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两段液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液体燃料,直接液化,低阶煤,生物质
两段液化论文文献综述
邓京波[1](2015)在《新的两段工艺可将低阶煤和生物质废弃物直接液化为液体燃料》一文中研究指出日本京都大学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新颖的两段过程,可在温和条件下将低阶煤或生物质废弃物转化为高品质液体燃料,论文发表在《Energy&Fuels》期刊上。将低等级含碳资源(如低阶煤和生物质废弃物)直接液化生产液体燃料的障碍之一是其氧含量。对于低阶煤,在温度低于液化温度时,氧官能团之间就已交联,生成大(本文来源于《石油炼制与化工》期刊2015年08期)
李刚[2](2009)在《煤高温快速液化的本质与一种两段液化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煤的普通直接液化入手,首先从理论上较系统地分析了所有可能对煤高温快速液化(QCLHT)造成影响的内部与外部因素,然后以这些因素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验探索了煤高温快速液化的反应机理,得出其本质是一种最接近“理想液化”的煤液化方法,最后研究了一种以高温快速液化作为第一段、普通催化液化作为第二段的两段液化方案。该方案符合煤结构中同时存在桥键和芳键两种键能差异很大的键型特点,通过两段反应过程先后对这两种键型分别以最恰当的方式进行裂化加氢,结合了热液化与催化液化两者的优点,因而实现了同时获得最高转化率和最优产物分布的理想结果。用17ml微型盐浴共振搅拌反应釜研究了煤高温快速液化。在此条件下,煤阶低且含矿物质少的烟煤液化性能较好;转化率主要受溶剂供氢性能影响;氢气所做贡献很小,与氮气气氛下的转化率基本一样;催化剂作用不明显;煤的粒度对转化率影响不大,反应器振动影响较大。综合上述结论分析其机理是:在煤的一次热分解温度范围的高温段,一般为500℃左右,低变质程度烟煤结构中的桥键可充分断裂,形成大量自由基碎片,用足量优秀供氢溶剂作氢源,可有效稳定这些自由基碎片,形成液体产物,在几十秒钟到几分钟的短时间内就可达到很高的转化率。提出“理想液化”的概念,并通过较高温度和足量供氢溶剂条件下的煤直接液化研究发现兖州煤实际液化时间仅1分钟时总化率就已接近80%,证实煤高温快速液化是一种最接近理想液化的煤液化方法。在接近理想液化条件下的进一步研究表明,氢气压力对于煤液化的贡献除了供氢以外它的压力本身很重要,即使是使用氮气气氛增大系统压力煤液化转化率仍然明显增加,增大供氢溶剂的用量并不能完全弥补降低系统压力对煤液化转化率所造成的损失。根据煤的化学结构是由桥键和芳香键两种键能差异很大的键型所构成这一特点,设计了一种热液化与催化液先后组合的两段煤直接液化方案。兖州煤(含丝质组11.8%)总转化率达到90.9%,产物分布为:气8.9%,油53.2%,沥青烯24.5%,前沥青烯4.3%,残渣9.1%。热液化条件为3分钟490℃,催化液化120分钟400℃。保持实验连续进行,490℃至400℃的降温过渡需要4分钟。在第一段最终的总转化率就已基本确定;第二段主要是使产物分布得到明显改善。第一段的反应时间只需要几十秒钟到若干分钟,其活性氢主要由供氢溶剂提供;在第二段氢气明显参与了反应。(本文来源于《太原理工大学》期刊2009-05-01)
马治邦[3](1990)在《美国催化两段煤直接液化工艺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催化两段煤液化工艺(CTSL)是目前比较先进的煤直接液化工艺技术。煤液化的热溶解和加氢反应在分开又紧密相连的两个沸腾床反应器内同时进行,液化产物先用氢淬冷,重质油回收作溶剂,排出的固体物主要组成是未反应煤和灰渣。CTSL 工艺液化伊里诺斯洗精烟煤,C_4——402℃馏分油产率77.9%,同一段氢——煤工艺相比较,馏分油收率提高53%;氮、硫杂原子脱除率提高40~50%;煤液化油成本降低17%。列出液化原料煤8400t/dCTSL 液化工厂的初步设计结果。(本文来源于《煤化工》期刊1990年04期)
余定基,史士东,金嘉璐,薛宗佑,舒歌平[4](1987)在《煤液化轻油馏份的两段加氢精制和重整》一文中研究指出用中日合作0.1吨/天煤液化装置分别得到的山西鹅毛口煤和山东兖州煤液化轻油来考察反应温度、氢气压力和空速对产物油性质和化学组成的影响。在第一段精制中,认为总氮的除去可以用一个二级反应速率方程来表示。通过两段精制产物油的氮含量能够降到1 ppm。氢化油重整后,可以得到高辛烷值的汽油和含47.4%苯、甲苯和二甲苯的化工原料。(本文来源于《燃料化学学报》期刊1987年02期)
