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贺岁心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贺岁片,受众,心理需求
贺岁心理论文文献综述
黄钟军[1](2010)在《贺岁片创作与受众心理需求》一文中研究指出贺岁片于处节庆档期,其受众的心理也就具有相应的特点。研究节庆时期的受众普遍心理,分析贺岁片作为商业片是如何与大众节庆心理需求完成对位的,对贺岁片的创作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期刊2010年02期)
LoFi[2](2010)在《2010贺岁电影的心理疾病》一文中研究指出《叁枪拍案惊奇》:哥只是张艺谋拿的菜病症:混乱风马牛这叁样,每样都吃错了药,再抄起手绢转起来,就是《叁枪拍案惊奇》了。别奇怪,它只是2008年奥运后升为国师的张艺谋开了个玩笑,到科恩兄弟的空间拿的菜。好莱坞的《血迷宫》是大明大暗,《叁枪》是大红大绿。人物是年画里走出来的,人名都是爹娘用脚起的;方位是西北大漠新(本文来源于《今日民航》期刊2010年02期)
沈思尤[3](2009)在《冯小刚贺岁片的民族审美心理探源》一文中研究指出摘要:冯小刚的贺岁片以喜剧形式为依托,以小人物为中心,既叫座又叫好,掀起了大陆贺岁片的热潮。文章认为冯小刚的贺岁片之所以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主要是把握了民族的深层审美心理,即喜剧情结、审丑心理、大团圆的心理期待。(本文来源于《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期刊2009年04期)
赵正阳[4](2009)在《从当下电影受众接受心理的特点看2008年中国电影贺岁片的受众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2008年,中国电影贺岁片仍然延续着2007年的辉煌,近期上映的贺岁片大多都是2007年贺岁档之后策划并拍摄的,从每部影片的编剧、叙事方法、视听语言等方面,我们可以非常明晰地看到一些新的特点,具体到电影受众领(本文来源于《电影文学》期刊2009年04期)
王晓声[5](2008)在《论贺岁电影走红大陆的社会文化心理背景》一文中研究指出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面对长期委靡的中国电影市场,大陆电影人以贺岁片这一源自西方和香港电影市场中比较成熟的电影类别做了事实上的努力,以冯小刚电影为代表的一系列贺岁影片都保持了极高的票房,掀起了内地拍摄贺岁片的热潮,为中国商业电影和产业化道路开拓了新的发展空间。“过年电视看春晚,电影看贺岁片”成为九十年代后期以来的一种文化消费习惯。贺岁档期也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档期。“贺岁”已经成为九十年代至今中国电影最为重要的标志性事件。贺岁电影之所以能在国内呈现出繁荣的趋势,是与我国大众的社会文化心理以及由此积淀升华成的观影心理和审美特点紧密相关的。贺岁电影在影像构成和内容选择等方面的特点也是具体而微地受制于大众的文化心理和审美惯性。在大陆贺岁片诞生十周年之际,本文从九十年代以来大众的社会文化心理出发对贺岁片繁荣的原因进行探究和分析,不仅能在理论上弥补贺岁片研究领域的不足,而且还能在实践层面对影像的选择拍摄提供大众心理层面的参照。本论文正是立足于此,仔细辨析了在传统与现代、西方与东方相互激荡彼此交融的时代语境下所形成的社会文化心理及其对贺岁电影的影响和制约。换句话说,贺岁电影在我国从发生到滥觞的过程是奠基在国人大众自新时期以来多向流变、丰富多彩的文化心理之上的。本文首先从新时期以来飞速发展的商业性大众文化和日益复苏的贺岁心理出发,探究大陆贺岁电影诞生的必然性,以及广泛流行的可能性。八九十年代以来,经济体制变革带来了社会文化的转型,当代之中国,正处于从传统的政治伦理型文化到经济商品型文化的转轨,商业性大众文化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强度得以发展。电影作为大众文化的重要分支也必然面临着转型,电影的娱乐和商业机能渐渐凸现出来。贺岁片的出现正符合了这一时期社会文化的发展趋势。随着世俗化、平面化为特征的流行文化的勃兴和大众文化空间的日益扩张,大众对娱乐片的渴求也日益高涨。另一方面国人带有传统色彩的“贺岁心理”的复苏,也是贺岁片得以成功命名和生成繁荣的文化心理土壤。中国传统的春节,为贺岁片提供了驰骋的文化空间和民间基础。春节作为对民族文化的维系和对个体心理的安慰,应当会随着时代的进步为群体的共时性、集体性欢乐提供新的形式和手段。贺岁电影与春节文化的喜庆氛围和狂欢性恰恰契合,通过影片轻松愉悦热闹的情感宣泄,赞美了人的本质力量的苏醒和萌发,使普通老百姓在春节的浓郁气氛中获得一种独特的满足感。接下来,本文从四个方面对大众文化心理与贺岁片的深层结构和形式风格的契合进行分析,力求从贺岁电影的空间选择、人物设置、喜剧精神本质和结构方面全面解读九十年代大众文化心理对贺岁片的界定和制约,以及贺岁片所反映出的大众心理在现代化进程中遭遇的微妙和尴尬处境。贺岁片不仅第一次大规模实现了对中国现代化过程中都市空间的商业化和大众化展示,并且为迎合国人的现代化心理冲动,贺岁片还将城市空间外移;在空间设置的都市化基础上,贺岁片所反映出的都市人物在现代化进程中面对大都市的复杂而矛盾的心理更是值得关注的。