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温度还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石墨烯,钯,电催化,直接甲酸燃料电池
温度还原论文文献综述
王会权,陈惠,王后,巫静,刘洪波[1](2019)在《还原温度对石墨烯负载Pd颗粒的结构与电催化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Pd催化剂对甲酸氧化反应具有出色的电催化性能,适宜的载体有助于改善Pd颗粒的稳定性和分散性,从而使其催化性能得以有效发挥。鉴于此,以硼氢化钠为还原剂,采用化学还原法在不同还原温度(0℃、25℃和50℃)下制备了石墨烯负载Pd颗粒催化剂(Pd/RGO)。采用XRD、Raman、XPS、TGA、TEM和BET等测试方法对该催化剂材料的微观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循环伏安法和计时电流法测试了催化剂对甲酸氧化反应的电催化性能,着重分析了制备过程中还原温度对催化剂材料结构与电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还原温度为0℃时,Pd/RGO的比表面积最大,达到261 m~2·g~(-1),Pd颗粒粒径最小,约为4. 16 nm;并且Pd/RGO具有最大的电化学活性面积(3. 02 cm~2),其氧化峰电流密度最高可达1 820 m A·mg~(-1)Pd。(本文来源于《材料导报》期刊2019年22期)
蔡德萍,谈安群,孙志高,黄林华,窦华亭[2](2019)在《不同脱气温度下溶解氧含量对非浓缩还原橙汁品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减少非浓缩还原(not from concentrate,NFC)橙汁在生产过程中营养物质的流失,以北碚447锦橙为原料,分别在10、20和30℃条件下脱气,调整橙汁中的溶解氧(dissolved ocygen,DO)浓度,通过HPLC技术等测定橙汁的理化指标及生物活性物质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30℃下,DO质量浓度由0. 3 mg/L升到7. 5 mg/L时,Vc、总酚和总黄酮含量分别降低了21%、8%和12%; TSS含量呈小幅下降;酚类化合物的特征单体氧化降解明显,其中,芦丁、阿魏酸、咖啡酸和对香豆酸的减少量分别达41%、37%、23%和19%。当DO质量浓度高于1. 5mg/L时,样品的ΔE值均大于1. 5,与对照相比差异极显着(P <0. 01)。在10℃和20℃条件下,DO含量对橙汁品质影响不及30℃显着。因此,降低脱气温度和DO质量浓度,可获得更高品质的NFC橙汁,为优化实际生产工艺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食品与发酵工业》期刊2019年20期)
樊英杰,张延辉,聂凡,何德民,李学强[3](2019)在《温度及气氛对半焦直接还原铁矿石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热重分析(TGA)和实验装置进行了半焦直接还原铁矿石试验,对比了不同还原温度和气氛下还原产品的性质。由TGA,焦矿质量比为1∶1的半焦铁矿石混合物由室温加热至1 100℃,N_2,H_2和CO气氛下还原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其中N_2下3个阶段活化能随温度逐渐增加,而H_2和CO下则先增加后降低。由固定床还原产物分析结果,温度和气氛对半焦直接还原铁反应过程及反应程度均有一定影响。3种气氛下,900℃后产物中主要为金属Fe,但引入还原性气体H_2,CO可有利于低温下铁矿石的还原。N_2气氛下反应至900℃后半焦可对铁矿石进行还原,但得到的海绵铁金属化率低于90%,无法满足直接炼钢要求,可通入H_2、CO等活性气氛,提高还原产品的品质。(本文来源于《化学工程》期刊2019年07期)
李津涛,刘红,解倩倩,范先媛[4](2019)在《海泡石负载Fe/Ni去除对氯硝基苯的还原途径及温度与pH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零价铁易团聚、氧化和钝化的缺陷,选用海泡石为载体、过渡金属镍为催化剂,制备了一种克服以上缺陷的海泡石负载铁镍复合材料(用Fe/Ni-SEP表示),研究了该材料还原水中对氯硝基苯的还原途径、机制及pH与温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30℃下用2 g·L~(-1)投加量的Fe/Ni-SEP去除初始浓度为10 mg·L~(-1)的对氯硝基苯溶液,120 min时有94.3%的对氯硝基苯被还原成苯胺。去除过程符合L-H模型,说明去除为还原与吸附的协同作用,其中k_1?k_2,因此吸附为速率决定步骤。