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前预测论文-孙跃军,白洪林,王栋,冉昭,徐李刚

术前预测论文-孙跃军,白洪林,王栋,冉昭,徐李刚

导读:本文包含了术前预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大肝癌,介入治疗,疗效预测,T2磁共振影像组学

术前预测论文文献综述

孙跃军,白洪林,王栋,冉昭,徐李刚[1](2019)在《术前T2磁共振影像组学在预测介入治疗大肝癌近期疗效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基于介入术前MR的影像组学对肝癌6个月内介入治疗局部反应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接受介入治疗的大肝癌患者,术前1周内行MRI检查,术后1~2个月、半年随访多功能MRI,按照mRECIST标准对介入术后6个月肿瘤局部控制率进行评估,利用MITK软件在T2图像上进行勾画肿瘤区域,提取影像组学特征,利用Pearson相关系数剔除冗余特征,利用mRMR特征排序方法筛选得到组学标签。采用留一法划分样本,与LASSO分类器共同构建大肝癌介入治疗后6个月进展预测模型。计算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的曲线下面积(AUC),评估模型的预测能力。结果 70例患者6个月后随访52例病灶未进展(N-PD),18例进展(PD),两组术前T2-MRI的Wavelet-HHH firstorder Mean等3个的影像组学参数有统计学差异(P<0.05),以这些差异性影像组学特征所建的模型具有一定的预测能力(AUC=0.657,ACC=0.714,SEN=0.588,SPE=0.755)。结论基于MRI组学特征能对接受介入治疗的大肝癌进行近期进展风险预测,可在TACE术前筛选进展危险性高的患者,为其提早采取联合治疗提供个体化建议。(本文来源于《介入放射学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S.T.Feng,Y.Jia,B.Liao,B.Huang,Q.Zhou[2](2019)在《基于Gd-EOB-DTPA增强MRI的影像组学模型术前预测原发性肝细胞癌病人是否存在微血管浸润》一文中研究指出摘要目的预测肝细胞癌(HCC)病人是否存在微血管侵犯(MVI)对于手术方案的制定非常重要,本研究旨在建立并验证基于钆-乙氧基苄基-二乙烯叁胺(Gd-EOB-DTPA)增(本文来源于《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Y.F.He,J.P.Guo,X.Y.Ding,P.M.A.van,Ooijen,Y.P.Zhang[3](2019)在《基于术前MRI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预测骨巨细胞瘤刮除术后局部复发的可能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摘要目的使用基于术前MR和临床特征的深度卷积神经网络(CNN)模型预测骨巨细胞瘤(GCTB)刮除术后局部复发的可能性。材料与方法收集56例经刮除术后组织病理(本文来源于《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卢佳,吕银凤,尉爱红,何荣霞[4](2019)在《术前血浆人附睾蛋白4水平预测早期宫颈癌患者术后复发》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早期宫颈癌患者术前血浆人附睾蛋白4(human epididymis protein 4,HE4)水平对复发的影响。方法:以186例早期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前血浆HE4水平分为低HE4组(<327.6 pmol/L)93例和高HE4组(≥327.6 pmol/L)93例。应用Kaplan-Meier法估算生存率,应用Log-rank检验比较低HE4组和高HE4组的生存曲线。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宫颈癌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绝经、肌层浸润深度≥1/2、淋巴结转移、肿瘤直径≥4 cm、Ⅱa期均为影响HE4水平的独立因素。低HE4组有10例复发,复发时间中位数为41.5(25.0~62.0)个月,高HE4组有20例复发,复发时间中位数为25(5~50)个月。与低HE4组相比,高HE4组无复发生存率显着下降。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后辅助治疗是早期宫颈癌术后复发的独立保护因素,而Ⅱa期、淋巴结转移及术前血浆HE4水平≥327.6 pmol/L为影响早期宫颈癌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前血浆HE4水平升高是早期宫颈癌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对宫颈癌患者预后判断具有潜在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11期)

