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勘察设计行业改革中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情况及其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刘森,张书维,侯玉洁[1](2020)在《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文中认为根据国家对职业教育深化改革的最新要求,解读当前"三教"改革对于职教教育紧迫性和必要性,本文以3D打印技术专业为切入点,深层次分析3D打印技术专业在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时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并对"三教"改革的一些具体方案可行性和实际效果进行了探讨。
文世芳[2](2017)在《中国共产党对境外发展经济经验的认识与借鉴(1976-1984)》文中研究指明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新时期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总结历史上封闭保守的深刻教训,勇于面对中国与世界各主要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巨大差距,充分认识到关起门来搞建设行不通、闭关自守实现不了工业化和现代化,虚心学习和借鉴境外发展经济经验,是这个伟大觉醒的重要内容,对探索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是在中国历史文化的基础上探索而成,从改革开放之初一步一步摸索而来。探求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功的经验、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可以从改革开放史中寻求历史的逻辑、问题的病灶和成功的钥匙。因此,从改革开放之初对境外发展经济经验的认识和借鉴考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从开放和改革的相互关系及国际经验视角探求改革开放开启并获得成功的原因,对当前全面推进深化改革,不断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独特的重要意义。这些正是论文致力于探求的深层次问题。论文包括绪论、正文四章和小结。绪论,主要介绍论文的选题缘由、意义,研究的现状、问题,研究的资料准备、特点,研究的方法、思路,研究的目标、方向。第一章,主要讨论学习借鉴境外发展经济经验的历史背景。“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世情国情党情发生了深刻变化。考察整个社会,国民经济遭受重创,人民生活在温饱线上长期徘徊,社会各界渴望变革;考量党内状况,使命意识空前觉醒,执政危机意识日渐浓厚,全党洋溢着把“文化大革命”耽误的时间抢回来的情绪;环顾世界局势,世界政治格局寻求新的平衡,在两极格局下存在寻求多极化的内在张力,资本主义国家经过迅猛发展后进入滞胀阶段,亟需产业转移,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崛起树立了发展榜样,调整和改革成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潮流。特定的历史条件,给中国指明了方向:旧的道路难以为继,变革已是民心所向,国际形势为迎接中国融入世界大家庭、登上国际大舞台提供了历史契机。一种历史的合力,悄然引导着中国朝着改革与开放的道路走去,学习借鉴境外发展经济经验的历史条件生成。第二章,主要讨论从“文化大革命”结束到十一届三中全会期间中共逐渐扩大对外交流,冷眼向洋看世界,以世界为参照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共党内和思想理论界对“文化大革命”的反思和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思考已经不可抑制。中共高层从战争的阴影中走出来,对世界局势作出新的研判,认为存在长时段和平发展的可能。在对历史的反思中,中共又逐渐从“左”的迷雾中走出来,开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讨论,工作重心开始务实地朝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倾斜。在此基础上,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了学习借鉴境外发展经济经验的初步行动,党和国家领导人主动出访“触摸世界”、把握世界发展脉搏,派出大批对外考察的“侦察兵”了解世界各国发展经验和研究中国应有的对策,部署理论界召开世界经济讨论会研究国外情况。特别是派团对外考察是中共高层的重大战略举措。中央政治局从听取和讨论考察汇报开始,改革开放的思想在酝酿中逐渐生根发芽,经过1978年国务院务虚会和中央工作会议的两次大讨论,改革开放决策呼之欲出。第三章,主要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共经过对盲目冒进的反思,在国民经济调整中深化对学习借鉴境外发展经济经验的认识,提出“中国式的现代化”思想的过程。经过1979年对盲目引进和吸收外资的反思,在对国民经济调整的思考、讨论以及初步实施中,中共对学习借鉴境外发展经济经验进行了总结深化,制定了更加科学更具操作性的对外引进规定、吸收外资政策、对外考察办法、国民经济计划。在学习借鉴境外发展经济经验,结合中国实际进行的改革试点和探索中,中共对建设四个现代化有了更深层的认识,在政策上、试点上、理论上都有重大的转变。在政策上,提出经济政策的三大转变,要求逐步实现经济政策和经济制度转型;在试点上,创办经济特区,使借鉴境外发展经济经验从某个领域的试点转换为更深层次的综合性改革试点;在理论上,从四个现代化转变为“中国式的现代化”,将“中国式的现代化”作为统领学习借鉴境外发展经济经验,结合中国实际,探索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的指导性思想。第四章,主要讨论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学习借鉴境外发展经济经验,逐步由引进技术、外资和管理经验,朝着更深层次的经济体制改革理论与实践、国际组织发展经济经验以及引进国外智力发展和深化,并最终推动确立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过程。结合中国实际,探索适合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模式,是学习借鉴境外发展经济经验的重要内容和目标。在中共高层的支持和部署下,苏东社会主义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经验和理论以及联邦德国市场社会主义理论和法国经济计划化理论等,成为中国考察和学习借鉴的重点内容。布鲁斯和奥塔·锡克等东欧经济学家的来访,在中国掀起研究社会主义经济模式和改革理论的热潮。在改革开放实践的锻炼和理论探讨的熏陶中,中国新一代经济理论人才终于在1984年莫干山会议上崛起,逐渐承担起为改革建言献策的使命。在和思想理论界的良性互动中,中共终于克服各种困难,出台《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确立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体制的改革方向。