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酸蚀粘接系统与复合树脂修复牙缺损的疗效比较

自酸蚀粘接系统与复合树脂修复牙缺损的疗效比较

一、自酸蚀粘接系统和复合树脂修复牙体缺损的疗效比较(论文文献综述)

李响,李妍,俞鸿飞,柏乐,王自立,高江红[1](2021)在《TiF4预处理牙本质对复合树脂的粘接性能及边缘微渗漏影响的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龋病是一种常见病、高发病,可造成牙体硬组织的缺损。牙体硬组织缺损后常用牙科复合树脂修复,而复合树脂的聚合收缩及其热膨胀系数和牙体硬组织间存在一定差异,易造成充填体和牙体硬组织之间的密合性降低甚至脱粘接,继而导致微渗漏甚至继发龋的形成。因此,促进复合树脂充填体与牙体组织间粘接的持久性和密合性一直是粘接剂研究的重点问题。四氟化钛(titanium tetrafluoride, TiF4)是一种多价金属氟化物,

何品萱[2](2021)在《漂白剂对人牙釉质即刻粘接强度影响的Meta分析及病例报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第一部分漂白剂对人牙釉质即刻粘接强度的影响Meta分析及综述目的:系统性回顾漂白后对人牙釉质即刻粘接强度的影响,并结合现有研究证据进行Meta分析。材料和方法:文献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ISI-Web of Knowledge)及Cochrane library文献数据库,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19年12月。比较漂白后对人牙釉质即刻粘接强度的影响。由两名研究人员按关键词独立筛选文献,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进行资料提取及质量评价后,采用Rev Man 5.3软件以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检索668项相关研究,最终共纳入57篇文献用于系统综述;其中53篇用于Meta分析,合计1117个样本。结果表明人牙釉质漂白后实验组与对照组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0001);均数差(mean difference,MD)=-8.66;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0.30 to-7.03。结论:漂白后会导致人牙釉质即刻粘接强度显着下降;多数文章表示漂白剂所释放的残余氧和过氧化氢离子被认为是导致粘结强度降低的主要原因,释放的残余氧会与粘接剂的自由基发生反应,阻碍粘合剂的充分渗透,抑制树脂单体的聚合,此外残余氧还可导致边缘微渗漏的发生,从而导致粘接强度的下降。第二部分牙齿漂白与牙体缺损病例报告目的:收集因各种原因引起的牙体变色(如内外源性染色、氟斑牙等)及因各种原因引起的前牙牙体缺损病例(如龋齿、外伤、牙酸蚀症、散在间隙等),并对其治疗方法与治疗后效果进行探讨。方法:从2019年10月至2021年3月就诊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修复科的病例中收集5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主诉、个人诉求及客观条件的不同,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通过操作流程对比及治疗过程中及治疗结束后患者的反馈,参考相关文献,并探讨相关因素。结果:术前与患者充分的沟通,病例一、二、三皆采用10%过氧化脲家庭美白。病例一氟斑牙(中度)患者,治疗计划:首先进行微打磨,再进行家庭漂白2个月,最后进行渗透树脂。上下颌牙列各漂白治疗1月後,牙齿明度明显提高;漂白结束后延迟一周进行渗透树脂修复治疗,患者对最终治疗效果表示满意。病例二牙釉质发育不全患者,治疗计划:家庭漂白2个月,牙齿明度总体提高,使得11、21釉质矿化不全区域在视觉效果上有所改善;比色结果:从2M2到1M2。由于患者21牙切端存在牙体缺损,漂白结束一周后进行复合树脂充填治疗。病例三着色牙患者,治疗计划:家庭漂白1个月,比色结果变化:从2M3到1M2,患者在治疗过程未见明显敏感等不良反应,患者对最终治疗效果表示满意。病例四运用数字化微笑设计,并指导技师制作诊断饰面及硅橡胶导板,采用二硅酸锂玻璃陶瓷材料制作最终修复体;术后效果与术前数字化微笑设计(DSD)效果相似;患者对术后效果皆表示满意。病例五采用二硅酸锂玻璃陶瓷材料制作最终修复体,患者一年后复诊,修复体完整、边缘密合,咬合检查良好,未见继发龋等异常。结论: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卫生教育及健康意识不断的提升,越来越多患者在就诊时更希望采用保守、微创治疗的方式,以最少量磨除、破坏牙体,尽可能的保留自身牙体为原则的治疗方式更受患者青睐。以往对于牙体变色或伴有少量牙体缺损的常用的技术除了贴面、嵌体、全冠修复之外;还有牙齿漂白、微研磨、渗透树脂等治疗方式,属于一种微创治疗手段。采用漂白治疗配合微打磨技术、渗透树脂技术联合治疗,可有效改善氟斑牙症状。漂白治疗后复合树脂充填治疗釉质发育不全,可有效恢复美观性能。前牙牙体缺损病例通过严格筛选适应证,配合数字化微笑设计,规范化牙体预备,硅橡胶精确取模,修复体材料的选择,粘接材料的选择,可确保修复体的美学效果。