刘婷,潘文旭,何云,成小凤,何沛逊[5](2019)在《术前D-二聚体联合检测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急诊PCI术中慢/无复流现象的预测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D-二聚体(D-Dimer)联合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发生慢/无复流现象的预测价值。方法分析2015年11月至2018年6月间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就诊后拟行急诊PCI的ACS患者181例,术前检测所有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APTT等指标,根据TIMI血流分级方法将患者分为慢/无复流组和正常血流组,比较两组间D-二聚体和APTT与慢/无复流发生的相关性,并根据Cutoff值分为高危组和非高危组,比较两组慢/无复流发生率。结果 Logistics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本研究总人群中术前D-二聚体(OR=2.801,95%CI=1.399-5.610,P=0.004)和APTT(OR=0.881, 95%CI=0.810-0.959,P=0.003)分别与发生慢/无复流现象呈正相关和负相关,ROC曲线分析D-二聚体AUC=0.612(95%CI=0.537-0.683,P=0.036),APTT AUC=0.653(95%CI=0.579-0.722,P=0.004),当D-二聚体联合APTT后AUC提高到0.697(95%CI=0.624-0.763,P<0.001)。根据D-二聚体和APTT的Cutoff值分组,高危组中慢/无复流的发生率较非高危组明显升高,分别为36.17%和14.92%(P=0.002)。结论 D二聚体越高,慢/无复流发生率越高,而术前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与慢/无复流发生率呈负相关,联合检测D-二聚体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水平有助于预测ACS患者行急诊PCI术中慢/无复流现象的发生。(本文来源于《第叁军医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20期)

唐丽玲,张卫,秦丹,杨玉辉,王箴[6](2019)在《心脏手术患者术前心理症状群对术后身体功能及生命质量的预测作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心脏手术患者术前存在的焦虑抑郁症状群对生命质量及身体功能的预测作用,为早期预防,早期干预,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及身体功能提供依据。方法对在我院心脏外科住院的238名符合条件的心脏手术术前患者采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测定患者焦虑抑郁心理症状群,在出院前一日采用SF-12及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测定术后患者生命质量及身体功能,回归分析用以测定心理症状群对患者生活质量及身体功能的预测能力。结果心脏手术术前患者焦虑抑郁症状群得分为(29.3±7.8),术后身体功能得分为(31.6±11.5)、生活质量得分为(35.5±12.6)。相关性分析显示术前心理症状群与术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r=0.42.P<0.05),与术后身体功能呈正相关(r=0.38,P<0.05),在控制年龄、性别、文化水平等因素后,心脏手术术前患者的焦虑抑郁心理症状群能够预测术后身体功能的、生命质量有正向预测作用。结论心脏手术患者术前存在的以焦虑抑郁为主的心理症状群是术后身体功能与生活质量的强烈预测因子,在临床症状管理中应特别关注心脏手术患者特别是术前患者心理问题的评估及管理。(本文来源于《泰山医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刘华江,邓堂,颜运智,金桂云[7](2019)在《术前NLR联合AFP对肝细胞癌患者TACE术后预后的预测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术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联合血清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对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术后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35例接受TACE手术治疗的HC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联合术前外周血NLR及血清AFP水平之后,将其分为4组,分析不同NLR联合AFP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并比较4组患者的术后总体生存率(OS)和无瘤生存率(DFS)。结果:HCC患者TACE术前外周血NLR联合血清AFP水平与肿瘤直径、巴塞罗那(BCLC)分期和HBsAg等临床病理特征存在显着的相关性(P<0.05)。四组患者中,低NLR低AFP组的OS和DFS最高,而高NLR高AFP组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均显示:术前NLR联合AFP是影响HCC患者TACE术后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术前外周血NLR联合血清AFP可作为判断HCC患者TACE术后预后的可靠指标,并且术前外周血NLR和血清AFP水平均较高的患者预后较差。(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王莉杰,王晓军,曹冲,许梦情,马苗苗[8](2019)在《胃癌患者术前氨基转移酶和胆红素及白蛋白水平对预测生存预后的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胃癌患者术前血液中氨基转移酶、白蛋白、胆红素及体质指数(BMI)水平与临床和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对生存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310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访151个月;应用Cox单因素和Cox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影响胃癌患者生存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用Kaplan-Meier法分析各指标对胃癌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结果 (1)影响胃癌患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有:胃癌晚期Ⅲ+Ⅳ(P<0. 001)、DBIL>3. 4μmol/L(P=0. 026)、ALB<40 g/L(P=0. 033)、ALT (男性>50 IU/L或女性> 40 IU/L)(P=0. 024)。(2)异常水平的ALT(P=0. 048)、AST(P=0. 045)、DBIL(P=0. 02)及ALB(P=0. 002)分别是影响胃癌患者生存预后的不良因素。结论研究发现ALT和A/G的水平与胃癌患者生存预后相关,并验证了AST、ALB、DBIL和BMI的水平也可影响其生存预后。由此提出:临床医生可参考以上术前指标为患者设计最佳个体化治疗方案,为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及延长生存时间创造有利条件。(本文来源于《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杨琼,吴春龙,沈益敏,颜海希[9](2019)在《术前NLR、dNLR水平对非小细胞肺癌根治术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术前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及派生的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例(dNLR)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根治术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503例NSCLC患者的NLR、dNLR及性别、年龄、肿瘤分期等临床资料,不同NLR、dNLR水平患者临床特征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使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率曲线,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确定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术前NLR选取3.6为最佳截点,低NLR组(NLR≤3.6)与高NLR组(NLR>3.6)患者的临床病例特征除吸烟史、T分期、肿瘤分期、病理类型有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前dNLR选取2.4为cutoff值,不同dNLR水平的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TNM分期等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多因素Cox分析表明年龄(≥60岁)、T分期(T2~T3)、N分期(N1~N2)是NSCLC患者的总生存期(OS)较短的危险因素。而对于NSCLC患者的DFS较短的危险因素有以下几个:性别(男)、年龄(≥60岁)、T分期(T_2~T_3)、N分期(N1~N2)、NLR(>3.6)。结论术前NLR升高提示NSCLC患者预后不良,是影响NSCL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dNLR与NSCLC患者的OS和DFS无关。(本文来源于《浙江医学》期刊2019年19期)

