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桩极限承载力论文-孔秋平

基桩极限承载力论文-孔秋平

导读:本文包含了基桩极限承载力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泡沫混凝土劲性桩,指数曲线,静载,数值模拟

基桩极限承载力论文文献综述

孔秋平[1](2019)在《预测泡沫混凝土劲性桩极限承载力可行性研究——基于指数曲线拟合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实际工程中,由于工程桩静载试验未真正达到极限破坏状态,静载试验数据对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的判定尚不完整,故提出了曲线拟合法预测单桩极限承载力。文章结合工程试验,对泡沫混凝土劲性桩静载数据进行指数曲线拟合,预测单桩极限承载力值,并与数值分析及实测静载极限承载力值进行对比分析,以预测泡沫混凝土劲性桩极限承载力。(本文来源于《福建建筑》期刊2019年07期)

黄利雄[2](2019)在《由基桩自锚测试结果确定单桩极限承载力》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基桩竖向承载力自锚法测试中桩-土-锚相互作用体系的受力特点,采用弹性假设下的Mindlin竖向位移解,将其沿锚固体表面进行积分得到桩顶处由于锚杆受拉拔而产生的竖向位移,自锚试桩测得的桩顶沉降与此位移之差即为相应常规静载试验中的桩顶沉降,由此即可由自锚试桩的荷载-沉降曲线得到常规静载试验的荷载-沉降曲线。最后,基于所获得的解答,分析了各参数变化对竖向位移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建材与装饰》期刊2019年07期)

穆锐,浦少云,黄质宏,李永辉,郑培鑫[3](2019)在《土岩组合岩体中抗拔桩极限承载力的确定》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全面探究土岩组合岩体中抗拔桩的极限承载力,结合工程岩土参数及试验数据,运用Flac~(3D)数值分析软件对其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即可得到土岩组合岩体中抗拔桩的极限承载力。基于被动状态下的Kotter极限平衡方程式求解土层提供的抗拔力,根据岩石强度,基于Hoek-Brown破坏准则求解抗拔桩嵌岩端岩体的抗拉强度,从而可计算得到嵌岩端岩体的抗拔力;由静力平衡原理,迭加土层及嵌岩端岩体提供的抗拔力及破坏锥体重量,即可得到土岩组合岩体中嵌岩抗拔桩的极限承载力理论解析式。在嵌岩深度较小的情况下,该解析式的理论计算值与数值模拟分析值相接近,但随着嵌岩深度的增加,理论计算值会偏离数值计算值。故结合数值模拟试验值,对提出的极限承载力理论解析式作进一步的修正,得到修正后的极限承载力解析式能反映嵌岩端岩石风化程度、嵌岩深度、土层厚度、桩长对极限承载力的影响。运用修正后的解析式对该地质条件下不同抗拔桩的极限承载力计算表明:数值模拟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相吻合,说明所建立的抗拔桩极限承载力解析式的方法是可行的。同时,运用该方法可确定类似工程中嵌岩抗拔桩的极限承载力。(本文来源于《岩土力学》期刊2019年07期)

章志荣,柳岸,胡小荣[4](2018)在《叁剪统一特征线场理论下碎石桩极限承载力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考虑中间主应力对碎石桩极限承载力的影响,对桩和桩周土分别采用实心圆柱体模型和竖井模型,应用叁剪统一空间轴对称特征线场理论分析碎石桩极限状态下桩土间的作用力,推导出碎石桩及复合地基极限承载力计算式。实例计算表明:碎石桩极限承载力随中间主应力效应参数b值的增加而增大;单桩的极限承载力随桩体内摩擦角和黏聚力的增大而增大。计算值与试验值的基本一致证明了该方法的合理性。(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期刊2018年04期)

娄建维[5](2018)在《API和中国规范计算钢管桩极限承载力的比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实际工程的桩基采用API和中国港口工程桩基规范分别计算桩基承载力的标准值,对比分析两种规范的差别,其方法和结论供设计人员对于类似工程的参考。(本文来源于《港工技术》期刊2018年05期)

宦雯,李俊才,袁孝蓓,戴屹立[6](2018)在《管桩水泥土复合基桩极限承载力的设计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管桩水泥土复合基桩是在水泥土搅拌桩中即时插入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PHC桩)而形成的一种新型复合基桩。为研究该复合基桩在粉土粉砂地层中的极限承载力,结合江苏如东的一个工程实例,进行了现场单桩静载荷试验和管桩-水泥土粘结强度试验,分析了管桩水泥土复合基桩的破坏模式和管桩水泥土协调变形机理,结果表明管桩-水泥土界面的粘结强度为水泥土无侧限抗压强度的0.197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适合南通地区管桩水泥土复合基桩承载力计算公式,并将计算结果与现场实测值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公式的计算结果相比于规范公式更接近现场实测值。工程实例表明改进的公式在粉土粉砂地层中具有较高的可靠性,为其在南通地区的适用提供了一定的实测资料和理论基础,为该桩型进一步推广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建筑科学》期刊2018年05期)

