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安全行为能力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发电厂,不安全行为,运行人员,安全行为能力评价
安全行为能力论文文献综述
罗金宝[1](2019)在《发电厂运行人员不安全行为与安全行为能力评价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力企业运行的安全事关社会民众和经济发展。在运行管理工作中,运行人员的不安全行为是诱发电力事故的重要因素,值得发电厂关注。本文围绕运行人员不安全行为和安全行为能力评价议题进行了探究,对运行人员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行为的成因进行了分析,论述了运行人员安全行为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和行为能力评价,供相关人士参考。(本文来源于《消防界(电子版)》期刊2019年14期)
陈娜,王世玲,付登松,赵军[2](2019)在《基于FAHP的建筑工人安全行为能力基础实验测评》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分析建筑工人安全行为能力要求的基础上,基于安全人机基础实验构建其安全行为能力层次结构模型,包括7个安全行为技能指标和3个安全素质指标要素,并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得出此10项指标的权重值。以安全人机实验数据为基础,对各项指标要素进行量化打分,并结合其权重计算个体安全行为能力得分,进行等级划分。结果发现:同时满足安全行为能力总得分≥8分、安全行为技能得分≥5分、安全素质指标得分≥3分的能够满足较高工作岗位要求的个体有13名;此13名中有8名能够满足更高工作岗位的要求(其分项安全行为能力得分均≥8分)。接着使用IBM SPSS Statistics 22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发现:经历过安全专业知识培训和安全人机实践的高年级学生的安全行为技能指标和安全素质指标得分、以及安全行为能力总得分均显着高于没经历过安全专业知识培训和安全人机实践的低年级学生(p<0.05,均值差值>0)。文中提供的安全行为能力测评方法可以为建筑工人的选拔、分工、培训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王宇,王健新[3](2018)在《基于生理特征的应急情境下管制员安全行为能力测评》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客观评价管制员在应急情境下的安全行为水平,模拟大流量管制情境,选取14名一线管制员作为被试,采用专家打分方式确定其安全绩效,采用生理多导仪测量其心率、心率变异性、皮电等生理数据,并构建安全行为能力指数。结果表明,应急情境下管制员的平均心率、SDNN、PNN50、张力EDA、相位EDA等5项生理指标有明显变化,其中SDNN、PNN50随着流量的增加降低,其余指标明显增加。安全行为能力指数f能有效反映管制员的技能水平和安全行为能力,为管制员的选拔和培训提供一定的参考。(本文来源于《科技与创新》期刊2018年24期)
桂勤,吴启兵,周刚[4](2018)在《冶金企业员工自主安全行为能力调查与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管理工作的纵深发展,如何提高员工安全素质,成为各级安全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更为重要的是如何调动员工个体的自主安全行为的积极性更是企业安全管理者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论文采用问卷调查方法,抽样某冶金企业170名有效样本,从企业层面(安全文化、安全管理体系)和员工个人层面(安全意识、积极主动、双赢思维、安全知识)去考察和衡量员工自主安全行为能力的影响因素和相关关系。(本文来源于《现代商贸工业》期刊2018年23期)
余保华[5](2018)在《煤矿井下作业人员安全行为能力评价及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众所周知,煤炭是我国的重要能源且资源丰富,日常消耗一次能源的2/3大约来自煤炭,是推动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基础。然而,在我国十二个重工业种类里,煤矿是我国安全生产的重灾区,每年因开采煤炭而死亡的人数远高于其他工业企业,不言而喻,煤矿安全问题十分突出。作为高危行业之一,近来年,我国煤炭安全生产技术虽然得到很大的提高,各方面都有所改善,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矿难事故的发生,但是目前我国煤矿安全生产形势依旧严峻,灾难事故常有发生,与国外同期相比,差距较大。