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装系统论文-李文辉

着装系统论文-李文辉

导读:本文包含了着装系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电力施工安全,着装识别,深度学习,卷积神经网络

着装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李文辉[1](2018)在《基于Tensorflow的电力系统施工人员着装智能识别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电力资源的使用需求量也在逐步增加。电力工程施工安全与电力系统的正常稳定运行有直接关系,提高电力施工的安全水平和管理效率一直都是电力领域研究和探索的热门话题。电力施工安全涉及方方面面的内容,其中施工人员的着装规范是十分重要的一部分,然而由于施工环境的复杂性,监管人员对施工人员着装的监督往往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很难实现实时有效的监督。近年来,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技术成为科学领域研究的热门话题,本项目试图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和Tensorflow深度学习框架,对施工人员着装进行识别,并最终实现智能化管理系统,为打造运行稳定、安全的综合电网奠定良好的基础。(本文来源于《现代信息科技》期刊2018年09期)

赵旭,王宇宏[2](2018)在《宽松毛衫着装系统下服装压力评价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简要地阐述了服装压力舒适性的定义,并且对宽松毛衫着装系统下的服装压力研究现状进行了较为详尽的概括总结。(本文来源于《辽宁丝绸》期刊2018年03期)

胡鹏鹏[3](2017)在《基于RGBD深度相机的叁维扫描系统开发与多重着装仿真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叁维人体扫描是指利用叁维扫描仪快速捕获人体的真实几何信息,它在计算机动画、虚拟现实和服装等多个领域都有广泛应用。传统的叁维人体扫描仪价格昂贵,且需要专业人员进行操作。微软推出的Microsoft Kinect是消费级的深度相机,极大的推动了廉价人体扫描仪的发展。但是深度相机的精度较低,原始的扫描数据难以满足人体模型质量要求,这对数据的后处理和应用提出了严峻挑战。另一方面,目前基于深度相机的人体扫描系统普遍存在扫描时间过长的问题。在纺织服装领域,叁维扫描的应用目前主要是用于获取真实的用户人体模型,并从叁维人体模型中自动提取人体尺寸数据(如胸围,腰围等)。获得的用户人体尺寸数据进一步用于服装设计和生产中。但是,叁维人体扫描的应用还没有被充分探索,还具备较大的应用开发潜力。基于RGBD深度相机(如Kinect,Prime Sense),本文研究了叁维人体的快速扫描问题。此外,针对叁维扫描可以准确捕捉扫描对象的最外层真实几何信息这一技术特点,本文研究了基于叁维扫描的更多应用。本文的主要工作如下:1、提出了“二步标定法”同时标定多台深度相机,构建了基于9台深度相机的叁维人体模型的系统。系统的数据采集过程可以在3秒完成,操作方便,具备商业应用价值。由于数据采集时间短,扫描对象只需站立在扫描区域的中心地点保持标准姿势叁秒,便可采集扫描对象的全身数据。考虑到深度相机的扫描视角有限且捕捉的原始数据精度随着扫描距离的增加而降低,为了捕捉到质量较好的全身人体数据,本文固定9台深度相机的位置和朝向,其中每台深度相机都可以采集到人体的一段数据。这种固定多相机扫描静态人体的系统构造,可以保证各台深度相机采集到质量较高的原始数据,也可以保证人体数据采集的快速完成。本文的“二步标定法”首先利用传统的张氏相机标定算法标定9台相机的空间位置关系,使得9台相机采集的点云从不同的相机坐标系转换到相同的世界坐标系下,得到粗略配准的数据。在第一步标定的基础上,然后利用2张A4褶皱纸来完成9台相机采集数据的精确配准,将9台相机的各段数据精确的拼接在一起。该系统仅需完成一次标定过程,便可多次进行人体扫描。因为在人体扫描过程中,算法主要是9台相机采集的各段人体点云的仿射变换,相比于其他的基于非刚体配准算法的人体扫描系统,本方法除了数据采集过程时间短,还具有数据处理速度快的优点。考虑到多台深度相机间存在相互干扰问题,本文采用多线程方法最大程度的降低干扰问题。2、提出了基于统计人体模型的扫描人体自动LBS算法。扫描人体模型获得的是静态人体模型,需要进一步的处理才能获得动态人体效果。在计算机动画领域,对叁维人体模型的LBS处理,一般是由专业的设计师通过建模软件对叁维人体进行骨架构建和绘制皮肤的蒙皮权重,然后用骨架驱动人体模型的变形。本文提出的方法实现对叁维扫描人体的自动LBS操作,避免了复杂的人工处理。本文首先由人体数据库生成统计人体子空间,构造人体形态变化参数。然后对统计人体子空间的人体数据进行LBS预处理,得到人体姿态变化参数。这样,生成了一个可以进行形态和姿态变化的变形人体模板。本文进一步提出“ICP(iterative closest point)风格”人体拟合算法生成与扫描人体的几何形态近似的变形人体模板。