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短芒大麦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短芒大麦草,青贮,微生物特性
短芒大麦草论文文献综述
陶雅,李峰,孙启忠,高润,唐宽燕[1](2016)在《短芒大麦草青贮微生物菌群特性及乳酸菌多样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传统培养法从短芒大麦草叶围和青贮发酵体系中分离出乳酸菌、大肠杆菌、好氧细菌、酵母菌和霉菌,并计数;结合细菌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 DNA序列分析鉴定分离出的乳酸菌菌株;以期探明短芒大麦草叶围及青贮发酵体系中微生物菌群特性及青贮料中乳酸菌多样性。试验结果表明,短芒大麦草经青贮发酵后各微生物菌群数量发生不同程度变化,乳酸菌数量由0 cfu/g FM增加到4.00×10~8 cfu/g FM,酵母菌数量由8.50×10~5 cfu/g FM增加到1.02×10~8 cfu/g FM,而好氧细菌、大肠杆菌和霉菌数量变化不明显;从短芒大麦草青贮发酵体系分离得到4株乳酸菌,经鉴定Lx36为Lactobacillus pentosus,Lx37为Lactobacillus brevis,Lx53为Pediococcus pentosaceus,Lx54为Lactobacillus parabuchneri。综上所述,青贮发酵是体系中各种微生物相互作用的过程,微生物菌群的数量及变化直接影响青贮饲料发酵品质,短芒大麦草青贮饲料中乳酸菌种类较为丰富。(本文来源于《第四届中国草业大会论文集》期刊2016-08-19)
陶雅,李峰,高凤芹,孙启忠[2](2015)在《短芒大麦草青贮微生物特性研究及优良乳酸菌筛选》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短芒大麦草为研究对象,利用传统培养法从叶围和青贮发酵体系中分离出乳酸菌、大肠杆菌、好氧细菌、酵母菌和霉菌,并计数;结合细菌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 DNA序列分析鉴定分离出的乳酸菌菌株;通过研究乳酸菌的生长曲线、产酸特性及耐酸性,筛选优质乳酸菌。以期探明短芒大麦草叶围及青贮发酵体系中微生物菌群特性及青贮料中乳酸菌多样性,筛选出具有促发酵效果的乳酸菌菌株,为有益微生物饲料研发奠定基础。试验结果表明,短芒大麦草经青贮发酵后各微生物菌群数量发生不同程度变化,乳酸菌数量由0 cfu/g FM增加到4.00×108cfu/g FM,酵母菌数量由8.50×105cfu/g FM增加到1.02×108cfu/g FM,而好氧细菌、大肠杆菌和霉菌数量变化不明显;从短芒大麦草青贮发酵体系分离得到4株乳酸菌,经鉴定Lx36为Lactobacillus pentosus,Lx37为Lactobacillus brevis,Lx53为Pediococcus pentosaceus,Lx54为Lactobacillus parabuchneri;筛选得到1株益于青贮的乳酸菌株Lx36,约在20 h后进入稳定生长期,OD值达到4.21,且发酵12 h的p H仅为4.08,并可以在p H=3.0环境条件下生长。综上所述,青贮发酵是体系中各种微生物相互作用的过程,微生物菌群的数量及变化直接影响青贮饲料发酵品质。短芒大麦草青贮饲料中乳酸菌种类较丰富,筛选得到的戊糖乳杆菌繁殖速度快、产酸能力强同时表现出了较强的耐酸性,具有潜在的生产应用价值,适宜用作促发酵的青贮添加剂菌种。(本文来源于《草业学报》期刊2015年12期)