这标志着“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共对中国经济改革发展方向的探索获得巨大成功,以经济体制改革方向为重点的学习借鉴境外发展经济经验取得重大的阶段性成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巴山轮会议为标志,中共学习借鉴境外发展经济经验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小结,主要对论文作一概括性总结,集中探讨境外发展经济经验是如何被中共重视、学习和吸收,形成了什么样的原则和路径;究竟在中国的改革开放进程中发挥了哪些重要作用、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积累了哪些重要历史经验,对当前中国的改革发展有哪些重要启示。为确保学习借鉴境外发展经济经验取得好的效果,中共在探索之中确立和完善了自力更生为主、积极争取外援,取长补短、保持优势,多方学习、反复比较,解放思想、谨慎渐进等基本原则;形成了从境外经验的学习了解、到决策层多渠道掌握信息、到中共高层利用境外经验进行决策、到中层和基层干部掌握境外先进经验的上下贯通、良性互动的路径。学习借鉴境外发展经济经验在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改变对境外发展经济经验的认识成为改革的先声;推动了改革开放决策出台和具体政策不断完善;促进了社会主义观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理念的突破;提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体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的历史关头,分析研究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共产党学习借鉴境外发展经济经验的历史,能带来深刻的启示。它告诉我们,改革应该如何优化调查研究,如何加强顶层设计,如何重视基础性工作。
孙昆[3](2017)在《武汉市属规划设计事业单位转型升级策略研究》文中指出随着《国家中心城市规划》和《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武汉进入了建设国家中心的发展新阶段,新一届市委、市政府提出的规划长江新城,将武汉建设为创新之城、生态之城、地铁之城典范的目标,对城市规划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城市的发展要求市属规划事业单位进行改革转型,加快整合组建综合性的规划设计机构,通过开放市场参与更大范围的竞争,锻炼队伍提高水平,强化支撑、服务武汉城市发展的能力。同时,从国家事业单位改革政策、市属规划事业单位发展现状、面临的市场环境等方面看,市属规划事业单位也具备了较好的进行整合转型的条件。本文通过相关案例、理论研究,对实施整合转型的策略和步骤进行探讨,希望帮助市属规划事业单位通过战略转换实现转型升级,发展为国内一流的综合性规划设计机构,为武汉建设提供更好的服务。
刘慧[4](2014)在《地球科学专业大学生职业规划及教育研究 ——以南京大学为例》文中研究说明作为一门历史悠久、关乎国计民生和人类生存的学科,地球科学对于国家和社会发展有着其显着的生存性需求和战略性地位,但是由于作为传统艰苦专业的特殊性,其日益增长的高素质人才需求与逐步降低的专业社会认可度之间的矛盾却在近些年愈演愈烈,主要体现在招生环节的人才吸引不力、培养环节的专业思想不稳定、就业环节的人才选留困境等。本文在呼吁更具自主性的招生政策和提升专业社会认可度同时,重点聚焦现行的招生和就业制度背景下的人才培养实践环节,运用职业规划的教育理念,从职业兴趣引领、职业技能提升、职业价值观的树立等角度,对研究型大学地球科学专业学生的职业规划历史演进、当前现状和职业价值观进行历史性、现实性的分析和研究,从职业规划的视角探索艰苦专业的人才培养支撑体系和教育体制,一方面帮助地球科学专业的大学生及早和有效开展职业规划并付诸行动,另一方面也为学科发展在现阶段的人才培养困境提供数据和信息,以期主管部门和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能够更为贴近当代大学生特征和现实,为学科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后备人才。本研究以地球科学领域大学生的职业规划及发展为主要研究内容,以职业规划理论为研究理论框架,以不同时期的价值观演变作为研究背景,客观理解和认识当代大学生的职业规划现状,探索地球科学专业领域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时期的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机制。本研究重点解决的问题在于:1、当前地球科学专业社会认知和认可度不高的历史性根源是什么,该如何客观理解?2、当前大学生对于地球科学领域的职业期望、职业价值观体现如何,职业规划教育可以从哪些方面更好的服务于人才培养工作?研究采用文献分析和历史研究相结合、量化研究和质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以文献分析寻求艰苦专业大学生职业规划的理论基础,以历史研究阐述学科的时代背景和战略意义;以问卷调查分析的量化研究探索艰苦专业大学生职业规划现状,以对不同时期典型人物和当代大学生代表进行深度访谈的质性研究探索大学生职业规划的规律和价值观要素的形成机制。对于专业的历史角度的理解和现实角度的质性、量化分析,都旨在为地球科学专业的大学生提供更具有专业特色和意义的职业规划教育和指导工作。全文分为六章。第一章从学科发展的需要角度阐述地球科学专业大学生进行职业规划系统教育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对职业规划相关理论、地球科学学科相关概念进行了分析,对国内外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有关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第二章从地质学专业的起源和历史发展、学科内涵的演进、我国地球科学学科的发展现状和战略地位等方面,分析和阐述学科发展对于人才综合技能、全局眼光、学科交叉能力等方面的素质需求。对应这样的需求,阐述当前我国学科发展存在的科研思维和质量、理论创新和交叉融合、高新技术与开发、人才质量、平台构建等方面的差距。学科的差距归根结底是人才的差距,本文就此提出职业规划教育对于优质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和积极意义。第三章从个人发展与社会环境之间相互依存和促进的角度出发,以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专业的30届校友毕业去向为数据支撑,分析建国以来地球科学专业人员职业发展的历史背景、社会环境、职业分布及变化规律、职业价值观呈现,发现研究型大学学生在本专业就业以及在基础科研方向就业的比例在逐年下降;基于典型人物访谈阐述地学人才的成才因素并从中获得“名人效应”对于专业兴趣引领的积极作用、应用地质学前景和地质学的自由职业市场分析等方面的启示。第四章通过问卷调查的数据分析,发现地球科学专业研究型大学的学生对于专业的认可度堪忧,职业规划进展较为滞后,职业价值观呈务实和自我倾向,大学生专业认识、择业要素、职业期待、价值体现等诸多职业规划要素与学生个人属性呈显着相关性;第五章通过深入的学生访谈,从心理学、社会学角度探索教育方式、成长环境、职业指导与大学生职业价值观之间的互动关系,分析表明提升地球科学专业的本专业就业率的根本途径在于加强学生的专业兴趣引领工作,社会实践的缺失成为阻碍大学生职业规划进程的重要因素,揭示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尚未固化,需要更具有实效的教育手段的介入,激发大学生的积极价值观念。第六章在文献和历史分析的基础上,根据量化和质性研究的结果,针对地球科学专业职业规划指导教育机制提出建设性的解决方案。提出要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和开展科普创作来弘扬地学文化;通过新生导学、名师引领来提升专业兴趣;探索以实践为主导的职业价值观教育思路;完善地学领域职业规划指导教育机制;以霍兰德职业兴趣六边形为蓝本,提出地球科学专业的职业世界六边形模型,用于开展更符合国情和贴近时代的职业规划指导;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职业规划理论的本土化两个方面阐述本次研究对于大学生教育的普遍意义。
