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血吸虫抗体论文-丁豪杰,丁建祖,孔庆明,郑斌,楼涤

日本血吸虫抗体论文-丁豪杰,丁建祖,孔庆明,郑斌,楼涤

导读:本文包含了日本血吸虫抗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血吸虫抗体,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可溶性虫卵抗原,红细胞悬液

日本血吸虫抗体论文文献综述

[1](2018)在《日本血吸虫抗体检测 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WS/T630—20182019-04-01实施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 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国家卫生标准委员会寄生虫病标准专业委员会提出。本标准起草单位:安徽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浙江省医学科学院寄生虫病研究所、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江西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世清、汪天平、许静、闻礼(本文来源于《热带病与寄生虫学》期刊2018年04期)

杨秀红,刘文琪[2](2018)在《日本血吸虫抗独特型单克隆抗体NP30免疫后小鼠血清IFN-γ、IL-4水平的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日本血吸虫抗独特型单克隆抗体NP30免疫后机体血清有关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初步探讨NP30保护性免疫的机制。方法雌性BALB/c小鼠经腹腔注射免疫NP30 10μg/次,共免疫3次,每次间隔2w。同时设PBS对照组。末次免疫1w后开始尾静脉采血,连续采血6次,每次间隔1w。夹心ELISA法测血清中细胞因子IFN-γ、IL-4的水平。结果与PBS对照组相比,10μgNP30免疫组血清IFN-γ水平增高,且以第2w(P=0. 035)、第3w(P=0. 019)最明显; NP30免疫组血清IL-4水平也增高,且以第3w(P=0. 028)最明显。结论从结果可以看出INF-γ水平升高出现较早,但维持时间较短,而IL-4水平升高出现较晚,但维持时间较长。说明NP30的保护性免疫早期以细胞免疫为主要类型,而在后期则转为体液免疫为主要类型。(本文来源于《热带病与寄生虫学》期刊2018年03期)

丁豪杰,丁建祖,孔庆明,郑斌,楼涤[3](2018)在《基于日本血吸虫SEA纳米抗体的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基于纳米抗体的检测日本血吸虫感染的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方法:将已经通过噬菌体文库筛选得到的两株纳米抗体的质粒,在枯草芽孢杆菌中表达,得到具有活性的抗体蛋白(VHH-48、VHH-52)并以NI-NTA亲合层析纯化。以柠檬酸叁钠还原法制备胶体金溶液,标记VHH-48和VHH-52抗体蛋白并制备金标垫,分别用日本血吸虫可溶性虫卵抗原(SEA)和羊抗鼠Ig G作为检测线和质控线,确定抗体蛋白的最佳标记p H和最适蛋白浓度。采用抗体双夹心的方法对两株抗体蛋白进行组合,建立胶体金免疫层析方法。以优化的双夹心抗体组合,组装试纸条,进行了灵敏度的测定和血吸虫病人粪检阳性血清的敏感性评估,以并殖吸虫等其他寄生虫感染的血清测定了试纸条的特异性。结果:显示表达并获得了纯度较高的纳米抗体。胶体金标记VHH-48和VHH-52抗体的最适蛋白量为14μg/m L和10μg/m L,最适p H分别需要加入16μL和12μL体积的0.2 M K2CO3,并确定以VHH-52标金和VHH52划线为最佳的抗体双夹心组合。对可溶性虫卵抗原的最低检测量为3.4 ng/m L,检测血吸虫病人阳性血清的检出率为2.27%,检测其他寄生虫感染血清结果显示出良好的特异性。结论:成功构建了基于抗日本血吸虫虫卵抗原纳米抗体的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方法,为纳米抗体在血吸虫病快速诊断的应用奠定了一定基础。(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寄生虫学青年工作者学术研讨会摘要集》期刊2018-08-10)

[4](2018)在《日本血吸虫抗体检测试剂盒(间接血凝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安徽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研制、安徽安吉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日本血吸虫抗体检测试剂盒(间接血凝法)"于2010年6月13日,成功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注册审查,获得叁类体外诊断试剂注册证,产品注册号为国食药监械准(字)2010第3400632号;并于2014年11月再次续展获得注册许可。(本文来源于《热带病与寄生虫学》期刊2018年02期)

黄进,唐春莲,涂祖武,唐丽,张克惠[5](2018)在《日本血吸虫病免疫检测试剂IgG抗体冻干质量控制品的制备》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制备日本血吸虫病免疫检测试剂IgG抗体质量控制品。方法收集湖北省血吸虫病流行区粪检筛查血吸虫感染病人血清和无疫水接触史、无血吸虫感染史且粪检阴性人群血清,用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器械注册证的检测试剂进行检测,制成冻干质量控制品。结果共筛选出12份阳性质控品、1份灵敏度质控品、1份精密度质控品和10份阴性质控品;阳性质控品根据ELISA法检测血清效价不同,分为强、中、弱阳性质控品。经12个月实际储存条件及破坏稳定性实验,该质控品稳定性可达1年。结论所制备的冻干质控品使用方便,结果稳定,可以满足日本血吸虫病诊断试剂实验室质量控制需求。(本文来源于《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期刊2018年02期)