然后提出算法将骨架和LBS的蒙皮权重从变形人体模板转移到扫描人体模型上,自动完成对叁维扫描人体的LBS处理,使其具备姿态变化的能力。3、提出了基于叁维人体扫描的用户叁维虚拟人台重建算法。生成的叁维虚拟人台既保持了用户的真实人体尺寸,也保持了用户的真实形态特征,可以直接导入到服装CAD(computer aided design)中用于设计合身服装。目前,叁维虚拟人台主要从人体尺寸数据合成叁维人体模型。叁维扫描在服装工业中,主要也是利用的叁维模型提取人体尺寸数据。但是,相同人体尺寸的人体,其形态并不一定相同。即基于人体尺寸重建的叁维虚拟人台不能准确的表示用户的真实体型,这可能造成设计出不合身的服装。导入到服装CAD的虚拟人体需要是对称的,扫描人体不可以直接应用。人体在站立过程中存在姿势的不对称(如一些用户的左肩高于右肩)问题,以及由于肌肉和脂肪流动导致的躯干的形态不对称问题。这样,基于叁维人体扫描的用户叁维虚拟人台重建问题转换为叁维人体对称问题。本文将这种人体对称的处理分解为“姿态对称”和“形态对称”两个步骤。本文首先采用自动LBS技术使叁维扫描人体具备姿势变化能力。通过调整骨架中关节的旋转角度,实现叁维扫描人体的姿态对称。然后通过人体分割技术,去除在服装设计中不重要的部分,生成初步的具备姿态对称的叁维虚拟人台。这个初步的叁维虚拟人台仍然存在形态上的不对称。本文进一步提出“切片对称法”,用切片法将初步叁维虚拟人台切割成多个切片,对模型进行重构,生成有序点云。考虑到人体的拓扑结构,针对人体的躯干和四肢分别提取“轴对称”和“双边对称”两种不同算法。“切片对称法”处理后生成的点云数据,网格封装成为所需的叁维虚拟人台。跟传统的基于人体尺寸数据的人体重建算法相比,该方法不仅可以保持用户真实的人体尺寸,还可以保持用户的真实体型,可以表示用户的真实形态。4、提出了基于叁维扫描的多重服装快速建模算法。对叁维着装人体建模是很多应用的重点,而对多重服装的建模更是一个难点。传统的方法一般是借助于建模软件,由一个专业的设计师耗费长时间精心设计而成。借助于叁维扫描仪,通过对着装人体进行扫描可以得到真实的服装模型。此时的服装模型也是最接近真实服装的几何形态。但是,由于叁维扫描技术的限制,只能采集到最外层服装数据,无法直接获得多重的服装数据。为了获得多重服装的数据,首先让一个扫描对象仅穿着内衣进行扫描,生成“裸体”状态下的真实人体模型。然后,扫描对象穿上一层服装,重新扫描获得第一层服装模型。随后,扫描对象再穿上一层服装,扫描得到第二层服装模型。重复上述操作,可以获得真实的叁维人体模型和多重叁维服装模型。因为真实服装是一层一层的穿在扫描对象上,捕捉的服装模型是反应着装人体上服装的真实几何形态。但每次扫描过程中,扫描对象的姿态是不同的。本文提出姿态配准算法,实现将扫描的多重服装模型依次“穿”在“裸体”人体模型上,生成多重服装的叁维着装人体模型。首先,本文利用自动LBS技术使叁维人体模型具备姿态调整能力。利用改进的铰链迭代最近点算法(articulated-ICP,articulated iterative closest point)实现“裸体”人体和服装姿态的一致,同时确保扫描“裸体”人体模型是位于服装模型内部,达到“穿衣”效果。重复这个操作,实现多重服装效果。由于在扫描过程中,人体会因为呼吸和习惯等因素产生形态的轻微变形,这可能导致“服装穿透”现象,本文提出“穿透补偿”算法解决这一问题。实验证明,该方法可以用于多重服装的叁维着装人体的快速建模。5、提出结合骨骼蒙皮和物理仿真两大技术的服装仿真算法。实现对着装人体的动画主要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是利用骨骼蒙皮技术同时驱动人体和服装进行变形,这种方法将服装也当作人体的一部分,能得到即时动画效果,可以很好保持原始扫描服装的几何形态。但是,这种方法缺少服装的真实柔性效果,且对宽松服装(如裙子和外套)效果较差。第二种是基于物理仿真的方法,利用骨骼蒙皮技术驱动人体运动,将服装模型作为柔性材料通过基于物理仿真与人体表面进行相互作用,生成真实的动态服装效果。但是,这种方法生成的服装过于柔软,丢失原始扫描服装模型的几何形态。该方法对基于物理仿真模型的参数要求严格,而对织物仿真参数的的估计一直是一个研究难点。另外,上述两种方法都不能很好的仿真出空气层的效果。本文提出结合这两种方法,通过线性混合的方式得到具有空气层仿真效果的多重服装仿真动画。本文进一步提出方法来自动计算线性混合的系数。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在保持原始扫描服装模型的几何形态的同时,也赋予服装的柔性效果,人体与服装及相邻服装之间存在距离,产生空气层效果。6、提出结合纹理合成与叁维扫描,克服传统的织物、服装纹理设计局限。叁维服装和纹理在服装领域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传统的方法是设计师手工设计纹理,或者是通过摄像技术捕捉真实服装的纹理图案。该方法克服了这些限制,仅输入单个纹理图案,生成新的纹理。本文提出了一种针对织物的叁维扫描流程,可以获得高质量的叁维织物及其加工品数据;利用卷积神经网络(CNN,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自动合成纹理,将合成纹理贴图到叁维织物上,生成具备纹理的叁维织物模型。实验证明该方法可以生成高质量的纹理服装图案,启发织物、服装纹理的自动化设计研究。(本文来源于《东华大学》期刊2017-07-08)

