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论争论文-程亚鹏

中国画论争论文-程亚鹏

导读:本文包含了中国画论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中国画,革新,改造,开放

中国画论争论文文献综述

程亚鹏[1](2017)在《百年中国画论争的回顾与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美术界的中国画论争,主要围绕民国画革新论、新国画改造论和改革开放新论叁个不同时期展开,最终深化为一场场激烈的学术论辩。民国画革新论兴起于清末民国初,由"五四"新文化运动持续至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前夕,转型与守护是其论争的主题;新国画改造论兴起于新中国成立之初至"文化大革命"爆发前夕,改造与变异是其论争的主题;改革开放新论兴起于"文化大革命"结束后至20世纪末,多元与拓展是其论争的主题。本文意在通过追溯20世纪中国画变革论争的发生、发展过程,揭示中国画逐步向现代演进的艰难历程,为新世纪中国画艺术的发展之路提供重要的借鉴。(本文来源于《艺术设计研究》期刊2017年04期)

王敏秀[2](2017)在《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中国画论争》一文中研究指出新文化运动时期是中国画向现代转型的重要时期,中西观念的冲突与融合是中国画现代转型的思想资源。本文以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中国画改良之争为主要研究对象,从传统派和革新派两个对峙立场出发,论述了新文化运动时期中国画的发展状况。本文分为叁部分,第一部分概述了新文化运动萌芽下中国画的整体状况。清末民初,中国画坛呈现出追求传统与个性创新的趋势,从宫廷绘画和文人画两个角度阐述,宫廷画顺应皇家贵族的审美,富丽华贵;文人画在清代达到了高峰。第二部分论述了新文化运动时期中国画论争产生的原因。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政治改良、文学革命以及东西文化之争等对论争起到了重要作用,中国画论争与其可以说是异质同构,同轨行进的。第叁部分论述了中国画改良之争。革新派以“康梁”的改良思想为开端开始了中国画的探索;徐悲鸿进行了“引西润中”的探索;林风眠把西方艺术的形与中国画的意进行融合;传统派开启守护传统的先河。本文尊重历史史实,对这一时期的中国画论争进行梳理与分析,旨在解读该时期中国画的发展状况,通过对历史的回顾,为处于改革创新时代的当下中国画创作提供了参考。(本文来源于《山西师范大学》期刊2017-06-16)

于洋[3](2016)在《图画江山——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画论争与“新山水画”的写生观》一文中研究指出在20世纪50年代的文化与历史背景下讨论新山水画的课题,本身具有特殊的社会语境,也关涉到相应的美术史方法论的转型问题。以山水画在笔墨与图式上的变革为例,传统语义中"江山"的含义在此时已经发生了微妙的转变:一方面是山水画家的纸上造境,描绘山水造化与时代新景;而另一方面,更寓含着国家政权与土地疆域,标示着一个新纪元的到来。从围绕山水画的论争文献,到特定时代美术思潮影响下的山水画创作,这一时期的中国画创作在反思、整合的宏观语境下踯躅(本文来源于《国画家》期刊2016年06期)

胡云[4](2015)在《中国画现代转型两大途径的形成——20世纪上半叶中国画论争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上半叶,中国画出现衰落的局面,不利于中国文化的发展。针对这种状况,文人画家纷纷利用自身方式进行文化复兴。其中,最具特色的中国画现代转型途径是中西融合和传统主义。文章主要介绍中西融合和传统主义这两条中国画现代转型的途径,以期现代画家可以从历史的发展中借鉴经验,进而促进中国画的持续发展。(本文来源于《美术教育研究》期刊2015年17期)

蒋高军[5](2015)在《浅谈两次中国画论争的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自"五四"时期始至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画领域的叁次论争,从思想上梳理了中国画在不同时期的发展方向,并逐步深入到问题的实质,使人们开始关注中国画的本身,思考探索中国画在新时期的存在与表现形式,为新形势下中国画得到更好传承和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亦为现代中国画的多元化发展做了思想和理论上的准备,对现代中国画的创作产生了影响深远。(本文来源于《美与时代(下)》期刊2015年07期)

薛慧峰,白松楠[6](2015)在《对民国时期中国画发展论争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民国时期是中国画发展历史中最为关键的一个阶段,此时中国画发展的论争激烈,各种观点层出不穷,直接推动了其融合、转型和创新的到来。本文从民国时期中国画发展的背景谈起,对当时主要的观点进行了分析与思考。(本文来源于《大舞台》期刊2015年04期)

