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威胁排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单舰反潜,威胁评估,排序规则,模糊层次分析法
威胁排序论文文献综述
张弘弨,王德石,彭京徽[1](2019)在《单舰反潜目标威胁评估排序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单舰反潜威胁评估的可信度与效率等问题,文中研究了潜艇目标的威胁排序规则及威胁评估模型。根据反潜作战特点,选取描述威胁的指标并建立了威胁评估指标体系。对目标威胁进行评估的基础上,在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AHP),融合了对目标的可攻性判断,使模型可考虑战场环境目标武器状态等因素。仿真结果表明,文中方法可准确、快速评估水下目标威胁,可为水面舰艇编队反潜作战辅助决策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水下无人系统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张华阳,王迪迪,勾秋萍[2](2018)在《基于威胁评估的打击目标分配与优先级排序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航空兵对地攻击作战目标选择,提出了一种基于威胁评估的打击目标分配与优先排序方法。首先,根据任务的意图、目标的战略价值及目标对战机的直接威胁等多种因素在目标威胁评估中的重要性,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拟打击的地面目标进行威胁评估;然后,根据目标威胁程度与攻击机编队本身情况,采用分群算法对目标进行初始分配,并利用遗传算法、兼顾机群整体优势最大化及目标分配均匀度,得到目标与攻击机编队之间的全面分配方案;最后,结合目标分配方案,综合考虑上级指令、战场情况及目标的威胁程度,给出打击目标优先级排序建议。该方法在航空兵对地攻击作战中,对正确使用兵力和运用火力具有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指挥信息系统与技术》期刊2018年06期)
封志刚,陈忠泽[3](2018)在《基于威胁因子排序的核安全级仪控通信系统信息安全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核安全级仪控通信系统信息安全的需求出发,建立评估体系结构,利用叁角模糊数相关理论计算各指标的组合权重值,采用D-S证据理论将专家对威胁因子的发生概率评估信息进行合成,最后根据各威胁因子的信任区间进行综合排序。实例评估表明,该方法量化了各威胁因子的影响大小,有效处理了评估过程中的不确定性问题,为制定核安全级仪控通信系统信息安全策略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电子元器件与信息技术》期刊2018年03期)
吉兵,胡建旺,赵凯[4](2016)在《主客观结合灰色关联法的防空目标威胁度排序》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防空目标威胁度排序问题,采用灰色关联法,在灰色关联度基础上进一步计算综合决策系数,简化了比较和排序过程。对于指标权重问题,分别采用了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进行主、客观赋权,并将二者结合起来构造出综合权重,使评价结果更加优化。仿真表明,该方法克服了单纯依靠主观或客观方法存在的片面性,改善了威胁度排序的合理性。(本文来源于《第四届中国指挥控制大会论文集》期刊2016-07-04)
杨远志,王红卫,索中英,陈游,范翔宇[5](2016)在《基于粗糙集-逼近理想解排序的辐射源威胁排序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将辐射源威胁评估作为多属性决策问题,提出逼近理想解排序(TOPSIS)法与粗糙集(RS)理论相结合的算法,构建一套完备的辐射源威胁等级排序模型,解决在没有先验信息条件下实时定量衡量辐射源威胁程度。针对TOPSIS方法中构造标准化决策矩阵时数据赋权的主观局限,运用粗糙集理论计算评价指标与评判结果的粗糙依赖度,确定评价指标权重,规避主观赋权的片面性。仿真结果与原始数据相符,证明所提方法的有效性,进一步量化威胁程度,有助于更精细准确排序。该方法具有工程实用价值,可以运用于辐射源威胁评估。(本文来源于《兵工学报》期刊2016年05期)
昌飞,张欣毅,林莹[6](2016)在《防空作战多目标威胁度排序决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帮助作战指挥员实施作战决策,建立了目标威胁度判断数学模型作为作战决策的辅助依据。采用层次分析法与效用函数相结合的方法,构建了层次分析模型,对各指标进行量化处理,构造效用函数,加权计算出目标威胁度的综合量化值,建立了空中多目标威胁度自动判断模型。利用某情报指挥系统的目标指示雷达数据应用实例表明:该研究方法具有一定的实用性,为目标威胁度判断提供了科学依据,可用于指导防空部队的作战训练。(本文来源于《兵器装备工程学报》期刊2016年02期)