马雪婷[3](2021)在《光照角度变化对光固化复合树脂边缘密闭性影响的体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在复合树脂充填过程中,固化光源投照角度变化对光固化复合树脂边缘密闭性的影响,以通过改善光固化方案,而提高粘接效果,减少微渗漏和继发龋的发生,提高复合树脂充填的成功率,降低脱落率。[方法]收集2019年11月至2020年6月于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拔除的人第三恒磨牙105颗,截去牙根,金刚砂车针(SF-31)自近远中向剖开,颊、舌侧面各制备牙片(210枚),其上用金刚砂车针(SF-31)制备深2.0 mm、长宽各3.0 mm的Ⅰ类洞,置于1%氯亚明溶液中4℃储存备用。将210枚试件随机分为10组,即S00组:全酸蚀粘接剂(Single Bond 2)+成0°角照射(固化光源对充填体及粘接剂均成同一角度照射);S30组:Single Bond 2+成 30°角照射;S45 组:Single Bond 2+成 45°角照射;S60 组:Single Bond 2+成60°角照射;S90组:Single Bond 2+成90°角照射;E00组:自酸蚀粘接剂(Easy one)+成 0°角照射;E30 组:Easy one+成 30°角照射;E45 组:Easy one+成45°角照射;E60组:Easy one+成60°角照射;E90组:Easy one+成90°角照射,各组均按产品说明书进行充填,均从窝洞冠方边缘中心点投照,冠方为近投照点,根方为远投照点。根据ISO/TS 11405:2015(E)标准进行体外温度循环,每组1个样本扫描电镜观测充填材料与牙体组织的结合情况以及粘接界面厚度分析;其余20个样本距充填体边缘1mm进行边缘封闭,环氧树脂包埋置于低速精细切割机上,沿充填体中部剖开,1%亚甲蓝染色,体视显微镜定量检测样本微漏程度,使用Kruskal-Wallis H检验及Mann-Whitney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检验水准α=0.05。[结 果]各组近投照点和远投照点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微渗漏。全酸蚀五组间,近投照点一方微渗漏程度比较:S90组与S60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S00、S30、S45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60组与S45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S00、S30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45组与S00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30组与S00、S45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远投照点一方微渗漏程度比较:S90组与S30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酸蚀五组间,近投照点一方微渗漏程度比较:E90组与成E00、E30、E45、E60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60组与E45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E00、E30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45组与成E00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30组与成E00、E45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远投照点一方微渗漏程度比较:E90组与E00、E45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投照角度下比较两粘接系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 论]两种粘接系统对牙本质的粘接均有较好的边缘密闭性。固化光源光投照角度的改变,对牙体与充填材料间的微渗漏有影响。两种系统在近投照点一方的微渗漏均大于远投照点。投照角度为0°时,近投照点牙体与充填材料间微渗漏最大,随着角度增大,微渗漏逐步减小,投照角度为90°时,微渗漏最小。远投照点投照角度为90°时,牙在体与充填材料间微渗漏最小。扫描电镜所观察到的牙本质粘接界面的结合情况与微渗漏的大小相关。

黄亚婷[4](2021)在《龈壁提升术结合高嵌体修复龈下牙体缺损的病例报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龈下牙体缺损在临床中十分常见,在间接修复过程中如何获取龈下边缘清晰准确的印模、提高修复体的边缘适合性,是临床操作中的难点。传统治疗方式多采用牙冠延长术与正畸牵引术,但是其创伤大、周期长、费用高,限制了其临床应用。随着口腔粘接技术的发展和材料学的进步,龈壁提升术(deep margin elevation,DME)作为一种替代方法被提出。使用树脂直接充填提升龈下边缘至龈上,简化了牙体预备、制取印模、隔湿以及粘接等临床修复流程,而且该技术创伤小、临床操作时间短,与粘接性高嵌体结合修复后牙龈下牙体缺损的病例,更加符合当前的微创修复理念。目的:本文主要通过搜集牙体缺损达到龈下,并进行DME技术结合粘接性高嵌体修复的病例,观察评估临床修复后的效果,为临床龈下牙体缺损修复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20年2月来大连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修复科就诊的患者6例。修复前进行常规口腔检查,检查牙体牙髓牙周、口腔卫生、咬合及口腔副功能状况,评估患龋风险,拍摄根尖片检查牙体牙髓牙周情况,初步评估龈下牙体缺损的深度,并进行治疗方案沟通交流,患者同意后采用DME技术结合高嵌体作为修复方案。使用橡皮障及成型片对龈下牙体龈壁部分严格隔湿封闭成型,用流体树脂和复合树脂分层充填固化将在龈下的边缘提升至龈上,然后进行高嵌体牙体预备、比色、制取印模、临时树脂暂时修复,1周后进行修复体的粘接。粘接前评估牙龈健康状态;粘接后即刻通过修复体外形、颜色匹配、边缘适合性和放射学检查评估临床修复即刻整体效果;12个月时复诊评估:通过继发龋、边缘着色、牙齿完整性等指标评估牙体情况,通过菌斑指数、牙龈指数、影像学检查、牙齿松动度等指标评估口腔卫生、牙龈炎症、牙槽骨吸收等牙周情况;通过患者对修复体的形态、美观、咬合、舒适度以及是否存在食物嵌塞、牙龈出血等方面进行患者满意度评价,从而综合评估最终的修复效果。结果:粘接前牙龈健康状态评估:2例患者因为高频电刀切除游离龈后,临时树脂暂封,延迟了牙龈的愈合,出现DME部位牙龈充血,探诊出血;粘接后即刻评估:1例患者的修复体与天然牙在边缘线处颜色过渡不自然;通过影像学检查及临床探诊检查,6颗修复体边缘适合性良好;12个月复诊时评估:1例患者口腔卫生状况保持不佳,修复牙齿龈缘及口内其他牙齿龈缘处均有中等量的菌斑,牙龈水肿,探诊出血,但未见牙槽骨吸收;6颗修复体未出现继发龋及边缘着色;修复体周围剩余牙体组织完整,未出现边缘折裂;6颗患牙与修复前相比未出现牙槽骨吸收和牙齿松动等情况;患者对修复体的美观和功能恢复、牙周情况、舒适度等方面均给出了满意的效果评价。结论:对于后牙区龈下缺损,在可以隔湿封闭、不侵犯结合上皮下结缔组织的情况下,DME技术结合高嵌体修复龈下牙体缺损能取得良好的修复效果,但长期效果仍需进一步观察。