吴擎华[4](2013)在《基于网络的叁维角色自动生成及虚拟着装系统的设计和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电子商务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网络途径进入网络虚拟社区,网络游戏,如果能把参与者的外表特征自动生成虚拟的叁维角色,会大大提高网络虚拟环境的真实感和沉浸感,大大提高参与者的热情和投入,目前的角色自动生成系统主要是基于激光或摄像头扫描,却不适合用于对于实时性要求很高的叁维引擎渲染及碰撞运算。同时,网络服装交易方中消费者需要了解服装的上身效果,但是,现有的网络服装展示都不能全方位观察。因此,研究基于网络的叁维角色自动生成及虚拟着装系统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针对现今中对叁维角色自动生成及虚拟着装系统研究存在的问题,以及对其现实存在的需求,本文做了以下研究:1.通过kinect扫描人体,得到用户的各个骨骼关节数据,修改标准骨骼,变形预先设置的标准人体模型,并对通过kinect得到的深度图识别出用户的各个部位的关键特征点参数,生成更适合网络虚拟的角色。2.采用建立符合标准骨骼的服装模型的方法建立各种衣物的标准数据文件,然后根据用户的体型参数通过基于骨骼的变形得到和用户体型匹配的衣物。同时,介绍了一种衣料的动态模拟算法,实现了衣料与用户虚拟模型的碰撞模拟,可以使衣料与用户的各种动作匹配。(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3-03-25)

施利萍,唐宁九,王萍,于松[5](2010)在《基于草绘和手势的着装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虚拟着装工具大多采用WIMP界面,操作复杂,难以学习.而手绘界面是一种更简单、快速的交互方式,更适合概念设计.本文设计并实现了基于草绘和手势的着装原型系统.用户通过手绘的方式直接在3D虚拟角色模型上勾画出衣服轮廓线.系统采用基于尺度空间的角点检测方法准确地预处理和分割轮廓线.利用衣服轮廓线到模型之间的距离推算衣服内部网格点到模型之间的距离信息,由此构建衣服曲面.为加速计算距离值,通过对距离场信息建立索引改进了其存储和访问效率.同时该原型系统允许用户使用手势对衣服轮廓线进行编辑,并且设计和实现了手势训练器,用户可以自定义手势.该原型系统以简易的交互界面让普通用户快速为角色着装.(本文来源于《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0年04期)