究其深层原因,主要是由于管理不当、监督不严、利益驱使、意识薄弱、技能欠缺、设备故障、环境复杂等因素综合导致,但本质上还是源于员工的安全行为能力不足。因此,对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的安全行为能力进行深入探究,是针对性提高其安全行为能力的基础。本文以煤矿井下作业人员为研究对象,基于煤矿井下生产的危险性和复杂性,充分研读国内外的重要文献,深入剖析我国近10年(2007-2016年)的煤矿典型事故案例,归纳提取员工安全行为能力影响因素,同时借助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验证并完善影响因子。在初步提取影响因子的基础上,采用信息熵法,对影响因子进行优选,科学有效的建立了包含5个维度的煤矿井下作业人员安全行为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生理特征、心理特征、安全意识、知识和技能、安全能力。接着,采用DEMATEL(决策试验与评价实验室法)法明晰因素之间的内部依存关系,依此绘制出因素因果关系图,再运用ANP(网络层次分析)法,同时借助SD(超级决策)软件的强大计算能力,计算出各指标的全局权重。最后,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综合测度出煤矿五大工种安全行为能力所处等级和得分值,并依据评价结果,围绕生理、心理、知识和技能层面,针对性的提出相应对策,以期提高煤矿员工的安全行为能力,保障煤矿井下工人的人身安全。(本文来源于《安徽理工大学》期刊2018-05-29)
寇猛[6](2018)在《矿工安全行为能力差异的实验测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有效预防和控制矿工不安全行为,以学历为固定因素,以空间知觉能力和声光反应能力为协变量,运用实验测量和方差分析方法,研究不同学历水平矿工安全行为能力的差异。结果表明:大专及以上学历矿工的安全行为能力无显着差异,但显着优于高中高职及以下学历矿工的安全行为能力。具体表现为:大专及以上学历矿工和高中高职及以下矿工的空间知觉能力具有显着差异;大专及以上学历矿工和高中高职及以下矿工的声光反应能力具有显着差异。研究结果可为探索更为有效的矿工不安全行为管理模式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矿业安全与环保》期刊2018年01期)
谢柳生[7](2018)在《基于事故根源的冶金企业员工安全行为能力测量与评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安全是企业工作开展的首要原则,但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通常只重视利益,而忽略了安全。安全工作开展需要从多个方面着手。人是完成工作的主体,因此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对人的行为进行分析,从而采取针对性措施,使安全得以保障。基于事故根源的冶金企业员工安全行为能力测量与评估研究作简要阐述。(本文来源于《消防界(电子版)》期刊2018年02期)
余保华,何刚,李恕洲[8](2017)在《基于网络模型的矿工安全行为能力综合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准确了解矿工安全行为能力水平,基于安全行为影响因素,从安全生理、个性心理、安全能力3方面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ANP(网络层次分析法)和灰色关联法进行综合评价。先通过ANP建立指标体系的网络模型,借助SD(超级决策)软件,计算各因素的全局权重,再从矿工个体安全行为角度出发,随机选取5名矿工以获取评价数据,运用灰色关联法计算关联系数,最后用权重和关联系数计算出加权关联度。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较好显示出评价对象的实际安全行为能力。(本文来源于《煤矿安全》期刊2017年07期)
兰国辉,陈亚树,朱艳娜,何刚[9](2016)在《复杂环境下矿工安全行为能力动态预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有效降低煤矿事故发生率,研究和探讨复杂环境下煤矿员工不安全行为影响因素及动态预警机制迫在眉睫。通过对部分煤矿事故进行统计分析,结合文献研究和实地调研等获取了煤矿员工不安全行为影响因素,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及因子分析法提取适当子因素,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明晰了员工个人、作业环境、企业组织管理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联及路径系数。结果表明:复杂的环境因素对煤矿员工安全行为能力影响最大,主要包括瓦斯浓度,矿井温度、湿度,噪声分贝,水质指标,粉尘浓度等。据此,应用AT89C51主控制器对温湿度传感器、噪声检测仪器等输出的相应信号进行分类处理和逻辑判断,并控制LCD和蜂鸣器进行动态显示及报警,具有很强的实际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煤矿安全》期刊2016年07期)