邓婷[5](2020)在《EDTA和EDC预处理对两步法自酸蚀粘接剂粘接强度和粘接界面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实验采用EDTA、EDC、EDTA和EDC对牙本质表面进行粘接前预处理,利用冷热循环模拟口腔内老化环境,通过万能力学试验机测定牙本质粘接强度、体视显微镜下观察断裂模式,扫描电镜观察断裂面和粘接界面纵剖面形貌,探讨EDTA预处理、EDC预处理、EDTA和EDC联合预处理对两步法自酸蚀粘接剂Clearfil SE Bond的树脂-牙本质粘接强度、粘接耐久性以及粘接界面的影响,为临床改善牙本质粘接耐久性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收集新鲜、无龋坏、完整拔除的第三磨牙56颗,刮净表面牙石、牙周组织后储存在0.5%氯胺-T溶液中,置于4℃保存,在2个月内使用。实验第一部分选取40颗离体牙,随机分成8组(A、B、C、D、A1、B1、C1、D1,n=5)。慢速切割机切割牙合面牙本质暴露出中层牙本质后,依次用240、320、400、600、800、1000目的碳化硅砂纸在流水下打磨抛光牙本质表面30 s,形成标准玷污层,置于超声波清洗机中清洗5 min。根据实验分组对牙本质进行不同的表面处理:A、A1组:涂布Clearfil SE Bond粘接剂;B、B1组:17%EDTA酸蚀+Clearfil SE Bond粘接剂;C、C1组:0.3 M EDC预处理剂+Clearfil SE Bond粘接剂;D、D1组:17%EDTA酸蚀+0.3 M EDC预处理剂+Clearfil SE Bond粘接剂,表面处理完成后用半径1.5 mm,高4 mm的模具在牙本质粘接面采用分层固化的方式堆积树脂块。A、B、C、D 4组样本储存在37℃生理盐水中24 h后在万能力学试验机上测定即刻粘接强度;A1、B1、C1、D1 4组样本进行37℃生理盐水水浴24 h和5000次冷热循环后测定老化后粘接强度。剪切实验后在体视显微镜下观察各样本断裂模式,扫描电镜观察断裂面形貌。实验第二部分选取16颗离体牙,随机分为8组(n=2),编号a、b、c、d、a1、b1、c1、d1。在暴露牙合面中层牙本质,碳化硅砂纸打磨,超声震荡清洗后,对牙本质表面进行预处理,处理方式分别对应实验第一部分的A、B、C、D、A1、B1、C1、D1组。表面处理完成后用半径2 mm,高4 mm的模具在牙本质表面堆积树脂块。所有试件置于37℃生理盐水中24 h后,再将a1、b1、c1、d1 4组试件在冷热循环仪中进行5000次的老化处理。所有试件沿垂直于粘接界面方向制备成1mm薄片,每个试件切割形成3个薄片,在扫描电镜下观察粘接界面混合层和牙本质小管内树脂突形貌。结果:1.实验第一部分结果表明:在即刻实验中,与A组粘接强度相比,B、C、D组粘接强度均有所提高,D组的即刻粘接强度最高,但A组与B组、A组与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D组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经过冷热循环老化试验后,各组粘接强度均下降,A组与A1组,B组与B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C1组比较,D组与D1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粘接耐久性。体视显微镜观察断裂面结果显示:各组的断裂模式都主要为混合断裂,其次是粘接面断裂,内聚断裂最少见,各组断裂模式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实验第二部分的结果表明:使用了EDTA预处理的4组试件(b、d、b1、d1)的树脂突比未使用EDTA预处理的4组试件(a、c、a1、c1)树脂突的数量和长度都有所增加;即刻实验组混合层完整、连续,冷热循环后未使用EDC预处理的a1、b1组混合层破坏,有裂纹出现,使用EDC预处理后c1、d1组混合层完整,未见明显裂纹产生。结论:1.使用17%EDTA凝胶预处理对两步法自酸蚀粘接剂Clearfil SE Bond即刻和老化后粘接强度都无明显影响;2.使用0.3 M EDC预处理牙本质并不能提高Clearfil SE Bond即刻粘接强度,但可显着改善老化后粘接强度。3.17%EDTA凝胶和0.3 M EDC联合使用可显着改善牙本质即刻粘接强度,并且具有粘接耐久性。4.0.3 M EDC改善牙本质粘接耐久性可能与其稳定混合层有关。

