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诱导论文-毕欢,刘方玉,李伟,王冕,闫肃

有机诱导论文-毕欢,刘方玉,李伟,王冕,闫肃

导读:本文包含了有机诱导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静电纺丝,稳定性

有机诱导论文文献综述

毕欢,刘方玉,李伟,王冕,闫肃[1](2019)在《电场诱导制备有机金属卤化物钙钛矿及其静电纺丝聚苯乙烯复合纤维薄膜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首次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在电场作用下,原位合成了超稳定钙钛矿(CH_3NH_3PbBr_3)/聚苯乙烯(PS)纤维薄膜,尽管钙钛矿CH_3NH_3PbBr_3在PS中的掺杂量只有2%(质量分数),但在薄膜中确切检测到了其明显且均匀的荧光信号.由于PS纤维强疏水性及对钙钛矿的包覆作用,极大提高了复合薄膜的耐水性能,同时通过光谱学和形貌学等表征手段,研究了静电纺丝方法及高聚物在提高钙钛矿晶体水稳定性的内在机理,为高稳定钙钛矿复合薄膜的制备及应用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技术方案.(本文来源于《分子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褚丽君,王健,梁玉蓉[2](2019)在《天然胶乳/有机粘土复合材料的结构和拉伸诱导结晶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乳液法制备天然胶乳/有机粘土纳米复合材料(NRLCNs),研究NRLCNs的结构、试样厚度和有机粘土用量对NRLCNs拉伸诱导结晶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NRLCNs为插层型结构,NRLCNs的物理性能明显优于NRL胶料;试样厚度相同时,有机粘土用量为3份的NRLCNs物理性能最优;有机粘土用量相同时,试样厚度较小的NRLCNs物理性能较优;随着拉伸强度的增大,NRLCNs的定伸应力逐渐增大,当达到临界应变值时,定伸应力迅速增大,产生拉伸诱导结晶行为,试样厚度较小的NRLCNs易产生拉伸诱导结晶行为。(本文来源于《橡胶工业》期刊2019年08期)

郎朗,董晓琪,狄静波[3](2019)在《有机氯类农药在残留剂量下联合诱导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的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有机氯类农药为已确定的环境雌激素,易在体内蓄积产生慢性毒性危害人体健康。选择单一存在时无明显雌激素效应的残留剂量进行联合试验,观察联合作用后雌激素效应的增减。选取乳腺癌MCF-7细胞作为研究对象,对残留剂量下六氯苯(HCB)、β-六六六(β-BHC)和p,p’-滴滴涕(p,p’-DDT)联合后的雌激素效应机制进行了研究。首先,运用MTT法观察3种有机氯类农药残留剂量下单独和联合作用对MCF-7细胞生长的影响;然后,运用流式细胞仪测定有机氯类农药联合对MCF-7细胞周期的影响;之后,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有机氯类农药联合后ERα、ERβ、ERK1/2、p-ERK1/2、Ki67、c-Myc和Cyclin D1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显示,β-BHC+p,p’-DDT组、HCB+β-BHC+p,p’-DDT组作用24 h后细胞增殖率为115.0%、120.1%,作用48 h后增殖率为121.2%、126.3%,其他联合组与对照相比未发生明显变化;β-BHC+p,p’-DDT组、HCB+β-BHC+p,p’-DDT组中MCF-7细胞的G1期细胞比例下降,S期细胞比例上升,细胞呈高增殖状态;β-BHC+p,p’-DDT组、HCB+β-BHC+p,p’-DDT组和雌二醇(E2)组作用48 h后,均降低ERα的蛋白表达,升高ERβ的蛋白表达,促进p-ERK1/2、Ki67、Cyclin D1和c-Myc的蛋白表达。研究表明,在单一作用时不具有雌激素效应的残留剂量下,仅β-BHC+p,p’-DDT联合组和HCB+β-BHC+p,p’-DDT联合组具有明显雌激素效应,其效应机制为经雌激素受体途径,激活ERβ蛋白表达,抑制ERα蛋白表达,促进p-ERK1/2、Ki67、c-Myc和Cyclin D1等相关蛋白的表达。(本文来源于《生态毒理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朱景帅,王伟,张常喜,李振,占肖卫[4](2019)在《基于烷氧基诱导近红外稠环电子受体的有机太阳能电池》一文中研究指出我们在萘并二噻吩单元中引入烷氧链合成了新的受体IOIC3(图1),相对于烷基链IOIC2,侧链的细微变化影响了材料的电化学、光学、电荷传输和形貌的特性。由于氧原子的π共轭效应和σ诱导效应,相对于IOIC2(HOMO=-5.41eV,LUMO=-3.78 eV),IOIC3展示出较高的HOMO(–5.38 eV)和较低的LUMO(–3.84 eV)能级。IOIC3吸收红移且带隙变窄,IOIC3的迁移率(1.5×10~(-3) cm~2V~(-1)s~(-1))也高于IOIC2(1.0×10~(-3) cm~2V~(-1)s~(-1)),基于PTB7-Th:IOIC3的器件效率达到13.1%,高于PTB7-Th:IOIC2的器件效率(9.33%)。基于PTB7-Th:IOIC3的半透明有机太阳能电池器件效率达到10.8%,器件呈现16.4%的可见光平均透过率(AVT),高于PTB7-Th:IOIC2的器件(PCE=7.32%, AVT=13.1%)。(本文来源于《第六届新型太阳能电池材料科学与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9-05-25)

