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润型胸腺瘤论文-D.B.Green,S.Eliades,A.C.Legasto,G.Askin,J.L.Port

浸润型胸腺瘤论文-D.B.Green,S.Eliades,A.C.Legasto,G.Askin,J.L.Port

导读:本文包含了浸润型胸腺瘤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胸腺瘤,肺浸润

浸润型胸腺瘤论文文献综述

D.B.Green,S.Eliades,A.C.Legasto,G.Askin,J.L.Port[1](2019)在《预测存在锐角的多分叶胸腺瘤对肺浸润情况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摘要目的胸腺瘤的影像特征常与肺浸润有关,如分叶征、肺部浸润和邻近肺部异常,但这些征象并不可靠。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更加客观且可重复的方法来预测胸腺瘤对肺(本文来源于《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黄玉婷,朱铭,邹文蕙[2](2017)在《叁维适形放疗与调强放疗在浸润型胸腺瘤术后的效果对比》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浸润型胸腺瘤术后行叁维适形放疗与调强放疗肺部剂量学的差异及放射性肺损伤发生率。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6月在广东省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诊治的28例浸润型胸腺瘤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叁维适形放疗(3D-CRT)组及调强放疗(IMRT)组,各14例。两组术后给予放疗,3D-CRT组给予叁维适形放疗,IMRT组给予调强放疗,每个患者同时制定叁维适形放疗计划及调强放疗计划,并比较两个放疗计划的肺部剂量学。随访患者,比较两组患者的放射性肺损伤发生率。结果 IMRT组的肺V5[(65.68±11.32)%]高于3D-CRT组的(57.17±9.46)%(P<0.0.5),肺V_(10)[(45.78±10.00)%]、V_(20)[(23.19±7.12)%]、V_(30)[(13.40±5.15)%]分别低于3D-CRT组的(47.70±9.48)%、(26.54±7.76)%、(15.10±4.90)%(P<0.0.5)。随访期间,IMRT组有2例出现放射性肺损伤,3D-CRT组有1例出现放射性肺损伤,两组的放射性肺损伤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浸润型胸腺瘤术后行调强放疗,肺部低剂量区照射的体积较叁维适形放疗大,在接受10、20、30 Gy照射的肺部体积较叁维适形放疗小,在剂量较高时,对肺部的保护性更佳。(本文来源于《中国当代医药》期刊2017年35期)

柯善保[3](2015)在《深吸气末屏气技术对浸润性胸腺瘤术后放疗的剂量学优势》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深吸气末屏气(DIBH)与自由呼吸(FB)相比对侵袭性胸腺瘤术后放射治疗是否有剂量学优势。资料及方法选取10例手术未完整切除的MasaokaⅡ期或Ⅲ期胸腺瘤术后辅助放疗的患者。每例患者接受两次CT扫描(FB和DIBH),产生20组CT扫描图像,由同一临床医师勾画出临床肿瘤靶区(CTV)。在FB和DIBH状态下,CTV靶区边缘分别外扩1cm和3mm形成内靶区(ITV)。为20组CT分别制作一种基于模板的调强放射治疗计划(IMRT)。选择危及器官(OARs)如肺,心脏,食管和脊髓的剂量学参数进行评估,并运用配对样本t检验对FB和DIBH之间的剂量和体积比较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相比FB,在DIBH状态下,肺总体积明显增加(3958±954ml vs.2798±832ml,p<0.001)。PTV的体积平均减少了52.1%(183±65ml vs.382±88ml,P<0.001)。所有肺的剂量学参数在DIBH状态下明显改善。食道的Dmean和Dmax也有减少,以及脊髓的V30和Dmax也有小一定程度的降低。结论我们的剂量学研究表明,DIBH对侵袭性胸腺瘤术后放疗能显着降低全肺的照射剂量,脊髓和食管的剂量也可以减少。我们建议对侵袭性胸腺瘤采用DIBH技术以更好地保护危及器官,减少长期并发症的发生。(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5-05-01)