周君[5](2011)在《江西省交通设计院公司制改革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江西省交通设计院是江西省交通运输厅直属管理的一家二级企业,主要从事公路勘察设计活动。该院曾于2003年开始尝试国企改制,但改制的步伐较小,由事业单位改为国有科技型企业性质,未涉及到产权改革层面,内部管理制度及组织机构设置依然沿袭了事业单位模式。目前,我国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国有企业改革,国有企业改革的重点是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根本要求是“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在经济全球化、国内勘察设计行业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和国有企业改制进一步深化的宏观环境下,在企业追求发展的紧迫要求下,江西省交通设计院的公司制改革已经势在必行。本文依据国有企业改革的相关理论及勘察设计行业的特点,通过对江西省交通设计院基本情况及改革背景的分析,设计了设计院改制公司制改革股权设置方案、法人治理机构方案、职工身份置换方案,并提出了实施步骤和保障措施,此课题的研究对正处于改制进程中的江西省交通设计院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对同行业的设计院改制具有借鉴参考意义。
朱泽标[6](2004)在《贵州交通勘察设计院在改制中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企业改革与发展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国内外关于企业改革方面的研究已很丰富,部分理论已应用于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实践,对指导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但专门针对我国交通勘察设计院改制方面的系统性研究至今还仍是一片空白。 改制是交通勘察设计院改革的重大举措,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改制过程中面临许多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但目前还缺乏相应的对策研究。因此,本文根据国家有关指导性政策以及文件精神,采用理论联系实际、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以改制中的贵州交通勘察设计院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在改制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思想观念陈旧、相关法律法规不了解、国有资产难以处置、股权结构如何设置、组织机构臃肿、管理体制落后等等问题。在此基础上,设计了贵州交通勘察设计院改制的总体方案,并针对改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能指导该院改制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如期完成。同时,也希望本人的研究能对我国其它交通勘察设计院的改制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重要的参考价值。
福建省邮电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7](2003)在《勘察设计行业改革中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情况及其对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企业公司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勘察设计行业将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员工的思想也因此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将随之出现。因此,做好新形势下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就
李劲松[8](2003)在《关于我国工程勘察设计单位企业化的基本思路及加入WTO后的应对措施》文中研究表明我国工程勘察设计单位的企业化,自从一九七九年的试点开始,到如今,已历经了二十多年。尽管在工程勘察设计单位的企业化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的难点和问题,但我国工程勘察设计单位企业化取得的成果和对我国工程勘察设计单位深化企业化改革的重要性却是不容置疑的,工程勘察设计单位的企业化是势在必行的!我国工程勘察设计单位的企业化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从第一阶段的“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改革,到第二阶段的改制为科技型企业,全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企业化改革迈出的每一步,都给我国工程勘察设计单位及整个行业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也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虽然我国工程勘察设计单位的企业化取得了不少的经验和教训,但到目前为止,还未探索出一条普遍适用的企业化之路,以供工程勘察设计单位的改革所借鉴。本文首先阐述了我国工程勘察设计行业的现状及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回顾了我国工程勘察设计单位企业化的改革历程,并对企业化过程中各个阶段的改革取得的成绩及还需解决的问题做出了检视。接着,对我国工程勘察设计单位企业化的意义和目的进行了剖析,指出了工程勘察设计单位实施企业化改革迫在眉睫的原因以及企业化改革应达到的目标。然后,对我国工程勘察设计单位的企业化提出了五点基本思路,并在对每一点思路的重要性进行分析之后,提出了为实现这一思路的具体地操作措施。同时,本文着重研究了在我国加入WTO以后,工程勘察设计单位及整个行业在企业化过程中应采取的新的应对措施。本文最后对我国工程勘察设计单位企业化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难点问题进行了思考,并根据工作经验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观点和想法,并希望这些观点和想法能对我国工程勘察设计单位的企业化起到参考和借鉴作用。工程勘察设计单位的企业化改革,在我国还是一个较新的研究课题。我国的工程勘察设计单位在改革前基本上是隶属于各行政上级的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占职工人数的四分之三,属于技术、知识密<WP=3>集型单位。因此,我国工程勘察设计单位的企业化既有国企改革的普遍性,又有自己的特殊性。本文以我国工程勘察设计单位的企业化为研究对象,着重研究了我国工程勘察设计单位企业化的基本思路和应对措施,同时提出了解决我国工程勘察设计单位企业化改革一些难点问题的个人见解,目的是抛砖引玉,以期与大家一起探讨工程勘察设计单位在企业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交流企业化过程中取得的成功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提供一些合理的建议以供参考并力求解决实际问题。如果本文提出的一些思路及措施能对我国工程勘察设计单位的企业化有所裨益的话,那就是本文最大的意义了!