吴晓辉[5](2019)在《基于聚集诱导发光配体构筑的多功能银硫簇基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银硫簇基金属有机框架材料(SCC-MOFs)是一类以银硫簇为节点的新型金属有机框架材料。SCC-MOFs综合了银硫簇的优异的光物理性能和MOFs的多孔性等优点,提升了银硫簇的稳定性,在化学传感等方面表现出优异的性能。将具有特定功能的配体引入到SCC-MOFs中赋予了SCC-MOFs多样的性能。本论文致力于将具有聚集诱导发光(aggregation-induced emission,AIE)性质的配体1,1,2,2-四(4-(4-吡啶基)苯基)-乙烯(tppe)与银硫簇定向组装,来制备结构优美、发光性能优良的SCC-MOFs材料。一方面,银硫簇具有大的尺寸、不同的构型和多样的配位模式,易与大尺寸的多齿配体自组装,形成多孔的结构。另一方面,MOFs的框架结构限制了 AIE分子激发态能量通过非辐射跃迁损耗的途径,使SCC-MOFs具有优异的发光性能。更重要的是,SCC-MOFs的多孔性使其可以有效封装多种客体分子,这些客体分子与AIE配体相互作用,为调控SCC-MOFs的发光提供了丰富的选择。本论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叁个部分:一、设计合成 了 首例双节点叁维二重穿插 的SCC-MOF{[Ag12(S'Bu)6(CF3CO2)6]0.5[Ag8(S'Bu)4(CF3CO2)4](tppe)2(DMAC)10}n(1(?)DMAC)。该化合物结构独特,是以八核和十二核两种银硫簇为节点共同构筑而成的叁维二重穿插的网状结构。化合物1(?)DMAC呈现出亮蓝色发光,量子产率达到51.1%。随着客体分子的失去,化合物的荧光逐渐从蓝色变为绿色。当重新吸附客体分子后,化合物的荧光恢复为蓝色。该过程具有良好的可逆性。研究表明,客体分子与骨架间存在着多种弱相互作用,限制了 tppe的构象转变;脱附后,较大的孔腔使配体tppe的构象可以灵活转变,从而导致化合物荧光的变化。本研究为理解在晶态材料中由客体分子调节的聚集诱导发光提供了一个可视化的模型。二、以十二核银簇为节点,制备了具有高度对称的非穿插的叁维介孔SCC-MOFs{[Ag12(StBu)6(CF3CO2)6(tppe)1.5](DMAC)39}n(2(?)DMAC)。该化合物的孔隙率高达74.2%,孔径为3.2nm;化合物巨大的孔腔和开放式的孔道,允许尺寸较大的功能性分子进入。通过在该SCC-MOFs材料中封装黄光染料小分子、薄荷醇和室温磷光分子等不同功能的客体分子,使其表现出白光、圆偏振发光及室温磷光等多种发光性能。该工作不仅丰富了 SCC-MOFs的种类,而且为多功能的发光材料的设计合成提供了借鉴。叁、我们采用“一锅合成法”得到了具有高发光效率的SCC-MOFs{[Ag8(StBu)4(CF3COO)4](tppe)2(DMAC)16}n(3(?)DMAC)。该化合物在室温下呈现出亮绿色的发光,其发光效率高达94.2%,相对于tppe配体,该化合物的发光效率明显得到了提高。研究表明该化合物中tppe有两种不同的配位模式,其中tppe具有独特的未配位的吡啶环,悬挂在材料的孔道中。同时,由于将配体tppe固定到银硫簇基MOF中,限制了tppe中转子的旋转,减少了热振动,增强了结构的刚性,提高了其发光效率。综上所述,本论文设计合成了一系列基于tppe的银硫簇基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研究了其发光性能以及客体分子封装与脱附对其发光性能的调控为制备多功能的发光材料提供了可行的方法与思路,丰富了在主客体化学方面的研究内容。(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9-05-01)