胡合华,张瑕,张纯彬,姚义斌,崔彩霞[6](2018)在《日本血吸虫病治疗后血清抗体消长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人群日本血吸虫病治疗后抗体滴度变化,为制订监测巩固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定群前瞻性研究法,以江陵县2014年检出的粪检阳性病人及血检阳性滴度1∶80以上(含1∶80)者为对象,先用吡喹酮2日疗法治疗,于治疗后半年、1年、2年分别采集血样、粪样,进行IHA抗体检测和集卵孵化法检测。结果 2014年粪检阳性病例251人,年龄以41岁以上为主,占93.23%(234/251);IHA法检测抗体高滴度病例581人,年龄以41岁以上为主,占89.16%(518/581)。粪检阳性人群治疗后半年、1年、2年粪检转阴率分别为99.60%(250/251)、100%(239/239)、100%(234/234),IHA法检测抗体转阴率分别是21.91%(55/251)、64.11%(156/239)和76.89%(193/234);IHA法检测抗体高滴度人群治疗后半年、1年、2年转阴率分别为38.04%(221/581)、64.11%(359/560)、77.86%(429/551);抗体转阴率进行χ~2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7.538、183.412、25.469,P值均<0.001)。分别对两组人群治疗前后不同时间段抗体滴度的几何均值进行t检验,治疗前两组人群的抗体滴度几何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576,P<0.01);治疗后半年、1年、2年两组人群抗体滴度的几何均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046、1.165、-0.132,P均>0.01)。结论日本血吸虫病治疗后人群血清中抗体水平消退缓慢,尚需开发特异的诊断技术以满足监测需求。(本文来源于《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期刊2018年01期)

丁豪杰,丁建祖,孔庆明,郑斌,楼涤[7](2017)在《基于日本血吸虫SEA纳米抗体的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建立基于纳米抗体的检测日本血吸虫感染的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将已经通过噬菌体文库筛选得到的两株纳米抗体的质粒,在枯草芽孢杆菌中表达,得到具有活性的抗体蛋白(VHH-48、VHH-52)并以NI-NTA亲合层析纯化。以柠檬酸叁钠还原法制备胶体金溶液,标记VHH-48和VHH-52抗体蛋白并制备金标垫,分别用日本血吸虫可溶性虫卵抗原(SEA)和羊抗鼠Ig G作为检测线和质控线,确定抗体蛋白的最佳标记pH和最适蛋白浓度。采用抗体双夹心的方法对两株抗体蛋白进行组合,建立胶体金免疫层析方法。以优化的双夹心抗体组合,组装试纸条,进行了灵敏度的测定和血吸虫病人粪检阳性血清的敏感性评估,以并殖吸虫等其他寄生虫感染的血清测定了试纸条的特异性。结果显示,成功表达并获得了纯度较高的纳米抗体。胶体金标记VHH-48和VHH-52抗体的最适蛋白量为14和10μg/mL,最适pH分别需要加入16和12μL体积的0.2 mol/L K_2CO_3,并确定以VHH-52标金和VHH52划线为最佳的抗体双夹心组合。对可溶性虫卵抗原的最低检测量为3.4 ng/mL,检测血吸虫病人阳性血清的检出率为2.27%,检测其他寄生虫感染血清结果显示出良好的特异性。本文构建了基于日本血吸虫SEA纳米抗体的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方法,为纳米抗体在血吸虫病快速诊断的应用奠定了一定基础。(本文来源于《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期刊2017年04期)

付益修,孔庆明,郑斌,楼涤,丁建祖[8](2017)在《基于纳米抗体和石墨烯/金复合材料的免疫传感器检测日本血吸虫循环抗原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一种高效快速灵敏的免疫传感器检测日本血吸虫循环抗原,为日本血吸虫低度流行区域的血吸虫病的临床诊断提供可行方法。方法:常规方法制备血吸虫SEA,使用制备的纳米抗体和石墨烯/金复合材料制备免疫传感器,在叁电极条件下测量传感器制备过程中的每一步电阻,通过电阻来表征传感器的抗原抗体反应。通过观察电化学阻抗图谱得出实验结果。结果:首次构建的基于石墨烯与纳米抗体的新型免疫传感器,在SjCAg的检(本文来源于《中国动物学会寄生虫学专业委员会第十六次全国学术会议暨第七次国际寄生虫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7-10-13)

