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扁座壳孢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粉虱,扁座壳孢菌,微胶囊制剂,固体发酵
扁座壳孢论文文献综述
张为丽,彭威,张宏宇[1](2015)在《高致病力扁座壳孢菌固体发酵及其生防制剂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粉虱类害虫是一类重要的农业害虫,如烟粉虱(Bemisia tabaci Gennadius)、黑刺粉虱(Aleurocanthus spiniferus Quaintanc)和柑橘粉虱(Dialeurodes citri Ashmead)等是我国蔬菜、茶叶和柑橘等园艺作物重要害虫,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长期以来依赖化学农药防治,引起害虫抗药性、农药残留等一系列副作用,无公害微生物源农药日益受到重视。我们在分离调查橘园扁座壳孢菌(Aschersonia)资源及其遗传多样性,获得高致病性扁座壳孢菌YW3基础上,本文通过正交实验研究了扁座壳孢菌固体发酵培养基及培养条件,建立了扁座壳孢菌YW3固体发酵技术工艺;并采用界面聚合法建立了扁座壳孢菌分生孢子微胶囊制剂制备方法与生产工艺。毒力测定结果显示,在相对湿度(55±5%)时扁座壳孢菌YW3微胶囊制剂对柑橘粉虱LC_(50)为8.67×10~6conidia/mL,致病性显着高于分生孢子悬浮液(LC_(50)为9.96×10~8conidia/mL)。(本文来源于《病虫害绿色防控与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5-09-09)
蔡金华[2](2014)在《一株产酶真菌扁座壳孢菌形态学鉴定及培养条件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座壳孢(Aschersonia Montagne)是一类重要的虫生真菌,在其侵染害虫过程中产生的蛋白酶是重要毒力因子。本文通过分析子座形态及分生孢子、侧丝等数据,确定菌株WYSD-16为扁座壳孢(Aschersonia placenta Berk.et Br.)。为进一步开发研究该菌株,对其产蛋白酶最佳培养基和培养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最佳产酶培养基:40g/L的麦芽糖,20g/L的蛋白胨,4×10-4mol/L Mg2+,400mg/L的VB6,p H值6.0;最佳产酶条件为:接菌量8ml,装液量150ml/250ml,菌龄5d,培养时间10d。(本文来源于《现代园艺》期刊2014年24期)
黄天培,潘洁茹,张鸿声,关雄,邱君志[3](2013)在《扁座壳孢Jos009胞外代谢产物15α,22-二羟何帕烷的抗菌活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座壳孢次生代谢产物的抗菌活性,利用活性追踪从扁座壳孢(Aschersonia placenta Berk.et Br.)Jos009的发酵液中分离胞外代谢产物,进一步分离纯化获得纯物质,采用质谱和核磁共振方法进行结构解析,并以滤纸片法测定其最小抑菌浓度.将分离化合物鉴定为15α,22-二羟何帕烷;对6种病原细菌和10种病原真菌的抗菌活性测定显示,该化合物对供试真菌无活性,而对沙门氏杆菌(Salmonella)和粘质赛氏杆菌(Serratia marcescens)有一定抑制作用,MIC值为500 mg mL-1,是扁座壳孢前期胞外代谢产物对这两种菌MIC值的13倍.研究表明扁座壳孢胞外代谢产物除15α,22-二羟何帕烷外还含有其它抗菌物质(化合物或肽类等).(本文来源于《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期刊2013年05期)
潘洁茹,林萍,叶海梅,黄天培,郑能雄[4](2011)在《一株扁座壳孢的分离及其胞外代谢产物对黄曲霉的抑制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座壳孢抗旱菌株Jos009的胞外代谢产物对食品污染菌黄曲霉的抗菌活性。利用体视显微镜观察子座的形状和颜色,以及通过切片方法获得各菌孢子大小和侧丝长度的详细数据来鉴定该菌株。提取Jos009的胞外代谢产物,并利用滤纸片法测定该菌胞外代谢产物对黄曲霉菌的抑制作用。从福建省建瓯市柑桔园采集到一株座壳孢菌株Jos009,通过分析其子座形态和分生孢子、侧丝等数据,可以鉴定Jos009是扁座壳孢(Aschersonia placeta Berk.et Br.)。其胞外代谢产物能明显抑制黄曲霉菌的生长,抑菌圈直径达17mm。该菌在控制黄曲霉方面有良好的应用潜力,进一步研究很有可能从中分离到具有抑制黄曲霉的活性物质,将为防控黄曲霉菌污染,保障民生,提供候选药物资源。(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学通报》期刊2011年24期)