李瑞[6](2019)在《可见光诱导有机染料催化合成芳基膦酸酯和芳基膦酰肼的反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芳基膦酸酯类化合物可作为抑制剂、阻燃剂、材料和农用化学品,广泛应用在生物医药材料等领域。目前合成芳基膦酸酯类化合物的传统方法大多为过渡金属催化卤代芳烃和氢亚磷酸酯或叁烷基亚磷酸酯反应。但是该类反应往往不能避免使用昂贵的且有潜在毒性的过渡金属,因而发展更加绿色、环境友好的合成方法是有机化学领域追求的目标。可见光作为可循环利用的绿色能源,利用其来促进有机合成反应是一种实现绿色合成的重要途径。事实上,大部分的有机化合物不能有效吸收可见光,因此往往需要向反应体系中加入光敏剂。目前报道较多的光敏剂包括贵金属钌、铱和联吡啶的配合物以及有机染料。尽管贵金属光敏剂联吡啶钌和联吡啶铱可以高效地催化有机合成反应,但是它们商品化的种类较少,价格昂贵并有一定的毒性。相比较而言,有机染料更加便宜,毒性较低且易于操作。目前利用可见光促进合成芳基膦酸酯的方法大多采用贵金属光敏剂联吡啶钌或联吡啶铱配合物作光催化剂来实现,不仅反应成本高,光敏剂合成步骤繁琐且反应后产生的金属残留难以除去。基于此,本研究发展了一种新型的以有机染料作光催化剂催化合成芳基膦酸酯和芳基膦酰肼的新方法。所发展的合成方法具有以下显着优点:(1)可循环利用的可见光或太阳光作光源;(2)廉价无毒的有机染料作光敏剂;(3)无金属的温和反应条件;(4)空气中的氧气作氧化剂;(5)一锅煮的实验操作;(6)适用于克级制备。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1.首先,选择苯肼和亚磷酸叁乙酯为模板反应底物,对有机染料光敏剂的种类、碱、溶剂、氧化剂、温度、反应时间、投料比及光源进行了筛选,得到了制备苯基磷酸二乙酯的最优反应条件:苯肼(0.5 mmol)、亚磷酸叁乙酯(2 equiv.)、Eosin B(5 mol%)和DABCO(50 mol%)溶于1.5 mL乙腈中,在白光照射下以空气中的氧气作氧化剂搅拌6 h。2.在最优的反应条件下,考察了底物的适用范围。不仅苯环上带有各种取代基的芳基肼能适用该方法,且不同类型的亚磷酸烷基酯和亚磷酸苯基酯也都可以和芳基肼反应得到相应的产物。总共合成了目标产物22个,结构均已通过~1H NMR、~(13)C NMR、~(31)P NMR和HRMS的数据鉴定。3.以苯肼和二苯氧磷为模板反应底物,对光敏剂的种类和用量、碱的种类和用量、溶剂、投料比、温度、反应时间及光源进行了筛选,最终得到了制备苯基膦酰肼的最佳反应条件:向25 mL的反应管中加入苯肼(1.1equiv.)、二苯氧磷(0.5 mmol)、光敏剂Rose Bengal(10 mol%)和Cs_2CO_3(1 equiv.),溶解在1.5 mL乙腈中,在白光照射下密闭搅拌9 h。4.接着在最佳的反应条件下,考察了底物的适用范围。不同种类的芳基肼都适用该反应方法,共计合成了10个目标产物,结构均已通过~1H NMR、~(13)C NMR、~(31)P NMR和HRMS的数据鉴定。5.开展系列控制实验和自由基捕获实验,提出了可能的反应机理。综上,发展了温和条件下合成芳基膦酸酯和膦酰肼的新催化体系,在不需要金属参与,利用可循环使用的可见光或太阳光作光源,有机染料作光敏剂,空气中的氧作氧化剂的条件下实现了两类有机磷化合物的合成。(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9-05-01)

