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里的“一把”工程

学校里的“一把”工程

苏州大学附属中学邵统亮

一个好的校长,应该具有“识师之眼,爱师之心,用师之道,励师之术,育人师之识,护师之胆,荐师之德”,所以有人说,在学校里科研兴师应该是“一把工程”。

推“一把”——把教师推上“教育教学研究”的轨道。

对于每一个人来说,这推一把的“一级火箭”力量来源自有不同。但对于一所学校来说,莫胜于“制度”的力量。制定学校教育科研奖励制度,明确责任、权利与义务,形成一股巨大的推力,把每一个送上研究的轨道。让思考研究成为教师的生活方式,一旦每个人进入“研究”的常态,其后的发展的能量是任何人都无法预估的。激励是一种持续不断的推动力,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孔茨说过:“领导者和主管人员假如要设计一个人们乐意在其中工作的环境,就必须使这个环境体现出对个人的激励作用。”“一个主管人员如果不知道怎样激励人,便不能胜任这个工作。”因此,如何激发教师的动机,如何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是“一把手”应该想透做熟的事情。

紧“一把”——为老师成长不断加油,紧一把“螺丝”。

现在有很多学校不约而同的把教师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与成长档案作为教师成长的加速器。老师们对自己的发展有远期规划、近期规划,有个人成长档案。个人成长档案管理权交给老师自己,每月一填,定期交流对照目标,自加压力,同伴互助。有时学校领导也会出面拧一把“螺丝”,把每一个人成长的劲头铆足。

拉“一把”——不让任何一个人掉队。

在教师的成长过程中会有来自各个方面困难,“柴米油盐”自不必说,各种矛盾冲突也不必说。有的老师进入“高原期”,有的老师出现了一时的困惑,“萝卜烩萝卜”的状态急须提升,这时一定要有“高手”出来拉一把。比如为老师拜名师牵线,送出去请进来,为老师提供一个研究课题,给老师开教学研究会,不一而足:这件事情非校长而莫属。

扶“一把”——成长发展需要公平的“平台”。

“我很敬业,也取得很好的教学成绩,但是学校领导不欣赏我,我没有机会。”这种“苦恼”在教师调查中出现非常多,也是造成教师职业倦怠的一个重要原因。一个人在其发展过程中,始终没有回馈,就不可有后劲。作为校长手中掌握着很多教师发展“机会”的资源,诸如,公开课,评优课,进修学习,评先,评职称等。但是僧多粥少,这就需要学校为每一个人提供公平竞争的机会,甚至要发掘各种机会资源,尽可能把每一个老师扶上其成长发展的平台。有一位校长说得好:你有多远的理想,我就为你提供多高的梯子。他的这句话为许多老师感怀不已。

放“一把”——我发展我作主。

“大自然并不着急”,这是有关教育的一个著名隐喻,用于教师的身上同样适应。有的学校为了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显得操之过急,全校上下同读一本“教育名著”,同做一个课题,同修一种教学模式,同写研究论文,同一个发展过程(“三年成为骨干教师,六年成为窗口教师,十年成为名教师”),这种“一刀切”的形式主义工作作风会严重限制教师的和谐发展,也会影响学校的科学发展。放老师“一把”,把成长的权利交给老师自己,努力营造教师成长的生态化环境:让花长得像花,让树长得像树,花可以不一样大,树可以不同样高。要形成教师“多元发展,多样成长,自然生长,和谐共荣”的生态,真的需要校长放一放手。

美国教育学者查尔斯·斯文多尔盛赞放手的智慧,“放手,不意味着不关心,只是我不能代替别人做事。放手,不意味着抽身不管,只是明白我不能控制他人。放手,就是不把现成的答案提供给人,而是让他从错误中学到东西。放手,就是不要动辄批评,要留有余地,让对方保有尊严。放手,就是承认自己有所不能,事情成功与否有时并不受我控制。放手,就是认识到不可能事事遂心,尊重既成事实,珍惜当前,只争朝夕。放手,就是不苛责或强求别人,努力成为自己理想中的人。放手,就是不唠叨、不斥责、不狡辩,不为过去唉声叹气,从失败中成长,为将来积极筹划。放手,就是立足今天,从零开始,将遗憾丢给昨天,把希望留给明天。放手,不比坚持来得容易,它需要直面艰难抉择的勇气,以及权衡得失的智慧、刹那取舍的决断。放手,是选择,不是放弃;是乐观,不是悲观;是对生活少一点害怕,多一些热爱;是在人生的路途中转一个弯,甩掉不必要的包袱,轻装上阵”。

放手,其实是一种胸襟和智慧。

标签:;  ;  ;  

学校里的“一把”工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