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龙安(河南省义马市人民医院内科河南义马472300)
【摘要】目的探讨红花注射液与甲钴胺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0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2例在降糖基础上加用甲钴胺治疗,治疗组56例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红花注射液,疗程15天。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1.2%,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3%,两组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红花注射液是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有效药物。
【关键词】红花注射液甲钴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中图分类号】R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01-0173-01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和主要致残原因之一,临床多用甲钴胺治疗,但疗效尚不十分满意。2006年5月~2010年10月我们采用红花注射液与甲钴铵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并与单用甲钴胺治疗比较,疗效显著提高,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伴周围神经病变的2型糖尿病患者108例,随机分为红花注射液与甲钴胺联合治疗组(治疗组)和甲钴胺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56例,男36例,女20例,年龄47~71岁,平均(56.0±4.3)岁,糖尿病病程8~31年,平均11年,周围神经病变5个月~15年,平均5.4年。对照组52例,男34例,女18例,年龄42~68岁,平均(55.0±4.8)岁,糖尿病病程10~32年,平均12年,周围神经病变4.7个月~13年,平均6.4年。所有病例均无中毒或药物等引起非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两组患者血糖水平及上述指标相似,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同时具有糖尿病多发神经病变的诊断依据:(1)具有糖尿病所致神经病变的症状和体征;(2)感觉、运动和自主神经症状或体征,以下肢为主;(3)检查所见改变为对称性;(4)神经生理及神经系统的临床检查指标中,至少有2项以上检查结果异常。远端对称性神经病变常以足背的音叉震颤感消失、跟腱反射消失或神经性疼痛作为临床诊断依据。
1.3方法
两组对比治疗期间,保持患者的血糖稳定,每周定时监测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而且饮食控制、降糖、降压药物与治疗前保持不变。治疗组给予红花注射液20ml加生理盐水250ml静滴,每日1次,同时口服甲钴胺500μg,每天3次,15天为1个疗程;对照组口服甲钴胺500μg,每天3次,连续15天。神经传导速度(NCV)测定采用英国MedelecSynergy型肌电图仪,测定肢体优势侧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的运动传导速度(MNCV),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的感觉传导速度(SNCV)。
1.4疗效判定标准
疗效观察内容包括:患者临床症状、神经系统体征和神经电生理检查:
(1)临床症状:包括四肢疼痛、麻木、发热、发冷等。分显效、有效、无效。显效:肢体疼痛、麻木及感觉减退明显减轻,夜间睡眠好转。有效:肢体疼痛、麻木及感觉减退轻度减轻,夜间睡眠好转。无效:症状无改善,夜间睡眠无好转。由患者根据自我感觉,逐项记录。(2)神经电生理检查:治疗前神经传导速度低于正常,治疗后神经传导速度改善或正常为有效,否则为无效。
2结果
治疗组治疗组56例,显效28例,有效22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9.3%;对照组52例,显效8例,有效24例,无效20例,总有效率为61.2%.两组比较,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两组患者的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的运动传导速度(MNCV)和感觉传导速度(SNCV)均有明显改善,但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P<0.01和P<0.05)。
3讨论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和主要致残原因之一,其发生率高达90%以上,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常见于糖尿病患者长期血糖控制不良者,一般在患糖尿病2~3年后出现症状。[1]代谢紊乱、微循环障碍以及神经营养因子减少是其重要发病机制,糖尿病患者血液呈高凝和高粘状态,使神经微血管的血流减慢,诱发血栓致神经组织缺血缺氧。引起神经细胞鞘膜水肿变性、断裂、轴突纤维化等病理变化而引起临床症状。临床症状包括四肢疼痛、麻木、发热、发冷等。[2]目前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方面仍无特效药物,大多对症处理,严格控制血糖和胰岛素的广泛应用,降低或延缓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发展。
甲钴胺是维生素B12的衍生物,可渗入神经细胞的细胞器内,参与抗酸蛋白质和脂质的代谢,在合成轴突的结构蛋白质中起重要作用。在转甲基过程中,作为甲基的供体,它可帮助神经细胞从脑磷脂合成卵磷脂,从而修复损伤的神经纤维,加快神经传导速度。[3]红花注射液其有效成分为红花,可直接或部分阻滞α-肾上腺素受体使血管扩张,并降低血清中总体胆固醇、总酯、三硝酸甘油酯及酯化脂肪酸及抗血栓形成和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扩张微细血管,降低血液黏度,抗血小板及红细胞聚集,增加红细胞变形能力,增加组织血液灌注量;还能降低血浆脂质过氧化物,清除有害氧自由基。从而改善微循环及代谢,纠正神经缺血缺氧[4]。我们采用红花注射液与甲钴胺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并与单用甲钴胺治疗比较,通过对临床症状、体征和神经电生理观察,经统计学处理,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显效率及神经传导速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无明显不良反应,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防治提供了一种较好的选择,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降低致残率。
参考文献
[1]崔英.股动脉注射山莨菪碱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84例[J].河南医药信息,1999,7(7):45-46.
[2]张蜀平.糖尿病神经病变发生机制研究的若干进展[J].国外医学(内分泌分册)1996,16(4):185-187.
[3]伊丽瑾,岳蕴华.综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疗效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5,4(2):25.
[4]姜树木.红花注射液用法、剂量、疗程及适应症选择[J].临床荟萃,1996,21(1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