温控条件的极度依赖性制约它在田间的现场快速检测。本研究以转基因水稻PA110-15为对象,建立了重组酶聚合酶等温扩增及DNA试纸条联检的品系特异性检测方法,减少了对专用仪器的依赖,为快速现场转基因检测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本文来源于《分子植物育种》期刊2017年12期)

李凯,金芜军,李亮,苗朝华,刘卫晓[7](2017)在《转基因玉米Bt11品系特异性荧光RPA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重组酶聚合酶介导的等温扩增(recombinase polymerase amplification,RPA)作为一种新型等温扩增技术,具有反应时间短、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等特点,在转基因检测领域得到了广泛关注。本研究针对转基因玉米Bt11外源插入链接区域设计筛选了特异性引物和探针,建立了快速准确的荧光RPA检测方法,在39℃条件下,20 min内完成扩增并且能够实时监测,可以准确有效地检测到50个拷贝的靶标片段。而且,对于背景复杂的植物基因组DNA能够得到准确的扩增曲线。本研究不仅可以满足常规实验室检测,通过RPA便携式仪器,还可以满足转基因植物现场检测,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分子植物育种》期刊2017年11期)

郭翠[8](2016)在《转2mG2-epsps基因抗草甘膦玉米品系分子特征及特异性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转基因玉米是最早获得商业化种植的转基因作物之一,也是世界上种植面积最大的转基因经济、粮食作物。我国至今尚无转基因玉米品系获批产业化生产,原因之一就是转基因玉米的分子特征信息不完善,阻碍了相应品系的安全评价工作。G2-epsps是本研究室自主克隆的抗草甘膦基因,根据植物密码子偏好性对G2-epsps进行优化,获得新型抗草甘膦基因2m G2-epsps。新型转2m G2-epsps基因玉米在田间试验中表现出良好的抗草甘膦特性。本研究以转2m G2-epsps基因玉米品系为研究对象,利用反转录(RT-PCR)和高效热不对称交互PCR(hi TAIL-PCR)技术及分子杂交技术,分析了插入外源T-DNA的拷贝数及侧翼序列,建立了相应玉米新品系特异性检测方法。本研究获得了转基因玉米品系的分子特征信息、检测方法,为申请安全证书以及商业化后的检测、监管提供有力的保障。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利用反转录PCR和Western Bolt分析转基因玉米品系D、T255、T254、T257中外源基因2m G2-epsps的表达。结果表明,外源基因2m G2-epsps在转基因玉米品系D、T255、T254、T257中正常转录与表达,与本实验室自主研发的抗除草剂G2-EPSPS快速检测试纸条检测的结果一致。(2)通过Southern Blot、微滴式数字PCR(Droplet Digital PCR)测定转基因玉米品系D、T255、T254、T257插入外源基因T-DNA拷贝数。结果显示,转基因玉米品系D的外源基因拷贝数为2个,品系T254、T257外源基因拷贝数约为3,品系T255外源基因拷贝数约为4。因此将转基因玉米品系D作为下一步研究的材料。(3)通过3'端1次hi TAIL-PCR和1次长链PCR扩增方法获得了转抗草甘膦基因2m G2-epsps玉米品系D的外源DNA插入片段的全DNA序列(T-DNA)及两端侧翼序列。发现外源插入序列共3827 bp,其中包括一个完整拷贝的2m G2-epsps基因序列,以及一个玉米泛素化启动子ubiquitin promoter、一个完整终止子Nos-Ter,并且外源基因2m G2-epsps的5'端还带有叶绿体导肽CTP。外源T-DNA的第一个插入位点位于玉米基因组的Ⅰ号染色体上(227622408..227656679),第二个插入位点位于位于玉米基因组的Ⅱ号染色体上(113077961-113077617)。(4)转基因玉米D品系特异性检测方法的建立。根据获得的外源T-DNA序列与玉米基因组的连接区即侧翼序列设计PCR检测方法的引物,建立了D品系特异性普通PCR检测方法,以非转基因玉米、油菜、水稻、大豆和转基因玉米、油菜、水稻、大豆为材料,验证该方法的特异性及灵敏度,最低检测限约为0.05%。(本文来源于《西南科技大学》期刊2016-06-30)

