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克思的生态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论马克思的生态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济南250358

摘要:当代社会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面临着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这不仅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也对下一代的发展构成严重的威胁。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围绕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之间的一系列问题展开。本文通过对马克思生态思想的研究,为解决当前社会存在的生态问题,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顺利进行提供理论指导。

一、马克思生态思想的形成

(一)马克思生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1.资本主义生产方法破坏自然

资本家无限期地积累资本,发展了生产技术,但同时也摧毁了自然。资本家们奉行利益最大化原则,他们不会去植树造林,而是为了实现自身的经济利益去砍伐森林。因此,马克思认为,虽然随着技术的发展资源利用率会有所提高,但只要资本主义存在,资源问题就不可避免。

2、人与自然关系的改变

在原始社会,人没有掌握自然规律,所有的生活都是以身处其中的自然环境为基础的,对自然灾害无能为力,只能祈求上天保佑。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人类从面对自然的无能为力到通过实践改造自然,但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由于人类对自然的过度征服,人与自然之间存在对立,人与自然的关系发生改变。

(二)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理论基础

1.马克思对朴素唯物主义生态观的扬弃

在他的博士论文中,马克思通过探索德谟克利特和伊壁鸠鲁对自然的态度来阐述马克思的原始生态思想。他认为德谟克利特强调对自然的绝对崇拜,人必须服从自然,只有这样,人才能取得真正的自由,从而无拘无束。而伊壁鸠鲁则认为人并非绝对服从自然,认为人是有意识的,在自然界可以获得自由。马克思肯定了伊壁鸠鲁对人类意识的断言,批评了德谟克利特的机械决定论。

2.扬弃机械唯物主义的自然观

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和19世纪中期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人类通过将机器置于自然与自然之间而从生产过程中脱离出来。人退出了直接生产的过程,把这些生产的负担转移给技术系统。在这一时期,人们形成了人是自然主宰的思想,人们推崇培根的“知识就是力量”,为了找到征服大自然的方法,洛克提出人们通过自然否定从大自然中解脱出来。

3、对黑格尔自然观的扬弃

黑格尔认为,自然是精神的异化,是概念的表现,自然的本质在于概念。自然是绝对精神的异化。黑格尔的客观和理想主义自然观忽视了自然的客观存在。颠覆人的主体性和自然客观性,而马克思认为自然存在于人类之前,人类作为自然的一部分存在。

4、对费尔巴哈自然观的扬弃

费尔巴哈试图用真实的人批评黑格尔的客观和理想主义自然观。而是初始的无中介的。因此,费尔巴哈建立了一种基于感性的哲学,批判了理想主义,用想象力来理解自然。其次,费尔巴哈还认为黑格尔的自然世界是一个抽象的自然世界,只是上帝创造的神学思想。他认为人应该以自然为对象,人的本质是与自然有主观关系

二、马克思生态思想的内涵

(一)人与自然的关系

1、人与自然的统一

马克思认为人与自然是辩证的,团结的。人从动物进化而来,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具有自我意识,作为自然的产物,人类不能与自然完全脱离,撇清关系。要认识到人类存在的现实,就必须承认自然的客观存在。马克思认为,人类不仅是活跃的自然生物,而且也像其他动物一样受到限制。也就是说,一方面,人类具有动物和植物等自然属性,它们必须遵循自然生存的规则,另一方面具有生态属性,这是生命物质流动的纽带。马克思指出,人类作为一种主观存在,参与自然生命,与自然的物质交换活动是在自然的物质运动中进行的。所以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2、人与自然的对立

在马克思看来,人与自然是辩证统一的,不仅是统一的,也是相反的。人从自然中获取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不是大自然主动给予的,它所提供的只是一种可能性,这种可能性通过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转变为现实性。当人们面对自然世界时,他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遵循自然规律,正确对待人与自然的关系。如果我们忽视自然法则而不注意长远利益,那么人与自然之间的异性就会出现。人类应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同时运用主观能动性。如果您不尊重自然法则,您将受到性质的报复。我们之所以能取得对自然的胜利,在于我们屋其他动物不同,我们能够正确作用规律,但如果肆意妄为,不受约束,则会造成人与自然关系失衡。自然的客观性不会被人类的意志所转移。人类的自然和社会属性只有通过实践活动才能揭示人与自然关系的统一和对立。通过将人类的主动性和流动性结合起来,人类可以在物质上与自然和谐地生活在一起。

(二)人与依然以实践为中介

马克思从实践唯物主义的高度分析了人与自然的关系。马克思把实践观念引入生态观念,把握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是批判黑格尔唯心主义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础。提出实践是人们可以积极转变客观物质世界的活动。人的实践活动不同于动物的直观本能活动,也不是单纯的精神活动,马克思从唯物主义出发提出了人化自然观,人们相信人性是一个自然世界,它在人类实践活动的基础上不断被处理和转化。指出人与自然之间现实关系的人性是有意义的。马克思提出人性是现实与自然的本质。只有与人类实践相关的自然世界才是人类现实的自然世界。

(三)人与自然对立的根源

在马克思看来,劳动实践将人与自然联系在一起,并通过互动将人与社会的关系联系起来。因此,劳动不仅是人与自然之间的中介,而且是人与人之间的中介,是自然与社会之间的桥梁。从唯物主义的角度来看,马克思揭示了生产力是人与自然的关系,生产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因此,人与自然之间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生产力在生产关系中的决定性作用反映了人与自然关系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决定性作用。没有劳动实践,人与自然之间就没有物质转化,人与人之间也没有社会关系。同时,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再到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随着生产力的提高,人们从原始群体发展到独立个体。因此,生产力水平是决定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人与自然的关系。

(四)人与自然对立得解决途径

马克思指出,先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改善人与自然的异化,但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先进技术只是资本家利润最大化的工具。因此,要解决人与自然的对立,就必须推翻资本主义制度,消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带来的过度生产。使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转化合理化。要变革私有制,既要从思想上实现共产主义,更要付诸于行动,通过共产主义运动来消除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异化,使人恢复到自由自觉的社会存在,实现人的自然生存必须通过革命,依靠全世界无产阶级推翻资本主义制度,使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同时消除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异化。在共产主义社会中,人性和社会属性是统一的,尊重和保护自然,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而实现自由人的结合。人们不仅享有社会自由,而且享有自然的自由,实现人类发现与生态发展的统一。只有消除生态危机,尊重自然规律,才能保护生态文明,实现人的长远发展。

三、马克思生态思想的当代价值

(一)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具有指导意义

当代全球生态危机正在加剧,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巨大威胁。马克思的生态思想通过改变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来解决人与自然的关系。解决生态危机根源所致问题的根本途径。在马克思生态思想的指导下,我们党提出了绿色发展理论,坚持以平均资源保护资源的基本国策。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格局,开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局面。

(二)为解决全球生态危机提供实践和指导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全球范围内的资源短缺、环境恶化、自然灾害影响的人类生存和发展,马克思生态思想所倡导的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要求我们放弃人类主宰自然的观念。消除不受控制的自然使用,正确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按照客观规律行事,切实应对全球生态危机,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标签:;  ;  ;  

论马克思的生态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