付益修,孔庆明,郑斌,楼涤,丁建祖[9](2017)在《基于纳米抗体和石墨烯/金复合材料的免疫传感器检测日本血吸虫循环抗原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将抗日本血吸虫SEA纳米抗体固定于镀金的石墨烯薄膜上,制备一种新型的阻抗型免疫传感器检测日本血吸虫循环抗原。使用扫描电镜、原子力显微镜和拉曼光谱对石墨烯薄膜及石墨烯/金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并对制备的免疫传感器的特异性和灵敏度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所制备的免疫传感器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和灵敏度,与曼氏裂头蚴、刚地弓形虫、颚口线虫、简单异尖线虫、华支睾吸虫和卫氏并殖吸虫抗原没有交叉反应,检测日本血吸虫可溶性虫卵抗原达到0.01 ng/m L水平;血吸虫病患者血清的阳性检出率为66.7%,优于现有试剂盒ELISA法56.7%的检出率,与ELISA的符合率为90%。该免疫传感器检测日本血吸虫循环抗原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制作方法简便、快速等优点,具有较好的应用潜能。(本文来源于《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期刊2017年02期)

章乐生[10](2016)在《日本血吸虫间接血凝法抗体检测试剂盒稀释液的改进》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确定一种适用于安徽安吉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新包装试剂盒的稀释液,替代原包装中的冻干致敏红细胞稀释液(生理盐水)和血清标本稀释液(蒸馏水)。方法:以p H7.2磷酸盐缓冲液作为稀释液制备新包装试剂盒替代原包装,比较新包装试剂盒与原包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以及对于肝吸虫、肺吸虫、姜片虫和钩虫等交叉反应情况;比较各试剂盒的最低检出量,观察反应凝集模式。结果:新包装试剂盒与原包装敏感性分别为95%和94.2%,差异无显着性意义(χ2=0.000,P=1.000);特异性分别为96.9%和95.8%,差异无显着性意义(χ2=0.000,P=1.000);约登指数分别为0.92和0.9;最低检出量分别为1:1 280、1:1280,磷酸盐缓冲液组凝集模式较好;对于肝吸虫、姜片虫和钩虫的交叉反应均为0,对于肺吸虫的交叉反应均为19.4%。结论:确定磷酸盐缓冲液作为日本血吸虫间接血凝法抗体检测试剂盒新包装的稀释液,替代原包装中的致敏红细胞稀释液和标本稀释液。(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免疫学学术大会摘要汇编》期刊2016-11-04)

日本血吸虫抗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观察日本血吸虫抗独特型单克隆抗体NP30免疫后机体血清有关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初步探讨NP30保护性免疫的机制。方法雌性BALB/c小鼠经腹腔注射免疫NP30 10μg/次,共免疫3次,每次间隔2w。同时设PBS对照组。末次免疫1w后开始尾静脉采血,连续采血6次,每次间隔1w。夹心ELISA法测血清中细胞因子IFN-γ、IL-4的水平。结果与PBS对照组相比,10μgNP30免疫组血清IFN-γ水平增高,且以第2w(P=0. 035)、第3w(P=0. 019)最明显; NP30免疫组血清IL-4水平也增高,且以第3w(P=0. 028)最明显。结论从结果可以看出INF-γ水平升高出现较早,但维持时间较短,而IL-4水平升高出现较晚,但维持时间较长。说明NP30的保护性免疫早期以细胞免疫为主要类型,而在后期则转为体液免疫为主要类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日本血吸虫抗体论文参考文献

[1]..日本血吸虫抗体检测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J].热带病与寄生虫学.2018

[2].杨秀红,刘文琪.日本血吸虫抗独特型单克隆抗体NP30免疫后小鼠血清IFN-γ、IL-4水平的变化[J].热带病与寄生虫学.2018

[3].丁豪杰,丁建祖,孔庆明,郑斌,楼涤.基于日本血吸虫SEA纳米抗体的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的初步研究[C].第十一届全国寄生虫学青年工作者学术研讨会摘要集.2018

[4]..日本血吸虫抗体检测试剂盒(间接血凝法)[J].热带病与寄生虫学.2018

[5].黄进,唐春莲,涂祖武,唐丽,张克惠.日本血吸虫病免疫检测试剂IgG抗体冻干质量控制品的制备[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18

[6].胡合华,张瑕,张纯彬,姚义斌,崔彩霞.日本血吸虫病治疗后血清抗体消长观察[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18

[7].丁豪杰,丁建祖,孔庆明,郑斌,楼涤.基于日本血吸虫SEA纳米抗体的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的初步研究[J].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2017

[8].付益修,孔庆明,郑斌,楼涤,丁建祖.基于纳米抗体和石墨烯/金复合材料的免疫传感器检测日本血吸虫循环抗原的研究[C].中国动物学会寄生虫学专业委员会第十六次全国学术会议暨第七次国际寄生虫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17

[9].付益修,孔庆明,郑斌,楼涤,丁建祖.基于纳米抗体和石墨烯/金复合材料的免疫传感器检测日本血吸虫循环抗原的研究[J].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2017

[10].章乐生.日本血吸虫间接血凝法抗体检测试剂盒稀释液的改进[C].第十一届全国免疫学学术大会摘要汇编.2016

标签:;  ;  ;  ;  

日本血吸虫抗体论文-丁豪杰,丁建祖,孔庆明,郑斌,楼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