李晓玲,张金龙,房强,张春艳[3](2015)在《短芒大麦草组织培养体系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短芒大麦草幼穗为外植体,建立了比较稳定高效的组织培养体系。研究结果表明,在含有3.0~4.0mg/L 2,4-D的MS+300mg/L CH+3%蔗糖+0.7%琼脂(pH5.8)培养基上,短芒大麦草幼穗切段愈伤组织诱导率可达到80.0%以上;经MS+300mg/LCH+0.5mg/L 2,4-D+3%蔗糖+0.7%琼脂(pH5.8)培养基上继代培养后,其胚性愈伤组织在MS+300mg/LCH+0.5mg/L 2,4-D+0.1mg/L 6-BA+3%蔗糖+0.7%琼脂(pH5.8)分化培养基上的分化率为62.9%;短芒大麦草组培苗在1/2MS+NAA0.1mg/L+蔗糖1%+琼脂0.7%(pH5.8)培养基上生根后,移栽成活率可达到98.0%以上。(本文来源于《中国草地学报》期刊2015年01期)
杨柏明,张亚兰,金艳华,辛通美[4](1997)在《改良盐碱地的优良牧草──短芒大麦草》一文中研究指出短芒大麦草,又称野黑麦、野大麦,是未术科大麦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华北、内蒙古、青海、新疆等省区。短芒大麦草生态幅度广,适应性强,能经受较长时间的干旱.冬季最低温度达零下40度时仍能安全越冬,幼苗能忍受低温霜奋;抗盐碱,在PH值。83~9(本文来源于《吉林农业》期刊1997年07期)
王比德[5](1987)在《优良禾草—短芒大麦草》一文中研究指出短芒大麦草[Hordeum brevisubula tum(Trin.) Link]又名野大麦、野黑麦、美麦草等。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新疆等地低湿草地中,苏联外(本文来源于《中国草业科学》期刊1987年01期)
短芒大麦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短芒大麦草为研究对象,利用传统培养法从叶围和青贮发酵体系中分离出乳酸菌、大肠杆菌、好氧细菌、酵母菌和霉菌,并计数;结合细菌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 DNA序列分析鉴定分离出的乳酸菌菌株;通过研究乳酸菌的生长曲线、产酸特性及耐酸性,筛选优质乳酸菌。以期探明短芒大麦草叶围及青贮发酵体系中微生物菌群特性及青贮料中乳酸菌多样性,筛选出具有促发酵效果的乳酸菌菌株,为有益微生物饲料研发奠定基础。试验结果表明,短芒大麦草经青贮发酵后各微生物菌群数量发生不同程度变化,乳酸菌数量由0 cfu/g FM增加到4.00×108cfu/g FM,酵母菌数量由8.50×105cfu/g FM增加到1.02×108cfu/g FM,而好氧细菌、大肠杆菌和霉菌数量变化不明显;从短芒大麦草青贮发酵体系分离得到4株乳酸菌,经鉴定Lx36为Lactobacillus pentosus,Lx37为Lactobacillus brevis,Lx53为Pediococcus pentosaceus,Lx54为Lactobacillus parabuchneri;筛选得到1株益于青贮的乳酸菌株Lx36,约在20 h后进入稳定生长期,OD值达到4.21,且发酵12 h的p H仅为4.08,并可以在p H=3.0环境条件下生长。综上所述,青贮发酵是体系中各种微生物相互作用的过程,微生物菌群的数量及变化直接影响青贮饲料发酵品质。短芒大麦草青贮饲料中乳酸菌种类较丰富,筛选得到的戊糖乳杆菌繁殖速度快、产酸能力强同时表现出了较强的耐酸性,具有潜在的生产应用价值,适宜用作促发酵的青贮添加剂菌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短芒大麦草论文参考文献
[1].陶雅,李峰,孙启忠,高润,唐宽燕.短芒大麦草青贮微生物菌群特性及乳酸菌多样性研究[C].第四届中国草业大会论文集.2016
[2].陶雅,李峰,高凤芹,孙启忠.短芒大麦草青贮微生物特性研究及优良乳酸菌筛选[J].草业学报.2015
[3].李晓玲,张金龙,房强,张春艳.短芒大麦草组织培养体系的建立[J].中国草地学报.2015
[4].杨柏明,张亚兰,金艳华,辛通美.改良盐碱地的优良牧草──短芒大麦草[J].吉林农业.1997
[5].王比德.优良禾草—短芒大麦草[J].中国草业科学.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