王健新[10](2016)在《应急情境下管制员安全行为能力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我国民航业正在迅猛发展,航班量逐年增加,但空域却没有增加,这给空中交通管制员带来了不断增大的生理和心理压力,对其安全行为能力产生了很大影响,而其能力则是中国民航安全与效率的重要保证。在过去有关管制员安全能力的研究中,大部分从体制、管理、排班等宏观角度出发进行定性分析,量化的研究中主要集中在长时间工作后可能产生的疲劳方面,鲜见针对管制员个体在应对突发紧急状况的定量研究。论文采用广泛应用的生理心理学研究方法,结合管制员的安全绩效指标,提出管制员技能水平与安全绩效指标以及生理指标呈相关关系的实验假设,并围绕实验假设构建由生理数据采集模块、场景记录模块、数据记录与分析模块组成的管制员应急情境安全行为能力测试系统,依托实验系统开展模拟实验并记录相关数据。对安全能力指标数据进行分析讨论,分析新老手组间安全绩效指标与生理指标差异显着性及其原因。其中生理指标在各被试之间的基线水平差异较大,求其采用变化率之后再进行比较。结果发现在各流量阶段间具有显着变化的生理指标包括:心率、SDNN、PNN50、LF/HF比值、张力EDA、相位EDA,其中除LF/HF比值之外的生理指标还在新老手组间具有显着差异。结合后期访谈发现,新老手组间的差异可能是由其采用的管制策略不同导致的,实验早期阶段,老手管制员对于应急情境的出现已有预期,较早开始思考整体练习的管制策略,并给管制区域内的航班排好序列;进入实验中后期,老手管制员的主要工作是依据早起制定的管制策略进行相关的监视与协调任务,而此时的新手管制员则才刚开始进行整体策略的安排,表现的更为慌乱。最后综合各指标构建安全行为能力分数f,并验证。通过本文研究,能够综合主客观各种参数来评测管制员在应急情境下的安全行为能力大小,从而为空管单位安排重大事件应对方案、新人培训、选拔等事项提供参考,最终更为有效地保障民航安全稳定运行。(本文来源于《中国民航大学》期刊2016-04-29)
安全行为能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分析建筑工人安全行为能力要求的基础上,基于安全人机基础实验构建其安全行为能力层次结构模型,包括7个安全行为技能指标和3个安全素质指标要素,并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得出此10项指标的权重值。以安全人机实验数据为基础,对各项指标要素进行量化打分,并结合其权重计算个体安全行为能力得分,进行等级划分。结果发现:同时满足安全行为能力总得分≥8分、安全行为技能得分≥5分、安全素质指标得分≥3分的能够满足较高工作岗位要求的个体有13名;此13名中有8名能够满足更高工作岗位的要求(其分项安全行为能力得分均≥8分)。接着使用IBM SPSS Statistics 22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发现:经历过安全专业知识培训和安全人机实践的高年级学生的安全行为技能指标和安全素质指标得分、以及安全行为能力总得分均显着高于没经历过安全专业知识培训和安全人机实践的低年级学生(p<0.05,均值差值>0)。文中提供的安全行为能力测评方法可以为建筑工人的选拔、分工、培训提供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安全行为能力论文参考文献
[1].罗金宝.发电厂运行人员不安全行为与安全行为能力评价探究[J].消防界(电子版).2019
[2].陈娜,王世玲,付登松,赵军.基于FAHP的建筑工人安全行为能力基础实验测评[J].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2019
[3].王宇,王健新.基于生理特征的应急情境下管制员安全行为能力测评[J].科技与创新.2018
[4].桂勤,吴启兵,周刚.冶金企业员工自主安全行为能力调查与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8
[5].余保华.煤矿井下作业人员安全行为能力评价及对策[D].安徽理工大学.2018
[6].寇猛.矿工安全行为能力差异的实验测量研究[J].矿业安全与环保.2018
[7].谢柳生.基于事故根源的冶金企业员工安全行为能力测量与评估研究[J].消防界(电子版).2018
[8].余保华,何刚,李恕洲.基于网络模型的矿工安全行为能力综合评价[J].煤矿安全.2017
[9].兰国辉,陈亚树,朱艳娜,何刚.复杂环境下矿工安全行为能力动态预警研究[J].煤矿安全.2016
[10].王健新.应急情境下管制员安全行为能力的实验研究[D].中国民航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