李斌,马德民[6](2010)在《上海市安监系统执法人员统一着装》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李斌 通讯员马德民报道 4月26日上午,上海市安监系统服装发放仪式在上海民防大厦举行,与会人员集体宣誓。这标志着从4月26日起,该市安监系统专职编制的行政执法人员,将统一配置工作服装,佩戴统一的标志进行执法。 上海市安监局副(本文来源于《中国安全生产报》期刊2010-04-29)

孟祥令[7](2010)在《弹性织物着装接触压力研究与触压舒适性评价系统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触压舒适性是着装总体舒适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舒适性研究中相对新的领域。着装热湿舒适性领域经过众多研究已经相对成熟,但有关触压舒适性的物理机理尚需进一步的探讨。着装接触压力是研究触压舒适性的一个重要客观指标。目前,对于着装接触压力的研究仍需深入,有关接触压力产生的本质以及动静态理论预测模型尚未完善,而触压舒适性的研究多以主观着装实验为主,费时、费力,评价结果容易受环境、评价者的主观态度、心理、生理及经历的诸多影响。针对这一现状,本文对弹性织物的着装接触压力和触压舒适性进行了深入研究。绪论部分首先概述了着装接触压力和触压舒适性这一领域的研究现状,分析了目前国内外在此领域所作的研究、采用的方法、取得的成果以及存在的问题,由此引出本文的研究内容。其后,由着装接触压力的产生形式入手,对该指标进行定义及单位的统一,并确定本文所研究的着装接触压力的形式。采用AMI-3037气囊式测量系统采集了25件样品、七个人体部位、四种人体姿态、叁种动作过程中的着装接触压力变化。着重探讨了着装部位、人体姿态、着装时间与着装款式四种因素对于着装接触压力的影响。分析发现,以上四种因素的变化均影响着装接触压力的大小。文中采用皮尔逊积距法进一步分析着装宽松量与接触压的相关关系,并建立起两者间的一元线性回归模型。模型通过了残差检验、拟合优度与显着性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与实际意义。追寻影响机理发现,四种因素所产生的影响均为织物适应人体而产生的应变所致。因而,本文进一步探讨人体皮肤、织物的动态应变与着装接触压力的关系。参考捺印法与描线法,结合研究部位的具体特点,测量了人体皮肤与织物在长度、围度与角度方向的动态应变。分析发现人体皮肤、织物的动态应变确与着装接触压力存在密切的关系,由此建立着装接触压力与皮肤及织物应变的多元回归模型。该模型通过了残差检验、拟合优度检验(R2=0.853)、回归方程显着性F检验(F=130.134、p<0.01)与回归系数显着性t检验(p<0.01),模型具有统计学意义。分析还表明,织物应变受到自身特性的影响,因而发现着装接触压力大小的本质源于织物自身力学性能。所以考察织物力学性能与着装接触压力的关系可发现,大多数织物力学指标与着装接触压力值呈相关关系。第四章首先假定弹性织物符合弹性薄壳的要求,可采用弹性力学理论,进而进行一系列假设,使织物着于人体时的受力分析可采用无矩薄壳理论。由此以弹性力学、材料力学、无矩薄壳理论为基础,建立以织物力学性能为参数的静态着装接触压力数学模型。根据此模型推导出不同人体部位的着装接触压力模型。根据数学模型预测了腕部、小臂中部、侧肌部的理论值,并采用125个实测数据对理论预测值进行拟合分析。分析表明两者的pearson相关系数均在0.85以上,理论值与实测值有良好的一致性。同样对肘部的着装接触压进行理论预测,并采用50个实测数据对该理论预测进行拟合分析。分析表明,肘部理论预测值与实测值的积距相关均在0.86以上,预测值对实际值具有较好的拟合优度。以上结果表明,本文所建立的静态着装接触压力数学模型具有统计学意义;且有良好的预测精度,具有实际意义。在该静态着装接触压力理论模型的基础上,分析实验所得动态着装接触压力的变化规律,选用高斯函数进行动态模拟,建立起动态着装接触压的数学模型。经7个测量部位420个数据点的分析表明:该函数的理论动态模拟曲线对实测曲线的拟合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7,所建动态着装接触压力的拟合优度高。