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搜索效应论文-李娟娟

预搜索效应论文-李娟娟

导读:本文包含了预搜索效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面部表情,预搜索效应,视觉标记,注意捕获

预搜索效应论文文献综述

李娟娟[1](2011)在《面部表情对预搜索效应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预搜索范式是Watson和HumPhreys1997年创立的,是目前研究视觉优先选择机制的重要方法。经典预搜索研究的实验范式采用叁种实验条件:单特征搜索条件(single-feature search condition)、颜色-形状特征联合搜索条件(form-color conjunction search condition)和预搜索条件(preview condition)。预搜索条件是首先呈现一部分无关项目(旧项目),1000ms后再呈现另一部分干扰项目和一个目标项目(新项目)。颜色-形状特征联合搜索条件是同时呈现所有项目,然后完成搜索目标项目的任务。研究发现,预搜索条件下对目标的搜索成绩显着高于特征联合搜索条件下的搜索成绩,接近于单特征搜索条件下的搜索成绩。也就是说,分两次呈现刺激时,首次呈现的刺激能被有效过滤,从而提高视觉搜索中的搜索成绩,这种现象被称为“预搜索效应”。预搜索效应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包括时程、旧项目变化等等。面部表情是一种重要的非言语刺激,是同时具有生物学意义和社会意义的视觉刺激,包含着大量的信息。面部表情对人类的适应生存与社会交往有重要影响。以往对预搜索效应的研究主要以字母或数字作为实验材料,本研究以面部表情为实验刺激材料,系统考察在面部表情的搜索中,面部表情对预搜索效应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其产生的认知机制。研究采用标准的预搜索范式,共分叁部分3个实验:实验1采用预搜索范式,实验设计为3×3×2。实验任务是让被试在中性面部表情干扰物中,搜索消极面部表情或积极面部表情的目标刺激,考察中性面部表情对预搜索效应的影响。实验2采用与实验1相同的范式,让被试在积极面部表情的干扰物中,搜索是否出现消极面部表情刺激,考察积极面部表情对预搜索效应的影响,以及积极面部表情能否被有效抑制。实验3采用与实验1和实验2相同的范式,要求被试在消极面部表情干扰物中搜索是否出现积极面部表情刺激,主要是考察抑制消极面部表情刺激时对预搜索效应的影响。综合叁个实验的结果以及相关讨论,本研究得到以下几个结论:(1)从叁个实验的结果来看,预搜索条件下的反应时始终比全集条件下的反应时快而比半集条件下的慢,说明抑制面部表情刺激时获得了部分预搜索效应。(2)典型的视觉搜索研究得出消极刺激存在加工优势,从本研究叁个实验的结果来看,消极面部表情目标的搜索优势在基于时间进程的选择条件中仍然存在。(3)实验2获得的预搜索效应比实验3获得的预搜索效应大。与抑制积极面部表情刺激相比,抑制消极面部表情刺激时占用更长时间。(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期刊2011-05-01)

卢伊颖,金志成[2](2009)在《预搜索中基于范畴的抑制扩散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预搜索实验范式,考察当旧客体属单一范畴时,基于范畴的抑制扩散效应对预搜索的影响。结果表明:(1)字母数字的范畴差异可以指导预搜索的注意配置;(2)范畴抑制扩散效应对预展收益存在影响。当靶子与旧客体范畴不同,预展收益将受益于旧客体的范畴抑制扩散效应,当靶子与旧客体范畴相同,预展收益将受损于旧客体的范畴抑制扩散效应;(3)预搜索和全集搜索之间的范畴比率差异不是造成预展收益的原因。(本文来源于《心理研究》期刊2009年04期)

马艳杰[3](2008)在《旧项目亮度变化对预搜索效应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Waston & humphreys(1997)提出了经典的预搜索效应。实验包括叁种条件:单特征搜索条件(single-feature search condition)、颜色-形状特征联合搜索条件(form-color conjunction search condition)和预搜索条件(preview condition)。其中,预搜索条件与颜色-形状特征联合搜索条件的区别就在于,干扰项目与靶子是否同时呈现。后者是所有项目同时呈现,然后完成搜索靶子任务。而前者是先呈现一些无关项目(称之为旧项目),间隔1000ms后再呈现另一些干扰项目和一个靶子(称之为新项目)。实验结果发现,预搜索条件下对靶子的搜索成绩显着优于特征联合搜索条件,接近于单特征搜索条件下的搜索成绩。即所谓的预搜索效应(preview effect)。预搜索效应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包括时程、旧项目变化等。实验采用3×3×2的实验设计,探讨了旧项目亮度变化对预搜索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实验条件因素主效应显着。旧项目亮度变化条件减弱了预搜索效应,未完全消失。②项目总集和有无靶子的主效应显着,有靶子的条件下搜索速度更快,且随着项目总数增加搜索难度在增大。(本文来源于《东北师范大学》期刊2008-05-01)

预搜索效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预搜索实验范式,考察当旧客体属单一范畴时,基于范畴的抑制扩散效应对预搜索的影响。结果表明:(1)字母数字的范畴差异可以指导预搜索的注意配置;(2)范畴抑制扩散效应对预展收益存在影响。当靶子与旧客体范畴不同,预展收益将受益于旧客体的范畴抑制扩散效应,当靶子与旧客体范畴相同,预展收益将受损于旧客体的范畴抑制扩散效应;(3)预搜索和全集搜索之间的范畴比率差异不是造成预展收益的原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预搜索效应论文参考文献

[1].李娟娟.面部表情对预搜索效应的影响[D].陕西师范大学.2011

[2].卢伊颖,金志成.预搜索中基于范畴的抑制扩散效应[J].心理研究.2009

[3].马艳杰.旧项目亮度变化对预搜索效应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08

标签:;  ;  ;  ;  

预搜索效应论文-李娟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