蒋文琼[6](2020)在《自酸和全酸粘接系统的涂布方式与粘接界面封闭性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研究通过比较分析自酸和全酸粘接剂不同涂布次数对牙体粘接界面封闭性的影响,探讨粘接剂的最佳涂布方式,评价不同粘接系统对牙体粘接界面边缘封闭性的影响,为临床上合理使用和正确选择粘接剂提供实验参考。方法:实验一:收集近一个月内拔除的第三磨牙35颗(要求牙齿形态正常,牙冠完整、无隐裂,牙根无吸收且根尖孔完全闭合),刮治器刮除牙结石、手术刀去净牙周膜,保存于4℃、生理盐水中。在其颊舌侧釉牙骨质界冠方1mm制备4mm×3mm×2mm的洞形。随机分为7组,每组5颗,10个洞形,10个样本,分别为A0组(空白对照组);B1组(自酸粘接剂涂布1次);B2组(自酸粘接剂涂布2次);B3组(自酸粘接剂涂布3次);C1组(全酸粘接剂涂布1次);C2组(全酸粘接剂涂布2次);C3组(全酸粘接剂涂布3次)。每组按照操作要求对粘接界面进行处理。采用分层法完成树脂充填后,用自凝树脂封闭根尖孔,距洞缘周围1mm处之外均匀涂指甲油两遍。将所有样本牙浸泡于37℃、0.1%罗丹明B异硫氰酸盐的酒精溶液中24h,用蒸馏水冲洗去净染料[1]。用金刚砂车针将牙齿自颊舌方向于实验区域平行于牙体长轴连续切取2片,用600、800、1200目砂纸打磨试件至透光。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测量微渗漏及纳米渗漏的长度和观察其形态的变化。实验二:按照实验一的纳入标准选取离体第三磨牙36颗,去除牙合面牙釉质,使牙本质暴露,形成均匀一致的粘接面。随机分为6组,每组6颗牙,分别为D1组(自酸粘接剂涂布1次);D2组(自酸粘接剂涂布2次);D3组(自酸粘接剂涂布3次);E1组(全酸粘接剂涂布1次);E2组(全酸粘接剂涂布2次);E3组(全酸粘接剂涂布3次)。将粘接剂与罗丹明B混合后按照操作要求对粘接界面进行处理(处理方式与实验一相同),堆塑1mm的树脂层后,用自凝树脂封闭根尖孔。所有样本牙浸泡于37℃生理盐水中24h,用金刚砂车针将牙齿自颊舌方向于实验区域平行于牙体长轴连续切取4片,用600、800、1200目砂纸打磨试件至透光。应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测量牙本质小管中的树脂单体渗入深度及观察混合层形态。实验所得数据应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数值采用((?)±s)表示,数据经正态性检验及方差齐性检验,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E)比较各组均数之间的总体差异(P<0.05),采用LSD-t法进行两两比较,检验水准α=0.05,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微渗漏结果显示:B2组(自酸涂布2次)及C2组(全酸涂布2次)的微渗漏值最低(P<0.05);两种粘接系统涂布相同次数时的微渗漏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纳米渗漏结果显示:B2组(自酸涂布2次)及C2组(全酸涂布2次)的纳米渗漏值最低(P<0.05);两种粘接系统涂布相同次数时的纳米渗漏值比较,自酸粘接系统均低于全酸粘接系统(P均<0.05)。(3)D1组(自酸涂布1次)及E1组(全酸涂布1次)的树脂单体渗透值最低(P<0.05),D2组与D3组、E2组与E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粘接系统涂布相同次数时的树脂单体渗透值比较,自酸粘接系统均低于全酸粘接系统(P均<0.05)。(4)镜下混合层形态观察结果显示,两种粘接系统涂布1次时混合层较薄且不均匀,树脂单体有断裂,涂布2次时混合层较均匀,树脂单体较长且无明显断裂,涂布3次时形成的混合层不均一,树脂单体渗透较长但有断裂。结论:(1)自酸和全酸粘接系统均在涂布2次时,微渗漏、纳米渗漏最低,当涂布次数达到3次时,微渗漏、纳米渗漏值变大,自酸和全酸粘接系统的微渗漏无显着差别,全酸粘接系统的纳米渗漏高于自酸粘接系统。(2)自酸和全酸粘接系统涂布2次时,树脂单体的渗透长度最大、最均匀,形成混合层的质量最高,全酸粘接系统树脂单体长度大于自酸粘接系统。