宋宇哲,杨旭,李长远,石硙岩,龚守良[4](2014)在《手术完整切除的浸润型胸腺瘤术后叁种放疗技术的剂量学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手术完整切除的浸润型胸腺瘤术后预防放疗中分别采取叁维适形放疗(3D-CRT)、调强放疗(IMRT)与快速旋转调强放疗(RapidArc)技术的剂量学差异。方法选取2011年5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15例手术完整切除的浸润型胸腺瘤辅助放疗的患者,分别针对术后瘤床应用eclipse10.0计划系统制定叁维适形、调强及旋转调强计划,均给予50 Gy/2 Gy处方剂量,在保证计划满足临床要求的前提下,比较叁种计划方案的靶区剂量分布及危及器官受照剂量。结果 RapidArc及IMRT计划靶区适形度及靶区均匀性显着高于3D-CRT(P<0.01),RapidArc计划靶区适形度及均匀性稍高于IMRT(P<0.05);其肺V5明显高于3D-CRT(P<0.01),而肺V10及肺V20低于3D-CRT(P<0.05),RapidArc计划肺V5高于IMRT(P<0.05);前两种计划心脏V30及V40明显低于3D-CRT(P<0.05),RapidArc计划心脏V30低于IMRT(P<0.05);前两种计划食管及脊髓的平均受照剂量低于3D-CRT(P<0.05);其余数据两两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对于完整切除的浸润型胸腺瘤的术后辅助放疗,无论是IMRT技术还是RapidArc技术,其靶区剂量分布均优于3D-CRT技术,同时可以减低大部分危及器官的受照射剂量,值得临床推广。RapidArc技术和IMRT技术相比,后者在肺组织的保护上更具优势,前者在靶区适形性及心脏的保护上更具优势。(本文来源于《中国老年学杂志》期刊2014年19期)

许波,朱凤雯,王希仟,姚文良[5](2012)在《12例浸润性胸腺瘤胸膜转移调强放疗结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胸腺瘤胸膜转移累及野调强放射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6月~2010年5月12例不能手术胸腺瘤胸膜转移病例逆向调强结果,探讨累及野照射的可行性。结果放疗DT50GyCT显示胸腺及胸膜肿块均缩小,但以胸膜肿块缩小明显。结论胸腺瘤胸膜转移累及野调强放射治疗能够提高靶区的照射剂量,减少正常组织剂量,近期局控率满意,但由于病例数少,随访时间短,远期生存率还需要进一步临床观察。(本文来源于《中外医疗》期刊2012年15期)

许颖,杨培斌[6](2012)在《恶性胸腺瘤浸润肺动脉壁超声表现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患者女.42岁。半年前出现胸背部疼痛,1个月前胸骨后疼痛加剧。伴心悸、呼吸困难,在当地医院检查:胸片及心电图未见异常。对症治疗效果不佳,随来我院检查,心电图检查大致正常,遂行腹部B超检查,提示肝、胆、胰、脾、肾未见异常。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见:各房、室内径大小正常。室间隔与左室后壁厚度及搏幅正常。各瓣膜形态、结构及开闭活动未见异常。静息状态下未见确切节段性左室壁运动异常。房、室间隔连续。心包腔内见液区回声,前心包内液区前后径1.O cm,后心包O.8 cm,侧心包0.7 cm,心尖部心包腔内约1.O cm。大血管根部见大小约10.4 cm×4.7 cm的实性低回声包块,(本文来源于《中国超声医学杂志》期刊2012年04期)

肖永春,王璐,张玮,姚莉,范林妮[7](2011)在《胸腺瘤组织中的肿瘤相关巨噬细胞数与其分级、浸润以及患者预后密切相关》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检测胸腺瘤组织中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TAMs)细胞数,探讨TAMs与胸腺瘤临床病理特征的联系,为胸腺瘤的病理诊断及预后评估提供简易可行的新指标。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SP法)检测95例胸腺瘤组织中的TAMs,电话随访及医院病历记录收集随访资料。单因素检验分析TAMs与胸腺瘤多种临床病理特征的联系,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患者的生存状况。结果:TAMs在不同亚型胸腺瘤中的细胞数明显不同,在B1、B2、B3、C型肿瘤组织中随肿瘤恶性度增加而阳性率逐渐增高,其百分率分别为2.9%、5.4%、11.9%、13.2%(P<0.05),在侵袭性胸腺瘤中的阳性率也明显高于非侵袭性胸腺瘤(P<0.05);单因素分析表明TAMs表达、胸腺瘤分型、侵袭性与胸腺瘤患者术后远期生存率有显着相关性。结论:胸腺瘤组织中TAMs细胞数与其病理分型及侵袭性密切相关,检测TAMs可为判断胸腺瘤患者的预后提供简单易行的客观依据。(本文来源于《现代肿瘤医学》期刊2011年06期)