徐增[7](2019)在《基于聚集诱导发光材料的荧光/磷光混合型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s)在显示面板行业的成功应用,白光OLEDs(WOLEDs)因其面发光、柔性、轻薄、接近太阳光、低蓝光以及无眩光危害等特点,在照明领域也显示了很大的应用前景。相比于单色光器件,白光器件结构更加复杂,激子淬灭造成的效率滚降也相对严重,而蓝光材料更是影响OLEDs效率和寿命的关键。然而,磷光材料效率高,但效率滚降严重,且蓝光磷光稳定性差,而荧光材料虽然稳定好,但效率低无法满足照明应用要求,同时为了降低成本,也需要简化器件结构,这些问题都迫切需要开发综合性能更好的有机电致发光材料,满足高性能WOLEDs的制备要求。我们的研究表明,聚集诱导发光(AIE)材料应该是制备高效率WOLEDs的一个潜在选择。AIE材料具备优异的固态发光特性,薄膜状态下荧光效率高,非常适合制备结构简单的非掺杂器件,且制备的器件具备高效率、低效率滚降的特点,满足OLEDs照明应用的要求。本论文围绕稳定的AIE材料开展了荧光/磷光混合型WOLEDs的结构设计与性能研究,主要工作总结如下:1.采用AIE深蓝光材料3TPA-CN作为非掺杂蓝光发光层和磷光客体发光材料的主体,通过发光层结构设计制备出了高效率、低效率滚降荧光/磷光混合型两色WOLEDs,该器件最大功率效率和外量子效率分别达到了86.7 lm W~(-1)和22.3%,在1000 cd m~(-2)亮度下依然有59.2 lm W~(-1)和19.6%,色坐标为(0.44,0.48),为很好的暖白光发射。机理研究表明,器件中的磷光发射主要是以AIE主体到磷光客体的能量传递,并辅助一定的磷光客体的载流子俘获过程,蓝光和磷光层位置对器件性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利用单色光光谱建立的数学模型,发展出了一种准确而有效的激子分布计算方法,为高效率混合型WOLEDs的结构设计和激子分布对器件性能的影响研究提供了有用手段。2.采用AIE深蓝光材料TPB-AC作为非掺杂的蓝光发光层和磷光客体发光材料的主体,制备出了高效率、低效率滚降蓝光荧光和红、黄、绿光磷光OLEDs,并通过发光层结构设计,成功制备出了高效率、低效率滚降两色和四色WOLEDs。研究表明,由于TPB-AC高的荧光量子效率(98.6%)和良好的分子取向特性(79%),用TPB-AC做非掺杂发光层制备的蓝光OLEDs效率高达7.0%,在1000cd m~(-2)亮度下仍维持6.3%,显示了非常低的效率滚降,其色度坐标为(0.15,0.08),是非常纯的蓝光发射;而用TPB-AC为主体制备的绿/橙/红光磷光OLEDs,其最大外量子效率分别达到了21.0%,27.3%和26.1%,也表现了非常低的效率滚降。在此基础上,制备的两色和四色混合型白光器件的最大外量子效率都超过了25%,其中,两色白光器件的最大功率效率高达99.9 lm W~(-1),在1000 cd m~(-2)亮度下依然有72.1 lm W~(-1),色度坐标为(0.46,0.48);而四色白光器件最大功率效率达60.7 lm W~(-1),在1000 cd m~(-2)亮度下仍然有43.5 lm W~(-1),色度坐标为(0.48,0.45),显色指数超过了90,这应该是目前综合性能最好的荧光/磷光混合型WOLEDs结果。机理研究表明,取得的高性能WOLEDs应该归因于有效发光层结构的设计,其梯度能量传递过程保证了激子的高效利用。3.采用AIE深蓝光材料TPB-AC和宽光谱的AIDF绿光材料CP-BP-PXZ为非掺杂发光层,结合红光磷光客体发光材料Ir(dmdppr-dmp)_2(divm)掺杂TCTA为红光磷光发光层,制备出了高效率、低效率滚降叁色荧光/磷光混合型WOLEDs。该器件最大功率效率和外量子效率高达50.5 lm W~(-1)和20.5%,在1000 cd m~(-2)亮度下仍然可以达到32.9 lm W~(-1)和18.9%,色度坐标为(0.52,0.45),并且显色指数高达90,表现了良好的综合性能。机理研究表明,这种红光磷光/绿光AIDF/TCTA/蓝光AIE发光层结构的设计有效地调控了激子分布,实现了激子的高效利用,降低了激子淬灭,使器件具有高效率、低效率滚降特点,具有重要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9-04-09)