何学友,邱君志,蔡守平,丁珌,熊瑜[5](2011)在《油茶黑胶粉虱及扁座壳孢对其自然控制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油茶黑胶粉虱的分布、形态特征和发生规律及其病原微生物扁座壳孢的形态特征、发生情况和应用前景。在福建省清流县调查结果表明,扁座壳孢对油茶黑胶粉虱的林间自然感染率为32.8%~86.9%,自然控制作用较强。在油茶害虫的生物防治中,可利用自然带菌枝叶移挂法进行引种或通过人工培养制成菌剂来进行防治。(本文来源于《中国森林病虫》期刊2011年04期)
王震[6](2009)在《扁座壳孢菌生理特性及乳悬剂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座壳孢菌是一种经典的粉虱类昆虫病原真菌。在农林害虫的微生物防治中广受瞩目,然而目前在国内扁座壳孢尚未有规模化生产及大量应用,要突破这一目标,必须对其生产工艺进行细致的研究。本研究测定了扁座壳孢的抗逆性,筛选出了廉价高效的天然产孢培养基,研制了孢子乳悬剂,为该菌的规模化生产及其防治应用奠定了基础。碳源、氮源、金属离子和维生素对虫生真菌扁座壳孢生长发育的影响在19种碳源中,葡萄糖、海藻糖和D-果糖分别最有利于孢子萌发、生长和产孢;在供试的10种氮源中,干酪素、酪蛋白胨和牛肉浸膏分别最适合萌发、生长和产孢;金属离子和维生素对该菌生长发育无影响,仅Fe2+稍助于产孢。扁座壳孢的抗逆性研究扁座壳孢是害虫生物防治的重要生物材料,在实际应用中扁座壳孢耐冷、耐热、抗紫外能力是不能忽视的因素。实验结果表明26℃是该菌最适生长温度,其高温耐受力较差,该菌株在32℃下不生长,其孢子在60℃下处理10 min成斑率下降75%,75℃下处理10 min孢子几乎完全失活;对低温有较强的耐受力,孢子在4℃下可萌发,在处理时间为2 h的情况下,其半致死温度(LT50)为34℃;孢子悬液对紫外非常敏感,紫外照射1 min孢子几乎完全失活,紫外对萌发过程中的孢子影响不大,在PDA上培养8 h后再经紫外处理4 h,其成斑率高达87%。天然产孢培养基的筛选通过实验确定了扁座壳孢菌产孢的最佳的促进培养方案,以直径为12 cm培养皿为例,在固体培养中,以玉米粉作为原料,每150g天然玉米粉加1000ml的水制作培养基,接种1ml浓度为1×106个孢子/ml的孢子溶液较为理想,培养基重量一般在80g左右。糖类对产孢并没有促进作用。孢子乳悬剂配方从3种常见的食品乳化剂中,筛选出适合扁座壳孢菌(Aschersonia placenta)分生孢子的乳化剂。除十二烷基磺酸钠外,其余乳化剂均能与孢子极好的相容。综合乳化性、相容性和其他理化特性,以0.2%蔗糖脂肪酸酯SE-11为乳化剂、0.3%羧甲基纤维素纳为稳定剂和0.2%抗坏血酸为紫外线保护剂,可作为配制扁座壳孢孢子乳悬剂的基本成分。扁座壳孢杀虫活性的生物测定温度在25℃左右,湿度条件是影响扁座壳孢菌寄生的主要因素,最适宜的相对湿度是90%以上,其寄生致死率可达90%。通过实验得知,室外条件下烟粉虱的死亡率仅为20%左右。(本文来源于《福建农林大学》期刊2009-04-01)
蔡金华[7](2008)在《扁座壳孢菌蛋白酶的纯化及性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座壳孢是一种重要的的虫生真菌,在其侵染害虫过程中产生的蛋白酶是重要毒力因子。基于形态特征WYSD-16被鉴定为扁座壳孢,以WYSD-16为试验材料,先通过单因素的粗筛和正交实验设计优化的方法,获得对座壳孢菌产酶条件优化的培养基。采用单因素筛选法研究碳源、氮源以及维生素对产酶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麦芽糖、蛋白胨、Mg~(2+)、V_(B6)分别为最适合该菌产酶的碳源、氮源、金属离子和维生素。通过对碳源、氮源、维生素等其他因素的正交优化得出该菌最佳产酶培养基:40g/L的麦芽糖,20g/L的蛋白胨,4×10~(-4)mol/L Mg~(2+),400mg/L的V_(B6),pH 6.0;最佳产酶条件为:接菌量8ml,装液量150ml/250ml,菌龄5d,培养时间10d。座壳孢菌利用优化后的产酶培养基培养10d后,蛋白酶活达到73.18 U/mL。采用硫酸铵沉淀、DEAE-52离子交换柱层析、Sephadex G-100柱层析等步骤获得了凝胶电泳均一的蛋白酶,经SDS-PAGE电泳验证表明酶蛋白的分子量约为66 kDa。该酶水解酪蛋白的最适温度为50℃,最适pH值为8.0;Na~+、乙醇对酶活都有较大的促进作用。(本文来源于《福建农林大学》期刊2008-12-01)