还原途径与去除机制为:Fe/Ni-SEP中零价铁作为电子供体将硝基还原为胺基,金属镍将零价铁的腐蚀产物H_2转化为活性氢,活性氢作用于苯环上的C-Cl键,使对氯苯胺加氢脱氯变成苯胺。升高温度加快了传质速率,且利于反应物越过能垒,使反应速率加快。pH为3~7时,利于发生还原脱氯反应。(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霍启男,张芳,彭军,霍明鹤,郑丽丽[5](2019)在《温度对氢气还原铁氧化物过程膨胀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球团矿还原过程中产生恶性膨胀的问题,研究了温度对H_2还原Fe_2O_3样条过程中膨胀性能的影响,并采用PCY-G膨胀仪进行在线检测,通过对比不同温度条件下还原产物的外观形貌与显微结构,解释还原反应产生膨胀差异的原因。实验结果表明,H_2还原气氛下,随着还原温度的升高,800℃下样条膨胀最大,样条的最大膨胀量出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还原反应达到最大膨胀量所用时间逐渐缩短。随着还原温度的升高,铁相连接更加紧密,样条内外产生更大应力差,致使900℃条件下的还原反应提前进入铁相收缩的状态。(本文来源于《钢铁研究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苗启翔,司雪阳,谢彦娇,刘真,张宏福[6](2019)在《不同温度急性热暴露对肉鸡血清氧化还原指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试验旨在探究不同温度急性热暴露对肉鸡血清氧化还原指标的影响。选取180只34日龄爱拔益加(AA)肉鸡随机分为5组,置于不同的环控舱中进行急性热应激处理,环境温度分别为23、26、29、32、35℃,相对湿度60%,维持设定温度6 h,采集血液用于血清氧化还原指标的测定。结果显示:高温(29℃以上)可引起肉鸡血清中H_2O_2的含量显着升高(P<0.05),小分子抗氧化物质GSH的含量显着减少(P<0.05),而抗氧化酶SOD和CAT的活性随温度升高呈现出先升高后下降趋势(P<0.05),氧自由基O_2~-与-OH的清除率则随环境温度升高显着增加(P<0.05)。结果表明,6 h急性热暴露可使活性氧在体内蓄积,引起肉鸡氧化还原稳态失衡,同时肉鸡体内的抗氧化酶活性升高,表明肉鸡对急性热应激具有一定的耐受性,然而当环境温度过高时(35℃以上),机体抗氧化能力开始下降,仍会导致肉鸡发生氧化应激。(本文来源于《中国家禽》期刊2019年11期)
马越[7](2019)在《多晶硅还原炉内温度场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改良西门子法是目前大部分国内外企业采用的生产工艺,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多晶硅还原炉中发生反应产生的还原能耗占多晶硅生产总能耗的60%左右,而在还原炉反应过程中主要损失的能耗是沉积反应之后尾气带出的小部分热量、炉内混合物料气体的对流换热所损失的热量,以及硅棒和还原炉筒体壁面的辐射传热,其中硅棒和还原炉筒体壁面的辐射传热能耗损失占还原炉总能耗的75%-90%,可见如何降低辐射传热这部分的能耗损失是降低生产过程中总能耗的关键。本文利用多晶硅生产厂家提供的12对和24对硅棒还原炉的图纸建立模型,运用模拟软件Fluent对建立好的两种还原炉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分别探究了不同进气流量、不同硅棒直径,共12组工况下对炉内温度场和流场的影响以及还原炉内辐射能量的传递情况,得出在不同参数下,炉内温度场和流场的变化情况,也进一步分析哪种炉型对辐射能量的利用效率更高,更节能,这些研究都能够为多晶硅还原生产稳定、节能降耗,多晶硅品质的改善和提高以及工业生产为何追求高硅棒对数还原炉提供理论依据。模拟结果表明:1)在12对硅棒和24对硅棒还原炉中,高进气流量工况下,炉内温度场的平均温度会更高一些,硅棒附近的物料气体流速也会更快,促进了新旧物料的更替,有利于硅棒表面气相沉积反应的进行。2)当硅棒直径由8mm增加至130mm的过程中,硅棒总体积占炉内体积的比重增大,气体流动的空间缩小,物料气体的流速就会增加,同时硅棒直径的增加也使硅棒的反应面积、传热面积增大,使得炉内更宜达到最佳反应温度,也使得炉内温度场分布更均匀。3)两种炉型相比,24对硅棒还原炉的底盘进出气口排布较12对硅棒还原炉更对称,能够更充分使物料气体和各圈硅棒充分接触,整体流动路径是由进气口向上喷入,向四周扩散,到达炉体封头区域逐渐向中间回流,呈现出“喷泉式”图像。4)24对硅棒还原炉的3圈硅棒的排布结构,较12对硅棒的两圈排布结构,可以使各圈硅棒之间的辐射能量可以交互利用,有效减少了壁面夹套换热管带走的热量,这样就可以更好地提高了炉内辐射能量的利用效率,因此,得出的结论是24对硅棒还原炉比12对硅棒还原炉更节能。5)还原炉内壁发射率ε越小,还原炉内硅棒的辐射能就会越小,当内壁材料的发射率很低时,其反射能力变强,可将硅棒辐射至壁面的热量反射回炉内,使得内部热量相对集中,减少了热量损失,有效地降低了还原过程的电耗。(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大学》期刊2019-05-01)