谭英杰,梁玉蓉,郭宏伟[8](2019)在《有机粘土/异戊橡胶纳米复合材料应变诱导结晶行为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制备有机粘土(OC)/异戊橡胶(IR)纳米复合材料(IRCNs),研究OC用量对IRCNs拉伸性能和应变诱导结晶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IRCNs中OC的衍射峰角度较OC不同程度减小,且细致、均匀地分散于橡胶基体中,形成有序插层结构;随着OC用量增大,IRCNs的拉伸强度先增大后减小,当OC用量为5份时,IRCNs的拉伸强度最大(16. 44 MPa),较IR提高41%;IRCNs的应变诱导结晶行为随着OC用量增大向低应变转移,应力临界诱变点逐渐减小;当应变小于应力临界诱变点时,IRCNs中OC的取向度较低,当应变大于应力临界诱变点时,OC取向明显并趋于极限。(本文来源于《橡胶工业》期刊2019年03期)

陈桂林[9](2019)在《基于苯基鏻和苯硫醚的聚集诱导有机磷光材料的设计合成及传感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聚集诱导发光是指有机分子在溶液状态时发光微弱而在聚集状态或固态时发光显着增强的光物理现象。由于聚集诱导发光有机材料这一特性能够有效克服传统有机荧光染料聚集导致荧光猝灭这一问题,因而它们在固态光电器件、化学传感和生物成像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聚集诱导发光有机材料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通过结构设计实现了从可见到近红外全光谱发射的荧光分子探针;但是,目前绝大多数聚集诱导发光有机探针都属于短寿命的荧光探针,因而无法结合时间门控发光技术有效消除或减弱来自生物体系的自体荧光和杂散光。由于自旋选律的限制,目前有机室温磷光材料的设计存在着极大的困难和挑战。在此背景下,将聚集诱导发光和有机室温磷光结合将有望实现长寿命的高效室温有机磷光的产生,发展长寿命的聚集诱导有机磷光材料将会为时间门控发光成像提供一类优异的长寿命磷光探针,通过消除自体荧光实现复杂生物体系中的超灵敏检测和超清成像。在本文中,我们提出了基于电子受体-电子供体模块化的有机磷光材料设计规则,制备了多种基于四苯基鏻和多取代苯硫醚苯化合物的聚集诱导有机磷光材料,通过功能基团的引入发展了多种针对碘离子、高氯酸根离子和钙离子等重要离子的磷光增强检测方法,并结合时间门控发光技术实现了这些离子在复杂生物体系中的灵敏检测和超清成像。本文主要分为以下叁部分内容:(1)由于缺乏有效设计策略,目前获得高量子产率的纯有机磷光材料是非常困难的。通过探索和分析四苯基卤化鏻由于阴离子不同而表现出的截然不同的光致发光行为,我们发现了一种能够实现高效有机磷光晶体有效通用的设计策略。