罗胜[7](2015)在《从20世纪中国画论争中看康定斯基基本绘画观》一文中研究指出俄罗斯画家康定斯基被当代人称为"现代抽象艺术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奠基人"。借助于康氏的反写实绘画观念,可以很好地反观中国画界20世纪围绕中学与西学绘画关系展开的几次大型论争。从康定斯基坚持的"艺术本质""张力观念""艺术民族性"等思想出发,可以看出中国绘画在西学冲击下,中国画艺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重图轻道"而又忽视了传统绘画的"重道轻图"的精髓。从艺术本体上看,任何民族艺术对外来艺术的吸收如果不能取长补短都将留下遗憾。(本文来源于《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4期)

刘祥辉[8](2014)在《冲突与融合——20世纪上半叶中国画论争的实质与内核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画论争是中国近现代美术史关注的焦点之一,很多人先后对这一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理解。本文拟以自律和他律的方法论出发,从绘画历史、国家危机以及讨论主体、影响效果的角度对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画论争予以分析。认为中国画论争是论争主体在面对民族危亡和国家衰败所导致的文化危机下对中国传统文化前途命运的一次重估和判断,反映了西方文化在华的传播生长与中国传统文化生存之间的对抗与整合。(本文来源于《中华文化论坛》期刊2014年12期)

葛玉君[9](2011)在《“中国画”命运转机——“双百”及“双百”后中国画论争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1956年,是新中国文艺政策发生重要转变的一年,在"去苏联化模式"、"走中国式道路"的大背景下,"民族化"思潮正式兴起,中国传统文化逐渐受到关注。而在文艺界,由于"双百方针"的出台所形成的宽松氛围则使这一思潮得以进一步深化。虽然,紧随其后的"反右"运动导致了刚刚获得的这种"宽松氛围"陡然收紧,但"反右"期间对于传统文化的提倡与重视则在某种程度上给中国画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正是上述一系列因素,构成了长期处于被动地位的"中国画"命运获得历史性"转机"的时代语境,本文尝试对发生在这一时期的有关"中国画论争"文本进行分析,以期重新解读并相对真实的还原历史。(本文来源于《美术研究》期刊2011年01期)

于洋[10](2009)在《新中国中国画论争的主题递变》一文中研究指出依照以往诸多学者研究,20世纪形成一定规模和深度的中国画论争发生过四次,即从新文化运动至新中国建国前的"美术革命"与中国画前途的论争,五六十年代由新国画运动及文艺的社会功能论所引发的新旧问题的论争,80年代围绕中国画"穷途末日"说的讨论,和90年代"笔墨等于零"论与"守住中国画的底线"论的对峙。(本文来源于《美术观察》期刊2009年04期)

中国画论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新文化运动时期是中国画向现代转型的重要时期,中西观念的冲突与融合是中国画现代转型的思想资源。本文以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中国画改良之争为主要研究对象,从传统派和革新派两个对峙立场出发,论述了新文化运动时期中国画的发展状况。本文分为叁部分,第一部分概述了新文化运动萌芽下中国画的整体状况。清末民初,中国画坛呈现出追求传统与个性创新的趋势,从宫廷绘画和文人画两个角度阐述,宫廷画顺应皇家贵族的审美,富丽华贵;文人画在清代达到了高峰。第二部分论述了新文化运动时期中国画论争产生的原因。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政治改良、文学革命以及东西文化之争等对论争起到了重要作用,中国画论争与其可以说是异质同构,同轨行进的。第叁部分论述了中国画改良之争。革新派以“康梁”的改良思想为开端开始了中国画的探索;徐悲鸿进行了“引西润中”的探索;林风眠把西方艺术的形与中国画的意进行融合;传统派开启守护传统的先河。本文尊重历史史实,对这一时期的中国画论争进行梳理与分析,旨在解读该时期中国画的发展状况,通过对历史的回顾,为处于改革创新时代的当下中国画创作提供了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国画论争论文参考文献

[1].程亚鹏.百年中国画论争的回顾与思考[J].艺术设计研究.2017

[2].王敏秀.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中国画论争[D].山西师范大学.2017

[3].于洋.图画江山——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画论争与“新山水画”的写生观[J].国画家.2016

[4].胡云.中国画现代转型两大途径的形成——20世纪上半叶中国画论争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5

[5].蒋高军.浅谈两次中国画论争的意义[J].美与时代(下).2015

[6].薛慧峰,白松楠.对民国时期中国画发展论争的思考[J].大舞台.2015

[7].罗胜.从20世纪中国画论争中看康定斯基基本绘画观[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5

[8].刘祥辉.冲突与融合——20世纪上半叶中国画论争的实质与内核探讨[J].中华文化论坛.2014

[9].葛玉君.“中国画”命运转机——“双百”及“双百”后中国画论争研究[J].美术研究.2011

[10].于洋.新中国中国画论争的主题递变[J].美术观察.2009

标签:;  ;  ;  ;  

中国画论争论文-程亚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