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群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湖南长沙410008
【摘要】目的:分析个性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中的效果和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我院接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为观察组,院前急诊护理中运用个性化护理,选取2010年12月~2011年12月我院接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为对照组,院前急诊中采用常规护理服务,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出诊反应时间、急救时间、入院时间以及急救成功率、急救诊断率、转运成功率和急诊满意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中,个性化护理的运用可以提高临床急救的成功率、转运成功率、急救成功率和急诊满意度,缩短了出诊反应时间、急救时间以及入院时间,具有较为理想和显著的护理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和运用。
【关键词】个性化护理;护理;急性心肌梗死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A
急性心肌梗死指的是在动脉粥样硬化生理和病理基础上斑块发生破裂,导致血栓形成和冠脉发生阻塞而引起的心肌缺血坏死,是冠心病的主要表现[1]。急性心肌梗死是我国临床上较为常见和多发的一种疾病,具有病情进展快、发病突然以及早期病死率高等显著的特点,有部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是因为缺乏院前护理干预而发生院外猝死,而有效院前急救和护理服务的实施可以有效的提高抢救的成功率,减少患者死亡情况的发生,具有显著的效果[2]。本文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我院接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和2010年12月~2011年12月我院接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为实验研究的对象,对个性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中的效果和价值进行了观察和分析,并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实验结果报告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我院接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为观察组,其中男性34例,女性26例,年龄在48~72岁之间,患者平均年龄为60.5岁,患者发病至入院时间在0.2~10小时之间,平均为3.45小时;选取2010年12月~2011年12月我院接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为对照组,其中男性36例,女性24例,年龄在50~7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2.1岁,患者发病至入院时间在0.3~11小时之间,平均为3.78小时,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和发病至入院时间等一般情况上没有明显差异,样本间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院前急诊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给予个性化的院前急诊护理,具体的内容和方法如下:
1.2.1院前急救护理:护理人员应该在接到急诊电话5分钟内派出救护车,并与患者家属进行联系,指导其安排患者卧床休息,给予一定的心理支持,并让其在容易找到的地方准备接车,到达现场之后医护人员应该立即评估患者的病情,做好呼吸、脉搏、血压等各个方面的监测,给予静脉通道的建立并应用抢救药物,同时,应该了解患者的用药情况、病史和发病的原因等,在此基础上也要做好患者病情和生命体征变化的观察,如果有突发情况及时有效的给予早期除颤、CPR以及早期ACLS抢救。
1.2.2心理护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起病相对较急,同时,患者疼痛的感觉相对较为剧烈,因此,患者会产生一定的负性情绪和不良的心理状态,这样的表现会加重患者的病情,不利于抢救工作的实施,因此,护理人员应该用动作和语言安慰患者,疏解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和消极的情绪。医护人员救治过程中工作要快速和准确,取得患者和家属的信任,让患者以更好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
1.2.3转运护理:在转运前应该做好患者家属的工作,积极的与其沟通和交流,并说明转运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转运开始后应该通知医院做好相应的接待准备,同时,转运途中应该避免患者的移动,保证静脉通路的通畅,密切的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转运至医院之后应该做好病情的交接工作。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出诊反应时间、急救时间、入院时间以及急救成功率、急救诊断率、转运成功率和急诊满意程度等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为实验总结提供依据。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实验研究所得数据的整理、统计和分析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实现,其组间构成比较用X2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t进行配对检验,以P<0.05作为实验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
2结果
2.1观察组60例患者出诊反应时间、急救时间、入院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60例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出诊反应时间、急救时间、入院时间
组别例数出诊反应时间(s)急救时间(min)入院时间(h)
观察组6050.5±15.420.5±5.22.65±0.27
对照组6096.5±28.440.4±6.33.28±0.35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观察组60例患者急救成功率、急救诊断率、转运成功率分别为96.7%(58/60)、98.3%(59/60)、100.0%(60/60);对照组60例患者急救成功率、急救诊断率、转运成功率分别为86.7%(52/60)、85.0%(51/60)、86.7%(52/60),观察组患者急救成功率、急救诊断率、转运成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调查抢救成功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观察组58例患者均满意,满意率为100.0%;对照组52例患者满意的有47例满意率为90.4%,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较为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导致这一疾病发生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饮食不良、烟酒以及情绪激动和体力劳动过度等,有相关的实验研究表明有部分患者死于发病1小时内,在对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关键环节为积极抢救,有效的院前急救和护理能够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减少病死率[3-4]。
个性化护理是临床上一种新型的护理方法和模式,具有一定的针对性,主要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和临床表现给予针对性的护理服务,更好的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对患者的康复和治疗均有着积极的作用和意义[5]。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护理服务的过程中,个性化护理服务在院前急救护理、心理护理和转运护理等方面的运用提高了急救护理的效果,更好的掌握了患者的情况,缩短了患者入院的时间,为患者的治疗争取了时间,提高了抢救的成功率,具有较为理想的护理效果[6]。在本次试验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出诊反应时间、急救时间、入院时间以及急救成功率、急救诊断率、转运成功率和急诊满意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中个性化护理的运用可以提高临床急救的成功率、转运成功率、急救成功率和急诊满意度,缩短了出诊反应时间、急救时间以及入院时间,具有较为理想和显著的护理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和运用。。
参考文献
[1]徐东妮,曹雪莲.优质急诊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14,28(02):134-135
[2]刘颖,赵婷.个性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01):1113-1114
[3]盛静波.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冠心病病人介入治疗术后心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06):1127-1128
[4]翟继卫,曹汴英,王佳楠.6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院前救护分析和护理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27):262-263
[5]彭锐,廖容,张雪兰,等.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心肌梗死急性期并发症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08(21):21-22
[6]赵明星,赵凯明,楚瑞雪,等.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及护理体会[J].基层医学论坛.2010,14(15):466-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