晶体结构分析表明,特定晶体中强烈的分子间电子耦合促进了有机超长磷光的产生。实验结果和理论模拟表明,碘化四苯基鏻(TPP I)高量子产率的瞬态磷光是由于碘离子的显着重原子效应和晶体结构中第一单重态和叁重态之间的超小的能量差引起的。碘离子的重原子效应和有机晶体中的离子相互作用共同导致了碘化四苯基鏻的超高磷光量子产率(0.42)。根据这种特定的碘离子触发的高效有机磷光,我们首次发展了第一个用于碘离子检测的长寿命有机磷光探针,该探针可以通过磷光增强的方式实现碘离子的灵敏检测,并且通过结合时间门控发光技术可以有效消除复杂体系中自体荧光的干扰。基于该有机磷光探针我们进一步开发了用于碘离子的简便检测试纸,并且实现了活细胞中碘离子的超清成像。(2)由于有机室温磷光缺乏有效设计规则和不明确的有机超长磷光产生机制,实现有机材料的超长磷光产生和调控其瞬态和超长磷光是一项艰巨的挑战。我们实现了通过改变阴离子有效调控四苯基鏻(TPP)有机离子晶体的室温瞬态和超长磷光,并发现了高氯酸四苯基鏻(TPP ClO_4)晶体独特的依赖于晶体大小的超长磷光性质。通过晶体中有效电子供体-电子受体的构建促进了从第一激发态到其相邻叁重态的体系间窜越过程,使得叁种有机离子晶体在没有重原子存在的情况下产生高效的磷光。高氯酸四苯基鏻晶体不仅具有高量子产率的瞬态磷光,而且在关闭激发光后仍然可以持续发出明显的绿色超长磷光。实验结果表明,这一特殊超长磷光是来自于晶体中强烈分子间作用形成的聚集体的发光行为,这一假设与观察到的超长磷光的粒径依赖性质一致。基于高氯酸四苯基鏻的超强瞬态磷光性质,我们开发了第一个用于检测高氯酸根离子的有机磷光探针,并实现了细胞中高氯酸根离子的灵敏测定。基于高氯酸四苯基鏻有着明亮超长绿色磷光性质,我们发展了一种用于纸质钱币的新型光学防伪材料,用于纸币时间维度的多重防伪。(3)钙离子作为生物体系中的一种极其重要的信号离子,目前对钙离子的时空监测主要依赖于荧光分子探针;然而,大多数钙离子荧光分子探针的光稳定性比较差,不适合用于长时间的活细胞成像。因此,基于聚集诱导磷光的多苯硫醚苯化合物,我们设计了第一个用于钙离子检测的有机磷光分子探针用于钙离子特异性检测和细胞内钙离子的成像。有机磷光探针CaP1基于具有聚集诱导磷光性质的多苯硫醚苯化合物,引入了与传统的1,2-双(邻氨基苯氧基)乙烷-N,N,N'N'-四乙酸(BAPTA)基团和亚氨基二乙酸酯基团不同的新识别基团。这种新型识别基团由于两个氰基和四个羧酸基团组成,具有与传统识别单元相似的钙离子特异性识别性能,基于钙离子触发的聚集诱导磷光,我们首次开发出了用于钙离子检测的时间门控检测方法。CaP1对拟南芥中钙离子的优异成像性能表明CaP1在活细胞中有着优异的钙离子成像性能,并且CaP1表现出比商品化荧光探针Fluo 4-Am表现出的更好的光稳定性,因此在长时间成像中具有更大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浙江师范大学》期刊2019-03-12)