Y,Korai,曾蒲君[5](1985)在《关于两段煤炭液化工艺的建议》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未氢化和氢化溶剂的条件下,用常压裂解和氢化抽提法,试验过几种不同级别煤的液化反映性能。芘和A_(240)能高产率地液化易熔煤,中等产率地液化微熔煤,说明煤的可熔性在这种条件液化工艺中的重要性。A_(240)—LS是微熔煤的强化熔剂。用吡啶或四氧吷喃(THF)溶解度设计的液化煤的解聚度优于用芘和A_(240)还证明了用快速升温进行瞬间接触液化,能提高沥青烯的产率。发现用稀盐酸回流处理能有效地增加某些微熔和不熔煤的液化产率。(本文来源于《煤炭转化》期刊1985年03期)
C,W,Curtis,张有卓[6](1985)在《按序使用矿物催化剂和加氢处理催化剂的两段煤液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两段煤液化和单段煤液化工艺相比,在产率上有显着的改进。本文所建议的两段工艺操作中,在第一段用价廉易得的矿物质催化剂,在第二段用商品加氢处理催化剂。分别在450℃和425℃进行的单段加工工艺均证明;金属硫化物(例如硫铁矿)对增高产油率是有效的。在两段加工工艺中,一段温度为450℃,二段在410℃,以及一段用黄铁矿催化剂,二段用NiMo/Al_2O_3催化剂是产油(戊烷可溶物)最有效的组合次序。两段温度均在425℃,经硫化的液化残留灰分或黄铁矿用作一段催化剂,得到油的百分率最高。由产品溶解度分布所表明的改进是通过反应产物的蒸馏曲线来证实的。在呈颗粒状的NiMo/Al_2O_3中,孔隙扩散限制的迹象是很明显的。为了达到最大产率,必需改变催化剂的结构。(本文来源于《煤炭转化》期刊1985年03期)
两段液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从煤的普通直接液化入手,首先从理论上较系统地分析了所有可能对煤高温快速液化(QCLHT)造成影响的内部与外部因素,然后以这些因素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验探索了煤高温快速液化的反应机理,得出其本质是一种最接近“理想液化”的煤液化方法,最后研究了一种以高温快速液化作为第一段、普通催化液化作为第二段的两段液化方案。该方案符合煤结构中同时存在桥键和芳键两种键能差异很大的键型特点,通过两段反应过程先后对这两种键型分别以最恰当的方式进行裂化加氢,结合了热液化与催化液化两者的优点,因而实现了同时获得最高转化率和最优产物分布的理想结果。用17ml微型盐浴共振搅拌反应釜研究了煤高温快速液化。在此条件下,煤阶低且含矿物质少的烟煤液化性能较好;转化率主要受溶剂供氢性能影响;氢气所做贡献很小,与氮气气氛下的转化率基本一样;催化剂作用不明显;煤的粒度对转化率影响不大,反应器振动影响较大。综合上述结论分析其机理是:在煤的一次热分解温度范围的高温段,一般为500℃左右,低变质程度烟煤结构中的桥键可充分断裂,形成大量自由基碎片,用足量优秀供氢溶剂作氢源,可有效稳定这些自由基碎片,形成液体产物,在几十秒钟到几分钟的短时间内就可达到很高的转化率。提出“理想液化”的概念,并通过较高温度和足量供氢溶剂条件下的煤直接液化研究发现兖州煤实际液化时间仅1分钟时总化率就已接近80%,证实煤高温快速液化是一种最接近理想液化的煤液化方法。在接近理想液化条件下的进一步研究表明,氢气压力对于煤液化的贡献除了供氢以外它的压力本身很重要,即使是使用氮气气氛增大系统压力煤液化转化率仍然明显增加,增大供氢溶剂的用量并不能完全弥补降低系统压力对煤液化转化率所造成的损失。根据煤的化学结构是由桥键和芳香键两种键能差异很大的键型所构成这一特点,设计了一种热液化与催化液先后组合的两段煤直接液化方案。兖州煤(含丝质组11.8%)总转化率达到90.9%,产物分布为:气8.9%,油53.2%,沥青烯24.5%,前沥青烯4.3%,残渣9.1%。热液化条件为3分钟490℃,催化液化120分钟400℃。保持实验连续进行,490℃至400℃的降温过渡需要4分钟。在第一段最终的总转化率就已基本确定;第二段主要是使产物分布得到明显改善。第一段的反应时间只需要几十秒钟到若干分钟,其活性氢主要由供氢溶剂提供;在第二段氢气明显参与了反应。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两段液化论文参考文献
[1].邓京波.新的两段工艺可将低阶煤和生物质废弃物直接液化为液体燃料[J].石油炼制与化工.2015
[2].李刚.煤高温快速液化的本质与一种两段液化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9
[3].马治邦.美国催化两段煤直接液化工艺技术[J].煤化工.1990
[4].余定基,史士东,金嘉璐,薛宗佑,舒歌平.煤液化轻油馏份的两段加氢精制和重整[J].燃料化学学报.1987
[5].Y,Korai,曾蒲君.关于两段煤炭液化工艺的建议[J].煤炭转化.1985
[6].C,W,Curtis,张有卓.按序使用矿物催化剂和加氢处理催化剂的两段煤液化[J].煤炭转化.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