王刚[9](2003)在《铁二院持续发展对策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勘察设计咨询是工程建设的灵魂。勘察设计咨询企业在基建行业所处的地位,决定了勘察设计咨询企业的持续发展关系到我国基建体制改革的深入、关系到国家基建投资的科学决策和控制,也关系到我国加入WTO后勘察设计咨询企业与国际模式的接轨。因此,工程勘察设计咨询企业走持续发展之路是大势所趋,经过一番阵痛,必将会给我国基本建设战线带来竞争的生机和活力。 本文定义了持续发展的一般意义、企业持续发展的含义及基本特征、勘察设计咨询企业的行业特征、勘察设计咨询企业与一般企业的共同特征,通过对勘察设计咨询企业以及铁二院在加入WTO后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勘察设计咨询行业环境、发展趋势以及铁二院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分析铁二院持续发展的支撑力和阻力的分析,并根据国际国内成功与失败企业的启示以及国务院最近批准的《关于中央所属工程勘察设计单位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如何面对国内、外同行业的竞争,适应市场经济环境的变化,实现本企业的持续发展,提出了铁二院持续发展的现代化战略、创新战略、人才战略、联合战略、专业优势战略等实施重点,全面总结了铁二院发展历史和经验。剖析这个案例,对国有勘察设计咨询企业加入WTO后持续发展理论依据和市场运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 通过讨论分析,得出如下结论:资源有效的组合和最佳的使用是可以保持企业长期稳定的发展,企业持续发展与生命周期理论是相关的,并不是矛盾的;在新时期条件下,铁二院如果正确牢牢把握发展是第一要务,走持续发展之路,持续发展虽是一项艰巨而宏大的工程,也能实现持续发展;能不能实现铁二院的持续发展其重要的是全面的实现战略规划,实现战略规划的要点是现代化战略、人才战略、创新战略、联合战略和专业优势战略、创建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主学位论文 第2页特色的企业文化、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勘察设计咨询企业的发展受国民经济变化影响较大,与国民经济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铁二院要不断适应市场经济竞争的需求,依托铁路,向两头延伸,开拓市场,不断调整发展战略,增强抗风险能力,不断促进铁二院的持续发展。
赵连苏[10](2002)在《如何做好当前勘察设计单位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文中提出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和我国加入WTO给勘察设计行业带来的挑战,为适应新形势、新情况、新任务的变化,勘察设计行业正按照中央的要求,逐步将事业型单位改为科技型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通过调整生产经营结构,实现从为国内市场服务转向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服务的转变。面对勘察设计行业这种深刻的变革,在不少职工中由
二、勘察设计行业改革中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情况及其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勘察设计行业改革中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情况及其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面临的突出问题 |
1.1 师资团队的教学素养相对偏差 |
1.2 3D打印技术专业教材不成体系,资源匮乏 |
1.3 教法难以提升学生参与的主动性 |
2 3D打印技术应用专业“三教”改革措施 |
2.1 通过“名师引领、双元结构、分工协作”的准则塑造团队 |
2.1.1 依托有较强影响力的带头人,有效开发名师所具备的引领示范效果 |
2.1.2 邀请大师授教,提升人才的技术与技能水准 |
2.2 推进“学生主体、育训结合、因材施教”的教材变革 |
2.2.1 设计活页式3D打印教材 |
2.2.2 灵活使用信息化技术,形成立体化的教学 |
2.3 创新推行“三个课堂”教学模式,推进教法改革 |
2.3.1 采取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法 |
2.3.2 构建与推进更具创新性的“三个课堂”模式 |
(2)中国共产党对境外发展经济经验的认识与借鉴(1976-1984)(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与选题意义 |
(一) 研究缘起 |
(二) 选题意义 |
二、概念界定与研究资料 |
(一) 概念界定 |
(二) 研究资料 |
三、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
(一) 研究的基本状况概述 |
(二)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观点 |
(三) 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
四、研究方法 |
(一) 历史分析法 |
(二) 文献分析法 |
(三) 比较分析法 |
五、重点、难点与创新点 |
(一) 研究重点 |
(二) 研究难点 |