肖永春[8](2011)在《胸腺瘤组织中的肿瘤相关巨噬细胞数与其分级、浸润以及患者预后间关系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胸腺作为人体的重要免疫器官,由上皮组织和淋巴细胞构成,是T细胞成熟、分化的场所。胸腺瘤是一组来源于胸腺上皮细胞并具有独特临床病理特点的前上纵膈肿瘤,临床上常表现胸痛、胸闷、咳嗽及前胸部不适等症状,部分患者出现重症肌无力(MG)、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PRCA)、低球蛋白血症等合并症。病理学分类对胸腺瘤诊断和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其分类方法一直为学术界所关注,并先后出现多种关于胸腺瘤的分类方法,但既往的分类方法均未能较好地反映其病理、临床和预后的关系。为此,WHO于1999年提出了胸腺瘤新的组织学分类方法,并在2004年进一步修订,目前该方法已成为胸腺瘤的标准分型方案。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是一组来源于外周循环血中的具有独特表型的巨噬细胞。在肿瘤微环境中,TAMs通过表达多种促进肿瘤细胞增殖和存活的的生长因子,对肿瘤的发生、生长、浸润及转移起到了促进作用。[目的]探讨TAMs与胸腺瘤临床病理特征的联系,为胸腺瘤的病理诊断及预后评估提供简易可行的新指标。[方法]1.对95例胸腺瘤组织切片进行HE染色,并结合临床对其进行分类;2.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95例胸腺瘤组织中的TAMs;3.通过电话随访及医院病历记录收集随访资料;4.采用单因素检验分析TAMs与胸腺瘤多种临床病理特征的联系,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患者的生存状况。[结果]1.在95例胸腺瘤组织中,经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后,均可见CD68(TAMs标志)阳性表达的细胞;2.TAMs在不同亚型胸腺瘤中的细胞数明显不同,在WHO分型的B1、B2、B3、C型肿瘤组织中,随肿瘤恶性度增加而阳性率逐渐增高,其百分率分别为2.9%、5.4%、11.9%、13.2%,在A/AB型胸腺瘤组织中其百分率为9.9%,统计学半定量分析显示,各型胸腺瘤TAMs百分率间存在非常显着的差异(P<0.01);3.在上皮细胞型、淋巴细胞型和混合细胞型胸腺瘤组织中,TAMs的平均百分率分别为12.7%、2.9%、7.4%,统计学分析表明,叁者之间有非常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0.005);4.TAMs在分化良好型、非典型和胸腺癌叁者中的平均百分率分别为6.8%、11.9%、13.2%,统计学分析表明,叁者间的差异非常显着(P<0.005);5.TAMs细胞数在侵袭性胸腺瘤组织中的平均值为11.1%,在非侵袭性胸腺瘤中的平均值为5.7%,二者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胸腺瘤组织中的TAMs细胞百分数与胸腺瘤病理分型、侵袭性密切相关,可以为胸腺瘤的病理诊断提供客观依据;2.胸腺瘤组织中的TAMs细胞百分数与胸腺瘤患者术后远期生存率明显相关,对评估胸腺瘤患者术后远期生存有重要意义;3.胸腺瘤病理分型(WHO分型、Suster-Mora分型)与患者术后远期生存率有统计学意义,病理分型对胸腺瘤患者预后有重要评估作用;4.胸腺瘤有无侵袭性与患者术后生存率密切相关,有统计学意义,对评估胸腺瘤患者预后有重要作用;5.胸腺瘤组织中的TAMs细胞数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及有无重症肌无力无相关性;6.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有无重症肌无力与胸腺瘤患者术后远期生存率无相关性。(本文来源于《第四军医大学》期刊2011-04-01)

董春莉,尹京淑,崔顺花[9](2010)在《常规加叁维适形放射治疗晚期浸润型胸腺瘤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常规加叁维适形放射治疗晚期浸润型胸腺瘤的疗效。方法 15例均为无法切除的晚期胸腺瘤,采用常规加叁维立体适形放射治疗技术。常规放疗采用6MVX线前后野对穿照射瘤体,前后野剂量比为2:1,射野包括瘤体外1~2cm。2Gy/次,1次/d,5次/周,放疗剂量DT20Gy时予胸部CT复查,根据肿瘤缩小情况适当调整照射野,总剂量DT32~36Gy。改为叁维适形放疗,用6MVX线设一个等中心3~5个照射野,通过剂量体积直方图进行优化。单次周边剂量为2Gy,1次/d,5次/周,放疗剂量DT30~36Gy左右,使总剂量达到DT66~70Gy,42~50d内完成。结果无法手术切除的浸润型胸腺瘤,经常规加叁维适形放射治疗后,肿瘤可得到控制,5年生存率可提高到66.7%。结论对晚期浸润型胸腺瘤(Ⅲ、Ⅳ期),用高能X线给予常规体外加叁维适形放疗,减少正常组织、器官放疗剂量,提高肿瘤放疗剂量,仍有获得长期生存的可能。(本文来源于《中国癌症防治杂志》期刊2010年04期)

