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地理建模论文-陈浩

生态地理建模论文-陈浩

导读:本文包含了生态地理建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入侵生物,信息理论,生态地理GIS建模,多尺度

生态地理建模论文文献综述

陈浩[1](2010)在《基于GIS的多尺度生态地理物种入侵预测建模》一文中研究指出外来物种入侵已经对世界各国的经济、公共健康、农业生产力和生态完整性造成了越来越大的威胁,描述和预测外来入侵物种的空间分布对物种入侵的防治和早期预警起着重要的作用。物种入侵GIS预测建模中出现的不确定性问题给预测入侵物种的空间分布带来了困难。当前,生态地理GIS建模局限于特定的空间尺度,很难用于分析多(跨)尺度问题。本文结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运用地理空间建模方法研究中美两国潜在的生物入侵”[编号:40371084],在与美方USGS开展合作研究的基础上,融合生态学、地理学、遥感和GIS等多学科的知识,对多尺度的生态地理GIS物种入侵预测模型进行了初步的研究,主要工作成果如下:(1)提出了生物入侵GIS预测模型的概念表达和不确定性问题。针对当前生物入侵预测建模中存在的概念模糊的问题,在国内外现有的潜在生物入侵空间建模方法的研究基础上,分析了生态地理GIS预测建模的一般步骤和理论基础,从空间数据质量和空间分析的角度,提出生物入侵建模不确定性的概念。生物入侵空间建模的不确定性包括:生物多样性数据的不确定性、建模过程中模型选择的不确定性、物种生境在同一尺度下不同地理空间变化的不确定性和物种生境在不同尺度下模型的不确定性等。这些不确定问题在生物入侵预测建模中往往会被忽略,也是生态地理GIS预测建模研究的难点。本文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出了一套基本的解决方案,并给出了生态地理GIS物种入侵建模的一般框架。(2)收集和提取入侵物种定位分布信息。入侵物种分布定位信息的收集和获取是建立生态地理GIS物种预测模型的基础,也是一项长期和艰苦的工作。作者在中科院植物所标本馆、武汉植物园标本馆和云南植物园标本馆进行长达数月的入侵地标本收集整理工作,对研究伙伴在美国和加拿大自然历史博物馆拍摄的源生地标本照片逐一进行辨别和处理,并对30年来我国科技文献中涉及到的研究物种的信息进行记录和整理。另外,通过地名数据库、网络地图工具和其他资源数字化非人工种植的物种样本点的地理位置信息,并通过联合野外考察加以确认。本文收集和提取了入侵物种豚草在源生地(美国/加拿大)以及在入侵地(中国)的历史标本和文献样本的地理位置信息(全球尺度);入侵物种紫茎泽兰在源生地(墨西哥)以及在入侵地(中国)的历史/调查标本和文献样本的地理位置信息(全球尺度;省级和地区级区域尺度;县级地方尺度)。(3)提出了基于信息理论的改进Logistic回归GIS物种入侵预测建模方法。根据模型建立对象的不同(地理空间和环境空间)定义了叁种生态地理GIS建模方法,并以入侵物种一豚草为例,在国家级尺度上分别建立了基于最小凸包的地理空间模型、基于Logistic回归的全局环境空间模型和基于规则集遗传算法(GARP)的局部环境空间模型等。根据建模中涉及到的不确定性问题比较了它们之间的优缺点,最终提出一种合适的建模方案:基于信息理论的改进Logistic回归GIS物种入侵预测建模方法。该方法是利用地理空间技术和统计学的方法生成入侵物种的Logistic回归候选模型集,通过信息理论(AIC标准)及其推论建立了基于多模型框架下的逻辑加权平均模型。由于获取的物种的标本数据只包括物种出现点的信息,为了减少这种采样偏差,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logit阈值和频率统计算法进行GIS相对适应性生境划分的方法,减小了生物多样性数据不对称性带来的影响。为了减少同一尺度下物种生境在不同地理空间的变化,本文又提出了一种自适应的方法增强了模型的适应性,并利用文献样本作为检验数据集对模型结果进行了准确性评估。豚草的例子表明基于信息理论的改进Logistic回归GIS建模方法具有较低的漏判误差,同时豚草的潜在适生区分布与已知豚草在中国的分布更接近,也更合理。(4)提出了基于多级复合结构的多尺度生态地理GIS入侵物种的预测模型。探讨了生态地理GIS建模中的多尺度问题以及GIS物种入侵跨尺度建模中的出现的尺度效应。由于生态地理GIS建模局限于特定的空间尺度,现有的多尺度生态地理建模很少有研究尺度转换、跨尺度(cross-scale)相互作用和空间尺度模型间相互关联的问题,不能进行真正的多(跨)尺度建模,特别是多(跨)尺度的预测建模。本文在等级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多级复合模型框架去构建多尺度(域)生态地理GIS入侵物种的预测模型。多级复合模型框架的核心包括变量的选择(尺度转换如何影响变量灵敏性)、模型间联系和优势格局取舍(空间异质性和系统可预测性)等,其中模型的基本模式结构是一种推广线性模型—logistic回归,模型的变量由全局变量(上级尺度模型中的优化模型变量组合集)和局部变量(即下级尺度变量)组成,每一种全局模型变量组合都与局部变量的全排列进行结合生成更为复杂的模型变量结构。这种多级复合模型结构考虑到了不同尺度模型间的联系和起主导作用的格局、过程,是一般性和专一性的平衡和妥协,预测结果具有宏观一般性和区域准确性。本文以入侵物种紫茎泽兰为例,根据基于信息理论的改进Logistic回归GIS建模方法和多级复合模型框架的思想自上而下建立了叁个尺度域共四个尺度(国家级全球尺度域模型;省级和地区级区域尺度域模型;县级地方尺度域模型)的多尺度紫茎泽兰预测模型,分别绘制了入侵物种-紫茎泽兰在中国全境、中国西南四省市、四川省凉山自治州和凉山自治州金阳县的GIS预测分布图,提出了紫茎泽兰主要的两条历史扩散路线并预测了该物种在各级行政区范围内未来可能的扩散路线,分析了不同尺度下GIS环境变量对入侵物种紫茎泽兰的影响。最后,以科技文献样本点和下一级尺度模型中不重复标本点作为检验物种数据集,提出了多尺度入侵物种GIS预测模型的准确性检验方法。(本文来源于《武汉大学》期刊2010-04-01)