(三) 研究创新点 |
第一章 学习借鉴境外发展经济经验的背景 |
第一节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的经济社会状况 |
一、国民经济遭受重创 |
二、人民生活长期得不到改善 |
三、社会各界渴望变革 |
第二节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的中共党内思想状况 |
一、执政使命意识逐渐觉醒 |
二、执政危机意识日益浓厚 |
三、把耽误的时间抢回来 |
第三节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的世界形势 |
一、世界政治格局寻求新的平衡 |
二、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和科技的高速发展 |
三、产业转移与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崛起 |
四、苏东社会主义国家普遍推行改革 |
第二章 对外交流考察与改革开放决策的作出 |
第一节 历史大转折前的思想“解冻”和发展探索 |
一、世界局势的新研判 |
二、思想解放潮流涌动 |
三、工作重点逐渐转移 |
第二节 学习借鉴境外发展经济经验的初步行动 |
一、邓小平对学习借鉴境外发展经济经验的支持 |
二、召开世界经济讨论会研究境外经验 |
三、领导人主动出访“触摸世界” |
四、有计划地组织对外考察“探路” |
第三节 中共高层对境外发展经济经验的内部讨论 |
一、中央政治局听取讨论考察汇报 |
二、国务院务虚会讨论如何加快现代化建设速度 |
三、中央工作会议讨论境外快速发展经济经验 |
第三章 借鉴境外发展经济经验的总结深化与“中国式的现代化”的提出 |
第一节 对学习借鉴境外发展经济经验的反思 |
一、陈云、薛暮桥等对盲目引进的批评 |
二、中共高层讨论和部署经济调整 |
三、控制引进规模和制定引进政策 |
四、财政经济委员会组织大规模经济问题调研 |
第二节 学习借鉴境外发展经济经验的深化和落实 |
一、对外考察专业性、针对性加强 |
二、境外访问团和专家的来访与“传经” |
三、参与和召开国际会议 |
四、成立中国企业管理协会和举办企业管理研究班 |
第三节 西方经济学说的引入 |
一、西方经济学说引入的主要路径 |
二、三次大型西方经济学讲座(讲习班) |
三、西方经济学引入的重要作用和深远意义 |
第四节 “中国式的现代化”的提出 |
一、经济政策的转变和建立经济特区 |
二、两份《初步意见》的制定和经济体制改革方向的探讨 |
三、邓小平提出“中国式的现代化” |
第四章 借鉴境外经济体制改革经验与经济体制改革决定的出台 |
第一节 学习借鉴重点转移到经济体制改革理论与实践 |
一、苏东经济体制改革经验的考察 |
二、苏东经济体制改革理论的引入 |
三、苏东经济体制改革经验的探讨和研究 |
四、联邦德国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等西方经验的学习借鉴 |
第二节 学习和借鉴重要国际组织的经验 |
一、联合国提供的考察与培训 |
二、世界银行对中国的两份考察报告 |
第三节 引进国外智力决定的出台和初步成效 |
一、引进国外智力的历史经验与新的探索 |
二、邓小平关于引进国外智力的讲话和引进国外智力政策出台 |
三、引进国外智力政策的初步落实和成效 |
第四节 “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改革目标的确立和借鉴境外发展经济经验进入新阶段 |
一、改革中的问题和境外因素的影响 |
二、邓小平视察南方与商品经济意见再次提出 |
三、1984年莫干山会议与新一代经济理论人才崛起 |
四、《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的出台 |
五、巴山轮会议标志借鉴境外经验进入新阶段 |
小结 |
一、中共学习借鉴境外发展经济经验的原则和路径 |
二、中共学习借鉴境外发展经济经验的作用和影响 |
三、中共学习借鉴境外发展经济经验的经验和启示 |
参考文献 |
附件1 中国领导人出访一览表(1976. 10—1984. 12) |
附件2 1978年引进22项工程项目表 |
附件3 赵人伟等就经济改革问题向布鲁斯的提问 |
附件4 一个大学在政治经济学教学中提出的一些问题(资本主义部分) |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 |
后记 |
(3)武汉市属规划设计事业单位转型升级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的内容、方法和应用前景 |
1.2.1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
1.2.2 研究的应用前景 |
1.2.3 研究的基本框架 |
第2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及相关研究现状 |
2.1 研究的理论基础 |
2.1.1 企业生命周期理论 |
2.1.2 企业战略转换理论 |
2.1.3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
2.1.4 SWOT分析法 |
2.2 国内相关转型实践及研究现状 |
2.2.1 国内市属规划设计机构的转型实践 |
2.2.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第3章 行业发展环境及企业内部能力分析 |
3.1 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
3.1.1 规划设计工程勘察行业发展现状 |
3.1.2 规划设计工程勘察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
3.2 企业内部能力分析 |