董春莉,刘秀梅[10](2010)在《12例晚期浸润型胸腺瘤常规加叁维适形放射治疗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晚期不能手术浸润型胸腺瘤常规加叁维适形放射治疗疗效。方法:12例均为无法切除晚期胸腺瘤,采用常规加叁维立体适形放射治疗技术。常规放疗采用6MVX前后野对穿照射瘤体,前后野剂量比为2∶1,射野包括瘤体外1~2 cm,2 Gy/次,1次/d,5次/周,DT 20 Gy时复查胸部CT,根据肿瘤缩小情况对照射野的大小作适当调整,总剂量DT 32~36 Gy。改为叁维适形放疗,用6MVX线设一个等中心3~5个照射野,通过剂量体积直方图进行优化。单次周边剂量为2 Gy,1次/d,5次/周,放疗剂量DT 30~36 Gy,使总剂量达到DT 66~70 Gy,42~50 d内完成。结果:无法手术切除的浸润型胸腺瘤,经常规加叁维适形放射治疗后,肿瘤可得到控制,5年生存率可提高到66.7%。(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导报》期刊2010年33期)

浸润型胸腺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比较浸润型胸腺瘤术后行叁维适形放疗与调强放疗肺部剂量学的差异及放射性肺损伤发生率。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6月在广东省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诊治的28例浸润型胸腺瘤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叁维适形放疗(3D-CRT)组及调强放疗(IMRT)组,各14例。两组术后给予放疗,3D-CRT组给予叁维适形放疗,IMRT组给予调强放疗,每个患者同时制定叁维适形放疗计划及调强放疗计划,并比较两个放疗计划的肺部剂量学。随访患者,比较两组患者的放射性肺损伤发生率。结果 IMRT组的肺V5[(65.68±11.32)%]高于3D-CRT组的(57.17±9.46)%(P<0.0.5),肺V_(10)[(45.78±10.00)%]、V_(20)[(23.19±7.12)%]、V_(30)[(13.40±5.15)%]分别低于3D-CRT组的(47.70±9.48)%、(26.54±7.76)%、(15.10±4.90)%(P<0.0.5)。随访期间,IMRT组有2例出现放射性肺损伤,3D-CRT组有1例出现放射性肺损伤,两组的放射性肺损伤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浸润型胸腺瘤术后行调强放疗,肺部低剂量区照射的体积较叁维适形放疗大,在接受10、20、30 Gy照射的肺部体积较叁维适形放疗小,在剂量较高时,对肺部的保护性更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浸润型胸腺瘤论文参考文献

[1].D.B.Green,S.Eliades,A.C.Legasto,G.Askin,J.L.Port.预测存在锐角的多分叶胸腺瘤对肺浸润情况的研究[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19

[2].黄玉婷,朱铭,邹文蕙.叁维适形放疗与调强放疗在浸润型胸腺瘤术后的效果对比[J].中国当代医药.2017

[3].柯善保.深吸气末屏气技术对浸润性胸腺瘤术后放疗的剂量学优势[D].浙江大学.2015

[4].宋宇哲,杨旭,李长远,石硙岩,龚守良.手术完整切除的浸润型胸腺瘤术后叁种放疗技术的剂量学比较[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

[5].许波,朱凤雯,王希仟,姚文良.12例浸润性胸腺瘤胸膜转移调强放疗结果分析[J].中外医疗.2012

[6].许颖,杨培斌.恶性胸腺瘤浸润肺动脉壁超声表现1例[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2

[7].肖永春,王璐,张玮,姚莉,范林妮.胸腺瘤组织中的肿瘤相关巨噬细胞数与其分级、浸润以及患者预后密切相关[J].现代肿瘤医学.2011

[8].肖永春.胸腺瘤组织中的肿瘤相关巨噬细胞数与其分级、浸润以及患者预后间关系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1

[9].董春莉,尹京淑,崔顺花.常规加叁维适形放射治疗晚期浸润型胸腺瘤的分析[J].中国癌症防治杂志.2010

[10].董春莉,刘秀梅.12例晚期浸润型胸腺瘤常规加叁维适形放射治疗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0

标签:;  ;  

浸润型胸腺瘤论文-D.B.Green,S.Eliades,A.C.Legasto,G.Askin,J.L.Port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