徐卫婷[7](2020)在《气体吹拂压力变化对树脂粘接性能影响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实验对楔状缺损的患牙采用两步法自酸蚀粘接系统进行树脂充填。在涂布处理剂后分别采用0.1MPa、0.3MPa、0.4MPa的气压吹拂牙面,然后涂布粘接剂,用0.1MPa的气压吹拂牙面,最后进行树脂的分层充填。观察比较充填后3、6、12个月的临床效果,以便找到最佳的气体吹拂压力值为临床操作提供依据。方法:按照门诊的就诊顺序选择45例(患牙135颗,均为恒牙)楔状缺损的患者,将135颗患牙随机分为常规气压组(0.1MPa组)、高气压组(0.3MPa组)和最高气压组(0.4MPa组),每组45颗患牙。三组患牙均采用两步法自酸蚀粘接系统进行处理,先用慢速手机在缺损表面去除一层矿化牙本质,然后在釉质洞缘预备小斜面,再用酒精棉球消毒,隔湿,然后涂布SE BOND处理剂,静止20s。接着校准气压表,分别对三组患牙进行不同气压吹拂:常规气压组用0.1MPa的气体吹拂压力;高气压组用0.3MPa气体吹拂压力;最高气压组用0.4MPa的气体吹拂压力。气体吹拂方法:吹拂SE BOND处理剂5s,吹拂距离为1cm。吹拂完成后三组均涂布一层SE BOND粘合剂,并使用0.1MPa气压再次吹拂牙面,直到薄膜不再流动为止。接着对三组患牙光固化10s,然后用Filtek TMZ350XT复合树脂斜分层充填窝洞,光照20s,最后修整外形,抛光。充填完成后对患者进行口腔卫生宣教,约患者3个月、6个月、12个月复诊,复诊时记录三组术后3、6、12个月充填体的表面形态、边缘密合性、边缘着色、固位及继发龋的情况,最后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充填后3个月,仅0.1MPa组有一颗患牙出现边缘着色记为B级,其它充填体均为A级。三组间各项指标满意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间总满意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充填后6个月,0.1MPa组有一颗患牙出现边缘着色,变色向牙髓方向渗透;一颗患牙表面形态不连续,牙本质暴露;一颗患牙修复体脱落,分别记为C级。0.3MPa组的患牙均为A级。0.4MPa组一颗患牙出现边缘着色,变色未向牙髓方向渗透记为B级;一颗充填体表面形态不连续,牙本质暴露记为C级。三组间各项指标满意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间总满意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充填后12个月,0.1MPa组有一颗患牙出现边缘着色,但未向牙髓方向渗入记为B级。有两颗患牙充填体脱落;两颗患牙出现边缘着色,并向牙髓方向渗入;两颗患牙表面形态不连续,牙本质暴露;三颗患牙修复体与牙体缝隙可见,探针可探入;分别记为C级。0.3MPa组一颗患牙出现边缘着色,未向牙髓方向渗透记为B级;一颗患牙表面形态不连续,牙本质暴露记为C级;其余指标评分均为A级。0.4MPa组一颗患牙充填物脱落;一颗患牙出现边缘着色,并向牙髓方向渗透;两颗患牙表面形态不连续,牙本质暴露,分别记为C级。三组间各项指标满意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间总满意率比较,0.3MPa组最高;0.4MPa组次之;0.1MPa组最低。0.3MPa组总满意率与0.1MPa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本实验观察比较0.1MPa组、0.3MPa组、0.4MPa组三组气压吹拂处理剂充填后3、6、12个月的临床效果,发现修复体的边缘密合性、边缘着色、表面形态、继发龋及固位五个粘接性能方面各项指标满意率之间均没有显着性差异。2.在3、6个月复查时,0.1MPa组、0.3MPa组、0.4MPa组三组充填体的总满意率之间均没有显着差异。12个月复查时,0.3MPa组与0.1MPa组充填体的总满意率之间有显着性差异,0.3MPa组好于0.1MPa组;0.3MPa组在充填体的总满意率百分比方面好于0.4MPa组。故临床推荐使用0.3MPa的气压吹拂处理剂,增加临床充填的满意率,提高树脂的粘接性能。

唐筱熙[8](2020)在《Dyad Flow自粘接流动树脂修复牙颈部非龋性病损的临床效果探究》文中提出目的:本研究拟调查牙颈部非龋性病损的临床特征,并比较Dyad Flow、Filtek Z350 XT、Filtek Z350 XT+Filtek Z350 Flow 3种方法修复NCCL术后一年的临床效果,评价Dyad Flow修复NCCL的可行性及适应的缺损类型。研究方法:1.调查并统计NCCL患牙的缺损特征;2.选取NCCL患者,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从Dyad Flow(DF)、Filtek Z350 XT+SingleBond Universal(SF)、Filtek Z350 XT+Filtex Z350 Flow+SingleBond Universal(SFF)三种方法中选择一种直接修复,分别于术后一周、一年复查,并在术后1、3、6个月电话随访。根据疗效标准评价修复效果,并分析缺损类型对疗效的影响。采用SPSS20.0软件、非参数检验分析结果。结果:1.缺损特征调查:共收集135名患者,608颗患牙。其中女性略多余男性,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主要发生在前磨牙、第一磨牙,其次是尖牙;主要发生在唇颊面,腭侧面者以上颌第一磨牙多见,也可单独发生于邻面或与唇颊面联合发生;缺损形态以楔形为主、面积多小于1/3、深度以<2mm为主,缺损位置以CEJ上方、龈缘上方或混合型为主;多伴有牙龈退缩、慢性牙周炎;2.DF、SF、SFF修复后一周、一年的临床效果无统计学差异;3.伴牙龈退缩及慢性牙周炎使术后疗效评分下降;4.伴II度、III度牙龈退缩时DF组的术后一年敏感疗效、修复体着色情况、修复体边缘密合性变差。结论:1.NCCL患者中女性略多余男性,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主要发生在前磨牙、第一磨牙,其次是尖牙;主要发生在唇颊面,腭侧面者以上颌第一磨牙多见,也可单独发生于邻面或与唇颊面联合发生;面积多小于1/3、深度以<2mm为主,缺损位置以CEJ上方、龈缘上方或混合型为主;牙龈退缩、慢性牙周炎可能与NCCL的发生有关。2.Dyad Flow可以用于NCCL的修复并缩短操作时间,在伴牙龈退缩时修复效果会下降。3.牙龈退缩、慢性牙周炎会影响NCCL直接粘接修复的疗效。