江杰,陈骏,肖萌,韦永超,马少坤[7](2017)在《南宁软岩地基大直径灌注桩极限承载力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南宁市下伏泥岩粉砂岩地基具有显着的浸水崩解软化特性,使得该地基大直径灌注桩承载力难以确定。依托南宁市火车东站南广场高架平台工程软岩互层地基大直径灌注桩项目,对该工程2根群桩基桩进行了静载试验研究。针对试验中试桩未达到破坏其极限承载力难以确定问题,采用指数函数拟合法和数值反演分析法来预测其荷载沉降性状和极限承载力,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软岩互层地基桩基荷载沉降性状为缓变型,表现出端承摩擦桩的特性,可用指数函数来描述试桩受荷性状,并结合数值反演分析来预测其极限承载力,目前常用的桩基设计方法低估了该地基中基桩的承载力。(本文来源于《长江科学院院报》期刊2017年12期)

陈浩华,李镜培,李林,张凌翔[8](2017)在《楔形桩极限承载力提高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楔形桩相对等截面桩极限承载力提高机理及楔形桩承载力特性,根据楔形桩承载机理,将楔形桩承载过程分为弹性变形及挤土塑性破坏两个阶段.假定桩侧土体发生破坏时应力状态服从Mohr-Coulomb强度准则,建立了楔形桩承载力分析模型并提出了楔形桩极限承载力增大系数.通过与已有模型试验分析对比验证了本文解答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承载力增大系数随桩-土界面摩擦系数、楔形角、静止土压力系数等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本文理论方法能够较为合理地预测楔形桩的极限承载力;楔形桩承载力增大系数随着土体内摩擦角增大而增大,但随着静止土压力系数和桩-土界面摩擦系数增大而减小,同时存在特定的楔形角使得承载力增大系数最大.(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7年12期)

马涛,刘玉雷[9](2017)在《中美孟规范灌注桩极限承载力计算方法的对比分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进一步深入了解和掌握国际标准,针对灌注桩极限承载力,从计算公式、参数取值和安全系数等方面,对比分析了我国《建筑桩基技术规范》(简称《桩规》)、美国《Foundation Engineering Handbook》(简称《FEH》)规范和孟加拉《BANGLADESH NATIONAL BUILDING CODE》(简称《BNBC》)的异同;通过比较发现,中美孟规范承载力计算公式较为统一;叁者在侧摩阻力与桩端阻力取值方式上存在一定差异;安全系数取值方面,《FEH》与《BNBC》均大于《桩规》;最后依据实际工程算例结果可知,美标的设计结果更偏于保守.(本文来源于《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期刊2017年S1期)

王伟,聂庆科,袁维,王梦恕,刘晶晶[10](2017)在《溶洞顶板破坏对穿越溶洞型基桩极限承载力的影响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当溶洞顶板的厚度不符合安全设计要求时,基桩需要穿越溶洞并嵌入溶洞底板一定深度以提高基桩的承载力。在桩顶竖向荷载作用下,溶洞顶板的岩体可能存在受拉状态,当张拉应力超过其抗拉强度时,则岩体将发生张拉破坏,使桩身侧摩阻力的受力面积降低,另外,张拉破坏区使溶洞顶板以上岩土体所受的支承作用进一步降低,不利于桩身侧摩阻力的发挥。因此,有必要系统研究溶洞顶板张拉破坏区域对穿越溶洞型基桩承载特性的影响规律。本文基于理论分析提出了穿越溶洞型基桩的失稳破坏模式,揭示了张拉破坏区域产生的力学机理以及对桩身侧摩阻力的影响规律,建立了顶板失稳破坏的简化力学分析模型,进而提出了穿越溶洞型基桩的极限承载力计算方法,为岩溶地区基桩设计和施工提供技术指导。(本文来源于《土木工程学报》期刊2017年S1期)

基桩极限承载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基桩竖向承载力自锚法测试中桩-土-锚相互作用体系的受力特点,采用弹性假设下的Mindlin竖向位移解,将其沿锚固体表面进行积分得到桩顶处由于锚杆受拉拔而产生的竖向位移,自锚试桩测得的桩顶沉降与此位移之差即为相应常规静载试验中的桩顶沉降,由此即可由自锚试桩的荷载-沉降曲线得到常规静载试验的荷载-沉降曲线。最后,基于所获得的解答,分析了各参数变化对竖向位移的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基桩极限承载力论文参考文献

[1].孔秋平.预测泡沫混凝土劲性桩极限承载力可行性研究——基于指数曲线拟合法[J].福建建筑.2019

[2].黄利雄.由基桩自锚测试结果确定单桩极限承载力[J].建材与装饰.2019

[3].穆锐,浦少云,黄质宏,李永辉,郑培鑫.土岩组合岩体中抗拔桩极限承载力的确定[J].岩土力学.2019

[4].章志荣,柳岸,胡小荣.叁剪统一特征线场理论下碎石桩极限承载力计算[J].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2018

[5].娄建维.API和中国规范计算钢管桩极限承载力的比较分析[J].港工技术.2018

[6].宦雯,李俊才,袁孝蓓,戴屹立.管桩水泥土复合基桩极限承载力的设计计算[J].建筑科学.2018

[7].江杰,陈骏,肖萌,韦永超,马少坤.南宁软岩地基大直径灌注桩极限承载力预测[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7

[8].陈浩华,李镜培,李林,张凌翔.楔形桩极限承载力提高机理研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7

[9].马涛,刘玉雷.中美孟规范灌注桩极限承载力计算方法的对比分析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17

[10].王伟,聂庆科,袁维,王梦恕,刘晶晶.溶洞顶板破坏对穿越溶洞型基桩极限承载力的影响规律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17

标签:;  ;  ;  ;  

基桩极限承载力论文-孔秋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