贺岁片通过对都市欲望生活的揭露和批判,对都市人物的丑化以及在城乡二元对立的框架中引入对乡村的理想化再现,构建了全新的东方文化语境,通过影片观众可以隐约感到真实东方的伦理道德的存在。而这种对都市化、现代化的高度向往和认同与对田园乡村和传统道德的理想化营造,暗合了在急剧的现代化进程中都市人的生存困境以及由此导致的矛盾心态。新时期以来社会生活的世俗化,必然带来大众审美趣味的世俗化。贺岁电影显然紧紧抓住并契合了我国大众的这种文化需求。那些市井巷陌、卧室厨房、花园超市,以及发生在这些空间中的男欢女爱、婚丧嫁娶、生离死别、下岗就业和油盐酱醋等琐屑的日常生活事件,越来越成为贺岁电影关注的中心。除此之外贺岁片还主动地调整视角,不仅选取普通者、小人物作为叙述的主角,而且还用小人物的视野和道德准则重新解读社会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件。当代大众的游戏娱乐心理成就了贺岁电影的喜剧底色。在本质上看,贺岁片的喜剧根源于影片所体现出的后现代语境下的游戏化色彩。这种游戏化风格在形式上表现为游戏化的题材与故事,叙事方式上淡化事件发生、发展的因果联系,人物行为动作的反理性和人物语言上游戏人生的色彩,并且喜剧情节、语言、叙述方式的游戏始终贯穿贺岁片创作。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贺岁片的喜剧张力也来自于利用互文关系实现的讽刺、戏拟、反讽、自嘲等后现代语言形态,以及现代都市小人物的角色定位所赋予主人公的调侃生活、反叛传统和自由洒脱的外在表现形式,最终在一种集体的自嘲、反讽的游戏快感中赢得效应。最后在影片结构方面,大团圆的结局、男尊女卑的性别角色配置,以及作为重要喜剧结构的对富人、名人和知识分子的丑化,均与国人的深层传统文化心理密切相关。结束语部分重在揭示,在这样一个各种文化包容并举的时代,人们逐渐将大众文化放置到一个新的高度进行研究。而九十年代的大陆贺岁片以对观众审美情趣的精到把握和对大众文化的深刻洞悉,无疑为中国电影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但是大众文化的多样化和历史性需要我们必须以与时俱进的态度关注并引导贺岁片的合理发展。从全球化语境和国际“软实力”角度关注中国电影,国产影片在大众文化中应占据更重要的地位,也应承担更重要的责任。因此对历尽十年风雨的贺岁电影进行深层次的社会文化心理的探究是具有研究价值的。(本文来源于《山东师范大学》期刊2008-04-16)
王鹏[6](2005)在《试谈冯氏电影中的几点特色——兼论冯氏贺岁片风行内地的社会性心理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自1997年拍摄电影《甲方乙方》以来,冯小刚可谓是异军突起,他以一种独特的诙谐风格给中国电影增添了一笔亮色。其冯氏电影也逐渐享誉大江南北,尤其是其贺岁大片《大腕》更是创下了前无古人的国产片票房奇迹,开辟了中国电影商业化运营的新时代。在经历了一度的沉默之后,他又一次在岁末年初以其独特的冯氏幽默掀起了轩然巨波。在这里,笔者试就冯小刚几部作品中体现出来的几点特色作比较综合性的阐述。总体来说,冯氏电影迎合了当代人的审美口味,符合了当下大众的接受心理,以平民化的视角触及了社会敏感话题,展现出了社会生活的真实面目,并用一种调侃的话语口气揭示出了当下社会弥漫的精神危机和潜在的意识流变。从而使我们对生活有了一种更新的认识和更深的眷恋。(本文来源于《电影文学》期刊2005年08期)
徐皓峰[7](2002)在《香港贺岁片:民众心理与后现代文化的双重范本》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人是一个有着特殊时间观念的民族。时间与吉凶祸福联系在一起 ,历史按照时间比例来变化 ,如邵康节的《皇极经世》 ,医学上的子午流注 ,以及民间算流年、批八字都以时间为准 ,“时来运转”是中国人的普遍意识。贺岁片既然以时间为题 ,捕捉到这个特殊时间里人的(本文来源于《文艺理论与批评》期刊2002年03期)
贺岁心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叁枪拍案惊奇》:哥只是张艺谋拿的菜病症:混乱风马牛这叁样,每样都吃错了药,再抄起手绢转起来,就是《叁枪拍案惊奇》了。别奇怪,它只是2008年奥运后升为国师的张艺谋开了个玩笑,到科恩兄弟的空间拿的菜。好莱坞的《血迷宫》是大明大暗,《叁枪》是大红大绿。人物是年画里走出来的,人名都是爹娘用脚起的;方位是西北大漠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贺岁心理论文参考文献
[1].黄钟军.贺岁片创作与受众心理需求[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0
[2].LoFi.2010贺岁电影的心理疾病[J].今日民航.2010
[3].沈思尤.冯小刚贺岁片的民族审美心理探源[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
[4].赵正阳.从当下电影受众接受心理的特点看2008年中国电影贺岁片的受众策略[J].电影文学.2009
[5].王晓声.论贺岁电影走红大陆的社会文化心理背景[D].山东师范大学.2008
[6].王鹏.试谈冯氏电影中的几点特色——兼论冯氏贺岁片风行内地的社会性心理因素[J].电影文学.2005
[7].徐皓峰.香港贺岁片:民众心理与后现代文化的双重范本[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