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学科点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点,思政课,现状调查
学科点论文文献综述
邢鹏飞,范张欣[1](2019)在《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点发展现状调查研究——基于湖南省13所院校的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湖南省13所院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点建设现状调研得知,本学科点发展态势较好,即学科点布局趋于合理,学科专业实力显着增强,学科点组织机构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机构渐趋融合,学科点专业化程度明显提高,学科点专业人才培养逐步规范。同时也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即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点与思政课、本科专业点各自为政,学科点研究专业属性不强,学科点导师队伍结构不合理,学科点生源与培养质量参差不齐,学科点学术影响力不强。基于此,进一步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点的督导和管理,优化学科点导师队伍结构,提高学科点专业人才培养的专业化水平,完善学科点建设机制,加大学科点建设成果宣传力度,促进本学科点健康发展。(本文来源于《现代教育科学》期刊2019年04期)
刘苗苗,刘盛博,潘慧源[2](2018)在《高校学科点调整与建设探析——基于30所高校的“公共管理”学科的调研》一文中研究指出无论是满足学科"结构优化"还是"双一流"建设的需要,学科点的调整对高校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文章以选取的30所"985工程""211工程""普通"叁个不同层次院校公共管理学科为例,从学科师资职称结构分布、引文合作模式以及研究热点的差异叁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师资职称结构分布上,"985工程"高校呈倒金字塔结构型,"211工程""普通"院校呈卵形结构;引文合作模式上,"985工程"以叁个及以上作者合作居多,"211"院校和"普通"院校均表现为两个作者合作居多;研究热点分布上,不同层次高校呈现出不同的研究方向,同时却又存在相似之处。分析结果为叁个不同层次高校一流学科建设中师资团队建设以及未来学科研究方向等问题提供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上海教育评估研究》期刊2018年06期)
焦娅敏,张宗峰[3](2018)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支撑路径探究——以尚无学科点的马克思主义学院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马克思主义学院有两大中心任务,即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如何将这两项工作同时做好,使其相互促进,目前仍面临诸多瓶颈问题。尤其是对很多尚不具备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点的马克思主义学院应该如何加强学院建设,如何实现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支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这是一个无法回避又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从尚未设学科点的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现实情况出发,探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支撑路径及两者之间的有效互动是新时代在改进中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迫切任务和重要使命。(本文来源于《思想理论教育》期刊2018年12期)
[4](2018)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律史学科点简介》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律史学科点肇始于1955年游绍尹、张梦梅教授主持的中南财经政法学院法史教研组。1983年,中南财经政法学院法制史学科正式成为硕士学位授权点,为全国最早的法律史硕士点之一。自1983年建点至201 5年秋,本学科点已经招(本文来源于《中西法律传统》期刊2018年01期)
楼雯,樊宇航,赵星[5](2017)在《流动与融合——我国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点师资结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016年,国内四所知名高校的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一级学科点被撤销事件引起学科内外热议,图情档学科建设再次响起警钟。在当前我国以一流学科促动一流大学建设的"双一流建设"大背景下,系统深入地探析师资队伍建设情况对于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图情档学科的愿景具有基础意义。本文从教师就职流动的视角调研我国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49个学科点的795位教师的毕业院校及就职地域分布,学科点师资队伍规模、职称结构、学缘结构、培养能力,以及学科点之间的人才流向。结果显示,我国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点的师资队伍建设具有流动与融合交织并存之特点;师资队伍在分散与融合的过程中,地域因素具有关键影响;师资流动在呈现集中性和"近亲繁殖"现象的同时,也逐渐形成与本领域世界一流学科相仿的职称和就职结构,并在国际化水平上已有一定积累。(本文来源于《中国图书馆学报》期刊2017年06期)
[6](2017)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律史学科点简介》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律史学科点肇始于1955年游绍尹、张梦梅教授主持的中南财经政法学院法史教研组。1983年,中南财经政法学院法制史学科正式成为硕士学位授权点,为全国最早的法律史硕士点之一。自1983年建点至2015年秋,本学科点已经招收硕士研究生32届,培养400余人;招收博士研究生12届,毕业9届。(本文来源于《中西法律传统》期刊2017年01期)