李桃[9](2020)在《SILICONE OneGloss联合阻氧剂应用于树脂充填修复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本实验以病例报告的形式,将SILICONE One Gloss抛光轮和阻氧剂应用于树脂充填修复治疗中,与临床常规树脂充填修复方法进行对照,通过随访观察,比较四组患牙治疗后6个月,12个月树脂修复体的临床状况,探讨SILICONE One Gloss抛光轮和阻氧剂应用于树脂充填修复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患者的就诊顺序,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20颗患牙随机分成4组,每组各30颗患牙。第1组:极细粒度车针组;第2组:SILICONE One Gloss组;第3组:极细粒度车针+阻氧剂组;第4组:SILICONE One Gloss+阻氧剂组。病例的纳入标准:1.磨牙咬合面龋损,且为浅中龋,累及范围不超过牙尖的1/2,与对颌牙咬合接触关系正常,X-ray示患牙牙周膜影像无明显增宽,根尖周组织无明显透射影;2.患牙既往无治疗史、未受过外伤,牙冠无变色,无裂纹、无磨损,未见松动;3.牙周组织无进行性炎症,根尖周组织及牙髓组织无病变,无自发痛、激发痛不明显,无咬合痛,牙髓温度测验同正常对照牙;4.患者全身状况及理解能力良好,可以配合临床治疗,依从性较好,治疗开始前签署知情同意书。拍摄患牙术前X-ray片;教导患者自我口腔保健的方法;清除病损区的软垢及菌斑。在自然光下,患牙呈自然湿润的状态,进行比色。治疗前检查患者全口牙及治疗牙的咬合情况,采用咬合纸检查标记咬合接触点。用高速涡轮机去尽龋坏组织,避开承受咬合力的位点。第1组和第3组:使用极细粒度车针对洞缘釉质进行精修抛光30s;第2组和第4组:使用SILICONE One Gloss抛光轮对洞缘釉质进行精修抛光30s。彻底冲洗窝洞,无菌棉卷隔离患牙,37%磷酸凝胶预处理釉质壁30s,三用枪加压冲洗30s,隔湿患牙,75%酒精棉球消毒窝洞并吹干。用小毛刷蘸取饱满的Single BondTMUniversal粘接剂,动态涂抹窝洞20s,轻吹5s,至表面为一层光亮的水膜且不再流动时,光照固化10s。3M光固化树脂Z350XT分层充填并固化。其中第3组和第4组在最后一层树脂充填完成后,涂布阻氧剂覆盖住整个充填体的表面及洞缘,光照固化20s,用水冲掉阻氧剂。使用咬合纸检查咬合状况后,进行修形和抛光。各组抛光时间均控制在30s。所有患者充填治疗完成后即刻拍摄口内照片,用以复诊时充填体临床状况的对比。嘱患者定期复诊,告知患者充填治疗后可能出现的情况及注意事项,如若出现充填体折裂、脱落,患牙出现激发痛、咬合痛及自发痛等情况时,需立即复诊,行相应治疗。结果:树脂充填修复后6个月的临床疗效观察:4组修复体在解剖外形、颜色匹配、边缘密合性、表面光滑及继发龋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边缘着色上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第3、4组明显优于第1、2组,其中1-3、1-4、2-3、2-4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树脂充填修复后12个月的临床疗效观察:4组修复体在解剖外形、颜色匹配、继发龋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边缘着色、边缘密合性、表面光滑上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第3、4组明显优于第1、2组,其中1-3、1-4、2-3、2-4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SILICONE One Gloss与极细粒度车针作为洞缘抛光的工具,在树脂充填修复的临床疗效上无明显差异;SILICONE One Gloss与极细粒度车针联合阻氧剂使用,在充填后6个月时的边缘着色方面,12个月时的边缘着色、边缘密合性及表面光滑方面均明显优于单纯使用SILICONE One Gloss与极细粒度车针;提示在树脂充填修复治疗时使用阻氧剂,可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修复体的边缘着色、改善边缘密合性及保持良好的表面光滑度,可于临床上加以使用。