王吟,杜保保,张晓东,杨一琼[10](2019)在《环境化学综合设计实验:钙钛矿的制备、表征及其微波诱导降解有机废水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制备一种钙钛矿催化剂并对其微波诱导降解碱性品红染料废水性能进行了研究,同时将微波诱导催化技术和现代表征技术与环境化学实验教学相结合。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钙钛矿催化剂,通过N2吸附-脱附(BET)、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以及热重分析(TGA)表征了催化剂的结构、形态以及微波催化性能。结合材料的表征数据及性能测试结果分析探讨不同B位元素对钙钛矿微波催化降解碱性品红活性的影响,进一步探究该催化反应的进行机制。该综合性设计实验有利于学生获取高级氧化技术的前沿知识,拓宽专业视野,培养综合思维、科研精神以及创新能力。(本文来源于《化学教育(中英文)》期刊2019年02期)

有机诱导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乳液法制备天然胶乳/有机粘土纳米复合材料(NRLCNs),研究NRLCNs的结构、试样厚度和有机粘土用量对NRLCNs拉伸诱导结晶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NRLCNs为插层型结构,NRLCNs的物理性能明显优于NRL胶料;试样厚度相同时,有机粘土用量为3份的NRLCNs物理性能最优;有机粘土用量相同时,试样厚度较小的NRLCNs物理性能较优;随着拉伸强度的增大,NRLCNs的定伸应力逐渐增大,当达到临界应变值时,定伸应力迅速增大,产生拉伸诱导结晶行为,试样厚度较小的NRLCNs易产生拉伸诱导结晶行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有机诱导论文参考文献

[1].毕欢,刘方玉,李伟,王冕,闫肃.电场诱导制备有机金属卤化物钙钛矿及其静电纺丝聚苯乙烯复合纤维薄膜的研究[J].分子科学学报.2019

[2].褚丽君,王健,梁玉蓉.天然胶乳/有机粘土复合材料的结构和拉伸诱导结晶行为研究[J].橡胶工业.2019

[3].郎朗,董晓琪,狄静波.有机氯类农药在残留剂量下联合诱导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的机制研究[J].生态毒理学报.2019

[4].朱景帅,王伟,张常喜,李振,占肖卫.基于烷氧基诱导近红外稠环电子受体的有机太阳能电池[C].第六届新型太阳能电池材料科学与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9

[5].吴晓辉.基于聚集诱导发光配体构筑的多功能银硫簇基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及性能研究[D].郑州大学.2019

[6].李瑞.可见光诱导有机染料催化合成芳基膦酸酯和芳基膦酰肼的反应研究[D].郑州大学.2019

[7].徐增.基于聚集诱导发光材料的荧光/磷光混合型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9

[8].谭英杰,梁玉蓉,郭宏伟.有机粘土/异戊橡胶纳米复合材料应变诱导结晶行为的研究[J].橡胶工业.2019

[9].陈桂林.基于苯基鏻和苯硫醚的聚集诱导有机磷光材料的设计合成及传感应用[D].浙江师范大学.2019

[10].王吟,杜保保,张晓东,杨一琼.环境化学综合设计实验:钙钛矿的制备、表征及其微波诱导降解有机废水性能研究[J].化学教育(中英文).2019

标签:;  ;  ;  

有机诱导论文-毕欢,刘方玉,李伟,王冕,闫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