李全林,王义发,韩晴,袁政,沈雪芳[9](2016)在《糯玉米‘沪五彩花糯1号’品系特异性2b-RAD分子标记的开发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基于IIB型限制性内切酶的RAD(2b-RAD)技术,对‘沪五彩花糯1号’及其亲本材料进行了简并基因组测序。利用RADtyping分型策略,通过与‘B73’参考基因组比对,我们在3个玉米样品的共同测序标签内筛选获得了9 726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在此基础上,利用9 707个位于玉米染色体上的SNP位点对‘沪五彩花糯1号’及其亲本进行了基因型分析,开发出可用于‘沪五彩花糯1号’品系特异性鉴定的9个SNP分子标记。这些研究结果为‘沪五彩花糯1号’品系特异性鉴定和优质性状遗传组成的分子机理研究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植物生理学报》期刊2016年05期)

刘二龙,卢丽,吕英姿,蒋湘,张旺[10](2015)在《转基因苜蓿草J101品系特异性定性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转基因苜蓿草J101品系特异性定性PCR检测方法。方法根据转基因苜蓿草品系J101 5’端外源插入片段与苜蓿草基因组DNA之间的邻接区序列设计引物,建立了转基因苜蓿草J101品系特异性定性PCR检测方法,并对本方法的特异性、灵敏度进行了测定。结果建立的检测方法特异于转基因苜蓿草J101检测,检测最低DNA浓度为(1imit of detection,LOD)为80 pg,相当于50拷贝转基因苜蓿草J101基因组DNA。结论本研究建立的转基因苜蓿草J101品系特异性定性PCR检测方法特异性好,灵敏度高,能够快速、准确地对转基因苜蓿草J101进行检测分析。(本文来源于《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期刊2015年05期)

品系特异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建立转基因棉花MON88701品系特异性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方法。【方法】利用实时荧光PCR技术,根据转基因棉花MON88701品系特异性序列设计引物和探针,建立转基因棉花MON88701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并测定本方法的灵敏度、特异性及可重复性。【结果】建立的检测方法特异于转基因棉花MON88701成分的检测,灵敏度测试表明其定量下限为34拷贝;重复性试验显示其相对标准偏差在可接受范围内。【结论】本研究建立的转基因棉花MON88701品系特异性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高灵敏度,适合对转基因棉花MON88701品系进行检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品系特异性论文参考文献

[1].张蓉,王玉生,杨丽梅,万方浩,张桂芬.基于种特异性COI标记的西花蓟马温室品系和羽扇豆品系一步双重快速鉴定技术[J].中国农业科学.2019

[2].雷水娟,刘二龙,卢丽,吕英姿,蒋湘.转基因棉花MON88701品系特异性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的建立[J].生物安全学报.2019

[3].刘慧芳,高翔,赵会娟,陈胜德,孟明.3种品系小鼠iNKT细胞组织特异性分布[J].医学研究与教育.2018

[4].金永梅,马瑞,于志晶,林秀峰.转cry1C基因抗虫水稻吉生粳3号外源基因整合分析与品系特异性检测[J].生物技术通报.2019

[5].王亚楠.转基因水稻PA110-15品系特异性检测方法的建立[D].扬州大学.2018

[6].贾玄,李凯,董美,金芜军,李亮.转基因水稻PA110-15基于RPA等温扩增及DNA试纸条联检的品系特异性检测方法[J].分子植物育种.2017

[7].李凯,金芜军,李亮,苗朝华,刘卫晓.转基因玉米Bt11品系特异性荧光RPA检测[J].分子植物育种.2017

[8].郭翠.转2mG2-epsps基因抗草甘膦玉米品系分子特征及特异性检测[D].西南科技大学.2016

[9].李全林,王义发,韩晴,袁政,沈雪芳.糯玉米‘沪五彩花糯1号’品系特异性2b-RAD分子标记的开发及应用[J].植物生理学报.2016

[10].刘二龙,卢丽,吕英姿,蒋湘,张旺.转基因苜蓿草J101品系特异性定性PCR检测方法的建立[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5

标签:;  ;  ;  ;  

品系特异性论文-张蓉,王玉生,杨丽梅,万方浩,张桂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