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庄子集释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郭庆藩,《庄子集释》,辩证研究
庄子集释论文文献综述
秦臻宇[1](2019)在《郭庆藩《庄子集释》辩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郭庆藩是湖南襄阳人,晚清时期着名学者。本文就郭庆藩先生的《庄子集释》进行了一些辩证性的思考与研究。(本文来源于《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期刊2019年04期)
张蔚虹[2](2017)在《清人郭庆藩与《庄子集释》略论》一文中研究指出清人郭庆藩在整理注释《庄子》文献方面别具一格,《庄子集释》代表了他诠释《庄子》的最高学术成就。该书不仅广泛征引各家注庄之说,而且运用清代传统训诂学的方法,考证精审,释义翔实。《庄子集释》在继承前贤研究的基础上,对《庄子》注疏做出了总结性的整理,是庄子学史上的重要着作,可以为后人研治《庄子》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古籍整理研究学刊》期刊2017年06期)
白薇[3](2013)在《庄子其人其思——读《庄子集释》有感》一文中研究指出庄子的生活环境使其放浪形骸,达观自得,其作品弥漫生意盎然的自然之美感。而他所处的时代背景,使得他考虑个体生存论意义,探讨现实人的价值和幸福。他的理想价值的构筑主要体现在他对当时思想界的现实弊端的无情批判。庄子思想是对现实世界的无言反抗,其表现为通过个体自我逃逸社会属性而固守自由自在的自然本性。(本文来源于《文教资料》期刊2013年12期)
蒋门马[4](2012)在《王孝鱼整理本《庄子集释》缺陷举隅》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华书局1961年出版的王孝鱼整理本清郭庆藩辑《庄子集释》,在《庄子》相关领域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本文指出书中存在五大缺陷:一、底本的原底本存在先天缺陷;二、名义上的主校本名存实亡;叁、事实上的主校本后天不足;四、参校本之《庄子札记》鱼目混珠;五、列入之《庄子阙误》张冠李戴,名不副实,实为讹误;再加上这个整理本还有一些校勘阙误。(本文来源于《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期刊2012年02期)
罗彦民[5](2011)在《郭庆藩《庄子集释》辨证》一文中研究指出郭庆藩(1844—1896),字孟纯,号子瀞,湖南湘阴人,晚清着名学者。庆藩致力于《庄子》研究,颇有心得,着有《庄子集释》(下称《集释》)十卷、《庄子注释》一卷、《读庄子札记内外篇》不分卷。《集释》是清代《庄子》研究的集大成之作,也是当今最流行的《庄子》读本之一。(本文来源于《文艺评论》期刊2011年02期)
王卉[6](2008)在《《庄子集释》商榷》一文中研究指出《庄子集释》是注释《庄子》的集大成之作。郭庆藩很注重文字、音韵、训诂的考释,在字词注释和校勘等方面都代表了《庄子》研究至清代的最高水准。后人注《庄》多是以此为底本。但是一部这样的大着作,不可避免的会有考证上的失误,并且不可能不受到历史时代和个人的局限。本人不揣浅陋,在此指出其可商榷之处,望能对《庄》学作出一点贡献。《集释》在释义、校勘、句读方面均存在一些可商榷之处。释义方面,有些释义有误,有些似是而非,未能切中要害之处,有些应当解释的字词却未作出注解。校勘方面,可商榷之处有:校而有误、当校而未校、不当校而校。句读方面存在一些误断的地方。对于《庄子集释》中引用的卢文弨、俞樾、郭嵩焘等人的见解,本文一律视为郭庆藩本人的见解,并且对这部分文字加以论述。本文重在考辩,借《庄子集释》这本书,阐述自己在品读《庄子》时的一点心得体会。本文采用的是札记形式,对释文或辩或证,所以范围上只对全书的部分注释文字进行考辩,而不是对全书的所有注释文字进行穷尽性的研究。本文采取的主要研究方法是:1、联系上下文考证词的确切涵义。2、《庄子》内部的异文比较和与其他版本的异文比较。3、运用各种词典、字典、训诂等工具书。本文运用校勘学、文献学、训诂学、考据学的方法,结合相关文化背景知识,对《庄子》中的一些词语进行考证,以期对深入研究《庄子》之旨有所裨益。(本文来源于《湘潭大学》期刊2008-05-15)
