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制度动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博士生培养,学业进展报告,过程质量
制度动因论文文献综述
王顶明,杨佳乐[1](2019)在《博士生培养过程中的进展报告制度:动因、特征与成效》一文中研究指出过高的损耗率和逾期率是博士生教育面临的严峻挑战,监测培养过程、实行学业进展报告制度是英美高校控制损耗率和逾期率、保障博士生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但鲜有研究进行系统梳理。文章从动因、特征和成效叁个方面对这一制度进行了考察,研究发现:博士生学业进展报告制度是管理主义的外推力和专业社会化的内驱力双重作用下的产物;这一制度以博士生为主体,重点监测博士生就读期间的关键节点,制度形式灵活多样,制度目标重在提升,同时也兼顾筛选;推行学业进展报告制度有助于缩短博士学位修业年限,实现博士生的合理分流退出,并为调节师生关系奠定了制度基础。中国高校在借鉴学业进展报告制度时需合理界定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边界,充分考虑院校差异、学科差异和个体差异,贯通相关配套制度,力争做到知行统一。(本文来源于《江苏高教》期刊2019年01期)
周晓霞[2](2016)在《清末民国建立司法官制度动因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司法官是社会分工日益精细化的产物,肩负着定纷止争、维护社会正义的重大责任。中国现代意义上的司法肇始于清末新政时期。本文尝试透过外交、学制、教育、官制、司法改革等视角,揭示现代司法官制度在我国初次生成的实际状况,并对清末民国建立司法官制度的动因进行整体考察。(本文来源于《中国检察官》期刊2016年15期)
李思志,吕新[3](2016)在《阿里巴巴合伙人制度动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阿里巴巴集团的合伙人制度是一种全新的公司治理结构。本文基于阿里合伙人制度与传统合伙人和双重股权结构进行对比,进一步剖析阿里推出合伙人制度的动因是缘于当前的社会基础、内驱动力和外部条件,对国内其他公司创新治理结构提供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本文来源于《上海管理科学》期刊2016年03期)
王志亮,张彤[4](2016)在《企业环境行为的制度动因与监管路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改革开放初,企业采取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益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近年来,我国逐渐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政府大力宣扬节能减排,积极推进各项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工业污染物的排放量正日益降低。本文通过从制度动因及监管路径的角度分析企业环境行为,从而为政府环境政策的制定和企业环境战略管理决策的优化提供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人力资源管理》期刊2016年01期)
吴丹红,杨汉明,周莉[5](2015)在《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制度动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从制度理论的视角,以2010~2013年纳入瑞灵环球评价系统的A股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作为研究样本,对影响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质量的强制制度动因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显示,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质量明显受到强制性制度压力因素的影响。具体体现在:(1)公司是否为央企上市公司与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质量显着正相关;(2)公司国有股比例与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质量显着正相关。(本文来源于《统计与决策》期刊2015年22期)
林凯[6](2015)在《论现金选择权的制度动因与生成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学界看来,上市公司吸收合并中出现的现金选择权是资本市场自主造"法"的典范,其制度动因是大股东自发的利益让渡和保护中小股东。但从制度起源、设计和公司行为诸方面判断,股东保护的名义只是掩护,大股东还是意在追求减耗增效、节税避险的传统目标。现金选择权真实动机的揭示,还原了该自生性制度的生成机制,也可能改变学界对该制度的评价基础与立法期待。(本文来源于《河北法学》期刊2015年12期)
杨汉明,吴丹红[7](2015)在《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制度动因及路径选择——基于“制度同形”的分析框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从制度理论中的"制度同形"概念出发,分析中国经济转型时期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制度动因以及制度压力影响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路径选择过程,得出以下结论:作为自愿性信息披露,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存在着行为模仿、质量相似和设置机构相似的"同形"现象;强制压力、规范压力和模仿压力是影响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意愿和质量的制度根源;制度压力影响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路径为:制度环境制度压力企业执行行为企业特征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意愿和质量。在这个路径中,公司特征是制度压力作用于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中间媒介,表现了不同企业应对制度压力的容纳能力和处理能力。(本文来源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期刊2015年01期)
汪丽丽[8](2012)在《债权类民间融资演化为犯罪的制度动因及其防范》一文中研究指出各地民间借贷风波与非法集资类案件的频发日益困扰着我国民间金融制度的正常发展,继而影响到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进程。对于这种内生性的融资行为缘何转化为犯罪行为,厘清其界限,并进行制度分析显得尤为重要。金融抑制政策、法律规定的不健全、法律责任体系的不完善等一系列制度诱因,导致中小企业融资难、民间资本投资渠道的不畅通,继而从外部诱发不正当民间融资行为的产生。故而,需要明确民间融资的法律地位、厘清监管边界、健全法律责任体系,从制度上变打击为预防。(本文来源于《法学论坛》期刊2012年03期)
汪丽丽[9](2012)在《民间融资演变为犯罪的法律界限、制度动因及防范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民间融资规模的不断扩大及非法集资类案件的频发日益困扰着我国民间金融制度的正常发展,继而影响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进程。对于这种内生性的融资行为缘何转化为犯罪行为,进行制度分析显得尤为重要。金融抑制政策、法律规定的不健全、法律责任体系的不完善等一系列制度诱因导致中小企业融资难、民间资本投资渠道的不畅通,继而从外部诱发不正当民间融资行为的产生,故从制度上变打击为预防更为关键。(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2年02期)
李晏军[10](2011)在《杂交水稻早期发展的制度动因解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杂交水稻的早期发展,不仅得益于袁隆平等科学家不断的技术创新,更得益于制度创新的推动。从体制推动、政府介入到科研大协作,笔者以详实的历史资料论证解析了杂交水稻早期发展的制度动因,同时点明了合适的技术国情对技术发展的重要性。(本文来源于《中国城市经济》期刊2011年08期)
制度动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司法官是社会分工日益精细化的产物,肩负着定纷止争、维护社会正义的重大责任。中国现代意义上的司法肇始于清末新政时期。本文尝试透过外交、学制、教育、官制、司法改革等视角,揭示现代司法官制度在我国初次生成的实际状况,并对清末民国建立司法官制度的动因进行整体考察。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制度动因论文参考文献
[1].王顶明,杨佳乐.博士生培养过程中的进展报告制度:动因、特征与成效[J].江苏高教.2019
[2].周晓霞.清末民国建立司法官制度动因探究[J].中国检察官.2016
[3].李思志,吕新.阿里巴巴合伙人制度动因分析[J].上海管理科学.2016
[4].王志亮,张彤.企业环境行为的制度动因与监管路径研究[J].人力资源管理.2016
[5].吴丹红,杨汉明,周莉.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制度动因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5
[6].林凯.论现金选择权的制度动因与生成机制[J].河北法学.2015
[7].杨汉明,吴丹红.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制度动因及路径选择——基于“制度同形”的分析框架[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5
[8].汪丽丽.债权类民间融资演化为犯罪的制度动因及其防范[J].法学论坛.2012
[9].汪丽丽.民间融资演变为犯罪的法律界限、制度动因及防范策略[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
[10].李晏军.杂交水稻早期发展的制度动因解析[J].中国城市经济.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