童英富[8](1992)在《扁座壳孢菌对柑桔粉虱的自然控制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1985年以来,我县部分桔园发生柑桔粉虱为害,两年后迅速扩大蔓延。主要为害春、夏梢叶片,引起枯梢落叶,并诱发煤烟病,对果实外观和品质带来较大影响。桔农每年用氧乐果、水胺硫磷等药剂防治数次都不见效果。 1987年秋季个别桔园发现少量扁座壳孢菌寄生(本文来源于《中国柑桔》期刊1992年03期)
叶琪明,叶兴祥,王强,王拱辰,童英富[9](1990)在《建德柑桔粉虱上扁座壳孢菌的自然流行》一文中研究指出扁座壳孢菌(Ascheronia placenta)是一种重要的昆虫病原真菌,国内外已有报道。该菌在浙江自然大流行,多在浙南,如青田县油茶林的黑胶粉虱和黄岩市桔园的柑桔粉虱上发生。1989年秋,杭州地区建德县桔园的柑桔粉虱上发生,柑桔粉虱幼虫大量被感染致死,寄生率达95%以上。(本文来源于《生物防治通报》期刊1990年02期)
邹皖和[10](1988)在《柑桔粉虱扁座壳孢菌的寄生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1983~1984年,作者在浙江省黄岩县桔区观察到柑桔上的大量粉虱(Dialeurodes citri)被座壳孢菌(Aschersonia sp.)寄生。据报道,苏联、美国和日本等国已成功地应用座壳孢菌防治多种粉虱。本文报道的是浙江省黄岩县柑桔粉虱座壳孢菌的寄生作用、种的鉴定和人工接种的试验结果,并对座壳孢属下的分种问题作了讨论。(本文来源于《浙江农业科学》期刊1988年06期)
扁座壳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座壳孢(Aschersonia Montagne)是一类重要的虫生真菌,在其侵染害虫过程中产生的蛋白酶是重要毒力因子。本文通过分析子座形态及分生孢子、侧丝等数据,确定菌株WYSD-16为扁座壳孢(Aschersonia placenta Berk.et Br.)。为进一步开发研究该菌株,对其产蛋白酶最佳培养基和培养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最佳产酶培养基:40g/L的麦芽糖,20g/L的蛋白胨,4×10-4mol/L Mg2+,400mg/L的VB6,p H值6.0;最佳产酶条件为:接菌量8ml,装液量150ml/250ml,菌龄5d,培养时间10d。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扁座壳孢论文参考文献
[1].张为丽,彭威,张宏宇.高致病力扁座壳孢菌固体发酵及其生防制剂研究[C].病虫害绿色防控与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5
[2].蔡金华.一株产酶真菌扁座壳孢菌形态学鉴定及培养条件优化[J].现代园艺.2014
[3].黄天培,潘洁茹,张鸿声,关雄,邱君志.扁座壳孢Jos009胞外代谢产物15α,22-二羟何帕烷的抗菌活性[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13
[4].潘洁茹,林萍,叶海梅,黄天培,郑能雄.一株扁座壳孢的分离及其胞外代谢产物对黄曲霉的抑制效果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1
[5].何学友,邱君志,蔡守平,丁珌,熊瑜.油茶黑胶粉虱及扁座壳孢对其自然控制作用[J].中国森林病虫.2011
[6].王震.扁座壳孢菌生理特性及乳悬剂的初步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9
[7].蔡金华.扁座壳孢菌蛋白酶的纯化及性质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8
[8].童英富.扁座壳孢菌对柑桔粉虱的自然控制作用[J].中国柑桔.1992
[9].叶琪明,叶兴祥,王强,王拱辰,童英富.建德柑桔粉虱上扁座壳孢菌的自然流行[J].生物防治通报.1990
[10].邹皖和.柑桔粉虱扁座壳孢菌的寄生作用[J].浙江农业科学.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