黄斌,刘静,程朝阳,汪汝武[8](2019)在《脱碳退火还原温度对高温Hi- B钢组织和磁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脱碳退火后不同还原温度对高温Hi-B钢抑制剂、显微组织、织构、表面氧化层以及成品板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脱碳退火后提高还原温度减弱了表层抑制剂的作用,表层晶粒长大,促使表层的高斯组分进一步增强,使得轧向的(001)位向更为明显,有利于促进高温退火阶段高斯组分的二次再结晶,从而使最终产品形成强烈的高斯织构和完整的晶体组织。此外,提高还原温度,表面氧化膜中Fe含量下降,Si含量上升,使得氧化膜的结构更为致密,有利于发挥氧化膜在高温退火阶段的作用,从而使二次再结晶更完善,磁性能更优。(本文来源于《功能材料》期刊2019年04期)
王磊[9](2019)在《还原历史温度——谈中学历史史料的课堂诠释》一文中研究指出如何还原历史的"温度",让中学生触摸更真实、更丰满的历史,笔者认为可以借助"史料",让学生们去体验、探知历史的形成和真相。本文结合实践,对历史史料的课堂诠释进行了深入解析。(本文来源于《考试周刊》期刊2019年39期)
李遥,闫孟飞,郝君,韩霞,刘洪来[10](2019)在《pH和温度对PDA在罗丹明B染料还原中催化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多巴胺在碱性溶液中发生氧化自聚得到聚多巴胺(PDA),PDA颗粒表面的强粘附性和所含活性官能团使其在多功能复合材料的制备中具有广泛应用。利用PDA的弱还原性和粘附性可原位制备纳米金颗粒,并使得其负载于PDA表面得到PDA@Au复合颗粒;通过对比不同溶液pH及不同反应温度条件下PDA和PDA@Au催化性能的差异发现,两者均可催化罗丹明B的降解反应,但PDA@Au的催化效率远高于PDA,且其催化活性基本不受溶液pH的影响。为简单、高效、普适的催化剂体系的制备提供了新思路。(本文来源于《现代化工》期刊2019年05期)
温度还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减少非浓缩还原(not from concentrate,NFC)橙汁在生产过程中营养物质的流失,以北碚447锦橙为原料,分别在10、20和30℃条件下脱气,调整橙汁中的溶解氧(dissolved ocygen,DO)浓度,通过HPLC技术等测定橙汁的理化指标及生物活性物质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30℃下,DO质量浓度由0. 3 mg/L升到7. 5 mg/L时,Vc、总酚和总黄酮含量分别降低了21%、8%和12%; TSS含量呈小幅下降;酚类化合物的特征单体氧化降解明显,其中,芦丁、阿魏酸、咖啡酸和对香豆酸的减少量分别达41%、37%、23%和19%。当DO质量浓度高于1. 5mg/L时,样品的ΔE值均大于1. 5,与对照相比差异极显着(P <0. 01)。在10℃和20℃条件下,DO含量对橙汁品质影响不及30℃显着。因此,降低脱气温度和DO质量浓度,可获得更高品质的NFC橙汁,为优化实际生产工艺提供理论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温度还原论文参考文献
[1].王会权,陈惠,王后,巫静,刘洪波.还原温度对石墨烯负载Pd颗粒的结构与电催化性能的影响[J].材料导报.2019
[2].蔡德萍,谈安群,孙志高,黄林华,窦华亭.不同脱气温度下溶解氧含量对非浓缩还原橙汁品质的影响[J].食品与发酵工业.2019
[3].樊英杰,张延辉,聂凡,何德民,李学强.温度及气氛对半焦直接还原铁矿石的影响[J].化学工程.2019
[4].李津涛,刘红,解倩倩,范先媛.海泡石负载Fe/Ni去除对氯硝基苯的还原途径及温度与pH的影响[J].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19
[5].霍启男,张芳,彭军,霍明鹤,郑丽丽.温度对氢气还原铁氧化物过程膨胀性能的影响[J].钢铁研究学报.2019
[6].苗启翔,司雪阳,谢彦娇,刘真,张宏福.不同温度急性热暴露对肉鸡血清氧化还原指标的影响[J].中国家禽.2019
[7].马越.多晶硅还原炉内温度场模拟[D].中国矿业大学.2019
[8].黄斌,刘静,程朝阳,汪汝武.脱碳退火还原温度对高温Hi-B钢组织和磁性的影响[J].功能材料.2019
[9].王磊.还原历史温度——谈中学历史史料的课堂诠释[J].考试周刊.2019
[10].李遥,闫孟飞,郝君,韩霞,刘洪来.pH和温度对PDA在罗丹明B染料还原中催化性能的影响[J].现代化工.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