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生物学混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晚粳稻,生物学混杂,早籼稻,早稻
生物学混杂论文文献综述
汪传文,王泽松,桂云波,潘有珍[1](2002)在《防止常规晚粳稻种子生物学混杂的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据资料介绍 ,我国南方双季晚粳仍以常规稻为主。随着化学除草剂的广泛应用和早稻机械化收割率的提高 ,使晚粳种子繁殖面临着草相的变化 ,同时面临着生物学混杂 (主要是籼粳交 )比例提高的影响 ,使得去杂工作成为新的难题。根据对繁殖田块的观察 ,在南方双季稻区(本文来源于《种子科技》期刊2002年01期)
伍先敏[2](2000)在《质不育叁系杂交油菜制种生物学混杂因素及保纯技术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质不有叁系杂交油菜良种的推广应用对提高油菜生产力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在生产应用中有时会出现大面积的花而不实现象,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除了有土壤缺硼等元素及异常气候的影响外,种子质量不高也是重要因素之一。据调查研究,F1种子中的不育株、半不育株是主要的余株(本文来源于《四川农业科技》期刊2000年05期)
RagnarRylander[3](1997)在《生物学因子在化学因素中的混杂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环境与疾病的关系,对危险因素进行调查是一项重要工作。世界卫生组织于1983年制定了对环境物质的作用进行流行病学研究的目标:1.给予决策者及卫生保健工作者提供制定卫生标准与规划所必须的信息,以控制污染及环境健康危害;2.对人类为避免环境危险而采取的(本文来源于《中华流行病学杂志》期刊1997年06期)
刁立平,狄圣南,张继本,杨图南[4](1996)在《常规水稻品种间生物学混杂强度及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种子是农业生产的基础,有了好的种子方能获得好的产量。本文通过对常规水稻品种间自然异交率的研究,分析了常规水稻种子在生产和繁殖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生物学混杂强度,并提出了目前在生产中及种子繁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本文来源于《种子》期刊1996年01期)
曾年华,彭桂福,杨爱初,吴春刚,周炯亮[5](1995)在《影响苯的生物学指标粘康酸的混杂因素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粘康酸是苯的一种微量开环代谢产物,可敏感地反映苯暴露者的内吸收剂量。本文探讨了影响该指标的几个混杂因素.结果表明,不同性别苯暴露者粘康酸的排出量差异无显着性意义,吸烟能增加粘康酸的排出量不同时间留取的尿标本对粘康酸的检出有明显的影响;协同暴露于甲苯能抑制粘康酸的排出.(本文来源于《中国公共卫生学报》期刊1995年05期)
徐成元,吴世彬,叶明和,罗德明[6](1993)在《生物学混杂——制种异父串粉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在杂交稻繁殖、制种生产上,部分技术人员和制种农户,对在隔离区内种植杂交稻争论不休。我们根据这个问题,于1991~1992年,在我县的福集、弥陀镇和县良种场,用当前推广面积最大的汕优63和D优63及酒谷作父本。做异父串粉试验,让事实来说明。现将两年的(本文来源于《杂交水稻》期刊1993年03期)
施文华[7](1992)在《用生物学指标评价环境铬接触量的混杂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从1905年到1975年,新泽西州哈得生县3家重点铬工厂产生了将近200000万kg铬酸盐生产废料,因而许多人在铬污染环境中工作和生活。血和尿铬曾被用来监测工业环境中铬接触量。但常规生物监测,可能不适用检测低水平和间断的环境铬接触,加上食物、运动、吸烟等可影响铬的本底值水平。因此,评定环境中低水平铬接触情况时,应首先排除混杂因素。本文对评价铬接触的混杂变量进行了研究。研究对象共53人,其中男46人、女7人,年龄42±14岁。17人在铬污染区附近工作,36人在哈得生县外的州公园工作。两组血和尿铬水平无差异,故合在一起研究。全部对象先填调查表,回答饮食、吸烟、健康水平、医疗史、各种嗜好、既往职业等问题。收集上述各(本文来源于《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期刊1992年04期)
周天理,童学军[8](1986)在《杂交稻混杂原因的研究——Ⅱ.生物学混杂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杂交稻混杂原因的第二个问题──生物学混杂问题。 原种在人工套袋或隔离很严的情况下,配制杂交组合,在杂种一代中会出现各种类型杂株,其问题已不是机械混杂的问题了,有人认为是生物学混杂问题。 生物学混杂的可能途径:一是制种田隔离不严,其它水(本文来源于《杂交水稻》期刊1986年04期)
生物学混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质不有叁系杂交油菜良种的推广应用对提高油菜生产力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在生产应用中有时会出现大面积的花而不实现象,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除了有土壤缺硼等元素及异常气候的影响外,种子质量不高也是重要因素之一。据调查研究,F1种子中的不育株、半不育株是主要的余株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生物学混杂论文参考文献
[1].汪传文,王泽松,桂云波,潘有珍.防止常规晚粳稻种子生物学混杂的方法[J].种子科技.2002
[2].伍先敏.质不育叁系杂交油菜制种生物学混杂因素及保纯技术初探[J].四川农业科技.2000
[3].RagnarRylander.生物学因子在化学因素中的混杂问题[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1997
[4].刁立平,狄圣南,张继本,杨图南.常规水稻品种间生物学混杂强度及对策[J].种子.1996
[5].曾年华,彭桂福,杨爱初,吴春刚,周炯亮.影响苯的生物学指标粘康酸的混杂因素初探[J].中国公共卫生学报.1995
[6].徐成元,吴世彬,叶明和,罗德明.生物学混杂——制种异父串粉试验[J].杂交水稻.1993
[7].施文华.用生物学指标评价环境铬接触量的混杂因素[J].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1992
[8].周天理,童学军.杂交稻混杂原因的研究——Ⅱ.生物学混杂问题[J].杂交水稻.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