该动态模型可预测人体动作变化过程中任一点的着装接触压力值,也可模拟动态着装接触压力的连续曲线,从而清晰表达人体动作过程中着装的压力变化情况。第五章首先探讨了着装接触压力对着装表面温度与人体血流的影响。文中采用非接触的红外热像仪获取小臂着装表面的温度数据,选用温度分布图、区域温度直方图、区域均值温、线测温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着装表面温存在具有区域特征的规律性分布。内肘部、内前腕为表面温度的高温区;外中部与内中部接近;侧肌部与外肘部处着装表面温度较低,外前腕为低温区。对同一部位着装表面温度受织物成分与着装接触压力的综合影响。本文中,化纤与氨混纺织物的着装表面温度随着装接触压力的增加先减小而后增加,而棉氨混纺织物的着装表面温度随着装接触压力的增加而增加。采用AMI-A0203装置为选取部位进行叁种不同的加压-撤压过程,选取AMI-A0010采集叁种过程中人体血流的动态变化。结果分析可将人体在受外压力过程血流的变化分为叁个阶段:初压生理反应性充血期、血流阻碍期、撤压生理补偿性充血期。加压初期人体血流量会瞬间增加,为初压生理反应性充血期,一般当压力大于0.59kPa时即会出现;当压力大于该值或持续较高的外力时,会形成血流阻碍期;当突然撤去压力时血流量瞬间增加,为撤压生理补偿性充血期。本章还进行了主观着装实验。对主观着装实验的结果分析发现,在日常生活中,正常温湿度、非剧烈运动状态时,触压感相对于热、湿感与人类舒适性感觉更为密切。即,相对舒适的环境中着合适衣物时,热、湿对于人类着装总体舒适性的影响减小,而此类环境条件下着装的总体舒适性更多地取决于着装触压舒适性。由此建立起该条件下着装总体舒适感与柔软感、粗糙感、轻重感、压迫感之间的多元回归模型。模型通过了残差检验、拟合优度检验(R2=0.878)、显着性F检验(F=60.923,概率p<0.01)与多元回归系数的显着性t检验。在综合前文研究的基础上,第六章采用叁种神经计算网络建立起织物力学性能客观指标与主观触压舒适性评定之间的关系。首先采用因子分析法对面料的19个FAST力学性能指标进行了降维处理。将因子分析得到的四个公因子、织物的弹性模量、着装宽松率共六个参数作为神经网络模型的输入变量。取着装舒适感知中的松紧感、柔软感、粗糙感、压迫感、总体舒适感共五个因子作为输出变量。分别选取70、110、160个样本作为叁种网络模型——BP、RBF、GRNN——的训练样本量,与不同的网络参数结合,共得到初始的13个网络模型。经随机选取的25个样本对网络进行测试择优后得到5个性能较好的模型。再次经随机选取的25个样本对网络进行检验比较发现,GRNN广义回归神经网络所建立的评价模型最优。GRNN网络所建评价模型主客观评价的相关系数最大,R≥0.98。GRNN模型预测准确率最高,对于松紧感、柔软感、粗糙感、压迫感的预测准确率为96%,对于总体舒适感的预测准确率为92%。GRNN模型的回归方程系数最接近1,且数据点基本分布在拟合线周围,拟合最优。综合分析考虑评价模型的预测准确率、评价模型的主客观回归方程与线性拟合的实际情况,GRNN网络模型为本文最为理想的着装触压舒适性客观评价模型。最后,本文综合全部研究成果,选用与Matlab具有良好接口的C#语言,以.NET作为系统开发平台,进行软件界面设计,构造可视对象,开发了着装触压舒适性评价系统。该系统主要实现着装触压舒适性的客观评定。还可对面料规格、面料性能、面料款式、人体尺寸、服装尺码等信息进行管理。可计算理论着装接触压力,模拟动作过程中人体部位着装接触压力的变化。该测评系统以较易获得的织物力学性能为输入,可以节省主观实验的大量人力与时间。同时系统具有操作简便、数据直观、运行速度快、界面可视化程度高、具有良好的扩展能力等特点。本文较为系统、深入地对弹性织物着装接触压力与触压舒适性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影响着装接触压力的原因,建立起相关的一元与多元回归模型,并进一步建立起可进行着装接触压力静态预测与动态模拟的理论模型。探讨了着装接触压力对着装表面温度与人体皮肤血流的影响,进行了着装触压舒适性主观实验,并建立起着装触压舒适性评价系统的神经计算模型与软件测评系统。本文所建触压舒适性系统中所需的参数以织物力学性能指标、服装、人体尺码为主,因而便于纺织服装企业的应用操作。有助于指导企业进行织物的生产、服装款式的设计,以更好的满足消费者对于舒适性的需求。(本文来源于《东华大学》期刊2010-04-01)