陈况,胡明根[10](2019)在《术前预测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微血管侵犯(microvascular invasion,MVI)被认为是影响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之一。MVI指在显微镜下于内皮细胞衬覆的血管腔见到癌细胞巢团,多见于癌旁肝组织内的门静脉小分支,其次为肝静脉分支,肝动脉、胆管以及淋巴管等较少见[1]。对肝癌MVI的准确术前评估可以帮助外科医生为病人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如果考虑对具有高MVI风险的病人进行肝切除治疗,应实施基于Couinaud段的解剖性肝切除。与非解剖切除相比,解剖性切除可以完全切除带有肿瘤的门静脉支持,更有效地根除肝内MVI,降低复发率。对于接受肝移植的HCC病人,根据新的入选标准,没有MVI(本文来源于《中国实用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术前预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摘要目的预测肝细胞癌(HCC)病人是否存在微血管侵犯(MVI)对于手术方案的制定非常重要,本研究旨在建立并验证基于钆-乙氧基苄基-二乙烯叁胺(Gd-EOB-DTPA)增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术前预测论文参考文献

[1].孙跃军,白洪林,王栋,冉昭,徐李刚.术前T2磁共振影像组学在预测介入治疗大肝癌近期疗效的研究[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9

[2].S.T.Feng,Y.Jia,B.Liao,B.Huang,Q.Zhou.基于Gd-EOB-DTPA增强MRI的影像组学模型术前预测原发性肝细胞癌病人是否存在微血管浸润[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19

[3].Y.F.He,J.P.Guo,X.Y.Ding,P.M.A.van,Ooijen,Y.P.Zhang.基于术前MRI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预测骨巨细胞瘤刮除术后局部复发的可能性[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19

[4].卢佳,吕银凤,尉爱红,何荣霞.术前血浆人附睾蛋白4水平预测早期宫颈癌患者术后复发[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5].刘婷,潘文旭,何云,成小凤,何沛逊.术前D-二聚体联合检测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急诊PCI术中慢/无复流现象的预测价值[J].第叁军医大学学报.2019

[6].唐丽玲,张卫,秦丹,杨玉辉,王箴.心脏手术患者术前心理症状群对术后身体功能及生命质量的预测作用分析[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9

[7].刘华江,邓堂,颜运智,金桂云.术前NLR联合AFP对肝细胞癌患者TACE术后预后的预测价值[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9

[8].王莉杰,王晓军,曹冲,许梦情,马苗苗.胃癌患者术前氨基转移酶和胆红素及白蛋白水平对预测生存预后的临床意义[J].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9].杨琼,吴春龙,沈益敏,颜海希.术前NLR、dNLR水平对非小细胞肺癌根治术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J].浙江医学.2019

[10].陈况,胡明根.术前预测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9

标签:;  ;  ;  ;  

术前预测论文-孙跃军,白洪林,王栋,冉昭,徐李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