梁瑞霞[7](2008)在《《庄子集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有清一代,朴学大盛,考古释经,成就斐然。时至晚清,国势衰颓,西学东渐,中西交融之际,子学复兴。时郭庆藩《庄子集释》出,既承朴学之传,又扬子学之帜,实为集大成之作。本文设立第一部分“《庄子集释》作者研究”,通过考察郭庆藩的家世、生平及其着作,以明《庄子集释》产生之家学渊源和学术积淀。《庄子集释》作为郭庆藩代表作,为世所重,然郭氏其人及其他着作,却鲜为人知。他一生着作等身,《集释》之外,尚有训诂学及文学着作叁十余部。然而这些作品大多散伙,或有存者,也并未刊刻流传,仅以稿本保存,常人难以得见,故后世学者对其人其作知之甚少。笔者通过多方面搜集考察,得到一些关于郭庆藩家世生平及其着作的资料,力图更为全面地反映郭庆藩其人及其学术成就。本文设立第二部分“《庄子集释》学术环境研究”,通过考察清代朴学及清末子学之盛衰状况,以明《庄子集释》产生之社会与学术之必然原因。朴学为清代显学,时至晚清末季,虽盛况不再,然毕竟为一代之学术思潮,其余绪遗响为后人所承,成就仍然可观。道咸以降,子学复兴,“以子证经”蔚然成风,当此之时,郭庆藩作《庄子集释》,实乃朴学与子学融合之成果。《庄子集释》既成,因其成就显着,流传亦广,对当时及后世学术产生的深刻影响,亦在本文略加论述,以明《庄子集释》之学术地位。本文设立第叁部分“《庄子集释》文本研究”,包括体例、内容、价值和不足四个方面。《庄子集释》属于“集注”体之作,具有该体式着作的基本特征,即集诸说以作解,并发明所解之文义,然后就从这两个特征出发,分析《庄子集释》的内容,既集诸说,便有保存古注并使之成一系统整体之功,既发明文义,便有丰富、完善研究成果之功,《庄子集释》的价值,便在于此。成就虽着,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指出其疏失,可以让我们对《庄子集释》有一个更为客观、全面的认识。总而言之,本文是在把握作者学术背景和清代学术环境的前提下,对《庄子集释》一书进行考察分析的。本文的写作,将有助于全面认识郭庆藩及其学术成就,有助于深入了解“集释”体式的渊源及特征,有助于深化对清代考据学、训诂学以至于整个朴学特征的研究,有助于正确理解《庄子集释》在庄学史上的地位。(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08-04-28)
田汉云,陈晓东[8](2007)在《略论郭庆藩《庄子集释》的学术成就》一文中研究指出郭庆藩《庄子集释》10卷,是清代《庄子》考释的杰出着作。其主要成就在于:精密校订《庄子》本文,既能辨析古本异文正误,也揭示了某些前人未知的讹误;精心辑录散佚旧注,对陆德明《庄子音义》所录司马彪注多有补充;精确考释字词名物,在辨识通假字、训释疑难字及古代名物方面都有创见。在清代学术史上,诸子学是十分重要的学术分支。《庄子集释》能够代表清代《庄子》考证的最高学术水准,在清代诸子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本文来源于《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07年02期)
庄子集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清人郭庆藩在整理注释《庄子》文献方面别具一格,《庄子集释》代表了他诠释《庄子》的最高学术成就。该书不仅广泛征引各家注庄之说,而且运用清代传统训诂学的方法,考证精审,释义翔实。《庄子集释》在继承前贤研究的基础上,对《庄子》注疏做出了总结性的整理,是庄子学史上的重要着作,可以为后人研治《庄子》提供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庄子集释论文参考文献
[1].秦臻宇.郭庆藩《庄子集释》辩证研究[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9
[2].张蔚虹.清人郭庆藩与《庄子集释》略论[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17
[3].白薇.庄子其人其思——读《庄子集释》有感[J].文教资料.2013
[4].蒋门马.王孝鱼整理本《庄子集释》缺陷举隅[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
[5].罗彦民.郭庆藩《庄子集释》辨证[J].文艺评论.2011
[6].王卉.《庄子集释》商榷[D].湘潭大学.2008
[7].梁瑞霞.《庄子集释》研究[D].山东大学.2008
[8].田汉云,陈晓东.略论郭庆藩《庄子集释》的学术成就[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