朱光[8](2009)在《消防员着装系统的构成及其热湿舒适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热湿舒适性作为消防服性能的一个重要方面,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国内主要从消防服本身的结构设计和面料构成来研究消防员着装的热湿舒适性,鲜有人从消防员着装系统构成这一角度进行研究。首先,本论文查阅了国内外文献资料,在了解消防服的发展现状基础之上深入消防队对消防员进行实地调研,了解消防员在各个季节的着装系统构成及其热湿舒适性状况;其次,结合调研结果和论文研究的重点,确定消防服,设计并制作内层服装,配伍成不同的着装系统;最后,在相对高温和相对低温环境条件下进行人体实验,分析两个不同的环境条件下热湿舒适性相对较好的着装系统,并探讨当保持消防服不变时,变换不同内层服装对整体舒适性的影响。论文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对主客观数据进行分析。通过聚类分析、方差齐性检验、Kendall协同系数检验和Friedman检验对不同着装系统的主客观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在相对高温环境条件下,各着装系统在热感舒适性、湿感舒适性和粘体感舒适性上有显着性差异,但在相对低温环境条件下,各着装系统只在粘体感舒适性上有显着差异,在热感舒适性和湿感舒适性上没有显着性差异。当保持消防服不变时,变换不同内层服装对热感舒适性和湿感舒适性的影响不大,对粘体感舒适性有一定的影响。内层服装为涤纶的着装系统热湿舒适性较差,内层服装为亚麻的着装系统在粘体感舒适性上优于内层服装为棉和涤纶的着装系统。本论文在大量人体实验的基础之上,从消防员着装系统这一角度出发,对消防员的热湿舒适性进行研究,为今后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思路和方法。(本文来源于《东华大学》期刊2009-01-01)

,王春荣[9](2008)在《全州环保系统开始统一着装》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王春荣)9月12日,延边大学体育馆内气氛热烈,全州环保系统举行着装仪式暨第六届运动大会。环保系统的干部职工身穿崭新的制服,迈着整齐的步伐,充满自信地走过主席台。  州委常委(本文来源于《延边日报》期刊2008-09-16)

张昭华[10](2006)在《度身定制的数字化着装设计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Vitus非接触式叁维人体激光扫描仪采集目标客户的人体数据,并在此基础上,应用VC++与OpenGL混合编程的方法完成叁维人体及服装的真实感显示,从而实现了度身定制的数字化着装系统的设计。(本文来源于《针织工业》期刊2006年06期)

着装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简要地阐述了服装压力舒适性的定义,并且对宽松毛衫着装系统下的服装压力研究现状进行了较为详尽的概括总结。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着装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1].李文辉.基于Tensorflow的电力系统施工人员着装智能识别技术研究[J].现代信息科技.2018

[2].赵旭,王宇宏.宽松毛衫着装系统下服装压力评价分析[J].辽宁丝绸.2018

[3].胡鹏鹏.基于RGBD深度相机的叁维扫描系统开发与多重着装仿真算法研究[D].东华大学.2017

[4].吴擎华.基于网络的叁维角色自动生成及虚拟着装系统的设计和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3

[5].施利萍,唐宁九,王萍,于松.基于草绘和手势的着装系统[J].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

[6].李斌,马德民.上海市安监系统执法人员统一着装[N].中国安全生产报.2010

[7].孟祥令.弹性织物着装接触压力研究与触压舒适性评价系统的建立[D].东华大学.2010

[8].朱光.消防员着装系统的构成及其热湿舒适性研究[D].东华大学.2009

[9].,王春荣.全州环保系统开始统一着装[N].延边日报.2008

[10].张昭华.度身定制的数字化着装设计系统研究[J].针织工业.2006

标签:;  ;  ;  ;  

着装系统论文-李文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