刘双凤[10](2019)在《轻、中、重度氟斑牙对不同粘接剂粘接强度的比较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拉伸和剪切力学性能实验对比研究两种不同粘接剂对轻、中、重度氟斑牙釉质粘接强度的影响,并用体视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及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不同程度氟斑牙的树脂断裂粘接界面微观结构,综合评估粘接剂的粘接性能。以探讨轻、中、重度氟斑牙釉质对不同粘接剂的粘接效果。为临床工作中不同程度氟斑牙粘接剂的选择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按照Dean氏分类标准选取完整无龋坏的人离体轻、中、重度氟斑牙前磨牙各60颗,共180颗离体氟斑牙。再分别将同一程度氟斑牙随机分为2小组(全酸蚀粘接剂组和自酸蚀粘接剂组),每组30颗。超硬石膏包埋离体牙,并暴露釉牙骨质界以上牙冠部份的唇(颊)侧及舌(腭)侧,金刚砂车针均匀磨除釉质表面0.5mm并保证余留面为釉质。在单面胶带上制作一长2mm,宽3mm的长方形孔隙,并将带孔胶带粘贴在打磨后的釉质表面,分别将2种粘接剂(全酸蚀粘接剂Prime&Bond NT、自酸蚀接剂SE-Bond)按照分组情况涂布到已经过打磨的釉面进行树脂粘接,复合树脂Z350加压分层固化,最终形成2×3×2mm的树脂块。将已经制备好的轻,中,重度氟斑牙实验试件置于37℃蒸馏水中保存24h。在万能材料实验机上分别测量拉伸强度和剪切粘接强度,并分别用体视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及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断裂界面的超微结构。结果(1)全酸蚀粘接系统(Prime&Bond NT)对轻度氟斑牙釉质的拉伸强度和剪切强度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中度和重度氟斑牙的拉伸强度和剪切强度无显着差异(P>0.05)。(2)自酸蚀粘接系统(SE-Bond)对轻、中、重度氟斑牙拉伸强度和剪切强度无统计学意义(P>0.05)。(3)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结果:轻度氟斑牙釉质晶体排列相对致密,并可见有少量树脂块的残留;中度氟斑牙釉质晶体排列疏松,间隙增宽;重度氟斑牙釉质晶体排列不规则且紊乱加重,并可见因部分釉质剥脱后而暴露的牙本质小管口。(4)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发现:随着氟斑牙程度的加重,氟斑牙釉质晶体排列更加疏松。且全酸蚀后的粘接界面比自酸蚀的粘接界面更粗糙,粘接界面呈现凹凸不平更明显。结论1、轻度氟斑牙釉质对全酸蚀粘接系统的粘接强度不同于自酸蚀粘接系统,且轻度氟斑牙釉质对全酸蚀粘接系统(Prime&Bond NT)的粘接效果优于自酸蚀粘接系统(SE-Bond)。而中、重度氟斑牙釉质对全酸蚀粘接系统和自酸蚀粘接系统的粘接强度无显着不同。2、全酸蚀粘接系统(Prime&Bond NT)对轻度氟斑牙釉质的粘接强度最大,自酸蚀粘接系统(SE-Bond)对轻、中、重度氟斑牙釉质的拉伸强度和剪切强度无明显不同,即自酸蚀粘接系统对不同程度氟斑牙的粘接强度没有差异。

二、自酸蚀粘接系统和复合树脂修复牙体缺损的疗效比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自酸蚀粘接系统和复合树脂修复牙体缺损的疗效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TiF4预处理牙本质对复合树脂的粘接性能及边缘微渗漏影响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复合树脂充填体和牙体间密合性的促进措施
2 窝洞牙本质面的预处理
3 牙本质界面TiF4预处理后对牙本质粘接性能的影响
4 牙本质界面TiF4预处理后对光固化复合树脂充填后微渗漏的影响
5 展 望

(2)漂白剂对人牙釉质即刻粘接强度影响的Meta分析及病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漂白剂对人牙釉质即刻粘接强度的影响Meta分析及综述
    前言
    1材料和方法
    2结果
    3讨论
    4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牙齿漂白与牙体缺损病例报告
    前言
    一、牙齿漂白病例报告
        病例一 氟斑牙漂白病例
        病例二 釉质发育不全漂白病例
        病例三 着色牙漂白病例
        小结
        体会
        参考文献
    二、牙体缺损病例报告
        病例四 前牙美学修复
        病例五 前牙美学修复
        体会
        参考文献
致谢

(3)光照角度变化对光固化复合树脂边缘密闭性影响的体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附录
综述 提高粘接剂渗透作用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4)龈壁提升术结合高嵌体修复龈下牙体缺损的病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资料和方法
    1.病例资料
    2.材料和设备
    3.方法
    4.临床评价指标
结果
病例报告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龈壁提升术在牙体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致谢