万建中[7](2017)在《创立和实践民俗学教学的田野范式——以赣南师范大学民俗学学科点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借助于白鹭古村教学基地,赣南师范大学民俗学学科点创新民俗学田野教学手段,探索出体系化、规范化的田野教学模式。从田野出发,又回归田野,整个教学过程均在村落中展开。引导研究生在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极大地提升了教学水平和研究生的田野实践能力。基地建设构筑了跨学科、跨领域的交叉教学平台,有助于民俗学专业研究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并形成整体观的学术视野。白鹭古村一旦成为学术持续关注的目标,便增强了村民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进而萌生强烈的村落保护的意识和愿望。(本文来源于《赣南师范大学学报》期刊2017年04期)
崔阳阳[8](2017)在《苏科大研究生教育“高原崛起”》一文中研究指出既瞄准国家战略方向,又注意对接地方经济发展;既重视科研能力的提高,也注重实践能力训练……这是苏州科技大学党委书记江涌对本校研究生教育特色的概括——近日,省学位委员会公布2016年对全省2010年获得授权的14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评估结果,7个(本文来源于《苏州日报》期刊2017-04-28)
司林,李红军,王小春[9](2017)在《高等农林院校数学硕士学科点建设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部分高等农林院校向综合性大学发展,数学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在高等农林院校逐步得以开展。目前,高等农林院校数学硕士学科点的建设主要具有创建时间短、基础较弱但是教师集体凝聚力强、研究方向的互补性强、具有较多的交叉研究机会等特点;同时,面临着师资力量有待加强,研究方向分散、缺乏特色,生源数量不足、素质参差不齐,本、硕专业的关系有待理顺,学科点内外的有效学术交流有待加强等问题。为此,提出高等农林院校数学硕士学科点建设应侧重于2个关键点:一是通过引进优秀人才和优化师资结构,完善导师遴选机制、考核机制和激励机制,加强导师的职前和在岗培训,保障导师的科研工作时间等,加强导师队伍建设;二是通过加强基础数学领域相关研究方向的建设、加强与农林类相关学科的合作研究、依托所在区域的数学学科优势、在短时间内凝练出主干研究方向等,加强研究方向建设。同时,从课程建设、人才培养模式、交流合作、理顺本、硕专业的关系等方面,提出进一步加强高等农林院校数学硕士学科点建设的建议。(本文来源于《中国林业教育》期刊2017年01期)
[10](2016)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律史学科点简介》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律史学科点肇始于1955年游绍尹、张梦梅教授主持的中南财经政法学院法史教研组。1983年,中南财经政法学院法制史学科正式成为硕士学位授权点,为全国最早的法律史硕士点之一。自1983年建点至2015年秋,本学科点已经招收硕士研究生32届,培养约400余人;招收博士研究生12届,毕业9届。学科点现有专职教师17人,其中教授5人(陈景良、郑祝君、屈永华、春杨、李栋),副(本文来源于《中西法律传统》期刊2016年01期)
学科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无论是满足学科"结构优化"还是"双一流"建设的需要,学科点的调整对高校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文章以选取的30所"985工程""211工程""普通"叁个不同层次院校公共管理学科为例,从学科师资职称结构分布、引文合作模式以及研究热点的差异叁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师资职称结构分布上,"985工程"高校呈倒金字塔结构型,"211工程""普通"院校呈卵形结构;引文合作模式上,"985工程"以叁个及以上作者合作居多,"211"院校和"普通"院校均表现为两个作者合作居多;研究热点分布上,不同层次高校呈现出不同的研究方向,同时却又存在相似之处。分析结果为叁个不同层次高校一流学科建设中师资团队建设以及未来学科研究方向等问题提供借鉴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学科点论文参考文献
[1].邢鹏飞,范张欣.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点发展现状调查研究——基于湖南省13所院校的调查[J].现代教育科学.2019
[2].刘苗苗,刘盛博,潘慧源.高校学科点调整与建设探析——基于30所高校的“公共管理”学科的调研[J].上海教育评估研究.2018
[3].焦娅敏,张宗峰.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支撑路径探究——以尚无学科点的马克思主义学院为例[J].思想理论教育.2018
[4]..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律史学科点简介[J].中西法律传统.2018
[5].楼雯,樊宇航,赵星.流动与融合——我国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点师资结构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7
[6]..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律史学科点简介[J].中西法律传统.2017
[7].万建中.创立和实践民俗学教学的田野范式——以赣南师范大学民俗学学科点为例[J].赣南师范大学学报.2017
[8].崔阳阳.苏科大研究生教育“高原崛起”[N].苏州日报.2017
[9].司林,李红军,王小春.高等农林院校数学硕士学科点建设的思考[J].中国林业教育.2017
[10]..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律史学科点简介[J].中西法律传统.2016
标签: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点; 思政课; 现状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