3.2.1 基本情况 |
3.2.2 实施转型的内部能力分析 |
3.3 核心要素的SWOT分析 |
3.3.1 优势 (Strengths) |
3.3.2 劣势 (Weaknesses) |
3.3.3 机会 (Opportunites) |
3.3.4 威胁 (Threats) |
第4章 转型升级策略的选择 |
4.1 典型案例分析 |
4.1.1 国内转型成功案例的分析 |
4.1.2 境外相关经验的借鉴 |
4.2 转型升级策略的选择 |
4.2.1 三种转型策略的比较 |
4.2.2 转型升级策略的确定 |
4.2.3 转型升级的主要目标 |
第5章 转型升级策略的实施和控制 |
5.1 实施的阶段和步骤 |
5.1.1 近期阶段和步骤 |
5.1.2 远期阶段和步骤 |
5.2 近期策略的执行和控制 |
5.2.1 国际合作建立新的市场品牌,打造优势领域,形成竞争新格局 |
5.2.2 重点培养学科带头人,加强重点城市项目竞标,带动新市场开拓 |
5.2.3 建立多样化的职业成长通道,促进技术及管理人才成长 |
5.2.4 优化生产组织模式的灵活性,建立分层级控制系统 |
5.2.5 建立综合激励制度,全方位调动员工的积极性,重奖杰出贡献者 |
5.2.6 培育健康的企业文化,稳定公益服务队伍,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 |
第6章 结论和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远期战略的展望 |
6.2.1 远期战略启动的基础 |
6.2.2 远期战略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4)地球科学专业大学生职业规划及教育研究 ——以南京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源起及研究意义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二节 核心概念的界定 |
一、概念界定 |
二、相关理论背景 |
第三节 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
一、国外职业生涯教育现状 |
二、国内职业生涯教育及研究现状 |
三、国内外职业规划教育研究的启示 |
第四节 研究思路和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三、力求创新之处 |
第二章 地球科学学科发展背景及人才需求 |
一、地质学的起源与发展背景 |
二、现代地球科学学科内涵发展历程 |
三、我国地球科学学科的发展与战略地位 |
四、我国地球科学学科发展现状 |
五、学科发展需求对于地学人才职业规划教育的启示 |
第三章 建国后我国地球科学专业人员职业生涯发展演变---基于数据统计和典型生涯人物访谈的研究 |
第一节 地球科学学科高等教育发展历程 |
第二节 改革开放后地球科学专业毕业生职业分布——以南京大学为例 |
第三节 建国后地球科学专业人员就业价值观的演变 |
一、建国初期:一元化的传统职业价值观 |
(一) 建国初期地球科学人才的社会价值观 |
(二) 典型生涯人物分析——中国科学院院士W院士 |
二、改革开放后:务实求真的现实主义价值观 |
(一) 改革开放后的地球科学人才的社会价值观 |
(二) 典型生涯人物分析—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S教授 |
三、新世纪以来:个体幸福最大化的后现代价值观 |
(一) 后现代价值观体现 |
(二) 典型生涯人物分析—地质学家、自由职业者B先生 |
第四节 数据分析和启示 |
一、就业市场不断扩大和专业社会认可度之间的矛盾分析 |
二、典型人物职业生涯发展对于职业规划教育的启示 |
(一) 名人效应在专业兴趣引领中的作用 |
(二) 应用地质学的职业前景 |
(三) 地质学领域的自由职业市场分析 |
(四) 地球科学人才的成才因素分析 |
第四章 地球科学专业大学生职业规划现状分析——基于调查的数据分析 |
第一节 问卷调查工作设计 |
第二节 调查数据分析 |
一、地球科学专业社会认可度分析 |
二、大学生职业规划进展分析 |
三、职业期待 |
四、职业价值观分析 |
五、农村大学生的职业规划各要素对比分析 |
第三节 小结 |
一、综合性大学地球科学专业学生专业认可度堪忧 |
二、职业规划进展不尽如人意 |
三、职业价值观呈现自我倾向和务实趋势 |
四、大学生职业规划要素随个人属性呈现差异性 |
第五章 地球科学专业大学生职业规划现状分析——基于访谈的质性研究 |
第一节 大学生职业规划个案访谈 |
一、A同学 立志科研,取法乎上 |
二、B同学 心系小家,胸怀大家 |
三、C同学 酷爱文学,取道地学 |
四、D同学 步步紧扣,精心规划 |
五、E同学 日行三省,孜孜以求 |
六、F校友 勇于挑战,敢于担当 |
七、X&Y校友 比翼双飞,各司其职 |
第二节 个案分析对于职业规划教育的启示 |
一、专业的内在吸引构成职业选择的根本动力 |
二、社会实践缺乏成为职业规划滞后的广泛因素 |
三、中美比较视角的启示 |
四、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深层次体现 |
第六章 地球科学专业大学生职业规划特点及教育机制探索 |
第一节 地球科学专业职业规划教育特点(实证总结) |
第二节 提升艰苦专业社会认知度和美誉度 |
一、弘扬地学文化 |
二、专业兴趣培养 |
三、行业就业政策的鼓与呼 |
第三节 地球科学领域的霍兰德职业世界探索模式 |
一、霍兰德职业兴趣角度的职业世界探索分析 |
二、职业世界六边形模型在职业规划指导中的应用 |
第四节 开展以实践为核心的职业价值观教育 |
一、职业价值观教育是高校教育的根本 |
二、价值追求是个人发展的需要 |
三、职业市场均衡发展有赖于职业价值观教育 |
四、以实践为核心的职业价值观教育途径 |