岳天祥,刘纪远[2](2003)在《生态地理建模中的多尺度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分析生态地理建模内涵的基础上 ,讨论了生态地理建模中的尺度转换问题、跨尺度相互作用问题、空间尺度与时间尺度的关联问题和多尺度数据处理问题。由于生态地理问题的非线性、生态环境的异质性和随机事件 ,简单的线性尺度转换方法远不能满足生态地理建模的要求。为了从根本上解决生态地理建模中的时空尺度问题 ,除需要运用微分几何学和等级理论等经典方法外 ,还需要引入格点生成法和网格计算等现代理论和技术手段。(本文来源于《第四纪研究》期刊2003年03期)

生态地理建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在分析生态地理建模内涵的基础上 ,讨论了生态地理建模中的尺度转换问题、跨尺度相互作用问题、空间尺度与时间尺度的关联问题和多尺度数据处理问题。由于生态地理问题的非线性、生态环境的异质性和随机事件 ,简单的线性尺度转换方法远不能满足生态地理建模的要求。为了从根本上解决生态地理建模中的时空尺度问题 ,除需要运用微分几何学和等级理论等经典方法外 ,还需要引入格点生成法和网格计算等现代理论和技术手段。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生态地理建模论文参考文献

[1].陈浩.基于GIS的多尺度生态地理物种入侵预测建模[D].武汉大学.2010

[2].岳天祥,刘纪远.生态地理建模中的多尺度问题[J].第四纪研究.2003

标签:;  ;  ;  ;  

生态地理建模论文-陈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