高杨,李东生,王骁[7](2015)在《基于区间数排序的目标识别系统威胁评估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传统威胁评估方法存在没有兼顾指标数据与权重的区间浮动情况、权值设置合理性等问题,提出混合属性的基于区间数排序的威胁评估方法,并用于敌方目标识别系统的威胁评估。该方法首先给出系统的评估指标,结合实际情况将指标分为实数型、区间型和模糊语言值叁种,进行规范化处理,给出改进的区间层次分析法以求取权重,对区间数决策矩阵进行加权,然后计算区间数比较的可能度和大小,依据区间数的大小实现系统的威胁评估和排序。仿真分析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对协同式目标识别系统作出威胁评估,且方法简单、计算量小,评价结果有助于指挥员对目标识别系统干扰资源的配置和火力打击的部署。(本文来源于《探测与控制学报》期刊2015年06期)
陈辉,龚奇[8](2015)在《基于整体作战效能的目标威胁排序》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现有空中目标威胁排序方法对支援作战飞机考虑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整体作战效能的目标威胁排序方法,建立了目标威胁排序的指标体系,分析了最小偏差模糊互补判断矩阵的指标权重求取方法,引入作战能力提高率矩阵Q,给出了支援作战的空中目标的威胁度。通过仿真分析,该排序方法对支援作战的空中目标的威胁评估更加准确,且更加符合防空作战实际。(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期刊2015年07期)
刘宁,刘伟[9](2015)在《基于协同作战的编队威胁排序》一文中研究指出对空中来袭目标进行威胁排序是编队协同防空作战的重要依据。由于影响空中来袭目标威胁度的因素很多,而且防空任务非常紧迫,为了提高评估效果的实时性,选取了几个主要参数描述来袭目标的威胁度。为了消除不同物理量纲对评估结果的影响,采用效益型函数和成本型函数对各威胁指标因素进行规范化处理,用信息熵法来确定指标权重,最后从编队整体作战效果出发,综合考虑各舰的价值以及抗毁伤程度,并结合实例进行分析,得到符合预期的威胁排序结果。(本文来源于《中国西部科技》期刊2015年05期)
许可,冯琦,陈军,周德云[10](2015)在《采用时序多属性评价方法的空战威胁排序》一文中研究指出鉴于空战中威胁目标的多属性及动态变化特点,提出采用时序多属性评价方法来解决空战目标动态威胁排序问题。在建立空战威胁指标体系基础上,采用熵权法确定目标属性权重,并通过指数分布法确定各时刻权重,最后综合依据威胁目标多时刻的属性信息,实现了空战动态威胁排序。仿真结果说明该方法的合理性。(本文来源于《火力与指挥控制》期刊2015年03期)
威胁排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航空兵对地攻击作战目标选择,提出了一种基于威胁评估的打击目标分配与优先排序方法。首先,根据任务的意图、目标的战略价值及目标对战机的直接威胁等多种因素在目标威胁评估中的重要性,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拟打击的地面目标进行威胁评估;然后,根据目标威胁程度与攻击机编队本身情况,采用分群算法对目标进行初始分配,并利用遗传算法、兼顾机群整体优势最大化及目标分配均匀度,得到目标与攻击机编队之间的全面分配方案;最后,结合目标分配方案,综合考虑上级指令、战场情况及目标的威胁程度,给出打击目标优先级排序建议。该方法在航空兵对地攻击作战中,对正确使用兵力和运用火力具有指导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威胁排序论文参考文献
[1].张弘弨,王德石,彭京徽.单舰反潜目标威胁评估排序模型研究[J].水下无人系统学报.2019
[2].张华阳,王迪迪,勾秋萍.基于威胁评估的打击目标分配与优先级排序方法[J].指挥信息系统与技术.2018
[3].封志刚,陈忠泽.基于威胁因子排序的核安全级仪控通信系统信息安全评估[J].电子元器件与信息技术.2018
[4].吉兵,胡建旺,赵凯.主客观结合灰色关联法的防空目标威胁度排序[C].第四届中国指挥控制大会论文集.2016
[5].杨远志,王红卫,索中英,陈游,范翔宇.基于粗糙集-逼近理想解排序的辐射源威胁排序方法[J].兵工学报.2016
[6].昌飞,张欣毅,林莹.防空作战多目标威胁度排序决策研究[J].兵器装备工程学报.2016
[7].高杨,李东生,王骁.基于区间数排序的目标识别系统威胁评估方法[J].探测与控制学报.2015
[8].陈辉,龚奇.基于整体作战效能的目标威胁排序[J].电子科技.2015
[9].刘宁,刘伟.基于协同作战的编队威胁排序[J].中国西部科技.2015
[10].许可,冯琦,陈军,周德云.采用时序多属性评价方法的空战威胁排序[J].火力与指挥控制.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