第五节 构建全方位的职业规划教育体系 |
一、确保组织机构人力保障 |
二、职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 |
三、完善职业规划课程体系 |
四、全员参与职业规划教育 |
五、全程开展职业规划指导 |
六、建立就业实习评估机制 |
七、关注特殊人群职业辅导 |
第六节 地球科学专业职业规划教育对于高等教育的普遍意义 |
一、价值观教育的时代性和紧迫需求 |
二、职业规划教育的中国本土化研究 |
参考文献 |
附录1 地质学类专业大学生职业规划调查问卷 |
附录2 访谈提纲 |
附录3 近30年校友职业分布 |
附录4 图表目录 |
致谢 |
(5)江西省交通设计院公司制改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思路、内容与方法 |
1.2.1 研究思路 |
1.2.2 主要研究内容 |
1.2.3 研究方法 |
第2章 相关理论概述 |
2.1 产权与公司理论 |
2.1.1 产权与产权改革 |
2.1.2 公司治理理论 |
2.2 国有企业改革理论 |
2.2.1 国外国企改革理论 |
2.2.2 国内国企改革理论 |
2.3 勘察设计企业改革相关理论研究成果 |
第3章 江西省交通设计院公司制改革背景 |
3.1 江西省交通设计院简介 |
3.1.1 基本情况 |
3.1.2 发展及改革历程 |
3.2 江西省交通设计院改制的必要性 |
3.2.1 基于宏观政策因素的分析 |
3.2.2 基于市场竞争因素的分析 |
3.2.3 基于企业内部因素的分析 |
第4章 江西省交通设计院公司制改革模式比较与选择 |
4.1 勘察设计企业公司制改革的两种模式 |
4.2 勘察设计企业公司制改革模式比较 |
4.3 江西省交通设计院公司制改革模式的选择 |
第5章 江西省交通设计院公司制改革方案设计 |
5.1 改革指导思想及原则 |
5.1.1 指导思想 |
5.1.2 总体原则 |
5.2 设计公司股权结构方案设计 |
5.2.1 现代企业产权制度 |
5.2.2 股权设置原则 |
5.2.3 股权设置方案 |
5.3 法人治理结构方案设计 |
5.3.1 法人治理机构的内涵 |
5.3.2 法人治理机构的组织原则 |
5.3.3 法人治理机构方案 |
5.4 职工身份置换方案设计 |
5.4.1 职工安置的工作原则 |
5.4.2 职工身份置换方案设计 |
第6章 江西省交通设计院公司制改革实施方案 |
6.1 江西省交通设计院公司制改革实施步骤及措施 |
6.1.1 实施步骤 |
6.1.2 实施措施 |
6.2 江西省交通设计院公司制改革实施保障 |
6.2.1 做好职工的思想工作 |
6.2.2 处理好改革与发展的关系 |
第7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6)贵州交通勘察设计院在改制中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导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拟采用的研究方法 |
1.4 本文研究的框架结构 |
1.5 本文研究的贡献 |
2 理论综述 |
2.1 改制的概念 |
2.2 改制的主要内容 |
2.3 改制的相关理论 |
2.3.1 所有制理论 |
2.3.2 产权和产权制度理论 |
2.3.3 两权分离理论 |
2.3.4 现代企业制度与法人治理结构理论 |
3 贵交院改制问题的提出 |
3.1 单位简介 |
3.2 改制问题的提出 |
4 贵交院改制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
4.1 思想观念陈旧 |
4.2 相关法律法规不了解 |
4.3 国有资产难以处置 |
4.4 股权结构如何设置 |
4.5 组织机构臃肿 |
4.6 管理体制落后 |
5 贵交院改制的总体方案暨改制中相关问题的解决对策 |
5.1 改制的总体思路 |
5.2 改制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
5.3 改制的原则 |
5.4 改制的主要依据 |
5.5 改制中相关问题的解决对策 |
5.5.1 转变思想观念 |
5.5.2 认真学习掌握相关法律法规 |
5.5.3 国有资产清理、评估、界定与处置 |
5.5.4 股权设置与管理 |
5.5.5 组织机构改革 |
5.5.6 三项制度改革 |
5.5.7 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
5.5.8 实行项目管理模式 |
5.6 改制后的发展 |
5.7 实施步骤和组织过渡 |
5.7.1 具体实施步骤 |
5.7.2 组织过渡 |
6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8)关于我国工程勘察设计单位企业化的基本思路及加入WTO后的应对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一、 我国工程勘察设计单位企业化的实践回顾 |
1. 工程勘察设计行业现状 |
2. 我国工程勘察设计单位企业化的发展阶段 |
二、 我国工程勘察设计单位企业化改革的意义和目的 |
1. 工程勘察设计单位企业化改革的意义 |
2. 工程勘察设计单位企业化改革的目的及发展方向 |
三、 我国工程勘察设计单位企业化的基本思路 |
1. 把改制作为企业化的前提 |
2. 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作为企业化的核心 |
3. 把质量作为企业化的生命 |
4. 把推进技术创新和设计创优作为企业化的方向 |
5. 把科学管理作为企业化的保障 |
四、 加入WTO以后我国工程勘察设计业的应对措施 |
1. 加快管理体制的改革 |
2. 建立与市场经济接轨的运行机制 |
3. 从战略上对勘察设计行业进行必要的调整 |
4. 调整队伍结构,吸纳人才 |