(5)EDTA和EDC预处理对两步法自酸蚀粘接剂粘接强度和粘接界面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EDTA和 EDC预处理对两步法自酸蚀粘接剂粘接强度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第二部分 EDTA和 EDC预处理对两步法自酸蚀粘接剂粘接界面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局限性与展望
参考文献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化学交联剂在牙本质粘接耐久性方面的研究现状(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6)自酸和全酸粘接系统的涂布方式与粘接界面封闭性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汉缩略词的对照表
前言
实验一 不同涂布方式对自酸和全酸粘接系统粘接面微渗漏及纳米渗漏影响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试剂
        1.2 实验仪器
        1.3 实验方法
        1.3.1 离体牙的收集
        1.3.2 窝洞制备
        1.3.3 实验分组
        1.3.4 粘接界面的处理
        1.3.5 光固化复合树脂充填
        1.3.6 染色剂的配制
        1.3.7 样本试件处理
        1.3.8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测量粘接界面的微渗漏及纳米渗漏
        1.3.9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微渗漏的实验结果分析
        2.2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微渗漏形态与长度
        2.3 纳米渗漏的实验结果分析
        2.4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纳米渗漏形态与长度
    3 讨论
        3.1 微渗漏与纳米渗漏对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的影响
        3.2 微渗漏与纳米渗漏的检测方法
        3.3 不同涂布方式对自酸和全酸粘接系统粘接界面封闭性的影响
        3.3.1 不同涂布方式对自酸和全酸粘接系统粘接界面微渗漏的影响
        3.3.2 不同涂布方式对自酸和全酸粘接系统粘接界面纳米渗漏的影响
        3.4 不同粘接系统对粘接界面封闭性的影响
        3.4.1 不同粘接系统对粘接界面微渗漏的影响
        3.4.2 不同粘接系统对粘接界面纳米渗漏的影响
实验二 不同涂布方式对自酸和全酸粘接系统粘接界面树脂单体渗透及混合层影响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试剂
        1.2 实验仪器
        1.3 方法
        1.3.1 离体牙的收集
        1.3.2 粘接剂的制备
        1.3.3 试件制备
        1.3.4 试件处理
        1.3.5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测量粘接界面的树脂单体渗透深度
        1.3.6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树脂单体渗透的实验结果分析
        2.2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树脂单体渗透深度及混合层的形态特征
    3 讨论
        3.1 含有罗丹明B的粘接剂向牙本质中渗透
        3.2 不同涂布方式对树脂单体渗透、混合层的影响
        3.3 不同粘接系统对树脂单体渗透、混合层的影响
        3.4 树脂单体渗透、混合层厚度与粘接强度的关系
        3.5 树脂单体渗透、混合层厚度对粘接界面封闭性的影响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复合树脂边缘微渗漏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7)气体吹拂压力变化对树脂粘接性能影响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和方法
    1、病例选择
    2、材料与仪器
    3、方法
    4、疗效评判标准
    5、统计学分析
结果
    1.病例统计
    2.典型病例报告
讨论
    1.本实验的步骤及材料分析
    2.本实验的方法分析
    3.气压影响树脂粘接性能的原因分析
    4.本实验结果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提高树脂粘接性能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8)Dyad Flow自粘接流动树脂修复牙颈部非龋性病损的临床效果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1 前言
2 内容与方法
    2.1 研究内容
    2.2 研究对象
    2.3 材料与设备
        2.3.1 修复材料
        2.3.2 仪器设备
    2.4 研究方法
        2.4.1 临床调查部分
        2.4.2 直接粘接修复部分
        2.4.3 统计分析
3 实验结果
    3.1 NCCL患牙缺损类型调查
        3.1.1 性别
        3.1.2 年龄分布
        3.1.3 牙位、象限分布
        3.1.4 牙面分布
        3.1.5 缺损形态
        3.1.6 缺损位置
        3.1.7 缺损面积
        3.1.8 缺损深度
        3.1.9 牙龈退缩
        3.1.10 慢性牙周炎
    3.2 直接粘接修复部分
        3.2.1 修复样本缺损类型分布
        3.2.2 DF、SF、SFF组间疗效比较
        3.2.3 缺损类型对疗效的影响
        3.2.4 牙龈退缩程度、慢性牙周炎对Dyad Flow修复NCCL的疗效影响
4 讨论
    4.1 缺损类型的分布
    4.2 疗效探究
5 结论
综述 自粘接流动树脂的材料性能研究进展
创新性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附录1 术后一年复查照片
附录2 缺损类型照片
附录3 缺损特征记录表
附录4 疗效记录表

(9)SILICONE OneGloss联合阻氧剂应用于树脂充填修复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一)前言
(二)材料和方法
    1、病例选择
    2、材料和仪器
    3、方法
    4、疗效评价标准
    5、统计学分析
(三)结果
    1、病例统计
    2、典型病例报告
(四)讨论
    1、洞缘釉质的处理方法
    2、牙釉质粘接的特殊性及粘接机制
    3、阻氧剂的应用
    4、本次实验结果分析
(五)结论
(六)参考文献
综述 复合树脂充填修复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10)轻、中、重度氟斑牙对不同粘接剂粘接强度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材料与实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缩略语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个人简历
致谢

四、自酸蚀粘接系统和复合树脂修复牙体缺损的疗效比较(论文参考文献)

  • [1]TiF4预处理牙本质对复合树脂的粘接性能及边缘微渗漏影响的研究进展[J]. 李响,李妍,俞鸿飞,柏乐,王自立,高江红.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21(05)
  • [2]漂白剂对人牙釉质即刻粘接强度影响的Meta分析及病例报告[D]. 何品萱. 福建医科大学, 2021(02)
  • [3]光照角度变化对光固化复合树脂边缘密闭性影响的体外研究[D]. 马雪婷. 昆明医科大学, 2021(02)
  • [4]龈壁提升术结合高嵌体修复龈下牙体缺损的病例报告[D]. 黄亚婷. 大连医科大学, 2021(01)
  • [5]EDTA和EDC预处理对两步法自酸蚀粘接剂粘接强度和粘接界面的影响[D]. 邓婷. 西南医科大学, 2020(10)
  • [6]自酸和全酸粘接系统的涂布方式与粘接界面封闭性的相关性研究[D]. 蒋文琼. 右江民族医学院, 2020(04)
  • [7]气体吹拂压力变化对树脂粘接性能影响的临床研究[D]. 徐卫婷. 大连医科大学, 2020(03)
  • [8]Dyad Flow自粘接流动树脂修复牙颈部非龋性病损的临床效果探究[D]. 唐筱熙. 中国医科大学, 2020(01)
  • [9]SILICONE OneGloss联合阻氧剂应用于树脂充填修复的临床疗效观察[D]. 李桃. 大连医科大学, 2020(03)
  • [10]轻、中、重度氟斑牙对不同粘接剂粘接强度的比较研究[D]. 刘双凤. 内蒙古医科大学, 2019(03)

标签:;  ;  ;  

自酸蚀粘接系统与复合树脂修复牙缺损的疗效比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