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他者视角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民间仪式,音乐倾听,主体间性,多维感知
他者视角论文文献综述
肖文朴,张占敏[1](2019)在《“音声”倾听:对民间仪式音乐的多维感知——从“他者”的视角表述开来》一文中研究指出"音声"倾听是一种多维度的声音感知。在民间仪式音乐的倾听中,既有人类学"他者"式的在场体验,也有现象学"我者"式的意向性理解,它们均可建立在交互主体的对话关系中。另外,我们还可以在介质空间中将音声或音乐当成"声音物体"或"听觉物体"来看待,通过记录、分类等方式,使之形成一个具有文化性的超倾听文本。(本文来源于《艺术探索》期刊2019年06期)
贺娜娟[2](2019)在《女性“他者”的逆袭——后现代主义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主体遭到解构的过程就是他者不断显现的过程。后现代女性主义者关注女性"他者"的差异性和自身发展的无限可能性。德里达利用"延异"的方法对传统哲学二元对立思维方式进行解构,对逻各斯中心主义进行批判。西苏提出"阴性书写"将身体置于女性书写的重要位置。列维纳斯认为他人具有不同于我的绝对异质性,他人之脸背后的道德律令是我对他人负有不可推卸责任;伊利格瑞提出在性别差异的视角下建构女性主体,尊重作为"二"的文化。本文试图从他者的概念的变化阐明女性主义的变化发展。(本文来源于《山西青年》期刊2019年20期)
董智武[3](2019)在《用正确的视角破译他者——以“球的体积”背景分析与教学实践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球的体积"课堂教学实践中,要把教学设计的重点放在学生分析、教材分析、重点难点分析等背景分析上.笔者以"球的体积"为例,探讨作为教学实践中知识研究者的教师,如何为作为知识构建者的学生服务.(本文来源于《上海中学数学》期刊2019年10期)
王飒,李长中[4](2019)在《“他者”视角下皖北形象的呈现与建构——以王安忆、赛珍珠的作品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他者"是地域文学研究的一种视角,具有"他者"身份的作者呈现的关于地域的文学构想、文学观念表达和语义表征都可从这一视角进行解读。皖北地区作为形象特征相对模糊的区域,具有不同文化身份的作者所带来的地域经验世界的重组、认知对象的挑选、文化模式的理解,对皖北地区地域价值外延的增拓显得尤为重要。以王安忆和赛珍珠的作品为文本进行分析,探究皖北形象在"他者"比较中是如何得以发现、体认、建构的,"他者"视角的介入又怎样为地域提供了另一种更加丰富、厚重的言说方式。(本文来源于《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张劲松[5](2019)在《他者眼中的王熙凤——《红楼梦》人物叙述视角新探》一文中研究指出《红楼梦》中王熙凤典型形象多样而复杂,历来都争议不断。叙述者在构建这个人物形象的过程中,赋予第叁观察者不同的权利,让第叁观察者从不同角度观察客体,而"看"的主体与客体之间的身份地位和距离远近之别影响着第叁观察者的视角。第叁观察者视角的不断移动和变化,决定着王熙凤形象不断变化。叙述者除了在无法通过第叁观察者的叙述视角来呈现凤姐的性格特点时,才会站出来,动用特权进行介入性评价。而在绝大多数时候,叙述者主要是不断限制场景人物的叙述权力,努力消除"作者的痕迹",以达到构建动态的复杂的凤姐形象的目的。分析他者眼中王熙凤的形象,以及第叁观察者所采用的视角的原因、目的和意义,对探寻叙述者叙述方式的变化与分析王熙凤与他人之间的关系有一定的意义。(本文来源于《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高晟宇[6](2019)在《桎梏下的精灵——从“他者”视角看田小娥的悲情人生》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运用拉康的"他者"理论,从他者视角解读小说《白鹿原》中的田小娥形象。田小娥作为反叛的女性形象的代表,通过分析其自我与他者之间的关系,进一步阐释导致其悲情人生的原因,从而实现对她所身处社会文化的真正解读。(本文来源于《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程佳[7](2019)在《他者的视角看中国》一文中研究指出8月23日,为更好讲述中国故事,促进中外出版机构进行交流合作,中国文化译研网邀请“外国人写作中国计划”项目的部分入选机构和作家以及相关专家参加“外国人写作中国计划”海外传播交流会,从选题策划、海外图书影响和图书在海外的传播方式等角度,围绕提升该项目在海外(本文来源于《中国文化报》期刊2019-09-05)
张雪琪[8](2019)在《他者理论视角下拉斯蒂涅自我身份的迷失》一文中研究指出从拉康他者理论的视角对小说《高老头》中的主人公拉斯蒂涅进行解读,可以发现他者因素,包括社会环境和人生"导师"等对拉斯蒂涅的成长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最终促使他自我身份迷失。(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9年24期)
朱霁,彭军林[9](2019)在《文化他者视角下当代中国核心价值观的传播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加强当代中国价值观的国际传播是中国成为文化强国的前提条件。当代中国核心价值观传播效果受文化他者乌托邦化与意识形态化的影响,受全球化、信息化的影响,也受西方文化霸权的影响和利益关系的影响。加强当代中国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要寻找符合世界文化普遍性的表达方式;建设共享价值观,构筑推广跨文化伦理;在各文化平等交流的基础上建设人类交流共同体;利用新媒体改变世界旧有传播格局。(本文来源于《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王嗣源[10](2019)在《被禁锢的人性:从“他者”的视角解读《长日留痕》》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后殖民话语中的"他者"角度来解读《长日留痕》的主人公史蒂文斯,通过分析他在达林顿府上的工作经历、旅途中的所见所闻以及与美籍新雇主之间的新型关系,再现其"他者"形象,从而揭示殖民意识对被统治者所造成的精神伤害和心理创伤。(本文来源于《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他者视角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主体遭到解构的过程就是他者不断显现的过程。后现代女性主义者关注女性"他者"的差异性和自身发展的无限可能性。德里达利用"延异"的方法对传统哲学二元对立思维方式进行解构,对逻各斯中心主义进行批判。西苏提出"阴性书写"将身体置于女性书写的重要位置。列维纳斯认为他人具有不同于我的绝对异质性,他人之脸背后的道德律令是我对他人负有不可推卸责任;伊利格瑞提出在性别差异的视角下建构女性主体,尊重作为"二"的文化。本文试图从他者的概念的变化阐明女性主义的变化发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他者视角论文参考文献
[1].肖文朴,张占敏.“音声”倾听:对民间仪式音乐的多维感知——从“他者”的视角表述开来[J].艺术探索.2019
[2].贺娜娟.女性“他者”的逆袭——后现代主义视角[J].山西青年.2019
[3].董智武.用正确的视角破译他者——以“球的体积”背景分析与教学实践为例[J].上海中学数学.2019
[4].王飒,李长中.“他者”视角下皖北形象的呈现与建构——以王安忆、赛珍珠的作品为例[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5].张劲松.他者眼中的王熙凤——《红楼梦》人物叙述视角新探[J].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9
[6].高晟宇.桎梏下的精灵——从“他者”视角看田小娥的悲情人生[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
[7].程佳.他者的视角看中国[N].中国文化报.2019
[8].张雪琪.他者理论视角下拉斯蒂涅自我身份的迷失[J].青年文学家.2019
[9].朱霁,彭军林.文化他者视角下当代中国核心价值观的传播策略[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10].王嗣源.被禁锢的人性:从“他者”的视角解读《长日留痕》[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