5. 加强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体系的建设 |
6. 鼓励技术创新,增强综合竞争力 |
7. 进一步加强行业管理和行业协会的建设 |
五、 我国工程勘察设计单位企业化改革中应注意的问题 |
1. 关于公司治理结构平台搭建的问题 |
2. 关于内部机制建立的问题 |
3. 关于优惠政策的问题 |
4. 关于改制形式的选择问题 |
5. 关于清产核资、资产评估及产权界定的问题 |
6. 关于人员分流问题 |
参考文献 |
(9)铁二院持续发展对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第1章 绪论 |
1.1 国际、国内成功与失败企业的启示 |
1.2 企业持续发展是未来企业发展的主题 |
1.3 本文研究的对象和主要内容 |
第2章 企业持续发展的概念 |
2.1 持续发展的一般意义 |
2.2 企业持续发展的含义和基本特征 |
2.2.1 企业持续发展的含义 |
2.2.2 企业持续发展的基本特征 |
本章小结 |
第3章 从历史环境变迁中分析铁二院的发展历程 |
3.1 国家经济发展与铁二院发展相关性分析 |
3.2 国家体制变革与铁二院变革相关性分析 |
本章小结 |
第4章 企业持续发展面对的机遇和挑战 |
4.1 勘察设计咨询企业的行业特征 |
4.2 勘察设计咨询企业与一般企业的共同特征 |
4.3 勘察设计咨询企业面临的挑战 |
4.4 铁二院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
本章小结 |
第5章 铁二院持续发展战略目标 |
5.1 勘察设计行业环境分析 |
5.1.1 勘察设计行业体制发生深刻变革 |
5.1.2 勘察设计行业存在的差距 |
5.1.3 勘察设计行业发展趋势 |
5.2 铁二院持续发展战略目标 |
5.2.1 铁二院概况 |
5.2.2 总体发展战略目标 |
5.2.3 具体发展战略规划 |
本章小结 |
第6章 铁二院持续发展战略实施重点 |
6.1 现代化战略 |
6.1.1 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对铁路勘察设计院进行改造 |
6.1.2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可行性 |
6.1.3 推行现代化战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措施 |
6.2 创新战略 |
6.2.1 创新的定义及其内容 |
6.2.2 铁二院持续发展的机制创新分析 |
6.2.3 铁二院科技创新的方式分析 |
6.3 实施人才战略建立人力资源管理新机制 |
6.3.1 入世对勘察设计咨询企业人力资源的影响 |
6.3.2 推进企业持续发展要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思想 |
6.3.3 推进企业持续发展要促进人才战略的实施 |
6.3.4 推进企业持续发展要不断培养造就“四种”人才 |
6.4 联合战略 |
6.5 专业优势战略 |
本章小结 |
第7章 铁二院持续发展的支撑力分析 |
7.1 铁二院组织设计与持续发展 |
7.2 铁二院资源的有效配置与管理 |
7.3 科学管理依法规范不断加快管理创新步伐 |
7.4 铁二院企业文化与持续发展 |
7.4.1 为什么要建设企业文化 |
7.4.2 企业持续发展要处理好企业经营战略与企业文化的关系 |
本章小结 |
第8章 铁二院持续发展的阻力分析 |
8.1 企业规模的非合理性 |
8.2 企业信息的不对称性和外部环境制约企业发展 |
8.3 企业内部管理的滞后性制约企业发展 |
8.4 企业生产效率低下生产运行体系不完善制约企业发展 |
本章小结 |
第9章 铁二院持续发展战略实施 |
9.1 培育提升企业核心竞争能力 |
9.2 发挥整体优势巩固和发展经营开发的良好势头 |
9.3 不断树立现代设计理念努力提高勘设质量 |
9.4 企业战略管理与风险防范 |
9.5 战略效果预测 |
本章小结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四、勘察设计行业改革中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情况及其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J]. 刘森,张书维,侯玉洁. 数码世界, 2020(04)
- [2]中国共产党对境外发展经济经验的认识与借鉴(1976-1984)[D]. 文世芳. 中共中央党校, 2017(06)
- [3]武汉市属规划设计事业单位转型升级策略研究[D]. 孙昆. 湖北工业大学, 2017(09)
- [4]地球科学专业大学生职业规划及教育研究 ——以南京大学为例[D]. 刘慧. 南京大学, 2014(05)
- [5]江西省交通设计院公司制改革研究[D]. 周君. 南昌大学, 2011(07)
- [6]贵州交通勘察设计院在改制中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 朱泽标. 西北大学, 2004(03)
- [7]勘察设计行业改革中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情况及其对策[J]. 福建省邮电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中国勘察设计, 2003(S1)
- [8]关于我国工程勘察设计单位企业化的基本思路及加入WTO后的应对措施[D]. 李劲松. 西南财经大学, 2003(02)
- [9]铁二院持续发展对策分析[D]. 王刚. 西南交通大学, 2003(03)
- [10]如何做好当前勘察设计单位职工思想政治工作[J]. 赵连苏. 中国勘察设计, 2002(07)